陈寅恪—中国近现代最博学的人

来源 :老来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gw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万里独步成绝学,世间再无陈寅恪。陈寅恪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座耸入云端的高峰,被誉为近现代最博学的人。
  1919年,吴宓在哈佛刚刚认识陈寅恪时,就宣称:“吾必以寅恪为全中国最博学之人。”日本史学权威白鸟库吉亦称陈寅恪为中国最博学的人。
  陈寅恪生于1890年,祖籍江西修水人,生于湖南长沙。出身名门望族,其祖父陈宝箴,官至湖南巡抚。其父陈三立,号散原,是晚清著名的四公子之一,著名诗人。其长兄是著名画家陈衡恪(师曾)。
  陈寅恪是一位怪才,他游学西方二十三年,“奔走东西洋数万里”,足迹所至有日本、德国、美国、法国、瑞士等国,先后就读于德国柏林大学、瑞士苏黎士大学、法国巴黎高等政治学校、美国哈佛大学等著名学府,但未曾获得一个学位。因为文凭在他眼里,不过是一张废纸而已。
  在留学期间,陈寅恪学习并掌握了日、梵、英、法、德和巴利、波斯、希腊等十几种语言。文字是研究史学的工具,陈寅恪国学基础深厚,又大量吸取西方文化,故其见解,多为国内外学人所推重,学问深不可测,独步成绝学,在二十世纪中国学术史上空前绝后。
  1925年起,陈寅恪与王国维、梁启超、赵元任一道成为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四大导师。陈寅恪曾经写过一副对联给他的学生,说他们是“南海圣人再传弟子;大清皇帝同学少年”。说国学研究院的学生是南海圣人的再传弟子,是因为梁启超的老师是康有为,而康有为有“南海圣人”之称,既然是梁启超的学生,不就是南海圣人的再传弟子吗?而王国维是溥仪的老师,你们现在也是王先生的学生,岂不就跟溥仪是同学吗?同学一听高兴得不得了。
  最重要的是,陈寅恪讲课,从不拾别人牙慧。他曾言:“前人讲过的,我不讲;近人讲过的,我不讲;外国人讲过的,我不讲;我自己过去讲过的,也不讲。现在只讲未曾有人讲过的。”因而,陈寅恪上课的教室,总是坐得满满的,一半是学生,一半是慕名而来的老师,就连朱自清、冯友兰、吴宓那样的名教授也一堂不漏地听他上课,人称他是“教授中的教授”。
  陈寅恪先生一生追求真理,崇尚学术自由。陈寅恪和王国维一样,以生命捍卫了思想的奔放与学术的自由。他一生从未写过一篇媚俗的文章,从未无感而发地去“遵命”写作。
  1949年前后,陈寅恪谢绝了一切关于移居海外的劝说,携全家前往广东岭南大学,就是后来的中山大学,从此开始他最后二十年的岭南生活。陈毅看望,陶铸照顾,胡乔木、郭沫若、周扬过访。许多重要人物到了广州,总是以目睹陈氏风采为荣,一贯狂横的康生竟然被陈寅恪堵在门外。
  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几乎都在中山大学度过,失明与膑足的痛苦,并没有消磨掉他喷薄欲出的创作才华。1953年夏,陈寅恪病了一场。他看了清代陈端生所作的《再生缘》。于是,他那积蓄已久的生命感受终于找到了一个喷发口。他把生命情感体验与感慨身世之浩叹,全都倾泻于陈端生身上,一篇意境气象万千、文采光芒四射的《论再生缘》诞生了。
  从1954年至1964年,足足十年时间,陈寅恪在几近湮没的历史废墟之中艰难地发掘。《柳如是别传》全书八十余万字,此书犹如一堆需不停地添加燃料才能旺盛燃烧的火,耗尽了这位还有很多愿望尚要去实现的老人的心血……
  陈寅恪一生学贯中西,倡导以诗文证史,能运用十几种语言文字从事文史研究,并能以外文资料与中土旧籍相参证,他在历史学、宗教学、语言学、考据学、文化学及中国古典文学等领域取得了罕见的成就。但使人深为遗憾的是,这位文化巨匠留给后人的著作,与他渊博的知识系统相比实在是太少了。
  十年动乱期间,陈寅恪遭到残酷折磨。使他最伤心的是,他珍藏多年的大量书籍、诗文稿,多被洗劫。1969年10月7日,陈寅恪在广州含恨离开人世。
  被学界尊为“中国最后一个大儒”的陈寅恪就这样成为了绝响。
其他文献
不管雨里的山路多湿滑,不管不断有人说“你别把冯先生扯倒”,老后还是紧抓着我的手往山上拉,恨不得一下子把我拉到山顶,拉进那个花团锦簇的瑶乡。这个瑶乡有个可以入诗的名字:花瑶。  花瑶,得名于这个古老的瑶族分支对衣装美的崇尚。然而,隆回县政府为花瑶正式定名却是上世纪末的事。这和老后不无关系。  老后是人们对他的昵称。他本名叫刘启后。一位从摄影家跨越到民间文化保护领域的殉道者。我之所以用“殉道者”,不用
期刊
新片《倔强萝卜》在最近刚刚结束的金鸡百花电影节上试映,有媒体质疑其笑料过于低俗。导演田蒙感到很冤枉,他不明白,何以看电影时“从头笑到尾”的观众,却不认同自己最直接的反应?使人想到“端起碗来吃肉,放下碗就骂娘”的俗谚。这当然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件事,但发生这样联想,也不是毫无因缘。至少导演就是这么想的,他说,喜剧片最重要的就是好看,观众笑了就是硬道理。剩下的话他没说,但诸位不会猜不出来。  我看现在的
期刊
这些年余秋雨一直处于媒体的风口浪尖,身陷多重“秋雨门”,并且还获得了个“含泪大师”的绰号。这两日,余秋雨又惊艳亮相,华丽登场,成为了各大媒体的主角。他持股上海徐家汇商城,成为亿万富翁的消息,不知道爆裂了多少人的眼珠子。经济学家叶檀更是振聋发聩地撰文声称余秋雨涉嫌侵吞国有资产。这可不是一个小罪名!这罪名也不是随便乱扣的!  叶檀质问的几个问题是:其一,余秋雨是文化名人,上海文化名人那么多,为什么单单
期刊
多年没有看春晚了,今年的除夕夜,我是在写作中度过的。总认为看春晚是在浪费时间……。春晚的“不俗”让观众过目不忘,每当春晚一过,“本山式”的讽刺便遍布全国,“本山式”的对白也会迅速成为流行语。  赵本山是通过1990的《相亲》走进了千家万户,此前的赵本山仅是东北本土新星,全国的观众对他的了解并不多。在1990年之前的连续两年,赵本山都是准备了节目到北京参加春晚的,然而他的节目都没通过审查这一关,是因
期刊
报载,赵忠祥以年近七十的高龄加盟一档娱乐节目,并且高调宣称,他的加盟“能让节目脱俗并更添文化因子”。他在另一个场合还表示:“我不是一个低俗的人,我可以说,只要我做,就不会让这个节目低俗。”  赵老师说这番话的时候,看上去底气很足,有点拔剑四顾,舍我其谁的架势。不过,我看了一段赵老师跳所谓太空步的视频,倒是看到了一点赵老师的心虚和胆怯。他在台上小心翼翼的样子,其实很让人替他担心。  这样看来,他的老
期刊
年过六旬的镇江新区林大爷很苦恼,他在工作时间、工作地点、出于工作原因发生意外,为什么不属于工伤呢?昨天,记者在镇江经济开发区法院获悉这起特殊的“工伤”案件。   林大爷是一位老会计,退休后应聘到镇江新区某公司从事财务工作。2009年3月8日,他正在电脑前制作报表时,因电脑突然爆炸而受伤,不仅花去1.7万余元医疗费用,还导致右眼失明。林大爷要求公司给予工伤赔偿遭到拒绝,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工伤时
期刊
邵逸夫先生,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朱家桥老邵村人。这位老人,曾在中国电影史上写下了许多“第一”和“之最”。他拥有庞大的“影视王国”,其创造的巨额财富使邵逸夫先生多年来一直居于香港十大超级富豪之列。“我的钱一辈子、甚至下一辈子也花不光。”邵先生说:“我的财富取之于民众,应用回到民众。”这位以“丈夫贵兼济,岂独善一身”为人生信条的巨富,于1973年成立了邵氏基金会,对医疗、社会福利和艺术等公益事业慷慨解囊
期刊
媳妇说:“煮淡一点你就嫌没有味道,现在煮咸一点你却说咽不下,你究竟想怎么 样?”母亲一见儿子回来,二话不说便把饭菜往嘴里送。她怒瞪他一眼。他试了一口,马上吐出来,儿子说:“我不是说过了吗,妈有病不能吃太咸!”   “ 那好!妈是你的,以后由你来煮!”媳妇怒气冲冲地回房。儿子无奈地轻叹一声,然后对母亲说:“妈,别吃了,我去煮个面给你。”“仔,你是不是有话想跟妈说?是就说好了,别憋在心里!”   “妈
期刊
福尔摩斯的助手  福尔摩斯和他的助手一天晚上在山坡上搭起帐篷露营,睡到半夜,福尔摩斯推醒旁边的助手,指着满天的繁星问道:“看到这么多星星你想到了什么?”  助手沉思了半晌,说道:“天空真是无边无际,每颗星星都相当于一个太阳,而我们居住的地球在太阳系里只是很小的一颗行星,我们人类又是显得多么渺小啊!”  “你这个笨蛋,我们的帐篷被偷了!!!”福尔摩斯怒道。     前卫派画家   皮埃尔是群集在巴黎
期刊
24日下午湖北长江大学15名大学生勇救两名落水少年,两名少年得救了,而陈及时、何东旭、陈招等三名大学生不幸被湍急的江水吞没,英勇献身。   28日上午,荆州市、长江大学隆重举行“舍己救人英雄陈及时、何东旭、方招同学追悼大会”,近五万市民自发地为英雄送行。   短短的几天时间里,从地方电视台到央视,从民间到网络,从普通市民到各级官员,无不传颂着三名大学生舍己救人的英雄事迹。长江大学接到了来自全国各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