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尼族民间文学保护与传承的困境与对策r——以红河县为例

来源 :红河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icsy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间文学是指人民群众在生产生活中创作、传承、传播、共享的口头传统和语言艺术.哈尼族民间文学是千百年来哈尼族集体口头创作的成果.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各民族相互交往越来越频繁,多元文化剧烈碰撞.为了改善生活条件,不少哈尼族青壮年离开自己的家乡到更好的地方去谋生,有的家庭甚至举家搬离村寨,到城里生活,导致哈尼族乡村日渐冷清,传统文化及民间文学的传承环境也就随之渐渐消失,靠口传形式流传的哈尼族民间文学渐渐式微,保护与传承出现困境.文章以红河县民间文学保护与传承为例,试图提出更为合理和有效的哈尼族民间文学保护与传承的对策.
其他文献
1914年6月28日,巴尔干半岛的那声枪响,拉开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序幕。  激烈的战斗持续了四年半,欧洲、中东与亚洲陷入战争的泥潭,各方的动员兵力、死伤人数达数千万,世界的格局也因此根本改变:奥匈帝国、德意志帝国、俄罗斯帝国、奥斯曼帝国分崩离析;俄国转变为苏联,中东地区涌现出了一批新兴国家;盛极一时的大英帝国债台高筑,欧洲列强主宰世界的时代黯然落幕,美国迈出了成为全球霸主的第一步。  一战同样深刻
“我是你春天的一枝花蕾,我是你长河里一滴水,我的梦想从你怀里放飞,生来就为把你追随,我的生命因为你无比尊贵……我的生命都属于你啊……把一切交给你, 我无怨无悔……”一首宛转悠扬的《祖国之恋》唱出了亿万中华儿女对祖国母亲浓烈而深沉的爱,生命在和煦的阳光下绽放出华彩。  她的歌声荡气回肠,优美的旋律在生命的长河里荡漾。五线谱在血液中穿行,音符在身体里跳动……  她在追求音乐梦想的道路上,从未松懈前进的
以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开的数据为依据,分析了福建省高校专利拥有量现状,专利转让、许可、校企产学研合作情况,以及专利作价入股、自行实施孵化等高校专利运营途径.针对福建省高
东北地区第一所女子美术专门学堂,同时也是东北地区第一所专业性的美术学堂,名为奉天女子美术学堂,始办于1907年.自兴起至1915年并入奉天女子师范学堂为止,其对于奉天地区的
采用语料库方法研究习近平用典的对外传播效果.通过自建中日平行语料库,以语料数据为依据,考察不同形式日译文的特质与传播效果.研究发现,汉文训读译文完整保留中国典籍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