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谆谆告诫我们:“学语文,就是要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所谓习惯,简单地说,就是一种经过长期坚持而最终自动化了的行为。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旦养成,学习效率自然会提高,兴趣自然而然地提高。所以加强对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是我们初中语文教师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那么,该怎样培养初中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呢?
一、培养学生养成规范的书写习惯
教师每接一个新班的每一节语文课,都应向学生明确提出下列要求:不论是作业、课堂、笔记本或是其他形式的书面材料,都要书写规范,字体端正,字迹清楚,不写繁体字,不写俗体字。通过摸底,了解全班学生的书写情况。对于书写基础较好的,提出更高的要求,在字体端正、字迹清楚的基础上,力求书写美观。写字基本功较差的,在加强基础练习的同时,务必把字写清楚。对于这方面的训练,不厌其烦,不厌其细。除对学生高标准要求外,教师在这方面更要做出表率,特别是上课的板书,对学生所起的作用是相当大的,应充分利用这块阵地。另外,拿出适当的时间,让学生临摹字帖,开展写字指导,举办写字展览,来激发学生写好汉字的愿望,在班内形成写字、练字的氛围。经过一段时间的强化训练,这种写规范汉字的习惯会逐步形成。
二、培养学生勤用会用工具书的习惯
工具书在学习活动中的作用不可替代,尤其在语文学习中语文学习中,工具书是必不可少的“拐杖”,是不开口的良师益友。因此,要培养中学生养成使用工具书的良好习惯。教师可规定每个学生配备《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三部经典工具书,要经常性地训练学生运用音序、部首、笔画、四角号码等常用的检字法。在读书时,遇到生字新词定要查字典,还要把其整理到“专用本”上,教师定期检查督促。这样,时间长了学生遇到问题,就会自觉去翻词典,真是既提高了读书的质量,又养成了“勤用会用工具书”的好习惯。必要时可以开展查字比赛活动。除此之外,还要鼓励有条件的同学可借助音像资料、电脑网络等媒体查阅有关资料,解决语文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培养学生口头表达的习惯
对初中学生来说,口头表达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基本技能。在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口语的重要作用与日俱增,进行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对发展中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书面表达能力,改进教育和教学方法,无疑具有重要作用。然而,有较多的初中学生在口头表达方面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 有些同学在课内回答问题时常常出现词不达意,结结巴巴,甚至语无伦次的现象。还有的同学由于缺乏说的训练,致使他们产生自卑的心理,没有站在大庭广众间讲话的勇气,怕说不好,被人笑话,遭人讽刺。当他们有机会走上讲台的时候,出现“怯场”,口还未开就满脸通红,把原来准备好的内容顿时忘到九霄云外去了,无言以对,手足无措,“搁浅”在讲台上。这种令人担忧的现状,使我们急切地感到加强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是我们语文教师当前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那么,培养学生口头表达的能力,只靠课内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可利用第二课堂组织同学进行演讲比赛,朗诵比赛,故事会,小型辩论会,指定题目的口头作文等多种活动。其中各种形式和内容的演讲最能锻炼同学的口头表达能力。
四、培养学生养成朗读背诵名篇名句的习惯
朗读是语文训练的一项主要内容,在各种读的能力的培养中,朗读是处于首要地位的。这不仅因为朗读是各种形式读的基础,而且朗读有助于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同时,朗读还有利于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特别是学习诗词,在朗读训练时,教师要着重指导学生掌握节奏、语气等技巧,使学生读出节奏之美,体会文章的意境之美,进而感受作者的胸襟。
背诵是培养语感的有效途径,能丰富人的知识储备。那些名篇、警句、成语、典故,只有熟读成诵,烂熟于心,才能脱口而出,成为自己的语言,才能招之即来,奔涌到自己的笔下。
如江泽民总书记站在滕王阁下,能一口气吟诵王勃的《滕王阁序》,与美国前总统尼克松会谈时,能一大段一大段地背诵美国的“独立宣言”。然而,背诵作为中国几千年语文教学的基本手段,在一段时期内被灌以“死记硬背”的恶名而遭人唾弃,以至于当今高中毕业生中难以找到能背诵数十篇古文名篇的。由于“肚子里没有几滴墨水”,其语文素养和能力怎能不大打折扣呢?
因此,必须培养朗读、背诵的习惯。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坚持每天都能利用一点时间,放声朗读自己所学的或所喜欢的名篇、名句。在朗读时,要克服害羞的心理,在不影响他人的前提下,放开声音朗读。不要因为觉得自己读的不好,怕人讥笑而不读,那就永远也学不会朗读。如果我们每月背诵一篇千字短文,再背一首古诗词,在一定意义上就可以说没有白上语文课了。长期坚持下去,也就可以养成朗读的好习惯了。
五、培养勤于积累的习惯
“勤学以储宝。”根据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精神,初中语文教学应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提供多读多写。课内积累不需要多说,通过对课本精选的课文的感悟,把握课文思想,接受文化熏陶,进行语文积累,全面提高语文素养。为搞好课外阅读的积累,教师可要求学生建立阅读笔记本,利用空余时间积累素材,一句名言、一首诗词、一篇美文、一段思想火花、一则日记,作为周作业定期上交。教师批阅时,可评出优良中差,定期评比,定期展览。这项活动必会得到同学们的积极响应,乐此不疲。这样既有利于学生语文成绩的提高,又有利于语文素质的发展,非常值得推广。积累的另一方面就是让学生多背诵,除课本上规定的篇章以外,教师还可经常选择一些精彩的文章让学生要规定时间内背诵,分析文章的风采格调、层次脉络、表达方式、思想感情等,从而不断提高语文水平。
总之,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不是一朝一夕便能完成的,一蹴而就绝不可能。指导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从而提高自身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就能为语文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1992年版第344页
[2]白春仁《巴赫金:求索对话思维》.《文学评论》,1998年第5期
一、培养学生养成规范的书写习惯
教师每接一个新班的每一节语文课,都应向学生明确提出下列要求:不论是作业、课堂、笔记本或是其他形式的书面材料,都要书写规范,字体端正,字迹清楚,不写繁体字,不写俗体字。通过摸底,了解全班学生的书写情况。对于书写基础较好的,提出更高的要求,在字体端正、字迹清楚的基础上,力求书写美观。写字基本功较差的,在加强基础练习的同时,务必把字写清楚。对于这方面的训练,不厌其烦,不厌其细。除对学生高标准要求外,教师在这方面更要做出表率,特别是上课的板书,对学生所起的作用是相当大的,应充分利用这块阵地。另外,拿出适当的时间,让学生临摹字帖,开展写字指导,举办写字展览,来激发学生写好汉字的愿望,在班内形成写字、练字的氛围。经过一段时间的强化训练,这种写规范汉字的习惯会逐步形成。
二、培养学生勤用会用工具书的习惯
工具书在学习活动中的作用不可替代,尤其在语文学习中语文学习中,工具书是必不可少的“拐杖”,是不开口的良师益友。因此,要培养中学生养成使用工具书的良好习惯。教师可规定每个学生配备《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三部经典工具书,要经常性地训练学生运用音序、部首、笔画、四角号码等常用的检字法。在读书时,遇到生字新词定要查字典,还要把其整理到“专用本”上,教师定期检查督促。这样,时间长了学生遇到问题,就会自觉去翻词典,真是既提高了读书的质量,又养成了“勤用会用工具书”的好习惯。必要时可以开展查字比赛活动。除此之外,还要鼓励有条件的同学可借助音像资料、电脑网络等媒体查阅有关资料,解决语文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培养学生口头表达的习惯
对初中学生来说,口头表达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基本技能。在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口语的重要作用与日俱增,进行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对发展中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书面表达能力,改进教育和教学方法,无疑具有重要作用。然而,有较多的初中学生在口头表达方面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 有些同学在课内回答问题时常常出现词不达意,结结巴巴,甚至语无伦次的现象。还有的同学由于缺乏说的训练,致使他们产生自卑的心理,没有站在大庭广众间讲话的勇气,怕说不好,被人笑话,遭人讽刺。当他们有机会走上讲台的时候,出现“怯场”,口还未开就满脸通红,把原来准备好的内容顿时忘到九霄云外去了,无言以对,手足无措,“搁浅”在讲台上。这种令人担忧的现状,使我们急切地感到加强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是我们语文教师当前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那么,培养学生口头表达的能力,只靠课内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可利用第二课堂组织同学进行演讲比赛,朗诵比赛,故事会,小型辩论会,指定题目的口头作文等多种活动。其中各种形式和内容的演讲最能锻炼同学的口头表达能力。
四、培养学生养成朗读背诵名篇名句的习惯
朗读是语文训练的一项主要内容,在各种读的能力的培养中,朗读是处于首要地位的。这不仅因为朗读是各种形式读的基础,而且朗读有助于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同时,朗读还有利于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特别是学习诗词,在朗读训练时,教师要着重指导学生掌握节奏、语气等技巧,使学生读出节奏之美,体会文章的意境之美,进而感受作者的胸襟。
背诵是培养语感的有效途径,能丰富人的知识储备。那些名篇、警句、成语、典故,只有熟读成诵,烂熟于心,才能脱口而出,成为自己的语言,才能招之即来,奔涌到自己的笔下。
如江泽民总书记站在滕王阁下,能一口气吟诵王勃的《滕王阁序》,与美国前总统尼克松会谈时,能一大段一大段地背诵美国的“独立宣言”。然而,背诵作为中国几千年语文教学的基本手段,在一段时期内被灌以“死记硬背”的恶名而遭人唾弃,以至于当今高中毕业生中难以找到能背诵数十篇古文名篇的。由于“肚子里没有几滴墨水”,其语文素养和能力怎能不大打折扣呢?
因此,必须培养朗读、背诵的习惯。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坚持每天都能利用一点时间,放声朗读自己所学的或所喜欢的名篇、名句。在朗读时,要克服害羞的心理,在不影响他人的前提下,放开声音朗读。不要因为觉得自己读的不好,怕人讥笑而不读,那就永远也学不会朗读。如果我们每月背诵一篇千字短文,再背一首古诗词,在一定意义上就可以说没有白上语文课了。长期坚持下去,也就可以养成朗读的好习惯了。
五、培养勤于积累的习惯
“勤学以储宝。”根据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精神,初中语文教学应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提供多读多写。课内积累不需要多说,通过对课本精选的课文的感悟,把握课文思想,接受文化熏陶,进行语文积累,全面提高语文素养。为搞好课外阅读的积累,教师可要求学生建立阅读笔记本,利用空余时间积累素材,一句名言、一首诗词、一篇美文、一段思想火花、一则日记,作为周作业定期上交。教师批阅时,可评出优良中差,定期评比,定期展览。这项活动必会得到同学们的积极响应,乐此不疲。这样既有利于学生语文成绩的提高,又有利于语文素质的发展,非常值得推广。积累的另一方面就是让学生多背诵,除课本上规定的篇章以外,教师还可经常选择一些精彩的文章让学生要规定时间内背诵,分析文章的风采格调、层次脉络、表达方式、思想感情等,从而不断提高语文水平。
总之,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不是一朝一夕便能完成的,一蹴而就绝不可能。指导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从而提高自身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就能为语文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1992年版第344页
[2]白春仁《巴赫金:求索对话思维》.《文学评论》,1998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