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活,是很好玩儿的》的故事
生活不一定要过得多么华贵而高雅,但一定要有趣、好玩儿,在《生活,是很好玩儿》里,几乎时时、处处都能看出这一点。
作者汪曾祺生于水乡高邮殷实的书香世家。虽生于动荡年代,他的童年却惬意得很。在孙辈里,祖父比较偏爱汪曾祺,亲自教他习字,读《论语》,每临寒暑,还请儒生为他讲解古文。他的父亲汪菊生更是个极有趣的人:绘画、刻图章、弹琵琶、拉胡琴,做菜、打拳、单杠体操、祖传治病都精通。或许是受到家庭影响,汪曾祺生命中始终活泼地流淌着清澈、通透、有趣与涵养。他爱生活,也懂生活,一股散漫的稚气,总是在《生活,是很好玩儿》里草草几笔中冒出来。
这本书分为三章,有植物、动物,也有人物和山水,恰好都是“生活家”汪曾祺喜欢的。
他爱人间草木,槐花白得耀眼,紫薇繁得茂盛,桂花开得浓烈,枫叶红得可爱……他写勿忘我,“勿忘我的蓝色很正,为什么西方人把这种花叫作forget-me-not呢?是不是思念是蓝色的?”写腊梅花,“我在腊梅珠子花当中嵌了几粒天竺果,到现在还很得意:那是真很好看的。我把这些腊梅珠花送给我的祖母,送给大伯母,送给我的继母。她们梳了头,就插戴起来。然后,互相拜年。我应该当一个工艺美术师的!”马铃薯花落后,成熟的薯块可以被画进画里,画完了,就丢在牛粪火里烤熟吃掉。他一度自嘲:“我敢说,像我一样吃过这么多品种马铃薯的,全国盖无第二人!”
他爱游山玩水,四川、昆明、福建……凡是走过的地方,大笔一挥,必定是别具一格的景象。
曾经有人在网上做过评选:“你最喜欢汪曾祺哪一句话?”排行最高的答案就是——“活着多好呀!”
“活着多好!”看完汪曾祺的文字,我们常常能生发出这样的感觉,生活的点滴滋味,透过一字一句溢出来,好像随时都有一些事值得期待。寻常的日子可以营造出诗意,家常菜中可以吃出人间美味,一些细碎的日常也可以变成闪着光芒的生活佐料,点缀着平淡的人生,飘着动人的滋味。
●作者其人
汪曾祺是中国著名作家、散文家、戏剧家。喜欢他文章的人,多数着迷于他闲适、幽默的写作风格,常令读者忘了他生于动荡年代。实际上,他的生平并不顺畅:年少丧母,又先后经历过抗战、内战、文革……但在他的作品里,很少看到阴影,他和自己的老师沈从文一样,不管走到哪儿,都用发现美的眼睛用心地觀察生活,观察周遭的一切。他的小说像是覆盖着阴影的小溪,安安静静的,同时又是活泼流动的。他的语言总是灵动舒展,有一股碧绿透明的幽默感。
“童心常绿!”这是他形容自己、勉励自己的话,希望自己永远葆有童心,童心代表新鲜,代表希望,代表生命力。所以你读他的文章,没有焦虑,没有励志,没有抱怨,没有不满。你会踏实地感受到,他是真切地活着。任何在别人看起来“坏”的事,他却能看到其中开出的花。他没有给你讲复杂的大道理,只是用自己的生活身体力行地告诉你“活在当下”。
●作品摘录
葡萄月令(节选)
挖窖挖出的土,堆在四面,筑成垄,就成一个池子。池里放满了水。葡萄园里水气泱泱,沁人心肺。
葡萄喝起水来是惊人的。它真是在喝哎!葡萄藤的组织跟别的果树不一样,它里面是一根一根细小的导管。这一点,中国的古人早就发现了。《图经》云:“根苗中空相通。圃人将货之,欲得厚利,暮溉其根,而晨朝水浸子中矣,故俗呼其苗为木通。”“暮溉其根,而晨朝水浸子中矣”,是不对的,葡萄成熟了,就不能再浇水了。再浇,果粒就会涨破。“中空相通”却是很准确的。浇了水,不大一会儿,它就从根直吸到梢,简直是小孩嘬奶似的拼命往上嘬。浇过了水,你再回来看看吧:梢头切断过的破口,就嗒嗒地往下滴水了。
是一种什么力量使葡萄拼命地往上吸水呢?
葡萄一年不知道要喝多少水,别的果树都不这样。别的果树都是刨一个“树碗”,往里浇几担水就得了,没有像它这样的:“漫灌”,整池子地喝。
葡萄抽条,丝毫不知节制,它简直是瞎长!几天工夫,就抽出好长的一截的新条。这样长法还行呀,还结不结果呀?因此,过几天就得给它打一次条。葡萄打条,也用不着什么技巧,是个人就能干,拿起树剪,劈劈啪啪,把新抽出来的一截都给它铰了就得了。一铰,一地的长着新叶的条。
葡萄的卷须有一点淡淡的甜味。这东西如果腌成咸菜,大概不难吃。
五月中下旬,果树开花了。果园,美极了。梨树开花了,苹果树开花了,葡萄也开花了。
都说梨花像雪,其实苹果花才像雪。雪是厚重的,不是透明的。梨花像什么呢?——梨花的瓣子是月亮做的。
有人说葡萄不开花,哪能呢!只是葡萄花很小,颜色淡黄微绿,不钻进葡萄架是看不出的,而且它开花期很短。很快,就结出了绿豆大的葡萄粒。
八月,葡萄“着色”。
别以为我这里是把画家的术语借用来了。不是的。这是果农的语言,他们就叫“着色”。
下过大雨,你来看看葡萄园吧,那叫好看!白的像白玛瑙,红的像红宝石,紫的像紫水晶,黑的像黑玉。一串一串,饱满、磁棒、挺括,璀璨琳琅。你就把《说文解字》里的玉字偏旁的字都搬了来,那也不够用呀!
可是你得快来!明天,对不起,你全看不到了。我们要喷波尔多液了。一喷波尔多液,它们的晶莹鲜艳全都没有了,它们蒙上一层蓝兮兮、白糊糊的东西,成了磨砂玻璃。我们不得不这样干。葡萄是吃的,不是看的。我们得保护它。
过不两天,就下葡萄了。
一串一串剪下来,把病果、瘪果去掉,妥妥地放在果筐里。果筐满了,盖上盖,要一个棒小伙子跳上去蹦两下,用麻筋缝的筐盖。——新下的果子,不怕压,它很结实,压不坏。倒怕是装不紧,逛里逛当的。那,来回一晃悠,全得烂!
葡萄装上车,走了。
去吧,葡萄,让人们吃去吧!
●精彩书评
汪曾祺迷人的,就是他的“随便”。随便得像水,汇入瓶中是瓶的样子,汇入碗中是碗的样子。顺着某个方向,潺潺而发,缓时如镜,急时如箭,跳脱时如飞瀑,你明知道他要往前流,又不确定它流向哪里。文章行云流水,像在模仿真实的人生,忘掉套路,就是最好的套路。
有的作家,喜欢把简单的东西,写得很复杂。有的作家,喜欢把复杂的东西,表达得很简单。汪曾祺属于后者。晚年时,他更追求大道至简的极致,在作品里彻底消解了故事性,只用三两笔闲淡地勾呈出情景,微风细雨,落花人独立。
都说文如其人,汪曾祺的文字和人很像,潇洒自然中自有法度。他坦然说:我追求的不是深刻,而是和谐。
这和谐,是说每个人都能做好自己该做的事。和尚能念好自己的经,老师能讲好自己的课,艺术家能自由创作,运动员能公平竞技,医生能良心行医,记者能如实报道。人与人之间,可以相互包容,相互谅解,相互拥抱,相互遗忘。
他看到了所有苦难,咽下了所有酸甜苦辣,把它们化成淡云轻风,像一个老朋友,与你隔桌而坐,一壶茶,娓娓道来。等待长夜将尽,天外已泛鱼肚白,他起身告辞,隐没在白露的水汽里。
——行之
生活不一定要过得多么华贵而高雅,但一定要有趣、好玩儿,在《生活,是很好玩儿》里,几乎时时、处处都能看出这一点。
作者汪曾祺生于水乡高邮殷实的书香世家。虽生于动荡年代,他的童年却惬意得很。在孙辈里,祖父比较偏爱汪曾祺,亲自教他习字,读《论语》,每临寒暑,还请儒生为他讲解古文。他的父亲汪菊生更是个极有趣的人:绘画、刻图章、弹琵琶、拉胡琴,做菜、打拳、单杠体操、祖传治病都精通。或许是受到家庭影响,汪曾祺生命中始终活泼地流淌着清澈、通透、有趣与涵养。他爱生活,也懂生活,一股散漫的稚气,总是在《生活,是很好玩儿》里草草几笔中冒出来。
这本书分为三章,有植物、动物,也有人物和山水,恰好都是“生活家”汪曾祺喜欢的。
他爱人间草木,槐花白得耀眼,紫薇繁得茂盛,桂花开得浓烈,枫叶红得可爱……他写勿忘我,“勿忘我的蓝色很正,为什么西方人把这种花叫作forget-me-not呢?是不是思念是蓝色的?”写腊梅花,“我在腊梅珠子花当中嵌了几粒天竺果,到现在还很得意:那是真很好看的。我把这些腊梅珠花送给我的祖母,送给大伯母,送给我的继母。她们梳了头,就插戴起来。然后,互相拜年。我应该当一个工艺美术师的!”马铃薯花落后,成熟的薯块可以被画进画里,画完了,就丢在牛粪火里烤熟吃掉。他一度自嘲:“我敢说,像我一样吃过这么多品种马铃薯的,全国盖无第二人!”
他爱游山玩水,四川、昆明、福建……凡是走过的地方,大笔一挥,必定是别具一格的景象。
曾经有人在网上做过评选:“你最喜欢汪曾祺哪一句话?”排行最高的答案就是——“活着多好呀!”
“活着多好!”看完汪曾祺的文字,我们常常能生发出这样的感觉,生活的点滴滋味,透过一字一句溢出来,好像随时都有一些事值得期待。寻常的日子可以营造出诗意,家常菜中可以吃出人间美味,一些细碎的日常也可以变成闪着光芒的生活佐料,点缀着平淡的人生,飘着动人的滋味。
●作者其人
汪曾祺是中国著名作家、散文家、戏剧家。喜欢他文章的人,多数着迷于他闲适、幽默的写作风格,常令读者忘了他生于动荡年代。实际上,他的生平并不顺畅:年少丧母,又先后经历过抗战、内战、文革……但在他的作品里,很少看到阴影,他和自己的老师沈从文一样,不管走到哪儿,都用发现美的眼睛用心地觀察生活,观察周遭的一切。他的小说像是覆盖着阴影的小溪,安安静静的,同时又是活泼流动的。他的语言总是灵动舒展,有一股碧绿透明的幽默感。
“童心常绿!”这是他形容自己、勉励自己的话,希望自己永远葆有童心,童心代表新鲜,代表希望,代表生命力。所以你读他的文章,没有焦虑,没有励志,没有抱怨,没有不满。你会踏实地感受到,他是真切地活着。任何在别人看起来“坏”的事,他却能看到其中开出的花。他没有给你讲复杂的大道理,只是用自己的生活身体力行地告诉你“活在当下”。
●作品摘录
葡萄月令(节选)
挖窖挖出的土,堆在四面,筑成垄,就成一个池子。池里放满了水。葡萄园里水气泱泱,沁人心肺。
葡萄喝起水来是惊人的。它真是在喝哎!葡萄藤的组织跟别的果树不一样,它里面是一根一根细小的导管。这一点,中国的古人早就发现了。《图经》云:“根苗中空相通。圃人将货之,欲得厚利,暮溉其根,而晨朝水浸子中矣,故俗呼其苗为木通。”“暮溉其根,而晨朝水浸子中矣”,是不对的,葡萄成熟了,就不能再浇水了。再浇,果粒就会涨破。“中空相通”却是很准确的。浇了水,不大一会儿,它就从根直吸到梢,简直是小孩嘬奶似的拼命往上嘬。浇过了水,你再回来看看吧:梢头切断过的破口,就嗒嗒地往下滴水了。
是一种什么力量使葡萄拼命地往上吸水呢?
葡萄一年不知道要喝多少水,别的果树都不这样。别的果树都是刨一个“树碗”,往里浇几担水就得了,没有像它这样的:“漫灌”,整池子地喝。
葡萄抽条,丝毫不知节制,它简直是瞎长!几天工夫,就抽出好长的一截的新条。这样长法还行呀,还结不结果呀?因此,过几天就得给它打一次条。葡萄打条,也用不着什么技巧,是个人就能干,拿起树剪,劈劈啪啪,把新抽出来的一截都给它铰了就得了。一铰,一地的长着新叶的条。
葡萄的卷须有一点淡淡的甜味。这东西如果腌成咸菜,大概不难吃。
五月中下旬,果树开花了。果园,美极了。梨树开花了,苹果树开花了,葡萄也开花了。
都说梨花像雪,其实苹果花才像雪。雪是厚重的,不是透明的。梨花像什么呢?——梨花的瓣子是月亮做的。
有人说葡萄不开花,哪能呢!只是葡萄花很小,颜色淡黄微绿,不钻进葡萄架是看不出的,而且它开花期很短。很快,就结出了绿豆大的葡萄粒。
八月,葡萄“着色”。
别以为我这里是把画家的术语借用来了。不是的。这是果农的语言,他们就叫“着色”。
下过大雨,你来看看葡萄园吧,那叫好看!白的像白玛瑙,红的像红宝石,紫的像紫水晶,黑的像黑玉。一串一串,饱满、磁棒、挺括,璀璨琳琅。你就把《说文解字》里的玉字偏旁的字都搬了来,那也不够用呀!
可是你得快来!明天,对不起,你全看不到了。我们要喷波尔多液了。一喷波尔多液,它们的晶莹鲜艳全都没有了,它们蒙上一层蓝兮兮、白糊糊的东西,成了磨砂玻璃。我们不得不这样干。葡萄是吃的,不是看的。我们得保护它。
过不两天,就下葡萄了。
一串一串剪下来,把病果、瘪果去掉,妥妥地放在果筐里。果筐满了,盖上盖,要一个棒小伙子跳上去蹦两下,用麻筋缝的筐盖。——新下的果子,不怕压,它很结实,压不坏。倒怕是装不紧,逛里逛当的。那,来回一晃悠,全得烂!
葡萄装上车,走了。
去吧,葡萄,让人们吃去吧!
●精彩书评
汪曾祺迷人的,就是他的“随便”。随便得像水,汇入瓶中是瓶的样子,汇入碗中是碗的样子。顺着某个方向,潺潺而发,缓时如镜,急时如箭,跳脱时如飞瀑,你明知道他要往前流,又不确定它流向哪里。文章行云流水,像在模仿真实的人生,忘掉套路,就是最好的套路。
有的作家,喜欢把简单的东西,写得很复杂。有的作家,喜欢把复杂的东西,表达得很简单。汪曾祺属于后者。晚年时,他更追求大道至简的极致,在作品里彻底消解了故事性,只用三两笔闲淡地勾呈出情景,微风细雨,落花人独立。
都说文如其人,汪曾祺的文字和人很像,潇洒自然中自有法度。他坦然说:我追求的不是深刻,而是和谐。
这和谐,是说每个人都能做好自己该做的事。和尚能念好自己的经,老师能讲好自己的课,艺术家能自由创作,运动员能公平竞技,医生能良心行医,记者能如实报道。人与人之间,可以相互包容,相互谅解,相互拥抱,相互遗忘。
他看到了所有苦难,咽下了所有酸甜苦辣,把它们化成淡云轻风,像一个老朋友,与你隔桌而坐,一壶茶,娓娓道来。等待长夜将尽,天外已泛鱼肚白,他起身告辞,隐没在白露的水汽里。
——行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