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以2017-2019年度无锡市新吴区危险废物数据为依据,对不同类别危险废物的产生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了危险废物的处置利用现状。最后,在阐述了目前处置利用可能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减少废物填埋处置、建立危险废物收集点的建议,为各地区未来的危险废物管理思路提供借鉴参考。
【机 构】
:
无锡市新吴生态环境局,无锡市新吴区环境应急与事故调查中心,无锡市环净工程有限公司,无锡市太湖湖泊治理股份有限公司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2017-2019年度无锡市新吴区危险废物数据为依据,对不同类别危险废物的产生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了危险废物的处置利用现状。最后,在阐述了目前处置利用可能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减少废物填埋处置、建立危险废物收集点的建议,为各地区未来的危险废物管理思路提供借鉴参考。
其他文献
土壤中镉(Cd)污染已引起广泛关注,以牛粪-贝壳蚯蚓反应器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堆制物性状变化规律及Cd2+去除特性。结果表明,贝壳粉及其改性物添加下蚯蚓可以较好地适应生长环境并正常生长繁殖。蚯蚓处理可降低堆制物pH值、C/N比以及脂类和多糖类物质含量,提高其阳离子交换量、比表面积、芳香类及醇或羧酸类有机物质含量、硅酸盐类和可溶性盐等无机组分含量。贝壳粉及其改性物添加均可提高堆制物的pH值、阳离子交换量及比表面积;贝壳粉添加增加了其CaCO3组分,而贝壳粉改性物添加
山西省是煤炭大省,在煤炭开采、加工过程产生大量的煤矸石。根据《煤矸石综合利用管理办法》等的要求,山西省境内有很多煤矸石填沟造地项目,本文结合结合实际工作中遇到问题,对煤矸石填沟造地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要点进行了探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医疗废物管理事关公共卫生安全和传染病疫情防控大局。该研究基于我国医疗废物产生及处理处置现状统计数据,结合我国医疗废物管理政策与实践,提出当前医疗废物管理主要存在的统计口径不一、信息化管理不足、自行处置配套标准缺失、无害化利用研究不足、供给与处置能力不匹配、处置设施分布不平衡等问题。最后结合疫情新形势对医疗废物处理处置影响,针对制度配套、流程衔接、落实执行、监督管理、布局优化等多方面提出相应展望。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和地方多管齐下,及时更新完善现有管理制度,加大缺失配套标准研制力量的投入力度,加强输液瓶(袋)回
以Web of Science数据库收录的二种国际环境伦理学主要期刊发表的论文(2000-2019年)为样本数据,借助CiteSpaceV软件,通过文献计量、关键词聚类分析、知识图谱、文献内容分析等多种方法进行统计分析,展示近二十年来国际环境伦理学研究的特征、热点及走向。经研究发现:目前国际环境伦理学表征出注重与实践相结合、紧跟国际研究前沿、拓展新的研究方向、寻求多元文化触合等四个方面的趋势。
抚顺东部地区是重要的水源地,其区内土壤环境质量状况对人民身体健康有重要影响。通过对该区土壤8种重金属的单因子指数和内梅罗综合指数的分析,结果表明:300个点位中254个点位土壤环境质量均属无污染。其余46个点位中,Zn、Hg和Cd轻度至重度超标点占3%,是主要的重金属污染元素,以散点状分布为特征。综合污染指数研究发现,79%的土壤样品处于清洁区,15.67%样品处于尚清洁区,3%的样品处于轻微污染区,0.67%的样品处于中度污染区,1.67%的样品处于重度污染区。土壤环境质量总体水平较好,但局部有轻中重度
自然界中地下水的运动是非常复杂且多变的,用来描述地下水运动的方法有很多种,每一种都有其优势也有其局限性。本文将研究地下水运动的主要方法概括为数学模型法和物理模型法,相同的是,两种方法均是将现实中复杂的水文地质条件概化为简单的水文地质模型,不同的是,数学模型法是通过求解数学模型来研究地下水的运动规律,而物理模型法则是利用相似的物理模型来比拟水文地质模型。
低污染水具有来源广、水量大、水质波动性强、污染物浓度较低等特点。人工湿地是净化低污染水的有效方法。该文阐述了潮汐流和曝气人工湿地对低污染水脱氮的不同增氧机制,并分析它们对低污染水的脱氮效果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潮汐流湿地中,适当的闲置和淹没反应时间可创造良好的好氧-厌氧条件,有利于TN去除;当运行周期不大于24 h,淹没排空时间比为0.25~4和0.5~7时,湿地对低污染水中NH 3-N和TN的去除效果最好。合理曝气可使人工湿地在低温(-5~10℃)保持较高去除率;曝气人工湿地净化低污染水的最佳气水比为
为研究城市海岸带景观类型脆弱度变化特征,揭示海岸带生态脆弱性的时空分布规律,以青岛市2009和2018年遥感影像数据为基础,选取聚集度、分维数倒数、斑块密度、植被覆盖指数和生态适宜度等指标,计算景观类型脆弱度并构建生态脆弱性指数模型,进而对青岛市海岸带生态脆弱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2009—2018年青岛市海岸带景观类型中,林地、水域和城乡工矿用地景观类型面积呈增加趋势,耕地、草地和未利用地
本文从资源节约、环境治理、生态修复三个层面构建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评价指标体系,研究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选取2013-2017年的相关数据运用熵权法进行分析并对分析结果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指数呈现“上中下游依次递减”的空间格局,但从时间上看,在2016年有上升改善趋势。中上游省份历年来的生态保护效果评价排名稳定;下游省市经济发展较中上游省份好,但与此同时在资源节约、环境治理方面存在不足;大部分省份的生态保护三个层面(即资源节约、环境治理、生态修复)的问题与省份经济发展规划和生态环
生态足迹分析法是衡量区域生态承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利用生态足迹分析方法评价项目环境影响,衡量项目对区域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大小,进而利用空间信息技术,形成空间综合生态分析系统。本文通过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襄樊市生态环境影响进行实地考察,结合空间综合生态足迹分析方法,进行了现状生态赤字分析和生态赤字预测分析,以推动区域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