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研究参苓白术散口服加脐贴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疗效,为临床治疗小儿秋季腹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收治的92例秋季腹泻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6例)和实验组(46例),对照组给予补液、抗病毒、止泻等西药对症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参苓白术散口服加脐贴治疗,3d计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大便性状及次数,对比疗效。结果:1个疗程后实验组出现药物副作用反应的病例比对照组少。实验组治疗的有效率为95.64%,对照组治疗的有效率为80.43%,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治疗时间平均(7.46±0.70)d;实验组治疗时间平均(3.73±0.40)d;实验组治疗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治疗小儿秋季腹泻采用参苓白术散口服加脐贴的疗法可显著缩短病程,促进病情缓解,疗效显著,适合在临床治疗上进一步研究推广。
关键词:腹泻;儿童;参苓白术散;脐贴
小儿秋季腹泻失水引起代谢性酸中毒、高钠血症,威胁健康[1],临床表现主要为大便稀薄带水,性状改变,有少量沫或黏液或呈蛋花样[2]。对症支持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疗效欠佳。我院就参苓白术散口服加脐贴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疗效进行研究,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病例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收治的92例秋季腹泻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6例)和实验组(46例)。对照组女22例,男24例,平均年龄(15.7±4.8)个月,病程平均(2.3±1.1)d。观察组女21例,男25例,平均年龄(15.2±4.1)个月,病程平均(2.4±1.2)d。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补液、抗病毒、止泻等西药对症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1.参苓白术散口服剂,药方组成:茯苓3~5g,党参4~9g,山药2~5g,白术3~7g,砂仁2~3g,车前子2~3g,薏苡仁3~6g,川黄连1~2g,葛根3~5g,乌梅2~3g。伤食者加山楂3~5g,腹 痛者加槟榔2~3g,畏寒者去黄连,加干姜1~3g。1岁以下小儿均用半量,水煎150ml,每日1剂,分3次温服。2.脐贴。取上述方药1剂,烘干研磨成粉,过细筛以适量蜂蜜、上海黄酒调和制成药膏;临前用温水清洗肚脐,用药膏填满内径1cm的医用无纱布胶贴后敷贴于肚脐上,晨起后去除。对照组和实验组均以3d计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大便性状及次数,对比对照组和实验组的结果差异。
1.3观察指标
(1)治愈:1d后大便性状正常,症状完全消失,大便次数每日不多于2次;(2)显效:2d后大便性状正常,症状基本消失,大便次数每日不多于2次;(3)有效:3d后水分明显减少,症状有所改善,大便次数每日不多于2次;(4)无效:未达到以上所述标准。对未治愈患者在1个疗程后继续延长疗程,观察对比两组患儿从治疗开始到治愈所用时间即为治疗时间[3]。总有效位治愈、显效与有效之和。
1.4统计学分析
根据spss14.0对数据进行统计,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当P<0.05时,各项目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3d计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大便性状及次数,比较疗效。实验组出现药物副作用反应的病例比对照组少,实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两组疗效比较[n(%),n=46]
组别 治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实验组 20 17 6 3 95.64
对照组 13 18 6 9 80.43
P <0.05
2.2对比治疗时间对比两组患儿从治疗开始到治愈所用时间即为治疗时间,对照组治疗时间平均(7.46±0.70)d;实验组治疗时间平均(3.73±0.40)d;实验组治疗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小儿腹泻常在秋季发病的原因主要是幼儿自身的生理状况和季节性的变化。多数患儿腹泻原因是感染了轮状病毒,少数属于非感染性腹泻[4]。传统的单纯西医治疗主要是对症治疗,治疗效果欠佳。而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可使患儿病程明显缩短,药物起效时间提前,呕吐、腹胀等临床症状消失的时间明显缩短。
本实验将92例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给予对照组补液、抗病毒、止泻等西药对症治疗,实验组加用参苓白术散口服加脐贴治疗。选用有健脾渗湿止泻功效的参苓白术散加车前子、葛根、乌梅而成。其中党参、茯苓、白术、甘草扶脾益气,山药可健脾化湿;车前子、薏苡仁利小便以实大便;砂仁芳香化湿,理气和胃[5]。中医学认为,肚脐乃神阙穴所处,联脏腑筋脉气机,集小儿冲任精气,肚脐所处的地方筋脉浅薄,用药物施以外敷,直接到达病变所在的地方,更加有利于患者对药物的吸收[6]。通过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大便性状及次数,对比参苓白术散口服加脐贴治小儿秋季腹泻疗效。实验结果显示,采用参苓白术散口服加脐贴的疗法,药物反应副作用比采用西药对症治疗降低很多。实验组治疗的有效率为95.64%,对照组治疗的有效率为80.43%,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治疗时间平均(7.46±0.70)d;实验组治疗时间平均(3.73±0.40)d;实验组治疗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采用参苓白术散口服加脐贴治疗小儿秋季腹泻有显著的临床疗效,适合在临床长期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马显振,参苓白术散治疗小儿秋季腹泻临床观察[J]. 中国中医急症,2009,18(16):890-891.
[2]刘友博,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100例小儿秋季腹泻的疗效分析[J].中医中药,2011,18(23):106-107.
[3]宋文娟,乔学军.五苓健脾合剂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30例[J].中国中医急症,2012,21(4):647-647.
[4]何正荣.小儿秋季腹泻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3,122-122.
[5]王惠.参苓白术散联合丁桂儿脐贴治疗小儿秋季腹泻50例[J].中外医学研究,2011,9(28):69-69.
[6]聂小丽,尚清. 参苓白术散口服加脐贴治疗小儿秋季腹泻46例疗效观察[J].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4,6(2):178-179.
关键词:腹泻;儿童;参苓白术散;脐贴
小儿秋季腹泻失水引起代谢性酸中毒、高钠血症,威胁健康[1],临床表现主要为大便稀薄带水,性状改变,有少量沫或黏液或呈蛋花样[2]。对症支持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疗效欠佳。我院就参苓白术散口服加脐贴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疗效进行研究,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病例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收治的92例秋季腹泻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6例)和实验组(46例)。对照组女22例,男24例,平均年龄(15.7±4.8)个月,病程平均(2.3±1.1)d。观察组女21例,男25例,平均年龄(15.2±4.1)个月,病程平均(2.4±1.2)d。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补液、抗病毒、止泻等西药对症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1.参苓白术散口服剂,药方组成:茯苓3~5g,党参4~9g,山药2~5g,白术3~7g,砂仁2~3g,车前子2~3g,薏苡仁3~6g,川黄连1~2g,葛根3~5g,乌梅2~3g。伤食者加山楂3~5g,腹 痛者加槟榔2~3g,畏寒者去黄连,加干姜1~3g。1岁以下小儿均用半量,水煎150ml,每日1剂,分3次温服。2.脐贴。取上述方药1剂,烘干研磨成粉,过细筛以适量蜂蜜、上海黄酒调和制成药膏;临前用温水清洗肚脐,用药膏填满内径1cm的医用无纱布胶贴后敷贴于肚脐上,晨起后去除。对照组和实验组均以3d计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大便性状及次数,对比对照组和实验组的结果差异。
1.3观察指标
(1)治愈:1d后大便性状正常,症状完全消失,大便次数每日不多于2次;(2)显效:2d后大便性状正常,症状基本消失,大便次数每日不多于2次;(3)有效:3d后水分明显减少,症状有所改善,大便次数每日不多于2次;(4)无效:未达到以上所述标准。对未治愈患者在1个疗程后继续延长疗程,观察对比两组患儿从治疗开始到治愈所用时间即为治疗时间[3]。总有效位治愈、显效与有效之和。
1.4统计学分析
根据spss14.0对数据进行统计,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当P<0.05时,各项目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3d计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大便性状及次数,比较疗效。实验组出现药物副作用反应的病例比对照组少,实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两组疗效比较[n(%),n=46]
组别 治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实验组 20 17 6 3 95.64
对照组 13 18 6 9 80.43
P <0.05
2.2对比治疗时间对比两组患儿从治疗开始到治愈所用时间即为治疗时间,对照组治疗时间平均(7.46±0.70)d;实验组治疗时间平均(3.73±0.40)d;实验组治疗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小儿腹泻常在秋季发病的原因主要是幼儿自身的生理状况和季节性的变化。多数患儿腹泻原因是感染了轮状病毒,少数属于非感染性腹泻[4]。传统的单纯西医治疗主要是对症治疗,治疗效果欠佳。而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可使患儿病程明显缩短,药物起效时间提前,呕吐、腹胀等临床症状消失的时间明显缩短。
本实验将92例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给予对照组补液、抗病毒、止泻等西药对症治疗,实验组加用参苓白术散口服加脐贴治疗。选用有健脾渗湿止泻功效的参苓白术散加车前子、葛根、乌梅而成。其中党参、茯苓、白术、甘草扶脾益气,山药可健脾化湿;车前子、薏苡仁利小便以实大便;砂仁芳香化湿,理气和胃[5]。中医学认为,肚脐乃神阙穴所处,联脏腑筋脉气机,集小儿冲任精气,肚脐所处的地方筋脉浅薄,用药物施以外敷,直接到达病变所在的地方,更加有利于患者对药物的吸收[6]。通过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大便性状及次数,对比参苓白术散口服加脐贴治小儿秋季腹泻疗效。实验结果显示,采用参苓白术散口服加脐贴的疗法,药物反应副作用比采用西药对症治疗降低很多。实验组治疗的有效率为95.64%,对照组治疗的有效率为80.43%,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治疗时间平均(7.46±0.70)d;实验组治疗时间平均(3.73±0.40)d;实验组治疗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采用参苓白术散口服加脐贴治疗小儿秋季腹泻有显著的临床疗效,适合在临床长期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马显振,参苓白术散治疗小儿秋季腹泻临床观察[J]. 中国中医急症,2009,18(16):890-891.
[2]刘友博,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100例小儿秋季腹泻的疗效分析[J].中医中药,2011,18(23):106-107.
[3]宋文娟,乔学军.五苓健脾合剂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30例[J].中国中医急症,2012,21(4):647-647.
[4]何正荣.小儿秋季腹泻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3,122-122.
[5]王惠.参苓白术散联合丁桂儿脐贴治疗小儿秋季腹泻50例[J].中外医学研究,2011,9(28):69-69.
[6]聂小丽,尚清. 参苓白术散口服加脐贴治疗小儿秋季腹泻46例疗效观察[J].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4,6(2):178-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