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对高效课堂教学的影响

来源 :俪人·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skatecom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正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和新课程改革的深化,如何创建高效课堂已经成为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评价课堂是否高效主要就是看能否高效地实现预期教学目的,能否高效地促进学生的能力发展,简而言之,就是要求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的投入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使社会各个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育教学模式也发生了质的飞跃。教育信息化已越来越被人们推崇及广泛应用。而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合理使用则为创建高效课堂提供了工具和平台。
  【关键词】信息技术 教育信息化 高效课堂
  随着国家对基础教育投入的加大和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进入了中小学的课堂,有力地推动了信息技术在教学实践中的推广和应用。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把教学的内容以多种形式呈现给学生,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把抽象的内容形象化,有力地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为构建高效课堂提供了技术支撑。当然在具体的使用过程中,信息技术在基础教育领域所取得的效果并没有达到预期的要求,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改进。
  一、信息技术促进了高效课堂的生成
  1、信息技术能够促使高效课堂的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化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投影幕、电子白板等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这些技术对于课堂教学的信息具有存储、播放、编辑、处理的功能,能够更好的呈现课堂教学的信息。教师在课堂上利用信息技术制作的课件承载着多种信息,集中了幻灯、电影、录像、立体模型等教学媒体的很多的优点,还能实现人机交互的独特之处。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运用,极大的丰富了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有效的提升了教学媒体的交互性和展示力。据研究表明,人类通过视觉和听觉获取的信息大约占到人类信息总量的95%左右,科学家在对人体的感官和学习、感官和记忆的关系进行研究发现,在学习过程中同时运用人体的视觉和听觉所取得的效果最佳。我们中小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造性地运用多媒体技术,具体形象的为学生展现课本上的内容,能够极大的满足学生听觉和视觉的需求,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获得良好的心理体验,实现学生的主动学习,有效促进了高效课堂的生成。
  2、信息技术能够在高效课堂有效拓展学生的学习方式
  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有力的学习工具和丰富的教学资源,影响着人们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还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例如,在多媒体语言教室内可以实现师生之间的互动对话,学生既能够跟着录音读课文,还能够实现可视可听的效果,反复出现多种教学信息,强化了学生的记忆;学生还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的不同,主动选择和控制教学内容和进度,教师要根据及时收集学生的反馈信息,进行个别的指导,实现学生主动的学习,真正成为学習的主人。因为数字化的资源具有很大的共享性,教师可以利用图形化交互界面技术和大容量存储技术为学生建立自主的学习环境,把课堂上的数字信息作为课程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材料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并且能够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为高效课堂的构建搭建起学习的平台。
  3、信息技术能够有效的改善学生对知识的认知能力
  信息社会需要学生具有很强的和搜集信息的能力和分析信息使用信息的能力,因此,随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知识概念的扩充,学生对知识的死记硬背已经成为认知领域最底层的阶段,教学重点的要放在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信息技术在高效课堂的运用为实现这一教学重点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他可以借助自身的技术优势把课堂教学内容化静为动、化大为小,用心的时空观展现事情的发展过程,有效的揭示事物的内在规律和本质,学生还能够把自己随身收集到的信息融合到教师的教学资源中,可见信息技术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一个开放的学习平台,引导学生主动地搜集信息、加工信息和处理信息,改善了学生认识事物的方法和途径。
  4、信息技术能够为高效课堂构建新的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教师进行教学的方式和方法,把信息技术运用到各学科的教学中,把教学内容和方式进行再设计,就会更新教师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例如,多媒体网络教室、多媒体语言教师和电子白板的投入,就能够很好的改进教学模式,现阶段,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质量和效率已成为当务之急。作为教师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演示型教学模式教学,让学生充分感知教学的情景,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为学生掌握知识间内在的联系和规律创造条件。
  二、信息技术在中小学高效课堂中的几点思考
  1、中小学教师缺乏系统的技术观,需要进一步加强自身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一方面现在的中小学教师尤其是年龄较大的教师缺乏对信息技术理论的系统学习,对信息技术在教学中所起的作用认识不足,很难利用信息技术设计实施教学过程;另一方面是因为教师对信息技术的特性了解不到位,过度的依赖信息技术的支持,有的教师几乎每堂课都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产生了过度依赖的现象,造成课堂成了播放多媒体课件的录像课,造成了对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误解。
  2、教学课件制作的技术不高。现阶段每个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幻灯片、录像片的数量很多,但是教师真正自己根据自身的教学设计教学课件的却很少,照搬来教学课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效课堂的生成。中小学教育是教育的启蒙阶段,我们要得到信息技术对课堂教学的支持,要深刻反思多媒体技术的教训和经验,从多个角度整合信息技术资源,做到因地制宜的运用信息技术。
  三、结论
  在信息技术条件下,恰当而有效地发挥信息技术的力量进行教学能够促进教学整体优化,改革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促使教学方式的根本改变,从而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高效课堂的构建也就指日可待。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门脉高压性胃病(PHG)患者胃黏膜中内皮素-1(ET-1)和缺氧诱导因子-1(HIF1)的表达及其相关性,为PHG的发病机制提供一定理论依据。方法随机选择从2010年11月至2011年6月期间的P
铜陵市位于安徽南部长江中下游两岸,辖铜陵县、铜官山区、郊区、狮子山区.截止2008年底全市一县三区均为血吸虫病流行区域,流行类型为湖沼兼山丘型.现有钉螺面积 3 100.29 hm
【摘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以及国家和各地政府对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使信息技术在我国学校教学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各种功能日益强大的教学软件层出不穷,GeoGebra 便是其中之一。本文分析了GeoGebra应用的方式、应用的原则、应用需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GeoGebra 初中数学 应用分析  1 GeoGebra应用的方式  (1)作为教师教学准备的工具  GeoGeb
在中国大陆血吸虫病流行的7个省中,采集不同环境类型的21个湖北钉螺(Oncomelania hupensis)种群,每个种群各测量60只湖北钉螺的11个形态性状.采用形态性状的变异系数、种群内
溃疡性结肠炎(UC)主要以肠道黏膜弥漫性损害(炎症、糜烂、溃疡等)为特点,促进黏膜修复是其治疗的关键。电子内镜检查可以直观地观察肠道黏膜变化情况,与病理学检查有着良好的一致性
口周色素沉着-肠道息肉综合征(PIIs)是一种少见的常染色显性遗传性疾病。临床表现除了口腔黏膜、手、足和唇部等部位色素沉着和胃肠道息肉外,还有其他系统肿瘤病变。目前发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