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经济的发展,会计信息的重要性越来越强。本文从会计信息真实性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入手,从制度建设与监督力度、企业管理与会计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及职业道德素质三个方面出发提出了解决会计信息真实性问题的建议。
[关键词]会计信息 真实性问题 会计监督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市场竞争的加剧,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越来越被广泛的关注。会计信息是了解企业财务状况与企业的经营状况的关键因素,历来被企业的投资者、管理者及债权人等相关各方所重视。会计信息是加强企业自身经营管理及政府相关部门宏观决策的依据。因而有必要对该课题进行研究探讨。
一、会计信息真实性问题存在的原因分析
1.制度不健全
虽然我国存在着一会计法为中心的一系列法律制度,这些法律制度的存在使得会计信息真实性问题能够做到有法可依,但是法律制度本身对会计信息造假的有关人员的处罚却并不科学。从法律制度的规定来看,只有少数的造假行为才是刑事犯罪。众多的会计信息造假的处罚力度不大。因而进一步促成了会计信息质量的下降。
2007年我国执行了新的会计准则,但该准则在范围上仅仅适用于上市公司,因而在实践应用中使得上市公司与非上市公司采用了不同的标准,造成了会计信息质量问题进一步加剧。新的会计准则虽然强化了上市公司财务信息的真实性,但却并不能解决企业在财务报表所存在的所有问题,更不可能从根本上杜绝上市公司管理层因利益关系而提供的失真的会计信息的现象。
2.企业管理及会计从业人员自身的原因
会计作为一种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常用的工具,无论是从理论还是从实践的角度来看,会计自身有着诸多的不完善的地方,如在会计假设及会计信息随机的不确定性等等方面就会造成在实际中导致企业的会计信息失真。加上企业所从事会计工作的工作人员自身素质参差不齐,因而不可避免的会由于会计人员个人水平的差异而出现会计数据脱离了企业实际的现象,即会计信息失真。
从企业内部来说,会计从业人员的行为必然会受企业所有者或高级管理者的制约,因而在会计信息的填制过程中就会出现从企业利益的角度出发,会计人员在企业所有者或高级管理者的操作下填写相应的会计信息,即虚假的会计信息。
3.监督力度不够
且前我国采用的是以注册会计师为主的监督模式。同时。财政、税务及审计等相应政府部门都对企业不同程度的实施着监督权。前者的监督从模式上来看,中介之间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及会计师自身的问题,使得通过审计而确定的会计信息缺乏可靠性。政府的监督又加之受到财力与人力的限制而不能有效的检查企业存在的违规行为。监督力度发挥的作用有限,也是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因素之一。
综上所述,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是各个方面因素有机促成的结果,因而如果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也需要从不同角度来进行对会计信息管理的完善。
二、对策
1.加强制度建设与监督力度
制度建设与监督能力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政府及相关部门从实际出发,进一步完善与会计信息相关的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同时加强各个政府相关部门的监督职能。政府做好对中介机构及企业的管理,强化这些组织的法制观念,将这些组织的外在监督转变成这些组织的自我约束。只有从宏观上对会计信息做到有效的遏制,才能保证微观上与此相关制度的有效实施。
2.加强企业管理
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及真实性对企业相关各方了解企业财务情况或经济状况的影响极其重大。企业管理的有效性与否,决定是会计核算基础工作的好坏,更决定着会计信息的质量。对企业进行制度规范化的管理,能够从根本上保证保证会计人员职责的履行。良好的企业内部权利分配及制约制度,可以有效的加强对会计信息的监控力度。只有会计人员与企业的所有者及管理者都能够从自身及企业的长远利益出发,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的规定,才能有根本上遏制会计信息的造假行为。
3.提供会计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及职业道德素质
会计从业人员专业水平的高低决定着会计信息的质量。因而要加强会计从业人员的管理工作,给这些人员在教育的机会,增加对这些人员的培训力度,使其在专业水平上对会计信息质量提供保证。
会计从业人员除了要具有良好的专业水平以外,还需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才能从根本上认识到虚假会计信息给自身、企业及社会带来的不良影响。通过对会计从业人员良好职业素质的培育。让会计从业人员能够将外在的监督转变成自身约束的需要。因而达到从根本上杜绝会计信息的造假行为。
总之,会计信息真实性需要国家政府的相关部门、企业管理与会计从业人员这三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共同的努力才能实现。
三、结论
会计信息是经过加工或处理后的经济数据及对会计数据的解释,是向使用者提供的有财务信息与经济信息的总称。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无论是从会计从业人员的角度,还是从企业管理的角度,包括从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来说,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因而对其的真实性的研究与探讨需进一步加强。
[关键词]会计信息 真实性问题 会计监督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市场竞争的加剧,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越来越被广泛的关注。会计信息是了解企业财务状况与企业的经营状况的关键因素,历来被企业的投资者、管理者及债权人等相关各方所重视。会计信息是加强企业自身经营管理及政府相关部门宏观决策的依据。因而有必要对该课题进行研究探讨。
一、会计信息真实性问题存在的原因分析
1.制度不健全
虽然我国存在着一会计法为中心的一系列法律制度,这些法律制度的存在使得会计信息真实性问题能够做到有法可依,但是法律制度本身对会计信息造假的有关人员的处罚却并不科学。从法律制度的规定来看,只有少数的造假行为才是刑事犯罪。众多的会计信息造假的处罚力度不大。因而进一步促成了会计信息质量的下降。
2007年我国执行了新的会计准则,但该准则在范围上仅仅适用于上市公司,因而在实践应用中使得上市公司与非上市公司采用了不同的标准,造成了会计信息质量问题进一步加剧。新的会计准则虽然强化了上市公司财务信息的真实性,但却并不能解决企业在财务报表所存在的所有问题,更不可能从根本上杜绝上市公司管理层因利益关系而提供的失真的会计信息的现象。
2.企业管理及会计从业人员自身的原因
会计作为一种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常用的工具,无论是从理论还是从实践的角度来看,会计自身有着诸多的不完善的地方,如在会计假设及会计信息随机的不确定性等等方面就会造成在实际中导致企业的会计信息失真。加上企业所从事会计工作的工作人员自身素质参差不齐,因而不可避免的会由于会计人员个人水平的差异而出现会计数据脱离了企业实际的现象,即会计信息失真。
从企业内部来说,会计从业人员的行为必然会受企业所有者或高级管理者的制约,因而在会计信息的填制过程中就会出现从企业利益的角度出发,会计人员在企业所有者或高级管理者的操作下填写相应的会计信息,即虚假的会计信息。
3.监督力度不够
且前我国采用的是以注册会计师为主的监督模式。同时。财政、税务及审计等相应政府部门都对企业不同程度的实施着监督权。前者的监督从模式上来看,中介之间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及会计师自身的问题,使得通过审计而确定的会计信息缺乏可靠性。政府的监督又加之受到财力与人力的限制而不能有效的检查企业存在的违规行为。监督力度发挥的作用有限,也是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因素之一。
综上所述,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是各个方面因素有机促成的结果,因而如果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也需要从不同角度来进行对会计信息管理的完善。
二、对策
1.加强制度建设与监督力度
制度建设与监督能力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政府及相关部门从实际出发,进一步完善与会计信息相关的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同时加强各个政府相关部门的监督职能。政府做好对中介机构及企业的管理,强化这些组织的法制观念,将这些组织的外在监督转变成这些组织的自我约束。只有从宏观上对会计信息做到有效的遏制,才能保证微观上与此相关制度的有效实施。
2.加强企业管理
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及真实性对企业相关各方了解企业财务情况或经济状况的影响极其重大。企业管理的有效性与否,决定是会计核算基础工作的好坏,更决定着会计信息的质量。对企业进行制度规范化的管理,能够从根本上保证保证会计人员职责的履行。良好的企业内部权利分配及制约制度,可以有效的加强对会计信息的监控力度。只有会计人员与企业的所有者及管理者都能够从自身及企业的长远利益出发,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的规定,才能有根本上遏制会计信息的造假行为。
3.提供会计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及职业道德素质
会计从业人员专业水平的高低决定着会计信息的质量。因而要加强会计从业人员的管理工作,给这些人员在教育的机会,增加对这些人员的培训力度,使其在专业水平上对会计信息质量提供保证。
会计从业人员除了要具有良好的专业水平以外,还需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才能从根本上认识到虚假会计信息给自身、企业及社会带来的不良影响。通过对会计从业人员良好职业素质的培育。让会计从业人员能够将外在的监督转变成自身约束的需要。因而达到从根本上杜绝会计信息的造假行为。
总之,会计信息真实性需要国家政府的相关部门、企业管理与会计从业人员这三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共同的努力才能实现。
三、结论
会计信息是经过加工或处理后的经济数据及对会计数据的解释,是向使用者提供的有财务信息与经济信息的总称。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无论是从会计从业人员的角度,还是从企业管理的角度,包括从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来说,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因而对其的真实性的研究与探讨需进一步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