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0
标准的场地,宽敞的室内体育馆,整齐的服装,各式各样的体育器材,40个学生的标准班,这是一直以来优质课、示范课给我们留下的印象。然而这却是大部分农村小学不敢企及的事情。据2008年全国体育场地的普查与登记的结果显示,大部分乡镇及农村的体育场地器材严重不足。由于缺少设施,很多学校的体育课变成"稍息、立正、解散、做游戏"。很多学生认为上体育课就是自由活动。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以上的局面呢?让我们来分析一下。
一、意识的限制
一个人的成长需要很多方面的知识。例如,健康卫生知识、人际关系知识、生活常识等,也包括文化知识。文化知识是众多知识中占人生知识需要比较大的一种。而有些学校和家长把文化知识水平当作衡量一个学生好坏的主要标准,更有甚者当作唯一标准,学生在此影响下,只重视文化知识学习而忽略了其他知识,认为体育教学无足轻重,学校虽作出了相应规定,但教师在执行过程中由于监督及重视程度不够,往往就落入把体育变成为"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错误认识,使体育教学不能很好地开展,使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能得到全面贯彻与落实。
二、体育师资不足
在一些村镇小学体育教师的配备远达不到国家规定的要求,而且有的体育教师的专业还不对口,体育教师队伍远远满足不了现代教育教学的需要,一些规模小一点的学校甚至没有专业的体育教师,通过对问卷的调查分析,学生在"上课时体育老师会一直都在吗?"一题中,仅有39.8%的学生回答经常在,其教学"成果"可想而知。在此情况下,由于没有教师的指导和组织,学生只能漫无目的地活动,甚至聊天。
三、场地器材缺乏
"没有什么兴趣,玩来玩去就是那么几样,还是小孩子玩的游戏。"说起学校里的体育课,一些学生一脸的不满意,课间写作业,放学就回家,一上体育课老师就让大家自由活动,男孩子就到处疯跑,女孩子要不做作业,要不就玩丢手绢、跳皮筋之类的游戏。另外,体育器材的匮乏,也遏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许多学生在上体育课时只能花很长时间看着其他同学练习,难得轮到自己去尝试。
四、课外锻炼少、受到安全的限制
课外锻炼也是学生增强体魄培养体育爱好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分析,仅有26.1%的学生经常参加课外体育锻炼,有15.8%同学不参加课外锻炼,参加的课外活动以玩游戏、跳绳、打篮球、打乒乓球居多,形式和内容相对单调。早几年的"德育为首、质量立校"现在变成了"安全第一、质量立校"。安全工作、安全责任渗透到教育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各个角落,安全制度几十种、安全责任书签一大堆。
五、测评方式
学校每学期开学的时候会有一个体育教学大纲,和达标测试的纲要,但由于条件的限制均未能具体实施。由于没有一套专门的测试体系,也没有一套具体的衡量和评分标准,学生的体育成绩也只能老师随便填写。
如何改变这些不良的发展现象,加强、重视、提高体育学科的地位,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再忽视的问题。发展农村中小学体育事业是关系到我国现代化进程,关系到国民素质的提高,关系到千秋万代的大事。但面对农村学校以上的种种问题,要真正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我认为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正确引导教师、学生、家长树立正确的观念
广大教师和家长希望孩子成才的愿望是好的,是毋庸置疑的。但现有的观念和想法一时还不能转变过来,这就需要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社会工作者、新闻工作者共同协作,通过家长学校、网络、电视等多种手段循序渐进、善诱利导,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同时也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切实改变以考试,排名次、论成绩的"传统"教育制度做为衡量学校好坏的标准,改变将分数做为衡量教师工作地惟一目标。
第二、解决体育师资,提高教学水平
1.解决师资问题要坚持"两条腿走路"。首先学校对体育专业毕业的新分配老师要积极争取,让他们在大、专院校学习的体育专业有一席用武之地。其次把一些有体育特长的老师充实到体育教师队伍里来,通过定期、专业培训,自修、函授等形式提高他们的教学业务能力,在实施课程改革中走出一条新路。
2.适当调整体育教师的课时标准。在农村乡镇基层中小学里,有些体育老师的课时数20节以上,这还不包括课间操以及运动队的训练等工作。按照现行的课时标准,学校不全面地去分析、考虑体育老师的工作量和工作特征、性质,贸然去推广普及《标准》目标要求,这和实际不相适应。只有根据实际情况让体育老师从"起早摸黑"中解放出来,给他们一点时间上的空间,精心去设计每一堂课,考虑安排每一个细节,提前准备好上课的一些准备工作和反馈信息,调整教学思路,这样更有利于实施《课程标准》。
第三、要落实体育经费,做好预算
必须要建立专款专用的机制,全部的教育经费一起拨款下来解决不了上述的问题,俗话说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加上所谓的"一分两率",很多时候原本属于体育的经费都被其他的一些事情"不得已"而挪用。所以想要彻底改善农村小学的体育设施问题,必须要做到专款专用。根据国家颁布的《小学体育器材配备目录》为标准,以学校类型,在每学期上调财政的经费中,根据需要和学生比例进行统一购置,从中减少挪用或不对体育投入经费的机会。
第四、保证课外体育活动,推行全民健身计划
学校要抓好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的落实。没有体育课的当天,各班级要组织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由体育教师和班主任实施。学校必须建立"两操"制度,认真组织学生做好广播体操和眼保健操,提高学生做操质量。各班学生做操情况应列入文明班、先进班的评比范围。学校除了要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外,有关部门也要正确界定安全事故与学校、教师的关系,不可一概而论,取消没有法定依据的所谓的"教育责任",为学校营造一个和谐的育人环境,让学校的教学程序,特别是体育教学健康、有序的进行。
第五、建立学生体育达标制度,推动群众体育
1.实行小学体育毕业考试。由各区、镇组织体育教师对毕业班体育达标项目中的2-3项目进行测试评分,将分数加入其毕业考分数中,并按成绩对各校作出评估,对在体育比赛中拿奖的同学适当加分。对体育不达标的学生,严格把关不评"三好学生"以及其他优秀,引起学生、教师对体育的重视。
2.学校每年组织一次以田径为主的全校运动会,举行2-3次以上的单项比赛,有条件的学校举办一次"体育节"或"家庭体育节",因地制宜积极组织开展各种深受学生和家长喜爱,轻松愉快、陶冶性情,小型多样的体育活动,从而加强老师和学生以及家长之间的沟通。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快乐的阳光运动,合理分配优秀的教育资源,优化农村教育设施,切实解决农村学生体育场地和体育器材不足的问题,设立专项基金,专款专用,改变农村小学的体育教学环境,才是改变和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根本方法。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改善,随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步伐不断前进,我国农村小学体育教学发展将指日可待,各方面条件将进一步得到改变、完善。体育教学的执行者体育教师更要充分认识了解新课程、新课标,为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的发展,认真学习,努力钻研。
标准的场地,宽敞的室内体育馆,整齐的服装,各式各样的体育器材,40个学生的标准班,这是一直以来优质课、示范课给我们留下的印象。然而这却是大部分农村小学不敢企及的事情。据2008年全国体育场地的普查与登记的结果显示,大部分乡镇及农村的体育场地器材严重不足。由于缺少设施,很多学校的体育课变成"稍息、立正、解散、做游戏"。很多学生认为上体育课就是自由活动。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以上的局面呢?让我们来分析一下。
一、意识的限制
一个人的成长需要很多方面的知识。例如,健康卫生知识、人际关系知识、生活常识等,也包括文化知识。文化知识是众多知识中占人生知识需要比较大的一种。而有些学校和家长把文化知识水平当作衡量一个学生好坏的主要标准,更有甚者当作唯一标准,学生在此影响下,只重视文化知识学习而忽略了其他知识,认为体育教学无足轻重,学校虽作出了相应规定,但教师在执行过程中由于监督及重视程度不够,往往就落入把体育变成为"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错误认识,使体育教学不能很好地开展,使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能得到全面贯彻与落实。
二、体育师资不足
在一些村镇小学体育教师的配备远达不到国家规定的要求,而且有的体育教师的专业还不对口,体育教师队伍远远满足不了现代教育教学的需要,一些规模小一点的学校甚至没有专业的体育教师,通过对问卷的调查分析,学生在"上课时体育老师会一直都在吗?"一题中,仅有39.8%的学生回答经常在,其教学"成果"可想而知。在此情况下,由于没有教师的指导和组织,学生只能漫无目的地活动,甚至聊天。
三、场地器材缺乏
"没有什么兴趣,玩来玩去就是那么几样,还是小孩子玩的游戏。"说起学校里的体育课,一些学生一脸的不满意,课间写作业,放学就回家,一上体育课老师就让大家自由活动,男孩子就到处疯跑,女孩子要不做作业,要不就玩丢手绢、跳皮筋之类的游戏。另外,体育器材的匮乏,也遏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许多学生在上体育课时只能花很长时间看着其他同学练习,难得轮到自己去尝试。
四、课外锻炼少、受到安全的限制
课外锻炼也是学生增强体魄培养体育爱好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分析,仅有26.1%的学生经常参加课外体育锻炼,有15.8%同学不参加课外锻炼,参加的课外活动以玩游戏、跳绳、打篮球、打乒乓球居多,形式和内容相对单调。早几年的"德育为首、质量立校"现在变成了"安全第一、质量立校"。安全工作、安全责任渗透到教育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各个角落,安全制度几十种、安全责任书签一大堆。
五、测评方式
学校每学期开学的时候会有一个体育教学大纲,和达标测试的纲要,但由于条件的限制均未能具体实施。由于没有一套专门的测试体系,也没有一套具体的衡量和评分标准,学生的体育成绩也只能老师随便填写。
如何改变这些不良的发展现象,加强、重视、提高体育学科的地位,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再忽视的问题。发展农村中小学体育事业是关系到我国现代化进程,关系到国民素质的提高,关系到千秋万代的大事。但面对农村学校以上的种种问题,要真正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我认为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正确引导教师、学生、家长树立正确的观念
广大教师和家长希望孩子成才的愿望是好的,是毋庸置疑的。但现有的观念和想法一时还不能转变过来,这就需要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社会工作者、新闻工作者共同协作,通过家长学校、网络、电视等多种手段循序渐进、善诱利导,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同时也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切实改变以考试,排名次、论成绩的"传统"教育制度做为衡量学校好坏的标准,改变将分数做为衡量教师工作地惟一目标。
第二、解决体育师资,提高教学水平
1.解决师资问题要坚持"两条腿走路"。首先学校对体育专业毕业的新分配老师要积极争取,让他们在大、专院校学习的体育专业有一席用武之地。其次把一些有体育特长的老师充实到体育教师队伍里来,通过定期、专业培训,自修、函授等形式提高他们的教学业务能力,在实施课程改革中走出一条新路。
2.适当调整体育教师的课时标准。在农村乡镇基层中小学里,有些体育老师的课时数20节以上,这还不包括课间操以及运动队的训练等工作。按照现行的课时标准,学校不全面地去分析、考虑体育老师的工作量和工作特征、性质,贸然去推广普及《标准》目标要求,这和实际不相适应。只有根据实际情况让体育老师从"起早摸黑"中解放出来,给他们一点时间上的空间,精心去设计每一堂课,考虑安排每一个细节,提前准备好上课的一些准备工作和反馈信息,调整教学思路,这样更有利于实施《课程标准》。
第三、要落实体育经费,做好预算
必须要建立专款专用的机制,全部的教育经费一起拨款下来解决不了上述的问题,俗话说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加上所谓的"一分两率",很多时候原本属于体育的经费都被其他的一些事情"不得已"而挪用。所以想要彻底改善农村小学的体育设施问题,必须要做到专款专用。根据国家颁布的《小学体育器材配备目录》为标准,以学校类型,在每学期上调财政的经费中,根据需要和学生比例进行统一购置,从中减少挪用或不对体育投入经费的机会。
第四、保证课外体育活动,推行全民健身计划
学校要抓好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的落实。没有体育课的当天,各班级要组织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由体育教师和班主任实施。学校必须建立"两操"制度,认真组织学生做好广播体操和眼保健操,提高学生做操质量。各班学生做操情况应列入文明班、先进班的评比范围。学校除了要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外,有关部门也要正确界定安全事故与学校、教师的关系,不可一概而论,取消没有法定依据的所谓的"教育责任",为学校营造一个和谐的育人环境,让学校的教学程序,特别是体育教学健康、有序的进行。
第五、建立学生体育达标制度,推动群众体育
1.实行小学体育毕业考试。由各区、镇组织体育教师对毕业班体育达标项目中的2-3项目进行测试评分,将分数加入其毕业考分数中,并按成绩对各校作出评估,对在体育比赛中拿奖的同学适当加分。对体育不达标的学生,严格把关不评"三好学生"以及其他优秀,引起学生、教师对体育的重视。
2.学校每年组织一次以田径为主的全校运动会,举行2-3次以上的单项比赛,有条件的学校举办一次"体育节"或"家庭体育节",因地制宜积极组织开展各种深受学生和家长喜爱,轻松愉快、陶冶性情,小型多样的体育活动,从而加强老师和学生以及家长之间的沟通。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快乐的阳光运动,合理分配优秀的教育资源,优化农村教育设施,切实解决农村学生体育场地和体育器材不足的问题,设立专项基金,专款专用,改变农村小学的体育教学环境,才是改变和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根本方法。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改善,随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步伐不断前进,我国农村小学体育教学发展将指日可待,各方面条件将进一步得到改变、完善。体育教学的执行者体育教师更要充分认识了解新课程、新课标,为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的发展,认真学习,努力钻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