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芳菲五月,万木葱茏、繁花似锦。5月27日、28日,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京胜利闭幕。两会期间,与会代表委员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两会期间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聚焦政府工作报告、民法典、涉港国安立法决定及有关文件建言獻策、凝心聚力,激荡起民主、求实、团结、奋进的昂扬旋律。
(一)
事非经过不知难。过去一年,面对世界经济增长低迷、国际经贸摩擦加剧、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等困难,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攻坚克难,经济运行保持总体平稳,经济结构和区域布局持续优化,发展新动能不断增强,改革开放继续深化,三大攻坚战取得关键进展,民生进一步改善,全年主要目标任务较好完成,为全面小康打下了决定性基础。
同全国一样,2019年湖南走过了极不平凡的历程,三湘大地镌刻着奋斗的艰辛,收获了成功的喜悦,创造了骄人的业绩。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省上下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三个着力”“守护好一江碧水”等殷殷嘱托,振奋精神,真抓实干,推动三大攻坚战和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的进展。脱贫攻坚让63万贫困群众甩掉了贫困帽子、全部贫困县贫困村摘帽出列,“一江一湖四水”系统联治让“漫江碧透、鱼翔浅底”的美丽景象重现。
随着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深入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进,湖南高质量发展蹄疾步稳,三湘父老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盈,千百年来孜孜以求的小康梦想触手可及。
(二)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迈向全面小康的历史征程,有风有雨是常态,风雨无阻是心态,风雨兼程是状态。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湖南见事早、行动快,在全国第一批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取得积极成效,深刻彰显了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政治优势,充分展现了三湘人民同舟共济、守望相助的强大精神力量。
在战争中学会战争,在游泳中学会游泳,是战胜疫情的重要法宝。抗疫中湖南落实“四早”“四集中”要求,探索形成了“三统一”、全省一盘棋的领导机制,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群防群治联防联控机制,多品种防疫物资全天候生产的物质保障机制,中西结合、医防结合、精准救治的医疗救护机制,运用信息化手段精准助力防疫和经济发展的大数据支撑机制等制度成果,目前已连续100多天无新增本土确诊病例,是全国首个确诊病例1000例以上清零省份。
风雨多经人不老,关山初度路犹长。尽管全省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但境外疫情扩散蔓延势头仍未有效遏制,国内个别地区聚集性疫情仍然存在,疫情反弹风险不容低估,“针尖大的窟窿能漏过斗大的风”。越是防控形势好转,越要防止和克服松懈松劲、疲劳厌战情绪,主动适应常态化疫情防控新形势,保持思想不松、机制不变、队伍不散,坚持整体谋划、系统重塑、全面提升,织密织牢公共卫生防护网,决不能让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前功尽弃,决不能影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
(三)
这次疫情发生后,如何在较短时间内整合力量、全力抗击疫情,这是很大的挑战;在疫情形势趋缓后,如何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这也是很大的挑战。
湖南因时因势早谋划早部署,从1月29日起即按照“既管又通”思路精准管控交通,明确企业复工复产自主决定、不需审批、实行备案制,及时下发通知一律不得再出台延迟企业复工复产的管控举措。针对人流物流不畅、务工人员返岗难、受疫情冲击较大行业企业运行困难等痛点堵点分类精准施策,推行健康码、“湘就业”微信服务平台,助力复工复产,并派出10.7万余名驻企联络员“点对点”帮扶,全省经济社会秩序得到加快恢复,经受住了疫情的冲击和考验。
这次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没有提出全年经济增速具体目标,不是不要增长,而是体现经济增长速度服从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守住“六保”底线,就能稳住经济基本盘;以“六保”促“六稳”、稳中求进,就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夯实基础。大战大考仍在继续,尤需我们把思想和行动更好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在常态化疫情防控条件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集中精力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真正实现“全面小康大家一起走”。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面对如此严重的疫情,全国社会大局始终保持稳定,粮食和重要农副产品稳定供给功不可没。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期间强调,农业基础地位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和削弱。湖南作为全国13个粮食主产区之一,不管形势如何变化,都必须坚决扛牢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责任。坚定不移走精细农业发展之路,以三个“百千万”为抓手,推动科技、管理、制度、质量、效率等领域创新,确保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提升粮食生产品质效益,让现代农业的“金扁担”更好挑起国家粮食安全重任、挑起三湘农民的幸福生活。
(四)
“察势者明,趋势者智。”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次新冠肺炎疫情也是百年不遇,由此带来一系列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重塑性变化,逆全球化、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地缘政治等风险加剧。
我们既要在不确定不稳定世界中谋求发展,又要战胜自身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问题相互交织带来的困难挑战,还要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这些,对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都是重大考验。越是形势复杂、任务艰巨,越要登高望远、拨云见日,保持战略定力、增强信心决心,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看待当前的困难挑战,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尽管疫情冲击明显,湖南一季度主要经济指标出现不同程度下滑,但影响是阶段性的、暂时的,没有改变湖南经济发展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随着复工复产步伐加快,经济运行中积极因素累积增多,3-4月,全省规模工业连续两个月保持增长,进出口较快增长,全社会用电量基本恢复,主要经济指标回升向好趋势愈加明显,这也进一步表明湖南经济潜力足、韧性强、回旋空间大。 危机危机,危中有机。疫情也催生了一些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一些行业特别是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逆势增长,网络购物、医疗健康、在线教育、远程问诊、远程办公等新兴服务需求快速扩张。今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增加1万亿元财政赤字规模,发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并将资金直达基层、直接惠企利民。阳光总在风雨后,坚持辩证思维、掌握科学方法,积极抢抓国家政策、项目建设、新的基建、科技创新、金融支持、消费升级、就业创业、公共卫生等相关产业发展和经济业态变化带来的新机遇,就能化危为机,将其转化为决战决胜的强大动力。
风物长宜放眼量。在通往全面小康大道上,有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有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革命精神,有改革开放以来积累的雄厚物质技术基础,有超大规模的国内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有庞大的人力资本和人才资源,还有中央一揽子强有力的政策支持,我们一定会越过“山重水复”的曲折,迎来“柳暗花明”的佳境。
(五)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关键看脱贫攻坚工作做得怎么样。没有贫困群众的如期脱贫,也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我们要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付出更加艰辛的努力,坚决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5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政协经济界委员联组会上的重要讲话,进一步释放了脱贫攻坚“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强烈信号和坚定决心。
将时针拨回到2013年11月3日,这一天对湖南乃至全国来讲都是非常特别的日子。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湘西十八洞村考察,首次提出“精准扶贫”重要理念,为新时代中国扶贫工作提供了一把“金钥匙”,也由此开启了我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高质量减贫进程。
“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湖南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坚决扛起首倡地的政治责任,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探索了省领导对口联系扶贫点、“四不两直”常态化调研及联点督查、“三走访三签字”、“四跟四走”产业扶贫、“互联网+扶贫监督”等机制模式,形成了“五级书记抓脱贫、全党动员促攻坚”“户帮户亲帮亲,互助脱贫奔小康”的生动局面。6年多时间过去了,今天的十八洞村已经由一个年人均纯收入仅1668元的贫困村,一跃成为人均收入超万元的小康示范村,打造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湖南样板”。截至目前,全省51个贫困县、6920个贫困村已经全部摘帽出列,贫困发生率降至0.36%。
“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现在,距离全面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只剩六个月左右时间,全省还有近20万贫困人口尚未脱贫。尽管相对于人口总数占比不大,但都是坚中之坚、难中之难,再叠加疫情影响,必须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越是抵近目标,越要慎终如始,以冲锋者姿态全力攻克脱贫攻坚最后堡垒,严格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四个不摘”要求,在巩固成果、防止返贫基础上,健全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向着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目标奋勇奔跑。
(六)
关山万千重,山高人为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能否高质量完成,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部队伍作风。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
常态化疫情防控条件下决战决胜全面小康也是一场大战大考,尤需每一位党员干部提高站位、知重负重,对国之大者心中有数,强化责任担当,不折不扣抓好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政策措施落实。加强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坚决夺取全面小康最后胜利。全面小康不在“数字”算账,关键在群众“认账”。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政績观,不慕虚荣、不务虚功、不图虚名,坚决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以实干实绩交出让人民满意的考卷。
“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根本目的就是为了人民过上好日子,无论面临多大挑战和压力,无论付出多大牺牲和代价,这一点都始终不渝、毫不动摇。”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期间的讲话,振聋发聩、语重心长。在决胜全面小康的关键节点,尤需每一位党员干部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把以人民为中心更好贯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领域全过程。坚持以省委提出的“一脱贫三促进六覆盖”为抓手,加快补齐基础设施、生态环境、民生保障等短板,让更足更亮的小康成色装点收官胜景、惠及三湘人民。
国泰民安是实现全面小康的重要前提,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题中之义。没有国家安全、没有社会稳定,一切美好愿景都是镜中花、水中月。在决胜全面小康的关键节点,尤需坚持一手抓发展、补短板,在发展中解决发展问题、降低风险发生概率、增强应对风险底气;一手促安全、固底板,有力有效防范应对政治、经济、互联网、生态、应急管理、公共卫生等领域风险隐患,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和战略全局稳定,维护社会安定、保障人民安宁,为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创造安全稳定的政治社会环境。
“大舸中流下,青山两岸移。”只要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贯彻落实全国两会精神为契机,坚定“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意志、保持“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乘风破浪、行稳致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千年梦想就一定会实现,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的美好愿景也必定实现。
(一)
事非经过不知难。过去一年,面对世界经济增长低迷、国际经贸摩擦加剧、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等困难,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攻坚克难,经济运行保持总体平稳,经济结构和区域布局持续优化,发展新动能不断增强,改革开放继续深化,三大攻坚战取得关键进展,民生进一步改善,全年主要目标任务较好完成,为全面小康打下了决定性基础。
同全国一样,2019年湖南走过了极不平凡的历程,三湘大地镌刻着奋斗的艰辛,收获了成功的喜悦,创造了骄人的业绩。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省上下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三个着力”“守护好一江碧水”等殷殷嘱托,振奋精神,真抓实干,推动三大攻坚战和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的进展。脱贫攻坚让63万贫困群众甩掉了贫困帽子、全部贫困县贫困村摘帽出列,“一江一湖四水”系统联治让“漫江碧透、鱼翔浅底”的美丽景象重现。
随着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深入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进,湖南高质量发展蹄疾步稳,三湘父老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盈,千百年来孜孜以求的小康梦想触手可及。
(二)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迈向全面小康的历史征程,有风有雨是常态,风雨无阻是心态,风雨兼程是状态。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湖南见事早、行动快,在全国第一批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取得积极成效,深刻彰显了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政治优势,充分展现了三湘人民同舟共济、守望相助的强大精神力量。
在战争中学会战争,在游泳中学会游泳,是战胜疫情的重要法宝。抗疫中湖南落实“四早”“四集中”要求,探索形成了“三统一”、全省一盘棋的领导机制,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群防群治联防联控机制,多品种防疫物资全天候生产的物质保障机制,中西结合、医防结合、精准救治的医疗救护机制,运用信息化手段精准助力防疫和经济发展的大数据支撑机制等制度成果,目前已连续100多天无新增本土确诊病例,是全国首个确诊病例1000例以上清零省份。
风雨多经人不老,关山初度路犹长。尽管全省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但境外疫情扩散蔓延势头仍未有效遏制,国内个别地区聚集性疫情仍然存在,疫情反弹风险不容低估,“针尖大的窟窿能漏过斗大的风”。越是防控形势好转,越要防止和克服松懈松劲、疲劳厌战情绪,主动适应常态化疫情防控新形势,保持思想不松、机制不变、队伍不散,坚持整体谋划、系统重塑、全面提升,织密织牢公共卫生防护网,决不能让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前功尽弃,决不能影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
(三)
这次疫情发生后,如何在较短时间内整合力量、全力抗击疫情,这是很大的挑战;在疫情形势趋缓后,如何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这也是很大的挑战。
湖南因时因势早谋划早部署,从1月29日起即按照“既管又通”思路精准管控交通,明确企业复工复产自主决定、不需审批、实行备案制,及时下发通知一律不得再出台延迟企业复工复产的管控举措。针对人流物流不畅、务工人员返岗难、受疫情冲击较大行业企业运行困难等痛点堵点分类精准施策,推行健康码、“湘就业”微信服务平台,助力复工复产,并派出10.7万余名驻企联络员“点对点”帮扶,全省经济社会秩序得到加快恢复,经受住了疫情的冲击和考验。
这次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没有提出全年经济增速具体目标,不是不要增长,而是体现经济增长速度服从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守住“六保”底线,就能稳住经济基本盘;以“六保”促“六稳”、稳中求进,就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夯实基础。大战大考仍在继续,尤需我们把思想和行动更好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在常态化疫情防控条件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集中精力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真正实现“全面小康大家一起走”。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面对如此严重的疫情,全国社会大局始终保持稳定,粮食和重要农副产品稳定供给功不可没。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期间强调,农业基础地位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和削弱。湖南作为全国13个粮食主产区之一,不管形势如何变化,都必须坚决扛牢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责任。坚定不移走精细农业发展之路,以三个“百千万”为抓手,推动科技、管理、制度、质量、效率等领域创新,确保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提升粮食生产品质效益,让现代农业的“金扁担”更好挑起国家粮食安全重任、挑起三湘农民的幸福生活。
(四)
“察势者明,趋势者智。”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次新冠肺炎疫情也是百年不遇,由此带来一系列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重塑性变化,逆全球化、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地缘政治等风险加剧。
我们既要在不确定不稳定世界中谋求发展,又要战胜自身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问题相互交织带来的困难挑战,还要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这些,对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都是重大考验。越是形势复杂、任务艰巨,越要登高望远、拨云见日,保持战略定力、增强信心决心,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看待当前的困难挑战,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尽管疫情冲击明显,湖南一季度主要经济指标出现不同程度下滑,但影响是阶段性的、暂时的,没有改变湖南经济发展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随着复工复产步伐加快,经济运行中积极因素累积增多,3-4月,全省规模工业连续两个月保持增长,进出口较快增长,全社会用电量基本恢复,主要经济指标回升向好趋势愈加明显,这也进一步表明湖南经济潜力足、韧性强、回旋空间大。 危机危机,危中有机。疫情也催生了一些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一些行业特别是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逆势增长,网络购物、医疗健康、在线教育、远程问诊、远程办公等新兴服务需求快速扩张。今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增加1万亿元财政赤字规模,发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并将资金直达基层、直接惠企利民。阳光总在风雨后,坚持辩证思维、掌握科学方法,积极抢抓国家政策、项目建设、新的基建、科技创新、金融支持、消费升级、就业创业、公共卫生等相关产业发展和经济业态变化带来的新机遇,就能化危为机,将其转化为决战决胜的强大动力。
风物长宜放眼量。在通往全面小康大道上,有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有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革命精神,有改革开放以来积累的雄厚物质技术基础,有超大规模的国内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有庞大的人力资本和人才资源,还有中央一揽子强有力的政策支持,我们一定会越过“山重水复”的曲折,迎来“柳暗花明”的佳境。
(五)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关键看脱贫攻坚工作做得怎么样。没有贫困群众的如期脱贫,也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我们要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付出更加艰辛的努力,坚决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5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政协经济界委员联组会上的重要讲话,进一步释放了脱贫攻坚“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强烈信号和坚定决心。
将时针拨回到2013年11月3日,这一天对湖南乃至全国来讲都是非常特别的日子。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湘西十八洞村考察,首次提出“精准扶贫”重要理念,为新时代中国扶贫工作提供了一把“金钥匙”,也由此开启了我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高质量减贫进程。
“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湖南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坚决扛起首倡地的政治责任,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探索了省领导对口联系扶贫点、“四不两直”常态化调研及联点督查、“三走访三签字”、“四跟四走”产业扶贫、“互联网+扶贫监督”等机制模式,形成了“五级书记抓脱贫、全党动员促攻坚”“户帮户亲帮亲,互助脱贫奔小康”的生动局面。6年多时间过去了,今天的十八洞村已经由一个年人均纯收入仅1668元的贫困村,一跃成为人均收入超万元的小康示范村,打造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湖南样板”。截至目前,全省51个贫困县、6920个贫困村已经全部摘帽出列,贫困发生率降至0.36%。
“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现在,距离全面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只剩六个月左右时间,全省还有近20万贫困人口尚未脱贫。尽管相对于人口总数占比不大,但都是坚中之坚、难中之难,再叠加疫情影响,必须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越是抵近目标,越要慎终如始,以冲锋者姿态全力攻克脱贫攻坚最后堡垒,严格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四个不摘”要求,在巩固成果、防止返贫基础上,健全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向着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目标奋勇奔跑。
(六)
关山万千重,山高人为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能否高质量完成,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部队伍作风。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
常态化疫情防控条件下决战决胜全面小康也是一场大战大考,尤需每一位党员干部提高站位、知重负重,对国之大者心中有数,强化责任担当,不折不扣抓好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政策措施落实。加强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坚决夺取全面小康最后胜利。全面小康不在“数字”算账,关键在群众“认账”。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政績观,不慕虚荣、不务虚功、不图虚名,坚决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以实干实绩交出让人民满意的考卷。
“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根本目的就是为了人民过上好日子,无论面临多大挑战和压力,无论付出多大牺牲和代价,这一点都始终不渝、毫不动摇。”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期间的讲话,振聋发聩、语重心长。在决胜全面小康的关键节点,尤需每一位党员干部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把以人民为中心更好贯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领域全过程。坚持以省委提出的“一脱贫三促进六覆盖”为抓手,加快补齐基础设施、生态环境、民生保障等短板,让更足更亮的小康成色装点收官胜景、惠及三湘人民。
国泰民安是实现全面小康的重要前提,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题中之义。没有国家安全、没有社会稳定,一切美好愿景都是镜中花、水中月。在决胜全面小康的关键节点,尤需坚持一手抓发展、补短板,在发展中解决发展问题、降低风险发生概率、增强应对风险底气;一手促安全、固底板,有力有效防范应对政治、经济、互联网、生态、应急管理、公共卫生等领域风险隐患,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和战略全局稳定,维护社会安定、保障人民安宁,为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创造安全稳定的政治社会环境。
“大舸中流下,青山两岸移。”只要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贯彻落实全国两会精神为契机,坚定“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意志、保持“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乘风破浪、行稳致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千年梦想就一定会实现,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的美好愿景也必定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