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不管是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还是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看,课堂提问都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思想品德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课堂提问更是普遍;但是如何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却值得我们深入研究。文章从五个方面来阐述如何提高思想品德教学提问的有效性。
关键词 课堂提问 有效教学 思想品德 学生主体
“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问题是思维的起点,也是思维的动力。提问是教师教学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常用的教学手段之一,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显得尤其重要,它能有效地提高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学效果。要上好初中的思品课,就要善于启发、善于提问。而要使提问真正收到满意的效果,不仅要做到启发性、科学性、针对性和面向全体学生,而且还应讲究艺术,以适应教育改革的深化,教育手段、方式、方法的更新。下面,结合本人的一点教学体验,借鉴其他老师的教学经验,就初中政治课堂的提问艺术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问之有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课堂教学只有启动学生的内部活力,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而启动学生内部活力的有效手段就是课堂提问。教师在课堂上用比喻、类比等方法将抽象的道理风趣地“问”出来,不仅能让学生津津有味,而且可能会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使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快速理解比较难懂的道理。例如,我在讲到“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这一内容时,我问同学:“请看,窗外树上的叶子和树下的叶子有什么区别?”学生答:“树上的叶子是绿色的,树下的叶子是枯黄色的。”老师问:“生长在树上的叶子是绿色的,水灵灵的,可掉在地上的树叶为什么是枯黄的?”学生答:“因为树下的叶子没有养分滋养它。”老师问:“为什么没有养分?”学生答:“因为它离开了大树。”老师:“对,这棵大树就好比是一个集体、一个社会,树上的每一片叶子就好比是一个人,个人只有在社会集体中才能茁壮成长。那么,为什么个人只有在社会集体中才能成长呢?”这样,学生的兴趣就来了,思维的闸门自然也打开了。
二、问之有度,增强学生把握知识的灵活性
课堂提问必须做到难易适度。我发现课堂提问中,学生的不作答与教师问的问题难易程度密切相关。问题太难,学生用已有的知识解决不了,望而生畏;问题太易,又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难易适度的提问,应当使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使学生打好基础知识关。
课堂提问必须做到广度适宜。思想品德课的教材内容涵盖面广、纷繁复杂,教师的课堂提问既要做到重点突出,还要灵活把握。如果眉毛胡子一把抓,不分主次,将使学生不能领会,同时也会加大学生学习的负担。例如,在初三的授课中,我经常会在学习课文之后做这样的提问,即“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怎么做”,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
此外,课堂提问在把握“度”上还应考虑学生程度的不同、提问角度的多变性、提问时适中的密度、提问易难的递进度、提问时适宜的速度等等。
三、问之有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所谓“法”,就是指导学生思维的方法,授之以“渔”,增强学生收集资料、筛选资料的能力及思维能力。新课程强调“突出学生发展”的新理念,倡导学生、合作、探究的研究性学习方式,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教得有法”、“问得有法”,指点迷津,循循善诱。
目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很大的一个弊端就是将提问当作点缀,当作修饰。不考虑提问的目的、不看提问的对象、不讲提问的深浅难易,想问就问,好像提了问题就是启发式教学。这种为了提问而提问的“满堂问”,思维指向不明,将使学生无所适从。如“看了这一段材料,你体会到了什么?”“这一内容反映了什么?”这一类问题看上去非常开放,似乎非常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但实际上由于问题过于泛,降低了问题的针对性,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四、问之有文,提高课堂教学魅力
孔子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同样,“问”之无文,则课堂教学干涩、苍白无力。教师提高“问”的内容的魅力,学生感觉到美,才能被吸引。例如,在讲到七年级《珍惜青春》时,我问学生:“某个人先天有才,后天不努力,最后成为一个凡人的讲的是谁呢?想一想,这篇文章大家刚学过。”随即学生们大声地把《伤仲永》这篇文章背诵了下来;在讲到《我和父母》时,我问学生:“关于孝敬父母,孟郊写的《游子吟》大家还记得吗?大家能用古诗吟唱方式把它唱出来吗?”学生们是带着热泪唱完这首诗的:“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在讲到《直面挫折》中“人生难免有挫折”时,我提问让学生回忆小学时期学过的陆游的古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来领会人生难免有挫折,但关键是你采取的态度是积极还是消极的。此外,在教学中,根据需要,我经常设置问题把歇后语、谚语、格言、警句、名人名言等引入课堂。这样的提问,为课堂教学增色不少。
五、问之有礼,建立师生和谐关系
以课堂教学中提问时老师对学生的评价为例,很讲究一个“礼”字。美国心理学家桑戴克曾提出“效果律”:人的活动是由其结果所调节的。若学生回答完成后,不予评价指点,一句“坐下”,会让学生心凉了半截,把学生推向“爱与痛的边缘”,积极性荡然无存。当然,评价绝不是简单地说“很好”、“不对”等,特别是否定性评价,切实可行的办法是在鼓励中给予纠正。
《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要求学生要尊敬老师,同样,教师对学生也要有礼貌,不可出语伤人,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挫伤学生的探究的积极性。课堂教学提问中做到有礼有节,能够营造班级良好的氛围,使师生关系更加和谐。
总之,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和遵从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规律和学生的身心特点,高度重视课堂提问的重要意义,力求掌握和发掘课堂提问的技巧。让课堂提问真正发挥“助产术”的作用,开阔学生的思路,启发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活跃课堂气氛,增进师生情感,促进课堂教学的和谐发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确保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果和德育功效。
参考文献:
[1]孙琪.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J]. 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12)
[2]陈福尧.如何提高思想品德课课堂提问的有效性[J].文教资料,2012(23)
[3]崔笑君.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1(5)
关键词 课堂提问 有效教学 思想品德 学生主体
“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问题是思维的起点,也是思维的动力。提问是教师教学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常用的教学手段之一,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显得尤其重要,它能有效地提高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学效果。要上好初中的思品课,就要善于启发、善于提问。而要使提问真正收到满意的效果,不仅要做到启发性、科学性、针对性和面向全体学生,而且还应讲究艺术,以适应教育改革的深化,教育手段、方式、方法的更新。下面,结合本人的一点教学体验,借鉴其他老师的教学经验,就初中政治课堂的提问艺术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问之有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课堂教学只有启动学生的内部活力,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而启动学生内部活力的有效手段就是课堂提问。教师在课堂上用比喻、类比等方法将抽象的道理风趣地“问”出来,不仅能让学生津津有味,而且可能会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使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快速理解比较难懂的道理。例如,我在讲到“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这一内容时,我问同学:“请看,窗外树上的叶子和树下的叶子有什么区别?”学生答:“树上的叶子是绿色的,树下的叶子是枯黄色的。”老师问:“生长在树上的叶子是绿色的,水灵灵的,可掉在地上的树叶为什么是枯黄的?”学生答:“因为树下的叶子没有养分滋养它。”老师问:“为什么没有养分?”学生答:“因为它离开了大树。”老师:“对,这棵大树就好比是一个集体、一个社会,树上的每一片叶子就好比是一个人,个人只有在社会集体中才能茁壮成长。那么,为什么个人只有在社会集体中才能成长呢?”这样,学生的兴趣就来了,思维的闸门自然也打开了。
二、问之有度,增强学生把握知识的灵活性
课堂提问必须做到难易适度。我发现课堂提问中,学生的不作答与教师问的问题难易程度密切相关。问题太难,学生用已有的知识解决不了,望而生畏;问题太易,又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难易适度的提问,应当使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使学生打好基础知识关。
课堂提问必须做到广度适宜。思想品德课的教材内容涵盖面广、纷繁复杂,教师的课堂提问既要做到重点突出,还要灵活把握。如果眉毛胡子一把抓,不分主次,将使学生不能领会,同时也会加大学生学习的负担。例如,在初三的授课中,我经常会在学习课文之后做这样的提问,即“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怎么做”,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
此外,课堂提问在把握“度”上还应考虑学生程度的不同、提问角度的多变性、提问时适中的密度、提问易难的递进度、提问时适宜的速度等等。
三、问之有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所谓“法”,就是指导学生思维的方法,授之以“渔”,增强学生收集资料、筛选资料的能力及思维能力。新课程强调“突出学生发展”的新理念,倡导学生、合作、探究的研究性学习方式,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教得有法”、“问得有法”,指点迷津,循循善诱。
目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很大的一个弊端就是将提问当作点缀,当作修饰。不考虑提问的目的、不看提问的对象、不讲提问的深浅难易,想问就问,好像提了问题就是启发式教学。这种为了提问而提问的“满堂问”,思维指向不明,将使学生无所适从。如“看了这一段材料,你体会到了什么?”“这一内容反映了什么?”这一类问题看上去非常开放,似乎非常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但实际上由于问题过于泛,降低了问题的针对性,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四、问之有文,提高课堂教学魅力
孔子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同样,“问”之无文,则课堂教学干涩、苍白无力。教师提高“问”的内容的魅力,学生感觉到美,才能被吸引。例如,在讲到七年级《珍惜青春》时,我问学生:“某个人先天有才,后天不努力,最后成为一个凡人的讲的是谁呢?想一想,这篇文章大家刚学过。”随即学生们大声地把《伤仲永》这篇文章背诵了下来;在讲到《我和父母》时,我问学生:“关于孝敬父母,孟郊写的《游子吟》大家还记得吗?大家能用古诗吟唱方式把它唱出来吗?”学生们是带着热泪唱完这首诗的:“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在讲到《直面挫折》中“人生难免有挫折”时,我提问让学生回忆小学时期学过的陆游的古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来领会人生难免有挫折,但关键是你采取的态度是积极还是消极的。此外,在教学中,根据需要,我经常设置问题把歇后语、谚语、格言、警句、名人名言等引入课堂。这样的提问,为课堂教学增色不少。
五、问之有礼,建立师生和谐关系
以课堂教学中提问时老师对学生的评价为例,很讲究一个“礼”字。美国心理学家桑戴克曾提出“效果律”:人的活动是由其结果所调节的。若学生回答完成后,不予评价指点,一句“坐下”,会让学生心凉了半截,把学生推向“爱与痛的边缘”,积极性荡然无存。当然,评价绝不是简单地说“很好”、“不对”等,特别是否定性评价,切实可行的办法是在鼓励中给予纠正。
《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要求学生要尊敬老师,同样,教师对学生也要有礼貌,不可出语伤人,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挫伤学生的探究的积极性。课堂教学提问中做到有礼有节,能够营造班级良好的氛围,使师生关系更加和谐。
总之,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和遵从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规律和学生的身心特点,高度重视课堂提问的重要意义,力求掌握和发掘课堂提问的技巧。让课堂提问真正发挥“助产术”的作用,开阔学生的思路,启发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活跃课堂气氛,增进师生情感,促进课堂教学的和谐发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确保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果和德育功效。
参考文献:
[1]孙琪.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J]. 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12)
[2]陈福尧.如何提高思想品德课课堂提问的有效性[J].文教资料,2012(23)
[3]崔笑君.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