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辨性阅读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ngpengic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发展,阅读教学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已逐渐成为语言类教师深入研究的课题。思辨性阅读作为一种阅读方法,主要指在阅读过程中读者对文中观点进行全面分析、评价并整合所读到的内容,有利于提高阅读的有效性。为了检验思辨性阅读在初中英语课堂上对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影响,本文结合思辨性阅读分析并探究具体应用策略,以增强学生使用思辨性阅读策略的意识。
  关键词:思辨性阅读;初中英语;阅读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07-0078
  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发展和提高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创新实践精神和创造能力成為当前初中英语教学的重要方向。要想实现这一目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必须越来越突出。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思辨能力是丰富学生知识的关键,也是培养和发展创新素质人才的必要手段。英语《新课程标准》中也特别强调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推动核心素养发展,可见语言知识的应用和思维密切相关。为此,探讨思辨性阅读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具有很重要的教学改革价值。
  一、思辨性阅读分析
  阅读作为英语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学生获取英语知识、发展英语阅读思维的有效途径。在传统教学理念中,英语作为一种信息输入过程,主要是进行语法知识与结构的训练。但从阅读本质上来看,它是一项复杂的思维过程,通过读者与作者之间心灵深处的对话,将自身经验和认知与文章信息相融合构建新的知识体系。而思辨性阅读是指在阅读过程中读者对文中观点进行全面分析、评价并整合所读到的内容,是对阅读的二次理解,充分彰显了阅读本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辨思维和创造力。在思辨性阅读中,要求读者批判性、针对性地区分文章中的有效信息和杂糅信息,把握作者的观点,拥有信息分析意识,能够找出作者的观点,得出自己的结论。
  二、思辨性阅读在英语教学中的方向
  思辨性阅读与一般阅读不同,除了检查读者对文本意义的理解、对作者观点的赞同以外,还要突出探究过程,在阅读中提出问题,寻找各种假设,进行综合性分析。可见,思辨性阅读教学的目的是鼓励学生在进行阅读时,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阅读材料所展现的观点进行质疑、分析、推理和评价,形成自己的观点。因此,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按照质疑预测文本内容、分析理解文本结构、评价作者观点、进行文章反思等顺序,调取学生已有的文化背景、价值取向和人生体验,关注文本意味着什么?文本是怎样组织和论证的?文本潜在的假设是什么?文本背后隐藏着怎样的信息,实现阅读内容进行思考,促进思辨能力和基本技能的培养。
  三、思辨性阅读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挖掘文化背景,预测与质疑文本内容
  预测与质疑是“先入为主”的一种思维习惯,结合自己本身已有的知识基础、价值观观念和文化理念,对阅读文本的主题与内容进行客观猜测。因此,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活动之前,教师要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结合生活实际激发学生探究欲望。笔者认为,教师可以挖掘文本的文化背景,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讨论话题“What do you know about the topic?”,之后再根据文章标题、文本图片等信息,鼓励学生大致预测文本内容,通过小组讨论得出答案,大胆表达出自己的观点。以“An old man tried to move the mountains”中的3a阅读为例,首先,播放愚公移山、西游记、女娲补天等神话故事的图片或相关音乐,把学生带入学习氛围中。其次,展示3a中的图片,让学生预测文本可能描写了什么故事,结合自身的文化知识和经验进行小组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
  2.实施语篇综合分析,加深文本理解
  完成预测与质疑后,为了进一步帮助学生达到对文本的深入认识和理解,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综合分析。首先,快速阅读文章,了解文章大致内容,总结每一段的意思,对比自己阅读前对文章的预测,找出认知偏差,进行评估或修改。在此过程中,鼓励学生根据上下文语义猜测与推断不熟悉的词汇。其次,分析文章结构框架,梳理作者写作思路,更好的理解文章,促进逻辑性思维培养。最后,通过关联词推断文本逻辑关系和隐含的相关信息。仍以“An old man tried to move the mountains”中的3a阅读教学为例,引导学生分析每一个段落大意,梳理故事发展情节,了解作者写作逻辑,并思考“Which book is talked about?Who is the main character?What is he like?”通过问题回答了解作者观点,梳理文章结构,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解释的能力。
  3.注重评判与反思,构建知识体系
  根据思辨性阅读内涵分析来看,英语阅读属于一种自我构建过程,是在不断的分析、总结与评价中逐渐积累知识、构建经验的有效输入。在该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对文中的观点进行归纳与反思,并结合自身价值观和思想情感等方面存在问题,做出相应调整,提高阅读能力,培养发散性思维。此时,需要学生将文中的观点与社会、作者和读者联合起来,进行多角度、多层次思考与评判,纠正在阅读前预测与推断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提升英语阅读水平。以“An Accidental Invention”阅读教学为例。文中作者充分描述了中国饮茶习惯的形成,表达了对中国饮茶的一种赞美与敬重。在评判与反思环节,鼓励学生从茶文化入手,分析茶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茶与中国人品性有何关系,从而多角度阐述文章主题,构建全面、系统的知识体系。
  综上所述,思辨性阅读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充分体现了“探究”这一特点,学生通过分析、推理、解释,一方面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另一方面建立英语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发展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因此,作为一名初中英语教师,要注重思辨性阅读的科学应用,合理组织预测与质疑、语篇综合分析、评判与反思教学过程,提高学生英语阅读能力,为写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郑义容,林琦颖.智慧校园环境下的初中英语阅读课“读写思辨”模式初探[J].课程教育研究,2018(35):87-88.
  [2]褚树荣.思辨何为:“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解读[J].语文学习,2018(8):59-63.
  [3]闫怡恂.英语阅读与思辨能力培养[J].辽宁教育,2017(3):28.
  (作者单位:安徽省合肥市庐江中学实验初中231500)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小学教育事业为了迎合新时代也纷纷在小学课程当中加入美术教学,目的是为了提高小学生的审美能力与陶冶他们的情操.但是,美术教育在实施中却
摘 要: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巨大投入是否产生了相应的效益,已经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重要问题。在论述该问题研究的重要性的基础之上,本文梳理和总结了已有的相关研究成果,指出了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了笔者的研究构想,以期对该问题的研究起到总结与推动的作用。  关键词:基础教育信息化;成本;效益;研究综述  中图分类号:G46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0)14-0004-03
摘 要: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信息、知识已经成为社会中的基本资源,在教学过程中引进信息技术,使之形成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对教师教学方式、手段以及教学环境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程整合;教学;影响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0)14-0020-02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
摘 要:信息化教育能力是当前信息社会对教师提出的迫切要求;营造面向师范生信息化教育能力培养的教学环境,是向社会输送具有信息化教育素质教师的重要研究内容。本文从信息社会对师范生应具备的能力素质入手,分析了师范生能力培养的教学环境建设的要求和内容,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信息化教育;教育信息化;师范生;能力培养;教学环境建设  中图分类号:G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
摘 要:信息技术的兴起和发展推进了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信息技术影响、渗透、冲击着传统教育,由此带来了教育思想、内容、方法、手段的深刻变革,这场变革能否顺利进行并取得成功,关键在教师。为培养下一代,使传统教育适应教育信息化,不仅要求教师树立正确的信息技术教育观念,还要求教师重新审视并定位自己在信息化教育中的角色。  关键词:信息化教育;信息技术;角色转变  中图分类号:G45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摘要:历史概念教学是历史教学的核心任务,是实现历史课程目标的重要载体。立足学生的认知结构,重视概念体系的构建,能够有效提高历史概念教学的层次,同时也是提高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有效手段,更是历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历史概念;认知结构;概念体系;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07-0071  朱煜在《历史概念教学中的有意义学
摘要:随着教学的不断改革和深入,高中语文不再是工具性的教学,更是注重对人文精神的渗透和培养。高中语文教学素材中含有大量的人文精神教学素材,通过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不但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学习知识,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对人文精神进行融入,能大大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使语文学科注入新的活力。  关键词:高中语文;人文精神;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