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澳門有這樣一位致力於推動澳門法律與澳門文化事業進步的熱心人,他雖然不是土生土長的澳門人,但卻自他三十多年前來澳門時就以澳門爲家。2012年4月,他投入了五千萬澳門幣創辦基金會,至今在澳門法律、文化、慈善等領域積極開展各項服務活動,可謂貢獻良多。這位用實際行動來推動澳門社會發展的熱心人,正是官樂怡基金會創始人官樂怡大律師。
本期的人物訪談,記者很榮幸邀請到了官樂怡先生,也很高興廣大讀者一起走進這位令人可敬的長輩。記者在南灣大馬路的官樂怡基金會會址見到了官樂怡先生,雖與官樂怡先生有語言隔閡,但記者仍感受到他無私奉獻,為澳門服務的精神。
運作透明,不做區別對待
記者問及官樂怡先生設立官樂怡基金會的目的時,他非常欣慰地與記者分享說:“爲了促進澳門有特色的法律制度和澳門獨有文化特色的發展,在公民社會中從事更多的慈善及文化活動推動社會進步。所以,我們在澳門的法律、藝術、社會慈善等領域也做了很多工作,希望為澳門做得更多一點。”
官樂怡先生向記者補充說到,“澳門是個很小的地方,年輕人也很少有機會能夠挖掘自身的閃光點,以獲得到社會的認可,所以我們就成立了畫廊,讓藝術家們不用花任何費用來舉辦各種展覽。除此之外,我們還舉辦了音樂會這類的活動,給年輕人很多機會來展示才華。我們建立這個基金會不是爲了短暫的發展,而是紮根在澳門,長期服務澳門。幫助年輕人或者弱勢群體,這是我最初成立這個基金會的想法。設立基金會的時候我投入了五千萬澳門幣,每個月我也會從個人收益中抽出一部份來支付相關的費用。”
一個基金會的資金來源不僅受人關注,資金的支出動向也是社會關注的焦點。官樂怡先生如是強調:“我們從來沒有向特區政府、澳門基金會或者其他任何機構、組織申請過任何補貼,也未向任何人給予任何形式的補貼。即使是我們與其他機構或組織進行項目合作時,也是各自承擔相應費用,而且賬目也是非常清晰的。如果是其他機構或者組織提供資金與我們合作時,我們也會向公衆表明合作方是誰,各自投入了多少的資金。”這樣的回答,也讓記者感受了官樂怡先生作為一名大律師具有的客觀與公正。官樂怡先生補充說到,“在我們資金承受範圍內,我們會儘可能的服務澳門,我們也堅持所有的活動全部都靠自己的經費支持。透明化運作是官樂怡基金會的特點,整個基金會收支的詳細賬目可以在網站進行查詢。我們希望得到社會的監督,也虛心接受公眾的批評。如果有公眾對我們提出批評,這說明官樂怡基金會運作有地方做得並不好,我們會非常虛心接受批評,而且會做出相應的改進。我也要求整個團隊保持這樣的‘節奏’一如既往為澳門社會服務。”記者十分敬佩官樂怡先生以這種謙遜的心態為澳門無私服務的精神。記者對官樂怡先生提出的“節奏”一詞好奇,他說:“可快可慢、保質保量完成預先計劃,這就是我們的節奏。”簡單的回答更像是官樂怡先生對澳門社會的一個承諾。
良好的運作與監督,對於基金會來講十分重要,也關乎整個團隊運作效率的高低。官樂怡先生介紹到,“我們基金會設有行政委員會來負責基金會日常運作,成員包括我和我的兩個子女。我們還建立了信託委員會作為基金會的諮詢機關,負責監督基金會運作。信託委員會成員由在科學、文化、其他職業以及在澳門公民生活領域中享有聲譽的十三名人士組成。同時,基金會擁有一批專業顧問,他們應要求就某一特定項目隨時與基金會合作,參與會議並發表意見,這樣會讓更多的人對我們基金會運作提出更多的寶貴意見,這也可以讓基金會可以做得更好。另外,為確保內部監督的公正,基金會還設立了獨立監事。”
“官樂怡基金會從未劃分服務對象的範圍,我們提供的服務是面向所有人開放的,不會做任何區別對待,只要有需要我們的人,都會盡最大可能去提供幫助。這是因為官樂怡基金會既是澳門的,也是中國的。”官樂怡先生如是說。海納百川般提供服務的理念,或許正是官樂怡基金會成立不久,但又頗多成果的原因。“不排斥任何一種形式的服務,更不會對服務對象有所區別對待。”相信這也是官樂怡基金會對澳門社會的鄭重承諾!官樂怡先生補充講到,“我們幫助遠從芬蘭來的一位畫家舉辦畫展,還將幫助一位在澳門出生的美國雕塑家舉辦雕塑展。我們也與澳門很多機構和組織進行過合作,如澳門基金會、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委員會、民政總署等等。不久前還同澳門明愛、澳門聲樂協會一起合作,為菲律賓遭受風災的災民舉辦慈善聲樂音樂會,也與澳門負責任博彩協會進行過合作,幫助那些沉溺博彩的人等等。在接下來的幾天,我們會與澳門法國文化協會、澳門文化局一起舉辦法國漫畫家幽默漫畫展覽。”
培養更多雙語法律人才,
才可保留澳門特色法制
衆所周知,澳門法律體系的最大特色,就是受葡萄牙殖民統治影響下具有鮮明的葡國法律體系特點。官樂怡先生作爲一名資深大律師,對整個澳門法律體系相當熟悉,在回答記者爲何成立“澳門法律反思研究及傳播中心”的提問時,他說,“回歸前,澳門的法律制度幾乎是複製了葡萄牙國內的法律制度而建立。回歸以後,雖然仍然保留了很多之前的因素,但是也有所調整。法律與我們生活緊密相關,我在設立基金會時就考慮到要創造一個空間,讓更多的澳門本地人來學習、宣傳、反思澳門的法律。”
回歸後的澳門同樣需要更多的中葡雙語法律人才,官樂怡先生也深知中葡雙語人才培養對澳門的重要性。為此,他建議說到,“澳門法制發展同樣需要大量中葡雙語法律人才,為此我們也是略盡綿薄之力,希望能推動中葡雙語法律人才的培養……”官樂怡先生談到為推動澳門法制進步,基金會在短短一年多的時間裏,舉行了包括“第六屆全球化背景下之澳門法律改革國際研討會”、“新澳門文化遺產保護法研討會”、“葡語法律詞彙基礎課程”等等活動時,記者也不得不由衷的感嘆官樂怡基金會團隊爲推動澳門法制的貢獻以及團隊運行的高效率。
正是官樂怡先生在澳門大量法律實務工作經驗,讓他對於中葡雙語法律人才培養的緊迫性深有感觸,“對澳門來講,中葡雙語法律人才一直是十分重要的,澳門也需要更多這樣的人才。懂中文和葡文,又懂法律的人才確確實實是有利於澳門法制發展的,而且現在澳門仍然十分缺少這方面的人才。假如一部份懂法律的人讀不懂中文的材料,另一部份懂法律的人讀不懂葡文的材料,這樣確實是有礙澳門法制的發展,甚至會阻礙整個澳門社會的發展。”為此,官樂怡先生建議說:“想從事法律方面工作的人要努力學習這兩種語言,只懂中文的人盡力學好葡文,只懂葡文的人盡力學好中文,這樣可以對個人以後從業發展有幫助。”
問及為何官樂怡基金會在澳門法律領域有所服務時,他笑笑這樣說,“若只是單純的想學習法律的,就可以自己去學,但是我們為要吸引更多人瞭解、學習澳門法律,所以才創立了這個基金會,希望這個平臺能成爲大家認識法律、學習法律的支撐點。”
看好澳門會成為文化產地
官樂怡先生在澳門生活了三十年多,可謂是見證了澳門社會發展。官樂怡先生對澳門文化事業發展也是關注頗多。記者問官樂怡先生,怎麼看待澳門文化產業的發展時,他這樣回答記者:“我非常看好澳門文化産業的發展,澳門發展好文化産業,既可以挖掘更多的城市文化價值和內涵,也可以驕傲地告訴世界,澳門除了博彩以外還有很多其他方面的城市價值。”
在官樂怡基金會的官方網站上,關於官樂怡基金會的介紹有這樣一句話讓記者印象深刻,“促進澳門其獨有文化之特色的發展”。記者也問到官樂怡先生,官樂怡基金會在文化領域有何相關的動作時,他介紹到,“我們會一直以一個開放的態度,幫助有需要幫助的人,不會分音樂還是美術等文化領域。我們將與澳門聲樂協會舉辦首屆‘澳門聲樂節2013’,還將與澳門法國文化協會合作舉辦‘談談歷史—澳門狂歡節’的講座等等。這也是我們爲促進澳門文化事業發展,所作出的一點點努力。”
“舉例來講,大家都可以看到在澳門有越來越多的藝術展覽,或者是音樂會,這些活動通常都是民間人士或者社團組織的,而且沒有任何官方因素在其中。這個就是澳門文化産業的一個土壤,可以肯定的是澳門已經具備了文化産業的肥沃土壤。不僅如此,我在澳門曾與很多年輕的藝術家進行交流時,從他們身上也看到了自信。所以,我也非常堅信澳門能發展文化產業,發展好文化產業,讓澳門成為文化的產地。”官樂怡先生如是回答。
訪問過程中,官樂怡先生多次向記者強調,官樂怡基金會開展工作以來所取得的成績,不是他一個人的功勞,而是整個團隊的功勞。整個訪問,讓記者感受最深的是官樂怡先生不求回報的奉獻、對澳門社會的責任。正如官樂怡基金會宗旨所言:“爲澳門,無私奉獻,精益求精”。
本期的人物訪談,記者很榮幸邀請到了官樂怡先生,也很高興廣大讀者一起走進這位令人可敬的長輩。記者在南灣大馬路的官樂怡基金會會址見到了官樂怡先生,雖與官樂怡先生有語言隔閡,但記者仍感受到他無私奉獻,為澳門服務的精神。
運作透明,不做區別對待
記者問及官樂怡先生設立官樂怡基金會的目的時,他非常欣慰地與記者分享說:“爲了促進澳門有特色的法律制度和澳門獨有文化特色的發展,在公民社會中從事更多的慈善及文化活動推動社會進步。所以,我們在澳門的法律、藝術、社會慈善等領域也做了很多工作,希望為澳門做得更多一點。”
官樂怡先生向記者補充說到,“澳門是個很小的地方,年輕人也很少有機會能夠挖掘自身的閃光點,以獲得到社會的認可,所以我們就成立了畫廊,讓藝術家們不用花任何費用來舉辦各種展覽。除此之外,我們還舉辦了音樂會這類的活動,給年輕人很多機會來展示才華。我們建立這個基金會不是爲了短暫的發展,而是紮根在澳門,長期服務澳門。幫助年輕人或者弱勢群體,這是我最初成立這個基金會的想法。設立基金會的時候我投入了五千萬澳門幣,每個月我也會從個人收益中抽出一部份來支付相關的費用。”
一個基金會的資金來源不僅受人關注,資金的支出動向也是社會關注的焦點。官樂怡先生如是強調:“我們從來沒有向特區政府、澳門基金會或者其他任何機構、組織申請過任何補貼,也未向任何人給予任何形式的補貼。即使是我們與其他機構或組織進行項目合作時,也是各自承擔相應費用,而且賬目也是非常清晰的。如果是其他機構或者組織提供資金與我們合作時,我們也會向公衆表明合作方是誰,各自投入了多少的資金。”這樣的回答,也讓記者感受了官樂怡先生作為一名大律師具有的客觀與公正。官樂怡先生補充說到,“在我們資金承受範圍內,我們會儘可能的服務澳門,我們也堅持所有的活動全部都靠自己的經費支持。透明化運作是官樂怡基金會的特點,整個基金會收支的詳細賬目可以在網站進行查詢。我們希望得到社會的監督,也虛心接受公眾的批評。如果有公眾對我們提出批評,這說明官樂怡基金會運作有地方做得並不好,我們會非常虛心接受批評,而且會做出相應的改進。我也要求整個團隊保持這樣的‘節奏’一如既往為澳門社會服務。”記者十分敬佩官樂怡先生以這種謙遜的心態為澳門無私服務的精神。記者對官樂怡先生提出的“節奏”一詞好奇,他說:“可快可慢、保質保量完成預先計劃,這就是我們的節奏。”簡單的回答更像是官樂怡先生對澳門社會的一個承諾。
良好的運作與監督,對於基金會來講十分重要,也關乎整個團隊運作效率的高低。官樂怡先生介紹到,“我們基金會設有行政委員會來負責基金會日常運作,成員包括我和我的兩個子女。我們還建立了信託委員會作為基金會的諮詢機關,負責監督基金會運作。信託委員會成員由在科學、文化、其他職業以及在澳門公民生活領域中享有聲譽的十三名人士組成。同時,基金會擁有一批專業顧問,他們應要求就某一特定項目隨時與基金會合作,參與會議並發表意見,這樣會讓更多的人對我們基金會運作提出更多的寶貴意見,這也可以讓基金會可以做得更好。另外,為確保內部監督的公正,基金會還設立了獨立監事。”
“官樂怡基金會從未劃分服務對象的範圍,我們提供的服務是面向所有人開放的,不會做任何區別對待,只要有需要我們的人,都會盡最大可能去提供幫助。這是因為官樂怡基金會既是澳門的,也是中國的。”官樂怡先生如是說。海納百川般提供服務的理念,或許正是官樂怡基金會成立不久,但又頗多成果的原因。“不排斥任何一種形式的服務,更不會對服務對象有所區別對待。”相信這也是官樂怡基金會對澳門社會的鄭重承諾!官樂怡先生補充講到,“我們幫助遠從芬蘭來的一位畫家舉辦畫展,還將幫助一位在澳門出生的美國雕塑家舉辦雕塑展。我們也與澳門很多機構和組織進行過合作,如澳門基金會、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委員會、民政總署等等。不久前還同澳門明愛、澳門聲樂協會一起合作,為菲律賓遭受風災的災民舉辦慈善聲樂音樂會,也與澳門負責任博彩協會進行過合作,幫助那些沉溺博彩的人等等。在接下來的幾天,我們會與澳門法國文化協會、澳門文化局一起舉辦法國漫畫家幽默漫畫展覽。”
培養更多雙語法律人才,
才可保留澳門特色法制
衆所周知,澳門法律體系的最大特色,就是受葡萄牙殖民統治影響下具有鮮明的葡國法律體系特點。官樂怡先生作爲一名資深大律師,對整個澳門法律體系相當熟悉,在回答記者爲何成立“澳門法律反思研究及傳播中心”的提問時,他說,“回歸前,澳門的法律制度幾乎是複製了葡萄牙國內的法律制度而建立。回歸以後,雖然仍然保留了很多之前的因素,但是也有所調整。法律與我們生活緊密相關,我在設立基金會時就考慮到要創造一個空間,讓更多的澳門本地人來學習、宣傳、反思澳門的法律。”
回歸後的澳門同樣需要更多的中葡雙語法律人才,官樂怡先生也深知中葡雙語人才培養對澳門的重要性。為此,他建議說到,“澳門法制發展同樣需要大量中葡雙語法律人才,為此我們也是略盡綿薄之力,希望能推動中葡雙語法律人才的培養……”官樂怡先生談到為推動澳門法制進步,基金會在短短一年多的時間裏,舉行了包括“第六屆全球化背景下之澳門法律改革國際研討會”、“新澳門文化遺產保護法研討會”、“葡語法律詞彙基礎課程”等等活動時,記者也不得不由衷的感嘆官樂怡基金會團隊爲推動澳門法制的貢獻以及團隊運行的高效率。
正是官樂怡先生在澳門大量法律實務工作經驗,讓他對於中葡雙語法律人才培養的緊迫性深有感觸,“對澳門來講,中葡雙語法律人才一直是十分重要的,澳門也需要更多這樣的人才。懂中文和葡文,又懂法律的人才確確實實是有利於澳門法制發展的,而且現在澳門仍然十分缺少這方面的人才。假如一部份懂法律的人讀不懂中文的材料,另一部份懂法律的人讀不懂葡文的材料,這樣確實是有礙澳門法制的發展,甚至會阻礙整個澳門社會的發展。”為此,官樂怡先生建議說:“想從事法律方面工作的人要努力學習這兩種語言,只懂中文的人盡力學好葡文,只懂葡文的人盡力學好中文,這樣可以對個人以後從業發展有幫助。”
問及為何官樂怡基金會在澳門法律領域有所服務時,他笑笑這樣說,“若只是單純的想學習法律的,就可以自己去學,但是我們為要吸引更多人瞭解、學習澳門法律,所以才創立了這個基金會,希望這個平臺能成爲大家認識法律、學習法律的支撐點。”
看好澳門會成為文化產地
官樂怡先生在澳門生活了三十年多,可謂是見證了澳門社會發展。官樂怡先生對澳門文化事業發展也是關注頗多。記者問官樂怡先生,怎麼看待澳門文化產業的發展時,他這樣回答記者:“我非常看好澳門文化産業的發展,澳門發展好文化産業,既可以挖掘更多的城市文化價值和內涵,也可以驕傲地告訴世界,澳門除了博彩以外還有很多其他方面的城市價值。”
在官樂怡基金會的官方網站上,關於官樂怡基金會的介紹有這樣一句話讓記者印象深刻,“促進澳門其獨有文化之特色的發展”。記者也問到官樂怡先生,官樂怡基金會在文化領域有何相關的動作時,他介紹到,“我們會一直以一個開放的態度,幫助有需要幫助的人,不會分音樂還是美術等文化領域。我們將與澳門聲樂協會舉辦首屆‘澳門聲樂節2013’,還將與澳門法國文化協會合作舉辦‘談談歷史—澳門狂歡節’的講座等等。這也是我們爲促進澳門文化事業發展,所作出的一點點努力。”
“舉例來講,大家都可以看到在澳門有越來越多的藝術展覽,或者是音樂會,這些活動通常都是民間人士或者社團組織的,而且沒有任何官方因素在其中。這個就是澳門文化産業的一個土壤,可以肯定的是澳門已經具備了文化産業的肥沃土壤。不僅如此,我在澳門曾與很多年輕的藝術家進行交流時,從他們身上也看到了自信。所以,我也非常堅信澳門能發展文化產業,發展好文化產業,讓澳門成為文化的產地。”官樂怡先生如是回答。
訪問過程中,官樂怡先生多次向記者強調,官樂怡基金會開展工作以來所取得的成績,不是他一個人的功勞,而是整個團隊的功勞。整個訪問,讓記者感受最深的是官樂怡先生不求回報的奉獻、對澳門社會的責任。正如官樂怡基金會宗旨所言:“爲澳門,無私奉獻,精益求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