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制剂不良反应的监测分析及用药措施

来源 :医学食疗与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wyshenw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分析中药制剂临床不良反应,并探讨其用药管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发生中药制剂不良反应的110例监测报告为研究对象,分析导致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并制定针对性的用药管理措施。结果:中药制剂不良反应发生率主要集中在11—20岁及61岁以上年龄段,患者的性别比较不存在显著差异性( P>O.05),th以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时间段义(P<0.05),注射剂及口服制剂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剂型(P<0.05),静脉滴注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给药途径。皮肤及附件损害、消化系统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累及的器官或系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应加强中药制剂不良反应的监测及用药管理,保证中药制剂用药安全。
  【关键词】中药制剂;不良反应;用药措施;用药安全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 2018) 03-125-02
  临床用药安全是保障患者治疗效果及健康状况的首要条件,近年来随着药品种类的增多使得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逐年增长,临床数据显示,每年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高达250万例次以上.因此不断提高用药安全、保证临床合理用药已成为各医院管理中的重要内容[1]。中药性平、毒副作用较小,但随着中药制剂的广泛应用其不良反应也随之增多。本研究分析中药制剂临床不良反应,并探讨其用药管理措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7月至2017年7月我院发生中药制剂不良反应的110例监测报告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8例,女52例,年龄8-79岁,平均年龄(43.25±8.33)岁,住院时间5-49d,平均(12.32±2.31)d,中药制剂使用时间l-27d,平均(15.35±1.24)d。所有患者用药期间均排除其他药物种类干扰。
  1.2方法
  以《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工作手册》为参考依据[2],分析中药制剂所致不良反应及患者性别、年龄、剂型、给药途径、不良反应累及器官或系统等影响因素,制定针对性的用药管理措施。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采用均数±标准差、百分数(%)分别表示计量资料及计数资料,行t检验及x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患者的年龄、性别与中药制剂不良反应的关系 中药制剂不良反应与患者的性别比较不存在显著差异性(P>O.05),且在11-20岁及61岁以上年龄段中药制剂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27.26%及28.42%,与其他年龄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_
  2.2中药制剂不良反应发生时间
  th以内86例,占78.18%,l-24h13例,占11.82%,24h以上11例,占10.00%,th以内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其他时间段(P<0.05)。
  2.3不同剂型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注射剂58例,占52.730/0,口服制剂27例,占24.55%,喷雾剂8例,占7.27%,贴剂7例,占6.36%,其他10例,占9.09%,注射剂及口服制剂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其他剂型(P<0.05)。
  2.4不同给药途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静脉滴注74例,占67.27%,口服15例,占13.64%,外用12例,占10.91%,其他9例,占8.18%,静脉滴注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其他给药途径(P<0.05)。
  2.5不良反应累及的器官或系统分析
  皮肤及附件损害、消化系统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分别為38.18%及26.36%,与其他累及的器官或系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根据本研究数据显示,中药制剂不良反应好发于11-20岁及61岁以上年龄段,多发生在给药th以内,尤其是中药注射剂及口服制剂,好发生在静脉滴注中,且易累及皮肤及附件、消化系统。针对以上发生原因,制定针对性的用药措施:(1)严把药品采购标准:所采购的中药制剂均在药监部门有备案,且供应商证件、资质齐全。(2)规范验收:对要入库的药品应仔细核查其名称、规格、包装完整性、效期及品准文号、质检报告等,保证入库质量[3]。(3)药品科学分类储藏:
  邀您入库后应根据其有效期及种类进行分类储藏,控制室内温湿度,并做好防虫、防火、防盗工作,实行专人保管计清点管理[4]。(4)规范药品使用:为患者开具处方时应严格询问患者病情、病史及药物过敏史,根据中药制剂适用范围合理开具处方,并嘱患者遵医嘱服药,保证用药安全[5]。(5)做好监督及咨询工作:药房应对临床医师开具的厨房严格审查,对于不合理处方及时退回并告知给临床医师。
  综上所述,临床上应加强中药制剂不良反应的监测及用药管理,保证中药制剂用药安全。
  参考文献:
  [1]宋瑞霞.中药制剂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30):136-137.
  [2]高燕.1936例中药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6,35(01):98-99.
  [3]邢佳振探讨中药制剂不良反应的监测分析结果和用药管理对策[J].世界中医药,2016,11(05):913-916.
  [4]张志云中药制剂临床不良反应分析及药房管理措施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71):246.
  [5]李挺山,王金英,刘从华.胡峰霞东金泉,张翠芳3446例中药不良反应报告的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31):134-137.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观察牵正散加减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择于2016年1月至2016年1 2月合肥市第三人民医院门诊收治的8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分成两组,参考组和实验组,参考组采取常规西药治疗,实验组采取牵正散加减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实践疗效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7.50%,参考组治疗有效率为72.50%,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符合统计学意义(PO.05),可
传统译论以"忠实为本",解构主义对传统译论具有颠覆作用。解构主义翻译思想的出炉,正是事物存在的本质属性和人类认识事物的普遍规律的反映。我们应以辩证唯物主义看待译学理论
[摘要]目的:分析宫颈细胞学检查结合阴道镜检查用于筛查宫颈癌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8~4月-2019年4月期间我院妇科门诊接收的100例行宫颈癌筛查妇女,根据接收的奇偶顺序平均分为参照组与试验组,参照组50例妇女行宫颈细胞学检查,试验组50例妇女行宫颈细胞学检查结合阴道镜检查,对比两组妇女的筛查结果。结果:统计两组妇女的宫颈癌筛查结果以及宫颈癌前病变的阳性率,均为试验组高于参照组,差异显著(
[摘要]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疗效。方法:选择近一年接受的86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作为案例,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分別实施的是常规西药和中西医结合方式进行治疗,治疗后对结果分析。结果:在本次研究中对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进行分析,乙组和甲组的总有效串分别是93.1%。对两组患者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咳嗽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分析,乙组的各项时间少于甲组,结论:对于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