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作为高校学生在校培养的重要手段,对学生成长成才和后期职业发展至关重要。近年来,新高考政策对大学生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加之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大等问题,进一步倒逼高校生涯教育改革,课程教学仍然是生涯教育的主要途径。因此,应加快推动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改革,通过扎实课程内容、活化课程形式、外延课程体系等创新手段,让生涯规划课程发挥应有作用。
关键字: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
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高校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高校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1]。加强对高校学生生涯教育和指导,不仅是重大的国家战略,也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随着00后学生步入大学,他们自身所带有的创新性、不确定性、时代性显得格外突出,如何贴近学生,以学生易于接受的形式把握并引导学生规划好自己的大学生涯,通过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开展,让更多学生了解、满足、改变、规划好自己,是新时代课程改革的重点。
1.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现状分析
1.1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认识不够
调查显示,大学生在进入高校前的教育阶段,很少接触生涯规划相关理论和实践,对生涯规划了解很少。高校生涯规划课程一般在大二开设,在学生刚入学阶段,需要确立方向目标的大一时期尚未开设课程,产生了学生生涯规划意识迟缓、无法在最关键时期利用生涯的理论确立自己人生发展方向,让学生走更多弯路。
1.2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建设体系单一
生涯教育是一个复杂的多学科交叉课程,课程授课难度相对较大,虽然有固定的理论体系,但如何针对当前学生实际情况开设课程,往往被各高校所忽略。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不仅限于课堂的授课模式,而应该关注其生涯实践能力提升,通过理论课程学习,针对不同阶段、不同基础、不同需求学生量身定制具有校本化、个性化生涯,让生涯课程发挥现实指导意义。
1.3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形式局限
传统意义上的授课形式已经无法满足新时代高校教育的基本要求。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作为一门相对开放式的学生自我认知、自我探索、自我提升的课程,需要通过更多的第二课堂活动形式来体现其意义所在。当前我们局限于课堂教学,忽略了生涯教育与校园文化活动、生涯交流沙龙、公司参观实习等方面的有机结合。
2.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改革策略
2.1扎实课程内容
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应保持其连贯性特点,在学生整个大学期间,不间断的给予引导。要将生涯规划课程融入到学生新生入学教育中,将课程授课期限改为大一到大四每个学期,不断规范课程内容建设,从专业认知、大学适应、职业能力、生涯认知、求职行动、自我管理、生涯决策等多模块、系统化规范课程设置和内容。要根据学生需求不断改进课程授课内容和重点,在学生不同学习阶段,借助重要时间节点设计课程内容,如新生入学教育阶段,要强化学生大学适应能力、生涯认知能力;大二专业分流阶段,引导学生专业认知、职业能力;大三专业课程学习阶段,从自我管理方面开设课程;大四考研就业阶段,从求职行动、生涯决策等方面强化学生毕业后选择。
2.2外延课程体系建设
生涯课程的核心在于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课程体系除传统的课堂授课形式外,要活化体系建设,通过小组讨论、头脑风暴、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方法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不断深入了解生涯。另外,要从教室内外延到教室外,充分利用生涯这一操作性强的特点,开展生涯访谈、求职简历设计大赛、生涯团体辅导、模拟面试等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让生涯融入在校园的各个角落。以目标为导向,结合学生自身生涯课程规划方向,带领学生深入企业工厂,提前了解接触自己生涯规划下的毕业后就业择业场景,让生涯规划更接地气、更有根据性。
2.3提高课程师资队伍水平
建设一支专业素养过硬、相对稳定、高素质、专业化、专家化的生涯课程师资队伍,是保证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质量的关键。各高校要做好顶层设计,在教师队伍建设、资金支持、管理培训等方面下真功夫。要强化集中备课体系机制,增加听课评课氛围,增加教师互相交流机会。争取更多资源,给生涯课程教师外出培训机会,保持高校与高中、企业的交流,让授课教师更多了解高校学生来源和毕业去向,从而以实际角度提高教学质量。
2.4重视课程反馈及持续影响
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重要意义在于了解并满足学生需求,遵循学生个性发展规律,指导学生规划个人生涯,助力学生走向成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到学生共性问题,更要考虑学生个性化规划问题。要以学生为本,量体裁衣。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要保持动态性,满足不同时期、不同专业学生的真实需求。要将生涯教育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中来,以生涯教育这一手段更好的服务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这一总目标总方向。生涯教育不仅限于授课期间,而是让学生养成生涯规划的思维和能力,提升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辐射深度,提高学生生涯意识、增强自我认知能力、提高学生学习内动力、把控就业局势,精准对接规划。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明确指出,要圍绕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2]。生涯课程教育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抓手,要适应新时代新要求,加强生涯课程内涵式发展,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思路,知行合一,助力高校学生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3).
[2]曹伴好.砥砺奋进踏浪行——庆祝全国教育大会胜利召开[J].江西教育,2018(31).
作者简介:白健(1991-),男,籍贯:山东招远,民族:汉族,工作单位:济南大学水利与环境,团委书记,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生涯规划、创新创业.
关键字: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
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高校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高校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1]。加强对高校学生生涯教育和指导,不仅是重大的国家战略,也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随着00后学生步入大学,他们自身所带有的创新性、不确定性、时代性显得格外突出,如何贴近学生,以学生易于接受的形式把握并引导学生规划好自己的大学生涯,通过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开展,让更多学生了解、满足、改变、规划好自己,是新时代课程改革的重点。
1.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现状分析
1.1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认识不够
调查显示,大学生在进入高校前的教育阶段,很少接触生涯规划相关理论和实践,对生涯规划了解很少。高校生涯规划课程一般在大二开设,在学生刚入学阶段,需要确立方向目标的大一时期尚未开设课程,产生了学生生涯规划意识迟缓、无法在最关键时期利用生涯的理论确立自己人生发展方向,让学生走更多弯路。
1.2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建设体系单一
生涯教育是一个复杂的多学科交叉课程,课程授课难度相对较大,虽然有固定的理论体系,但如何针对当前学生实际情况开设课程,往往被各高校所忽略。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不仅限于课堂的授课模式,而应该关注其生涯实践能力提升,通过理论课程学习,针对不同阶段、不同基础、不同需求学生量身定制具有校本化、个性化生涯,让生涯课程发挥现实指导意义。
1.3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形式局限
传统意义上的授课形式已经无法满足新时代高校教育的基本要求。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作为一门相对开放式的学生自我认知、自我探索、自我提升的课程,需要通过更多的第二课堂活动形式来体现其意义所在。当前我们局限于课堂教学,忽略了生涯教育与校园文化活动、生涯交流沙龙、公司参观实习等方面的有机结合。
2.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改革策略
2.1扎实课程内容
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应保持其连贯性特点,在学生整个大学期间,不间断的给予引导。要将生涯规划课程融入到学生新生入学教育中,将课程授课期限改为大一到大四每个学期,不断规范课程内容建设,从专业认知、大学适应、职业能力、生涯认知、求职行动、自我管理、生涯决策等多模块、系统化规范课程设置和内容。要根据学生需求不断改进课程授课内容和重点,在学生不同学习阶段,借助重要时间节点设计课程内容,如新生入学教育阶段,要强化学生大学适应能力、生涯认知能力;大二专业分流阶段,引导学生专业认知、职业能力;大三专业课程学习阶段,从自我管理方面开设课程;大四考研就业阶段,从求职行动、生涯决策等方面强化学生毕业后选择。
2.2外延课程体系建设
生涯课程的核心在于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课程体系除传统的课堂授课形式外,要活化体系建设,通过小组讨论、头脑风暴、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方法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不断深入了解生涯。另外,要从教室内外延到教室外,充分利用生涯这一操作性强的特点,开展生涯访谈、求职简历设计大赛、生涯团体辅导、模拟面试等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让生涯融入在校园的各个角落。以目标为导向,结合学生自身生涯课程规划方向,带领学生深入企业工厂,提前了解接触自己生涯规划下的毕业后就业择业场景,让生涯规划更接地气、更有根据性。
2.3提高课程师资队伍水平
建设一支专业素养过硬、相对稳定、高素质、专业化、专家化的生涯课程师资队伍,是保证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质量的关键。各高校要做好顶层设计,在教师队伍建设、资金支持、管理培训等方面下真功夫。要强化集中备课体系机制,增加听课评课氛围,增加教师互相交流机会。争取更多资源,给生涯课程教师外出培训机会,保持高校与高中、企业的交流,让授课教师更多了解高校学生来源和毕业去向,从而以实际角度提高教学质量。
2.4重视课程反馈及持续影响
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重要意义在于了解并满足学生需求,遵循学生个性发展规律,指导学生规划个人生涯,助力学生走向成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到学生共性问题,更要考虑学生个性化规划问题。要以学生为本,量体裁衣。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要保持动态性,满足不同时期、不同专业学生的真实需求。要将生涯教育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中来,以生涯教育这一手段更好的服务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这一总目标总方向。生涯教育不仅限于授课期间,而是让学生养成生涯规划的思维和能力,提升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辐射深度,提高学生生涯意识、增强自我认知能力、提高学生学习内动力、把控就业局势,精准对接规划。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明确指出,要圍绕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2]。生涯课程教育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抓手,要适应新时代新要求,加强生涯课程内涵式发展,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思路,知行合一,助力高校学生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3).
[2]曹伴好.砥砺奋进踏浪行——庆祝全国教育大会胜利召开[J].江西教育,2018(31).
作者简介:白健(1991-),男,籍贯:山东招远,民族:汉族,工作单位:济南大学水利与环境,团委书记,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生涯规划、创新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