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你会对自己购买的商品功能了如指掌;更会清楚每一分钱用在了什么地方。这种以“裸版”为基础,各取所需按件收费的做法似乎比国内更实惠。
消费在美国很流行
初到美国的最深感觉,是商品分级详细到了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地步。老公告诉我,在美国,绝大多数产品都会分成很多种配置和价位,最便宜的那种,被称为“乞丐版”,在民间也被称为“裸体版”。之所以出现如此有特色的方式,跟多年前的一场官司有关系。
上世纪美国经济突飞猛进时,一切事物都求全求完美,福特公司应时推出了一款国民车,为了表示美国人民不差钱,把当时能装的东西全都给装上了,其中包括刚刚研发出来的电子刹车。结果一位年迈的老先生开着自己新买的福特车外出时,在高速状态下不小心按下了电子刹车。老先生从车祸中侥幸逃生后,随即就把福特公司告上了法庭,原因是福特公司在未经他允许的前提下为他购买的车辆装备了他不擅使用的新装备,侵犯了他的选择权。如此荒唐的一场官司打下来,老先生胜诉,获赔38万美元。这场官司也被美国人称为人权至上、选择权至上的案例典范。
一夜之间,各大公司风声鹤唳,惟恐自家的产品招惹来高额索赔官司,在第一时间内调整了产品线,将自家的产品进行了详尽的细分——“乞丐版”应运而生。
吃火锅式的买车经历
我来到美国之后,为了保证安全,老公卖掉了他做学生时买的那辆二手丰田车,决定换一辆全新的美国车。老公说他看中了一款林肯轿车,售价18000美元起。我的第一反应是真是太便宜了!可当我坐进这辆售价18000美元的林肯车后,就有一种特别别扭的感受:中控台上竟然没有找到空调的旋钮,销售商告诉我们,18000美元的车是乞丐版,除了没有空调之外,还没有汽车音响、全尺寸备胎、电动车窗、真皮座椅、中央扶手⋯⋯基本上,除了具有汽车可以载人开动的基本功能外,所有舒适性、便利性的配置统统欠奉。要想加上这些配置的话,也很简单,销售商拿给我们一张长长的单子,很像国内吃火锅时的菜单,上面是多达上百种的可选配置,每种配置后明码实价,只需要在后面打勾。我跟老公商量了半天,加上了一些舒适性配置后,这辆车的价钱就升到了26000美元。
回国探亲时,我把买车这个事儿当做一桩笑话讲给好友们听,她们都觉得不可思议,因为她们也都有了私家车,哪怕是10来万的经济型轿车,在配置上也都比我家的林肯要齐全。可是,当我坐上她们的私家车时,我发现了另一个问题——她们为这些装备埋了单,但这些装备却并没有为她们服务。
妮子开的是一辆顶配的斯巴鲁力狮,她的仪表盘上赫然亮着一盏灯——ESP OFF。在美国,选装ESP必须额外多掏1200美元,她的车标配了这个装备,却长期处于关闭状态。斯巴鲁最大的卖点是它的SI-DRIVE智能驾驶提升系统,但妮子说她始终把这套系统固定在智能模式,因为她并不享受驾驶乐趣,所以运动模式和超级运动模式她都没有尝试过——这套SI-DRIVE系统,单选价格是2300美元,妮子为它付了费,却一直让其闲置⋯⋯这么一对比,我反而觉得,美国那种以乞丐版为基础,各取所需按件收费的做法或许更实惠。
买手机和鞋子要动手定制
我的手机是产自加拿大的黑莓品牌,如果只需要接打电话、收发短信的话,乞丐版售价是99美元,其他娱乐功能选装配件必须自掏腰包一样样添上。我花129美元买了这台黑莓,额外的30美元是付给了三防选装包,因为我比较粗枝大叶,有了防水防尘防震的三防功能,手机会用得更长久。我拒绝了已成为潮流的手机拍照、高清摄像头、MP3、无线上网、GPS导航⋯⋯因为我觉得我不需要,家里有专业单反,也有数码DV,我基本不玩游戏,我只习惯电脑上网,我们家的车上有车载导航。
给老公买鞋子也是如此。他的脚容易疼,所以我给他买的多半是耐克的AIR系列,乞丐版的AIR29美元,彩色鞋带1美元、配套的鞋楦1美元、包装纸盒1美元、可拆卸换洗的气垫8美元⋯⋯他不要彩色鞋带,我觉得也不用鞋楦和外包装,但多一对气垫是有必要的,所以他总是穿37美元的AIR。
最有趣的是,在美国住宾馆,也可以在乞丐版的房间基础上进行自由搭配。我俩在纽约广场酒店开过一次洋荤,作为世界十大酒店之一,广场酒店的豪华毋庸置疑,最便宜的房间也索价300美元。但如果你真的只按300美元的标准入住的话,你一定会后悔。迎接你的将是最普通的白棉布床单,浴室里只有小袋包装的大路货洗浴产品,毛巾是那种一见水就缩成一团的低端货,花瓶里只有几枝塑胶假花⋯⋯可是,如果额外再支付80美元选择一个舒适入住的套餐的话,你就会觉得它名实相符了。推开房门就能闻到事先喷洒的薰衣草精油的香味,花瓶里有火焰般的天堂鸟在欢迎你,床品是如你所愿的绣花带流苏的,还有躺上去可以让脑袋深深陷入的鹅毛枕头,坐在浴缸里还能尽情品尝果盘里应季的新鲜水果⋯⋯这些东西可以成套购买,也可以按照从3〜12美元的单项进行选择。
如今,我已经在美国生活了三个年头,应该说,我已经彻底认可并接受了这种乞丐版的生活。虽然是源于避免官司索赔的初衷而临时产生的一种销售方式,但在经历了时间的考验后,它已经成为了越来越多美国人习惯成自然的生活方式。
消费在美国很流行
初到美国的最深感觉,是商品分级详细到了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地步。老公告诉我,在美国,绝大多数产品都会分成很多种配置和价位,最便宜的那种,被称为“乞丐版”,在民间也被称为“裸体版”。之所以出现如此有特色的方式,跟多年前的一场官司有关系。
上世纪美国经济突飞猛进时,一切事物都求全求完美,福特公司应时推出了一款国民车,为了表示美国人民不差钱,把当时能装的东西全都给装上了,其中包括刚刚研发出来的电子刹车。结果一位年迈的老先生开着自己新买的福特车外出时,在高速状态下不小心按下了电子刹车。老先生从车祸中侥幸逃生后,随即就把福特公司告上了法庭,原因是福特公司在未经他允许的前提下为他购买的车辆装备了他不擅使用的新装备,侵犯了他的选择权。如此荒唐的一场官司打下来,老先生胜诉,获赔38万美元。这场官司也被美国人称为人权至上、选择权至上的案例典范。
一夜之间,各大公司风声鹤唳,惟恐自家的产品招惹来高额索赔官司,在第一时间内调整了产品线,将自家的产品进行了详尽的细分——“乞丐版”应运而生。
吃火锅式的买车经历
我来到美国之后,为了保证安全,老公卖掉了他做学生时买的那辆二手丰田车,决定换一辆全新的美国车。老公说他看中了一款林肯轿车,售价18000美元起。我的第一反应是真是太便宜了!可当我坐进这辆售价18000美元的林肯车后,就有一种特别别扭的感受:中控台上竟然没有找到空调的旋钮,销售商告诉我们,18000美元的车是乞丐版,除了没有空调之外,还没有汽车音响、全尺寸备胎、电动车窗、真皮座椅、中央扶手⋯⋯基本上,除了具有汽车可以载人开动的基本功能外,所有舒适性、便利性的配置统统欠奉。要想加上这些配置的话,也很简单,销售商拿给我们一张长长的单子,很像国内吃火锅时的菜单,上面是多达上百种的可选配置,每种配置后明码实价,只需要在后面打勾。我跟老公商量了半天,加上了一些舒适性配置后,这辆车的价钱就升到了26000美元。
回国探亲时,我把买车这个事儿当做一桩笑话讲给好友们听,她们都觉得不可思议,因为她们也都有了私家车,哪怕是10来万的经济型轿车,在配置上也都比我家的林肯要齐全。可是,当我坐上她们的私家车时,我发现了另一个问题——她们为这些装备埋了单,但这些装备却并没有为她们服务。
妮子开的是一辆顶配的斯巴鲁力狮,她的仪表盘上赫然亮着一盏灯——ESP OFF。在美国,选装ESP必须额外多掏1200美元,她的车标配了这个装备,却长期处于关闭状态。斯巴鲁最大的卖点是它的SI-DRIVE智能驾驶提升系统,但妮子说她始终把这套系统固定在智能模式,因为她并不享受驾驶乐趣,所以运动模式和超级运动模式她都没有尝试过——这套SI-DRIVE系统,单选价格是2300美元,妮子为它付了费,却一直让其闲置⋯⋯这么一对比,我反而觉得,美国那种以乞丐版为基础,各取所需按件收费的做法或许更实惠。
买手机和鞋子要动手定制
我的手机是产自加拿大的黑莓品牌,如果只需要接打电话、收发短信的话,乞丐版售价是99美元,其他娱乐功能选装配件必须自掏腰包一样样添上。我花129美元买了这台黑莓,额外的30美元是付给了三防选装包,因为我比较粗枝大叶,有了防水防尘防震的三防功能,手机会用得更长久。我拒绝了已成为潮流的手机拍照、高清摄像头、MP3、无线上网、GPS导航⋯⋯因为我觉得我不需要,家里有专业单反,也有数码DV,我基本不玩游戏,我只习惯电脑上网,我们家的车上有车载导航。
给老公买鞋子也是如此。他的脚容易疼,所以我给他买的多半是耐克的AIR系列,乞丐版的AIR29美元,彩色鞋带1美元、配套的鞋楦1美元、包装纸盒1美元、可拆卸换洗的气垫8美元⋯⋯他不要彩色鞋带,我觉得也不用鞋楦和外包装,但多一对气垫是有必要的,所以他总是穿37美元的AIR。
最有趣的是,在美国住宾馆,也可以在乞丐版的房间基础上进行自由搭配。我俩在纽约广场酒店开过一次洋荤,作为世界十大酒店之一,广场酒店的豪华毋庸置疑,最便宜的房间也索价300美元。但如果你真的只按300美元的标准入住的话,你一定会后悔。迎接你的将是最普通的白棉布床单,浴室里只有小袋包装的大路货洗浴产品,毛巾是那种一见水就缩成一团的低端货,花瓶里只有几枝塑胶假花⋯⋯可是,如果额外再支付80美元选择一个舒适入住的套餐的话,你就会觉得它名实相符了。推开房门就能闻到事先喷洒的薰衣草精油的香味,花瓶里有火焰般的天堂鸟在欢迎你,床品是如你所愿的绣花带流苏的,还有躺上去可以让脑袋深深陷入的鹅毛枕头,坐在浴缸里还能尽情品尝果盘里应季的新鲜水果⋯⋯这些东西可以成套购买,也可以按照从3〜12美元的单项进行选择。
如今,我已经在美国生活了三个年头,应该说,我已经彻底认可并接受了这种乞丐版的生活。虽然是源于避免官司索赔的初衷而临时产生的一种销售方式,但在经历了时间的考验后,它已经成为了越来越多美国人习惯成自然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