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随着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旅游扶贫成为旅游业发展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以贵州雷山县西江千户苗寨为例,通过实地调查和深度访谈,分析总结西江千户苗寨旅游发展的现状以及在旅游扶贫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西江千户苗寨旅游发展必须要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大社区参与力度、开发特色旅游产品等措施,促使旅游扶贫效用最大化,实现当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西江千户苗寨;旅游扶贫;社区;乡村旅游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0)28-0101-02
1 西江千户苗寨旅游发展现状
西江镇位于雷山县东北部,全镇总人口24525人,苗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5.97%,镇政府驻地,西江1982年有1040户4513人,到2009年有1285户5120人,有“千户苗寨”之称,是世界第一大苗寨,自1982年西江就开始开发当地民族风情旅游业,已取得一定成果。目前西江千户苗寨是雷山县“一山两寨一线”旅游开发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西江的基础设施建设有一定程度的提高,环境卫生状况也有所改善。
随着农家乐的兴起和基础设施的完善,西江千户苗寨接待能力提高,景区可进入性增强。西江镇政府建立了西江旅游网站,加大旅游宣传力度。虽然西江旅游从1982年至今已有二十多年的发展历史,但其整体发展速度缓慢,发展水平不高,仍处在旅游发展的初步探索阶段,旅游扶贫的功能与效应没有充分体现。
2 西江千户苗寨旅游扶贫存在的问题
2.1 由于认识不足,没有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在旅游扶贫过程中,政府扮演着重要角色,既是经营者又是政策制定者、招商引资者和市场营销推广者。西江镇政府在旅游扶贫当中虽然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是仍然存在着对旅游扶贫认识不足的现象。到目前为止,西江的第三产业中饮食服务业从业人员160余人,饮食服务店铺20余家,有接待能力的苗家乐24家,从事旅游而致富的人仅约占西江总人口的4.5%,旅游远远没有发挥扶贫的功效。
2.2 旅游扶贫过程中社区参与不突出
实现旅游扶贫目标的有效途径和核心要素就是社区充分参与旅游开发。但是通过调查发现,西江千户苗寨在旅游发展过程中,绝大多数的贫困人口是被排除在旅游扶贫的发展机会圈之外的,通过对当地贫困农户的访谈发现,许多人认为家中男劳动力的多少与外出务工的顺利与否是致富的关键,对于旅游可以致富的认识不清。由此可见西江旅游扶贫过程中社区参与不广泛。西江千户苗寨贫困人口在旅游扶贫中参与的人数过少、参与范围过小,这将成为制约当地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2.3 旅游产品、项目设计单一,旅游扶贫的规模小,组织形式分散
我国目前的旅游扶贫过程中存在着项目、产品设计单一,经营粗放,而且季节性明显,模式雷同,缺乏特色,显露出极度的初级化特征的问题。
贵州是一个少数民族大省,苗族人口约占全省总人口的11.38%,有270万人,占全国苗族人口的51%,西江千户苗寨作为中国最大苗寨存在一定的竞争优势,但西江千户苗寨只是开发模式雷同、产品单一的少数民族风情产品,并不能吸引游客,重游率很低。
西江千户苗寨旅游扶贫过程中缺少一个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目前西江旅游扶贫的规模小,组织形式分散,缺乏灵活有效的市场营销战略,市场竞争秩序混乱,难以形成区域性、规模性的整体布局和具有吸引力的优势产品。
2.4 制约西江旅游业发展的其他主要因素
(1)交通不畅
西江千户苗寨距离雷山县城36km,距离凯里市区25km,但由于地处深山,地形复杂,地势起伏较大,虽然对雷西这段公路几经改修建设,但仍存在着路况差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外来游客的到来,降低了当地的可进入性。
(2)资金和专业人才短缺
当地政府和一部分农户都意识到资金与专业人才的短缺成为制约西江旅游业发展的主要障碍。由于西江地处偏远、经济落后,因此难以吸引专业人员对其进行合理的旅游开发。
(3)当地农户的思想观念还未从根本上发生转变
通过调查发现,虽然绝大多数的农户对旅游发展持乐观与支持的态度,可他们并没有意识到旅游可以致富,同时绝大多数人更不具备旅游商品意识,这严重影响了整体旅游扶贫工作的开展。
3 西江千户苗寨旅游扶贫的对策
3.1 政府应深刻认识旅游扶贫的内涵,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在少数民族地区,由于观念和机制比较落后,缺乏相应的市场运行条件,因此政府在旅游扶贫中所起的作用不容忽视。
(1)政府应深刻认识旅游扶贫的内涵
政府在旅游扶贫的过程中,应坚持富农宗旨和尊重农民的意愿,深刻认识发展旅游业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使广大贫困农户摆脱贫困,并且在旅游发展过程中要围绕扶贫助农的目的开展工作。
(2)政府积极引导,规范管理
政府要继续对当地农户进行旅游宣传及教育,使其转变思想观念,积极加入到旅游扶贫工作中来,增强农民的旅游服务意识,维护景区形象,使西江千户苗寨旅游扶贫真正成为全寨人的大事,促进整体经济水平的提高。
(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旅游区接待能力
目前西江旅游业发展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旅游区接待能力差,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游客的满意度,进而影响了游客的重游率。因此加强西江千户苗寨环境卫生改善工作,提高农民的旅游服务意识,是西江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
(4)搞好旅游宣传,鼓励外来投资
西江在原有网络宣传的基础上,应该更多的以苗族节日为契机,举办一系列苗族节庆活动进行旅游宣传,增强西江的知名度。另外还要积极鼓励外来投资,解决旅游开发过程中资金匮乏的问题,同时也可以借鉴外来的旅游发展经验。
3.2 开发特色旅游产品,注重联合营销,发挥整体优势
西江千户苗寨在保护苗族文化不流失的前提下,将西江千户苗寨之旅打造成为深度体验型产品,如苗族节日展示等活动,让游客在西江的游玩中留下深刻的回忆,提高重游率。但通过对当地的调查发现,西江的绝大部分旅游工艺品都是从外地购入再销售给游客,根本不具有西江特色。西江作为苗族文化的大本营,具有悠久的历史与文化,如西江吊脚楼建造技艺,苗族芦笙制作技艺,苗族银饰锻造技艺、苗绣、西江的脚尧茶也将是一个有潜力的品牌。这些都是西江特色的旅游资源。
西江千户苗寨作为雷山县“一山两寨一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注重自身营销的同时应重视联合营销,西江苗寨与郞德苗寨丰富多彩的苗族文化与雷公山清新秀丽的生态景观相得益彰,积极推出特色旅游产品,在实现整体利益的同时宣传了本地旅游。
3.3 加大社区参与力度
西江应该让更多的当地农户加入到旅游扶贫的队伍中来,政府在积极完善旅游扶贫机制的同时,更要致力于建立社区参与的保障机制与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提高农户的积极性,为农户通过旅游致富指明道路。
3.4 采取良好政策,吸引优秀旅游人才
在西江千户苗寨旅游发展逐渐走向集约化、规范化道路的过程中,旅游人才的匮乏成为制约当地旅游扶贫工作的关键性因素。因此政府在引导旅游发展的同时应采取良好的政策,使更多的旅游人才为西江旅游发展献计献策,使西江旅游健康、快速发展起来,帮助更多农户脱贫致富。
4 结 论
本文以西江千户苗寨为调研对象,研究少数民族地区旅游扶贫的功能与效应,笔者认为在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旅游业宜采用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与扶贫开发有机结合的管理模式,同时,调动广大贫困农户的积极性,转变农户思想观念,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利用西江高品位的旅游资源及社区对发展旅游业的积极态度,把旅游看做是推动文明进步,经济发展的新兴产业,把社区参与旅游作为旅游扶贫的有效途径。针对西江千户苗寨的具体情况,调动社区居民的积极性与参与性,使广大社区居民真正从旅游发展中受益、致富,最终实现旅游的扶贫功能。
参考文献:
[1]曾本祥.中国旅游扶贫研究综述[J].旅游学刊,2006,21(2):89-94.
[2]黄亮,陆林,丁雨莲.少数民族村寨旅游的发展模式研究——以西双版纳傣族园为例[J]. 旅游学刊,2006,21(5):53-56.
[3]孙沁.湘西州旅游扶贫探析[J].山西行政学院学报,2009,23(1):92-95.
[4]郭清霞.旅游扶贫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地理,2003,23(4):558-560.
[5]刘方瑜,祁翠翠.浅析乡村旅游与旅游扶贫的结合[J].安徽文学,2009(1):390-391.
[6]游佩媛. 旅游扶贫模式研究[D].北京: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2006.
[7]李柏槐.四川旅游扶贫开发模式研究[J].成都大学学报,2007,21(6):86-89.
[作者简介] 王丛丛(1985—),女,河北承德人,湖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旅游管理硕士生,研究方向: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王仕佐(1955—),男,贵州遵义人,长期从事酒文化、旅游文化研究,曾发表相关论文40余篇,现任贵州大学人文学院旅游系教授,硕士生导师。
[关键词]西江千户苗寨;旅游扶贫;社区;乡村旅游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0)28-0101-02
1 西江千户苗寨旅游发展现状
西江镇位于雷山县东北部,全镇总人口24525人,苗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5.97%,镇政府驻地,西江1982年有1040户4513人,到2009年有1285户5120人,有“千户苗寨”之称,是世界第一大苗寨,自1982年西江就开始开发当地民族风情旅游业,已取得一定成果。目前西江千户苗寨是雷山县“一山两寨一线”旅游开发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西江的基础设施建设有一定程度的提高,环境卫生状况也有所改善。
随着农家乐的兴起和基础设施的完善,西江千户苗寨接待能力提高,景区可进入性增强。西江镇政府建立了西江旅游网站,加大旅游宣传力度。虽然西江旅游从1982年至今已有二十多年的发展历史,但其整体发展速度缓慢,发展水平不高,仍处在旅游发展的初步探索阶段,旅游扶贫的功能与效应没有充分体现。
2 西江千户苗寨旅游扶贫存在的问题
2.1 由于认识不足,没有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在旅游扶贫过程中,政府扮演着重要角色,既是经营者又是政策制定者、招商引资者和市场营销推广者。西江镇政府在旅游扶贫当中虽然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是仍然存在着对旅游扶贫认识不足的现象。到目前为止,西江的第三产业中饮食服务业从业人员160余人,饮食服务店铺20余家,有接待能力的苗家乐24家,从事旅游而致富的人仅约占西江总人口的4.5%,旅游远远没有发挥扶贫的功效。
2.2 旅游扶贫过程中社区参与不突出
实现旅游扶贫目标的有效途径和核心要素就是社区充分参与旅游开发。但是通过调查发现,西江千户苗寨在旅游发展过程中,绝大多数的贫困人口是被排除在旅游扶贫的发展机会圈之外的,通过对当地贫困农户的访谈发现,许多人认为家中男劳动力的多少与外出务工的顺利与否是致富的关键,对于旅游可以致富的认识不清。由此可见西江旅游扶贫过程中社区参与不广泛。西江千户苗寨贫困人口在旅游扶贫中参与的人数过少、参与范围过小,这将成为制约当地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2.3 旅游产品、项目设计单一,旅游扶贫的规模小,组织形式分散
我国目前的旅游扶贫过程中存在着项目、产品设计单一,经营粗放,而且季节性明显,模式雷同,缺乏特色,显露出极度的初级化特征的问题。
贵州是一个少数民族大省,苗族人口约占全省总人口的11.38%,有270万人,占全国苗族人口的51%,西江千户苗寨作为中国最大苗寨存在一定的竞争优势,但西江千户苗寨只是开发模式雷同、产品单一的少数民族风情产品,并不能吸引游客,重游率很低。
西江千户苗寨旅游扶贫过程中缺少一个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目前西江旅游扶贫的规模小,组织形式分散,缺乏灵活有效的市场营销战略,市场竞争秩序混乱,难以形成区域性、规模性的整体布局和具有吸引力的优势产品。
2.4 制约西江旅游业发展的其他主要因素
(1)交通不畅
西江千户苗寨距离雷山县城36km,距离凯里市区25km,但由于地处深山,地形复杂,地势起伏较大,虽然对雷西这段公路几经改修建设,但仍存在着路况差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外来游客的到来,降低了当地的可进入性。
(2)资金和专业人才短缺
当地政府和一部分农户都意识到资金与专业人才的短缺成为制约西江旅游业发展的主要障碍。由于西江地处偏远、经济落后,因此难以吸引专业人员对其进行合理的旅游开发。
(3)当地农户的思想观念还未从根本上发生转变
通过调查发现,虽然绝大多数的农户对旅游发展持乐观与支持的态度,可他们并没有意识到旅游可以致富,同时绝大多数人更不具备旅游商品意识,这严重影响了整体旅游扶贫工作的开展。
3 西江千户苗寨旅游扶贫的对策
3.1 政府应深刻认识旅游扶贫的内涵,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在少数民族地区,由于观念和机制比较落后,缺乏相应的市场运行条件,因此政府在旅游扶贫中所起的作用不容忽视。
(1)政府应深刻认识旅游扶贫的内涵
政府在旅游扶贫的过程中,应坚持富农宗旨和尊重农民的意愿,深刻认识发展旅游业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使广大贫困农户摆脱贫困,并且在旅游发展过程中要围绕扶贫助农的目的开展工作。
(2)政府积极引导,规范管理
政府要继续对当地农户进行旅游宣传及教育,使其转变思想观念,积极加入到旅游扶贫工作中来,增强农民的旅游服务意识,维护景区形象,使西江千户苗寨旅游扶贫真正成为全寨人的大事,促进整体经济水平的提高。
(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旅游区接待能力
目前西江旅游业发展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旅游区接待能力差,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游客的满意度,进而影响了游客的重游率。因此加强西江千户苗寨环境卫生改善工作,提高农民的旅游服务意识,是西江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
(4)搞好旅游宣传,鼓励外来投资
西江在原有网络宣传的基础上,应该更多的以苗族节日为契机,举办一系列苗族节庆活动进行旅游宣传,增强西江的知名度。另外还要积极鼓励外来投资,解决旅游开发过程中资金匮乏的问题,同时也可以借鉴外来的旅游发展经验。
3.2 开发特色旅游产品,注重联合营销,发挥整体优势
西江千户苗寨在保护苗族文化不流失的前提下,将西江千户苗寨之旅打造成为深度体验型产品,如苗族节日展示等活动,让游客在西江的游玩中留下深刻的回忆,提高重游率。但通过对当地的调查发现,西江的绝大部分旅游工艺品都是从外地购入再销售给游客,根本不具有西江特色。西江作为苗族文化的大本营,具有悠久的历史与文化,如西江吊脚楼建造技艺,苗族芦笙制作技艺,苗族银饰锻造技艺、苗绣、西江的脚尧茶也将是一个有潜力的品牌。这些都是西江特色的旅游资源。
西江千户苗寨作为雷山县“一山两寨一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注重自身营销的同时应重视联合营销,西江苗寨与郞德苗寨丰富多彩的苗族文化与雷公山清新秀丽的生态景观相得益彰,积极推出特色旅游产品,在实现整体利益的同时宣传了本地旅游。
3.3 加大社区参与力度
西江应该让更多的当地农户加入到旅游扶贫的队伍中来,政府在积极完善旅游扶贫机制的同时,更要致力于建立社区参与的保障机制与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提高农户的积极性,为农户通过旅游致富指明道路。
3.4 采取良好政策,吸引优秀旅游人才
在西江千户苗寨旅游发展逐渐走向集约化、规范化道路的过程中,旅游人才的匮乏成为制约当地旅游扶贫工作的关键性因素。因此政府在引导旅游发展的同时应采取良好的政策,使更多的旅游人才为西江旅游发展献计献策,使西江旅游健康、快速发展起来,帮助更多农户脱贫致富。
4 结 论
本文以西江千户苗寨为调研对象,研究少数民族地区旅游扶贫的功能与效应,笔者认为在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旅游业宜采用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与扶贫开发有机结合的管理模式,同时,调动广大贫困农户的积极性,转变农户思想观念,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利用西江高品位的旅游资源及社区对发展旅游业的积极态度,把旅游看做是推动文明进步,经济发展的新兴产业,把社区参与旅游作为旅游扶贫的有效途径。针对西江千户苗寨的具体情况,调动社区居民的积极性与参与性,使广大社区居民真正从旅游发展中受益、致富,最终实现旅游的扶贫功能。
参考文献:
[1]曾本祥.中国旅游扶贫研究综述[J].旅游学刊,2006,21(2):89-94.
[2]黄亮,陆林,丁雨莲.少数民族村寨旅游的发展模式研究——以西双版纳傣族园为例[J]. 旅游学刊,2006,21(5):53-56.
[3]孙沁.湘西州旅游扶贫探析[J].山西行政学院学报,2009,23(1):92-95.
[4]郭清霞.旅游扶贫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地理,2003,23(4):558-560.
[5]刘方瑜,祁翠翠.浅析乡村旅游与旅游扶贫的结合[J].安徽文学,2009(1):390-391.
[6]游佩媛. 旅游扶贫模式研究[D].北京: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2006.
[7]李柏槐.四川旅游扶贫开发模式研究[J].成都大学学报,2007,21(6):86-89.
[作者简介] 王丛丛(1985—),女,河北承德人,湖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旅游管理硕士生,研究方向: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王仕佐(1955—),男,贵州遵义人,长期从事酒文化、旅游文化研究,曾发表相关论文40余篇,现任贵州大学人文学院旅游系教授,硕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