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天线 下接地气”

来源 :当代党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hz86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会议精神】
  要着眼提升专业能力和专业精神、培养复合型领导干部,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打赢“三大攻坚战”等,组织开展务实管用的专题培训,加强岗位必备基本知识的学习培训,提高干部适应新时代、实现新目标、落实新部署的能力。
  9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了《2018-2022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
  听到消息,我就把《2018—2022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的相关新闻检索出来,仔细学习了一遍。作为一名负责教务工作的党校教育工作者,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真是光荣与责任并重。
  党校,就是以对党员和干部进行教育培训为主业的学校。要在新时代不断培养优秀党员干部队伍,党校的任务艰巨、责任重大。
  要把本次会议精神落到实处、把《规划》执行到位,广大党校教育工作者必须首先让自己适应新时代的新要求。
  如何适应?
  在我看来,主要有以下三大路径——
  一是要加强党性修养,锤炼坚强党性。在党校传道授业解惑,首先就必须坚持“党校姓党”的原则。党校教师是党的理论、政策的研究者和传播者,是遵守党纪党规的模范带头人,是党的喉舌,因此更应加强党性修养,磨砺自身坚强的党性,方能为广大学员提供思想上的帮助。
  二是要潜心学习研究,增强理论修养——这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上接天线”。理论学习无止境。列宁说过:“为了革新我们的国家,我们必须给自己提出这样的任务,第一是学习,第二是学习,第三还是学习。”作为党校教师,自然更应该加强学习,用党的理论武装头脑、规范言行。同时,还要“更进一步、更深一层”地进行钻研,练就深厚的理论基本功,同时及时掌握中央和市委的新战略、新政策、新指示,以适应新时代对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新需求。因此,我们学校在提升老师的理论素养方面,每年都推出了教师必读书目以及配套的能力提升计划。比如今年的书目就有马列原著、《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等。
  三是要活学活用,加强实践培训——这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下接地气”。作为党校教师,不仅要有深厚的理论基本功,还要具备对党的建设工作相关热点问题、改革发展各项重点课题进行研究,并提出可行性建议,形成理论研究成果的能力。
  为了更好地“上接天线、下接地气”,我们学校还进行了以下探索——一是加强调研。以往,像我校这样的基层党校往往缺乏这方面的训练,导致不少老师上课“悬在空中”。针对这个问题,我校采取老师和学员共同参与调研的方式进行授课,有效提升了“接地气”的程度。二是采取案例教学法。在基层党校,单纯的理论灌输式授课效果往往不尽人意,因此我们更多采取“理论 案例解析”的方式进行教学,有效提升了学员对教学内容的接受度。三是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比如,我之前在国家行政学院培训时,学会了“结构研讨化”的教学方法。于是,我就将其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让学员主动参与到课程教学中,效果很不错。
  除了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我校还对教师队伍的科研能力进行了持续提升。近年来,学校老师撰写的资政报告得到过县领导的不少批示。比如去年,我参与撰写的一份关于农村劳动力技能培养的资政报告,揭示了在脱贫攻坚的背景下,巫溪当地农村劳动力培训暴露出來的效率较低、群众参与不积极等问题,并提出了改进建议,最后得到了县领导的批示。
  未来,我也将继续“上接天线、下接地气”,努力争当一名专业能手。
其他文献
97年前,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成为“开天辟地的大事变”。烽烟28年,在生与死的考验中,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走出一条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的正确道路;执政69年,在弱与贫的突围中,开创出驶向伟大复兴的壮阔航程;改革开放40年,在破与立的变革中,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具有如此强大的组织力、吸引力?  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我们党是按照马克思主义建党原则建立起来的,历
经常是在夜里,我听见风吹过我们家的高粱、玉米、牛栏、猪圈、房梁……有时候被包谷棚绊了一跤,爬起来骂骂咧咧的;有时候扭住核桃树的头发不放,仿佛要在上面吊颈似的。  那时候,我以为吹过我们家庄稼、圈舍、房屋的风,就是我们家的。而吹过舅娘家庄稼、圈舍、房屋的风则是舅娘家的。就像栏圈里的牛羊一样,它们认识自己家的庄稼、圈舍、房屋,也认识自己家的路,却不知道,所有的风,其实都是一伙的。它们潜伏在村庄里,不时
5月16日,重庆市旅游发展大会召开。市委书记陈敏尔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要求,全力打造重庆旅游业发展升级版,建设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把重庆旅游搞得红红火火,唱响“山水之城·美丽之地”,让八方游客在重庆“行千里·致广大”,真正实现旅游让人民生活更美好。  市委副书记、市长唐良智作工作部署,市人大
2013年4月15日下午2点,两江新区政务中心。  工商窗口前,工作人员张天元面前摆着50多页工商注册材料。这些材料,都是筹建中的重庆两江广闻小额贷款有限责任公司递交的企业设立登记资料。  “什么时候能够走完流程?”广闻公司办事员周雪梅问。  “一个小时。”张天元答。  “当真?”周雪梅睁大了眼睛。  张天元一笑,随即在键盘上“啪嗒啪嗒”地敲打起来。  另一头,市工商局两江新区分局注册登记科科长孙
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中,把“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放在一起加以强调,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实践表明,这“四个伟大”已形成一个有机整体,贯穿于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之中。  “进行伟大斗争”明确宣示了我们“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治国理政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我们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
2017年3月底的一天,荣昌区吴家镇燕子坝社区。  一个身材微胖的女人喘着粗气,沿清流河一路疾行,朝社区居委会办公室方向赶去。  一路上,女人不断用余光扫过河面,打量着道姑桥边的水位标尺。  面对即将到来的雨季,这条河水位是否安全,对她而言格外重要。  这个名叫宋成琼的女人,是燕子坝社区党总支书记,同时也是荣昌区第十三次党代会代表。  正是后一个身份,将她和这条河的水情牢牢系在了一起。  2016
主持人语  于细微之处见真章  基础设施建设到底有多重要,其实那句老话已经说得很清楚了——要想富,先修路。基础设施建设是现代化的基础,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能够提高经济增长的速度。  关于这一点, 1982年出版的《经济百科全书》作了详细解释:基础设施是指那些对产出水平或生产效率有直接或间接提高作用的经济项目,主要内容包括交通运输系统、发电设施、通讯设施、金融设施、教育和卫生设施……这已经明确了基础设
山林葱郁,庄稼茂盛,村道两旁的小白楼、青瓦房错落有致……这是武隆区赵家乡香房村的新貌。  此情此景,让当地人不禁有这样的感慨:“能有这样的面貌,村党支部功不可没。”  以前,香房村是全乡的“后进”:基础设施落后,特色产业难推动,村党支部软弱涣散,村民们怨声载道。  后来,经过整顿,村党支部焕然一新,带动全村因地制宜发展产业,外出务工的村民纷纷“归巢”。  终于,“香房”变“香”了。往事·香房不“香
2017年4月1日,重庆自贸试验区正式挂牌成立。这对于西部唯一的直辖市重庆来说,无异于“如虎添翼”。  依托自贸试验区的系列政策配套,重庆地处“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Y”字形联接点的区位优势将更加明显,有助于进一步确立其西南枢纽的地位。  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地位日趋巩固  一直以来,长江都是重庆经济发展的引擎,一方面将大宗物资运入重庆,另一方面将重庆的汽车、西南地区的能源等运输出去。随着长江经济带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勇于自我革命,从严管党治党,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一个坚强有力的政党,必然是一个勇于自我革命的政党。勇于自我革命,落实到党内政治生活中,就是要尊崇党章,严格执行《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自觉抵制商品交换原则对党内生活的侵蚀,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落实到党员个人修养上,就是要旗帜鲜明地坚持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