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医学专业学生职业认同感培养路径

来源 :职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m81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新时代背景下,社会对医学专业学生职业认同感培养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医学专业学生职业认同感是学生职业价值观形成的主要基础。医学院校必须加大对医学专业学生职业认同感的培养力度,促进学生在未来工作过程中与患者构建和谐的关系,推动医学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和责任感的提升。基于此,本文从新时期医学专业学生职业认同感培养现状方面出发,结合学生职业认同感培养,提出了学生职业认同感培养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新时期 医学专业学生 职业认同感 培养路径
  培养医学专业学生职业认同感,有利于强化学生对医学专业的正确认识和理解,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进而培养出更多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创新型医学人才。
  一、新时期医学专业学生职业认同感培养现状
  第一,很多学校在对医学专业学生进行选拔期间,存在忽视考查学生职业认同感的问题,未将对学生知识水平的考察与对职业认同感的考察相结合,使得教师在学生职业认同感方面对学生了解得不够深入。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和阻碍了学生职业认同感培养工作的顺利开展。学校缺乏对医学专业学生选拔期间职业认同感的考察,进而使学生在自我职业认同感的定位方面存在问题。很多学生在选择职业时,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被动性,未充分意识到提高自身职业认同感的重要性。
  第二,在医学专业学生职业认同感培养方面,很多学校的培养方式和培养内容过于单一,学校普遍存在重技能、轻素养的培养倾向,没有认识到培养学生责任感和荣誉感的重要性。学校教学主要采用满堂灌、说教式的职业认同感培养方式,向学生灌输大量的医学伦理道德和人文素养知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被动接受所学知识,学习积极性不高。学校对学生职业认同感培养效果不理想。学生难以对职业的责任感和荣誉感产生认同。
  第三,很多教育工作者将对医学专业学生职业认同感的培养重点停留在器物层面,忽略对学生医学人文精神方面的培养,进而使学生在职业认同和认知方面存在片面理解,最终让学生停留在“医生职业稳定,有一门专业技术,谋生容易”的观念上。
  二、新时期培养医学专业学生职业认同感的意义
  在社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培养医学专业学生职业认同感,具有一定的价值。
  一是对学生职业认同感的培养,有利于促进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精神的提高,使学生在牢固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和职业技能的同时,也能养成良好的职业情感和职业价值观念,不断推动自身的全面发展,进而符合社会对医生较高的职业定位和职业期望。同时,培养学生职业认同感的过程,有助于强化学生对自身职业和职业价值的认同,明确自身的职业责任,并且以正确的价值观念和理想信念,主动参与到未来工作中。
  二是培养学生职业认同感,有利于解决当前医学专业学生职业认同感水平低的问题。在新媒体和网络技术发展过程中,大量医疗纠纷、医疗丑闻逐渐在学生生活与学习环境中暴露,使得很多医学专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医疗纠纷问题产生恐惧情绪,进而降低了职业荣誉感,甚至对医生职业产生错误的认知。这种情况反过来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学习效率以及职业能力的全面提升。因此,需要加强对医学专业学生职业认同感的培养。
  三、新时期医学专业学生职业认同感培养策略
  (一)积极唤醒学生的角色责任感
  首先,在唤醒学生角色责任的过程中,学校和教师可以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在实践中不断激励学生履行社会责任,进而强化学生的职业认同感。
  其次,在培养工作中,学校和教师也可以通过开展早期预见习、临床见习等活动,不断唤醒学生对医生角色的责任认知,使学生通过深入接触病人、体验百姓疾苦,增强自身对职业责任的认同感,进而将学生职业认同感的培养工作落实到位。
  再次,在医学专业学生职业认同感培养的过程中,学校也可以通过组织故事会、宣誓仪式等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职业认同感培养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为学生营造医学特色的文化育人氛围,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职业认同感进行熏陶与培养,让学生形成无私奉献的精神。
  最后,在培养的过程中,为使学生正确了解医生职业,降低学生对医生职业的恐惧感,教师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的方式,将医疗事故、医疗纠纷案例引入课堂教学中,并对学生进行正确的讲解和引导,进而全面增强学生对未来职业的预见性,加强学生对职业的认同和角色的认同。
  (二)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服务意识
  在医学专业学生职业认同感培养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对学生服务意识的培养力度,通过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来促进对学生职业情感的强化。
  一方面,学校可以开设道德修养、素质拓展、就业,指导等与医学有关的课程。同时,学校可以合理开展医德医风宣传、社区义诊服务、医疗扶贫等社会实践活动,积极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强化学生对医学职业的认同感,增强学生职业情感和精神。另一方面,学校可以结合专业指向性医疗服务项目,将学生服务意识和责任认同感的培养工作落实到位,比如“三下乡”活动、“校园健康使者”等等。在这个过程中给予学生更多参与实践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在体验社会和历练自我的过程中养成正确的服务意识,加深对职业的认识,牢牢坚持服务意识和责任精神,推动自身职业和专业的全面发展。
  (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加强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可以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对自身职业价值判断和理解的活动中。学校可以通过开设批判性思维课程的方式,引导學生对医生职业和职业情感进行分析,也可以将媒体对恶性医疗事件夸张报道的案例,引入到学生职业认同感的培养工作中,要求学生对相关医疗事件进行分析,使学生在分析与思考的过程中,强化自我职业认知,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念。同时,学校可以宣讲具有人格魅力和感染力的医生榜样,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使其将兴趣转化为个人的学习动力。
  (四)合理强化学生的职业行为
  在新时期背景下,培养学生职业认同感,还需要合理强化学生的职业行为,使学生在学习和开展一系列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养成正确的职业意识,形成职业行动力,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发展。例如,在学生职业认同感培养的过程中,对于低年级学生,学校可以通过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培养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同时,对于高年级学生,学校可以开设大学生就业指导、医者之心等课程,加强学生对医师职业和执业行为的认知。另外,在职业认同感培养方面,学校也可以采用创新创业竞赛、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方式,将学生职业认同感培养工作落实到位,增强学生的职业认同感。
  四、小结
  在新时期背景下,培养医学专业学生职业认同感,需要学校积极创新培养方法,充分将职业认同感培养工作落实到位。
  参考文献:
  [1]马红.积极心理学在医学生职业认同感培育方面的应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 (6).
  [2]李菁.高等职业院校医学生职业情感教育探析——以天津某高职院校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8(20).
  [3]王雨佳.基于大国工匠精神的中职护理专业学生职业认同感培养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9.
  [4]何彦泽.中医院校本科护生职业素养培育中的逆商问题研究[D].沈阳:辽宁中医药大学,2017.
  (作者单位:李玥昊、 余洁琼,曲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李荣秀,曲靖市中医院)
其他文献
开放腹腔(open abdomen,OA)手术的提出已有20余年历史,这一用于挽救危重症患者生命的术式自出现起就争论不断,主要反对观点包括:(1)腹腔间隙综合征(abdominal compartment sy
期刊
我国在2000年正式步入老龄化社会。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我国的人口老龄化进程明显加快。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必然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一方面,随着老龄人口比重的增加
本文是对70年代末以来我国在黄海西部海区进行的叶绿素a及初级生产力调查和研究的综述。内容包括叶绿素a水平分布,垂直分布。粒径大小分级,初级生产力的季节变化,山东近岸初
目的通过裸鼠子宫内膜癌移植瘤模型的体内实验,探讨替勃龙应用于子宫内膜癌患者的安全性。方法 (1)体外培养人子宫内膜癌Ishikawa细胞株;建立去势裸鼠子宫内膜癌Ishikawa细胞株
社区是在地缘基础上结合形成的互助合作的群体,是城市活动的基本单位,也是城市体育活动开展的中心。社区体育俱乐部是城市社区体育建设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对于丰富社区居民的
热休克蛋白90(Hsp90)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细胞中的分子伴侣(molecular chaperone)。它通过稳定肿瘤细胞中的原癌蛋白(例如Akt和c-Raf)从而参与多种细胞内信号转导过程。Hsp90抑
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AGEs)是在无酶参与下由脂质、核酸、蛋白质等分子发生氧化和糖基化反应形成的一组异源性分子化合物.目前发现的AGEs共有三
目的探讨骨钙素(BGP)对2型糖尿病(T2DM)大鼠β细胞功能及糖脂代谢的影响,为T2DM的防治提出新理念。方法将24只SD大鼠随机分2组,即NC组和DM组,各12只。第8周末,DM组按25mg/kg腹腔注射ST
[目的]了解心力衰竭病人延续性护理实施现状,探讨心力衰竭病人延续性护理方法及发展方向。[方法]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114例心力衰竭病人的一般资料、自我护理状况及生活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