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说立秋之饮食养生

来源 :餐饮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xzguo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立秋一般预示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秋天即将来临。而秋的意思是暑去凉来,秋天开始。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秋,揪也,物于此而揪敛也”。立秋不仅预示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秋天即将来临,也表示草木开始结果孕子,秋收的季节到了。古人把立秋当作夏秋之交的重要时刻,据记载,宋时立秋这天,宫内要把栽在盆里的梧桐移入殿内,等到“立秋”时辰一到,太史官便高声奏道:“秋来了。”奏毕,梧桐应声落下一两片叶子,以寓报秋之意,正所谓“一叶知秋”!
  我国古代将立秋分为三候:“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凉风至:刮风时人们会感觉到凉爽,此时的风已不同于暑天中的热风。白露降:大地上早晨会有雾气产生。寒蝉鸣:秋天感阴而鸣的寒蝉也开始呜叫。一候为5天,立秋15天,逐渐变凉。当立秋到来时,我国很多地方仍然处在炎热的夏季之中。
  周代立秋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到西郊迎秋,举行祭祀仪式。汉代沿承此俗,并杀兽以祭,表示秋来扬武之意。民间则有在立秋时占卜天气凉热的风俗。东汉崔宴《四民月令>:朝立秋,冷飕飕;夜立秋,热到头。从唐宋时起,有在此日用秋水服食小赤豆的风俗。取七粒至十四粒小赤豆,以井水吞服,服时要面朝西,据说这样可以一秋不犯痢疾。民俗中有“立秋悬秤称人”的说法,是将体重与立夏时对比来检验度过苦夏的体重变化。农人以立秋预测收获:立秋这天听到雷声,田里的庄稼就“秀”(吐穗开花)不好,谷子长不饱满,瘪谷多,将大大减产;稻秀时节,若浓雾大作并有白虹贯天,这种沙地人叫作“白鲎”的天象,收获时秕谷必多,俗呼为“天收”。
  伴着闷热天气的结束,秋天悄悄来到了我们身边。秋季是气候由热转凉、“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人体的生理活动,随“长夏”到“秋收”而相应改变。因此,秋季养生不能离开“收、养”这一原则,也就是说,秋天养生一定要把保养体内的阴气作为首要任务。
  在秋季養生中,《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此乃古人对四时调摄之宗旨,告诫人们,顺应四时养生要知道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规律。要想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就要顺应之,遵循之。整个自然界的变化是循序渐进的过程,立秋的气候是由热转凉的交接节气,也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由阳盛逐渐转变为阴盛的时期,是万物成熟收获的季节,也是人体代谢出现阳消阴长的过渡时期。
  进入秋天食物要少辛增酸益肺气滋肾阴,养肝血润肠燥是秋天饮食之要。要多吃些滋阴润燥的饮食,如银耳、甘蔗、燕窝、梨、芝麻、鳖肉、藕、菠菜、乌骨鸡、猪肺、豆浆、鸭蛋、蜂蜜、橄榄等。当然,这只是对正常人及血虚、阴虚体质的人而言。
  少吃辛味,肺气太盛可损伤肝的功能,肝五味主酸,所以在秋天要“增酸”,以增加肝脏的功能。在秋天一定要少吃葱、姜、蒜、韭、椒等辛味之品,而要多吃一些酸味的水果和蔬菜。可选择苹果、石榴、葡萄、芒果、阳桃、柚子、柠檬、山楂等。要吃些温食。
  初秋时节,仍然是湿热交蒸,以致脾胃内虚,抵抗力下降,这时若能吃些温食,特别是食用粳米或糯米,均有极好的健脾胃、补中气的功能,前人对此颇多赞誉。
其他文献
一、研究背景  为深入了解和全面分析当前广州市南沙区幼儿园幼儿教师职业素养现状,分别对南沙区3所高端收费幼儿园、3所中端收费幼儿园和4所低端收费幼儿园进行调查和研究。  调查内容涉及幼儿教师队伍的结构状况、身心素质状况、职业素养现状、科学文化素质状况、幼教观念状况、幼教工作技能状况,幼儿教师工作满意度、幼儿教师生存情况、幼儿教师培训学习情况及幼儿教师离职意向等方面。问卷调查深入各收费不等的高、中、
摘 要:本文针对知识经济时代对职业教育的要求、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探讨了知识时代下职业教育的发展状况,以及职业教育如何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措施。  关键词:职业教育;知识经济;措施  一、前言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在知识经济发展中肩负着历史使命的职业教育,培养着高科技产业发展所需的高素质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影响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将直接推动经济的发展。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逐步实现从传统经
一、引言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信息技术的发展也愈加快速。在中职教育中增加计算机课程,不仅能够提高中职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为未来就业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撑,同时也是课程改革的必要措施。中职教育在计算机教学方面应该更加注重其职业性和实用性,突出以就业为导向的实践性教学。  二、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计算机课堂教学实践的意义  我国的职业教育是以高职和中职为主的职业教育形式,中职教育的教育理念应该以就业为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