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引言
第二语言习得是一个复杂的心里过程。面对一个在语音、词汇、语法方面完全陌生的语言系统,面对一种全新的文化以及由此带来的新的思维方式,面对两种文化差异的冲击,学习者要努力超越母语界限,才能掌握另一种语言。这并非只单纯涉及语言过程,还涉及到心里过程和认知过程。在这些过程中,显而易见,除智力因素外,非智力因素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情感因素在这些非智力因素中起主要作用。
2.情感因素与二语习得
2.1 情感过滤说(Affective Filter thesis)
该假说由Dulay & Burt 在1977年提出,旨在解释情感因素影响外语学习的过程。他们将情感过滤定义为:一种内在的处理系统,它潜意识地通过情感因素来阻止学习者对语言的吸收。后来,Krashen 在他们的基础上发展了这一理论,认为情感过滤是“阻止学习者完全消化他习得中所得到的综合输入的一种心理障碍”(Krashen 1985)。情感因素直接影响第二语言的习得,对语言输入进行过滤。有高过滤器的人,只能允許低量的输入(input)变成吸入(intake),即语言输入到达大脑中的语言习得机制(LAD- language Acquisition Devise);而有底过滤器的人们则有更多输入进入他们的脑里,语言学习的量就增加。总之,情感因素可以促进或阻碍第二语言的习得。
2.2 二语习得中的情感因素
情感因素是二语习得区别于婴儿习得母语过程的一个重要方面。总的来说,婴儿学习母语是一个自然的习得过程,婴儿学习语言即学会了另一种表达情感的方式,而二语习得则涉及到很多情感因素,正如上文中提到的,这些情感因素就是语言输入的第一道过滤器,情感因素的发挥直接影响外语学习的效果。而影响外语学习的情感因素包括动机、态度、和语言焦虑(Krashen 1982)。
3 情感因素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外语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调动学生的智力因素,还要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即情感因素。调动好学生的情感因素,就可以调动学习的积极性,释放潜能,解决学习过程中的心理、思想问题。学生由于性格不同,对外语习得的态度也不同。一般来说,学生大多被分为两种,一种学生对外语学习兴趣浓厚,不怕出错,积极与教师配合;另一种学生性格内向,怕出错,被别人耻笑,不愿在课堂上表现自己。如何排除干扰语言习得的情感因素?
3.1 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决定了一个学习者的努力程度,无论哪种动机都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语言学习。由于学习者的特定兴趣、学习的参与度和学习环境,学习的动机可能会时消时涨。学习者强烈的动机会促使他们的语言学习,而他们语言学习上的进步或成就又会反过来增强他们的语言学习动机(戴炜栋 2002 ),。因此,在外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强调动机对外语学习的作用,强调学生面临的多种考试,如高考、大学英语四六级,研究生考试,各种出国考试等等都要对他们的外语水平进行测试,这也是学生学习外语的一种动力。只有经常强调动机在外语学习中的作用,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大量接触语言,促进语言的习得。
3.2 培养学生学习外语的积极态度
众所周知,肯定的态度有助于外语学习,否定的态度会阻碍外语学习。如果对某国的语言和文化抱有积极的态度,渴望通过对其语言的学习,了解该国的历史文化,就可以拉近心理上的距离,增强学习该语言的内在动力。反之,如果对该国语言及其历史文化抱有消极态度,就会在心理上形成对该语言的抵制情绪,降低学习该语言的热情。例如,有的学生出于爱国情感对日本存有一定的偏见,进而对日语学习持有否定的态度,内心深处不愿接受并学习日语。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对目的语及讲该目的语国家的兴趣,在帮助学习者端正学习态度的同时,也要让学习者明白外语学习不仅仅是为了应付各种考试,而且也是为了掌握一种交流工具。
3.3 降低学习焦虑,提高学习效率
前面提到,语言焦虑会影响学生的二语习得。为避免学生产生的课堂焦虑,考试焦虑和交际焦虑,教师上课应态度和蔼,让学生愿意把自己的思想坦露在教师面前。对于向教师吐露学习焦虑的学生,结合自己的求学经历,给学生建议并鼓励学生;学生回答问题时,老师的反应如果能让学生从中获得信息,享受学习的乐趣,而不是简单的对或错、是或否的评价,那么学生产生焦虑的可能性就会减少。对于考试,教师则可以通过课堂上循序渐进的提问、降低任务的难度、放宽任务完成的时间来降低学生的考试焦虑。正面的鼓励和及时的表扬有助于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建立。
为降低学习焦虑,教学中还需要激发班组活力。研究表明,学习者在小组中进行交流时的焦虑情绪远低于当着全班同学回答问题时的焦虑程度;同时小组交流还增强了学习者的听说机会,尤其是使内向、胆怯的学习者能够降低学习焦虑,获得更多的交流机会,促进交际,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总之,情感因素对第二语言习得有很大的影响。教师应该正确看待情感因素,在教学中采用相应的教学策略,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和参与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之愉快学习,降低焦虑,从而减少情感过滤,促进第二语言的习得。
第二语言习得是一个复杂的心里过程。面对一个在语音、词汇、语法方面完全陌生的语言系统,面对一种全新的文化以及由此带来的新的思维方式,面对两种文化差异的冲击,学习者要努力超越母语界限,才能掌握另一种语言。这并非只单纯涉及语言过程,还涉及到心里过程和认知过程。在这些过程中,显而易见,除智力因素外,非智力因素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情感因素在这些非智力因素中起主要作用。
2.情感因素与二语习得
2.1 情感过滤说(Affective Filter thesis)
该假说由Dulay & Burt 在1977年提出,旨在解释情感因素影响外语学习的过程。他们将情感过滤定义为:一种内在的处理系统,它潜意识地通过情感因素来阻止学习者对语言的吸收。后来,Krashen 在他们的基础上发展了这一理论,认为情感过滤是“阻止学习者完全消化他习得中所得到的综合输入的一种心理障碍”(Krashen 1985)。情感因素直接影响第二语言的习得,对语言输入进行过滤。有高过滤器的人,只能允許低量的输入(input)变成吸入(intake),即语言输入到达大脑中的语言习得机制(LAD- language Acquisition Devise);而有底过滤器的人们则有更多输入进入他们的脑里,语言学习的量就增加。总之,情感因素可以促进或阻碍第二语言的习得。
2.2 二语习得中的情感因素
情感因素是二语习得区别于婴儿习得母语过程的一个重要方面。总的来说,婴儿学习母语是一个自然的习得过程,婴儿学习语言即学会了另一种表达情感的方式,而二语习得则涉及到很多情感因素,正如上文中提到的,这些情感因素就是语言输入的第一道过滤器,情感因素的发挥直接影响外语学习的效果。而影响外语学习的情感因素包括动机、态度、和语言焦虑(Krashen 1982)。
3 情感因素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外语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调动学生的智力因素,还要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即情感因素。调动好学生的情感因素,就可以调动学习的积极性,释放潜能,解决学习过程中的心理、思想问题。学生由于性格不同,对外语习得的态度也不同。一般来说,学生大多被分为两种,一种学生对外语学习兴趣浓厚,不怕出错,积极与教师配合;另一种学生性格内向,怕出错,被别人耻笑,不愿在课堂上表现自己。如何排除干扰语言习得的情感因素?
3.1 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决定了一个学习者的努力程度,无论哪种动机都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语言学习。由于学习者的特定兴趣、学习的参与度和学习环境,学习的动机可能会时消时涨。学习者强烈的动机会促使他们的语言学习,而他们语言学习上的进步或成就又会反过来增强他们的语言学习动机(戴炜栋 2002 ),。因此,在外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强调动机对外语学习的作用,强调学生面临的多种考试,如高考、大学英语四六级,研究生考试,各种出国考试等等都要对他们的外语水平进行测试,这也是学生学习外语的一种动力。只有经常强调动机在外语学习中的作用,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大量接触语言,促进语言的习得。
3.2 培养学生学习外语的积极态度
众所周知,肯定的态度有助于外语学习,否定的态度会阻碍外语学习。如果对某国的语言和文化抱有积极的态度,渴望通过对其语言的学习,了解该国的历史文化,就可以拉近心理上的距离,增强学习该语言的内在动力。反之,如果对该国语言及其历史文化抱有消极态度,就会在心理上形成对该语言的抵制情绪,降低学习该语言的热情。例如,有的学生出于爱国情感对日本存有一定的偏见,进而对日语学习持有否定的态度,内心深处不愿接受并学习日语。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对目的语及讲该目的语国家的兴趣,在帮助学习者端正学习态度的同时,也要让学习者明白外语学习不仅仅是为了应付各种考试,而且也是为了掌握一种交流工具。
3.3 降低学习焦虑,提高学习效率
前面提到,语言焦虑会影响学生的二语习得。为避免学生产生的课堂焦虑,考试焦虑和交际焦虑,教师上课应态度和蔼,让学生愿意把自己的思想坦露在教师面前。对于向教师吐露学习焦虑的学生,结合自己的求学经历,给学生建议并鼓励学生;学生回答问题时,老师的反应如果能让学生从中获得信息,享受学习的乐趣,而不是简单的对或错、是或否的评价,那么学生产生焦虑的可能性就会减少。对于考试,教师则可以通过课堂上循序渐进的提问、降低任务的难度、放宽任务完成的时间来降低学生的考试焦虑。正面的鼓励和及时的表扬有助于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建立。
为降低学习焦虑,教学中还需要激发班组活力。研究表明,学习者在小组中进行交流时的焦虑情绪远低于当着全班同学回答问题时的焦虑程度;同时小组交流还增强了学习者的听说机会,尤其是使内向、胆怯的学习者能够降低学习焦虑,获得更多的交流机会,促进交际,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总之,情感因素对第二语言习得有很大的影响。教师应该正确看待情感因素,在教学中采用相应的教学策略,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和参与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之愉快学习,降低焦虑,从而减少情感过滤,促进第二语言的习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