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风廉政教育是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作为主抓党风廉政建设的纪委书记,我一直在思考如何把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与促进党员干部廉洁自律、勤政为民有机结合起来,通过一种廉政教育方式让党员干部主动、自觉地联系群众,了解民情,牢记宗旨,永不忘本。
萦绕在心中的思绪。回想起来,我任职自治区广电局副局长期间,曾分管该局在南部山区的包村扶贫工作,多次带领扶贫工作组深入彭阳县芦草洼乡花芦村开展定点帮扶,先后走访过十几户贫困家庭,目睹了他们的家徒四壁,看到了他们的孤苦无助,了解到像他们这样的家庭还有许多时,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内心深处有种强烈的冲动,一个念头一直萦绕在心头——“领导干部不仅要做好扶贫帮困工作,还应倡导身边的党员干部为他们做点什么”。2014年春节前夕,按照石嘴山市委安排,我走访慰问了大武口区星海镇10户贫困户,之后又到平罗县姚伏镇小店子村参加了“三同”,看到老百姓的吃穿住行,感受贫困人家的心酸无奈,我深深感到自己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肩负的责任和使命,也深感与他们相比,我们已经很幸福了,饥寒虽成过去、温饱岂敢忘本!列宁说过“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我和大多数党员干部一样,出身农家、长在农村,也是农家子弟,对生活的艰辛和困苦有着深切的感受,对劳动人民有着真挚朴素的感情。在积极参加这次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几年前扶贫时要做点什么的想法再次涌上心头,而且更加强烈和具体。
创新廉政教育新的模式。习近平总书记倡导:“党员干部要多做雪中送炭的工作,常去贫困地区走一走,常到贫困户家里坐一坐,常同困难群众聊一聊。”然而,现在一些党员干部随着职务的升迁和生活条件的改善,周围的同事、身边的“群众”也在不断地变化,商人、富人、名人等“朋友”多了,失地农民、下岗职工、残障人员等“穷亲戚”少了;图舒服、讲条件以及与高收入者比吃比喝、比穿比住的想法多了,为低收入者谋利益的“考虑”少了,干工作的劲头小了;有的甚至渐渐忽视、淡忘了这些“困难群体”的存在。对我们各级干部来说,廉不廉,贪不贪,是一种考验,更是一种选择。作为一名纪委书记,每当听到一些违法违纪领导干部的庭审陈述、看到他们向组织交代问题时的忏悔和高墙里的眼泪,我的内心都会产生强烈的震撼。平心而论,没有人生活在真空中,将心比心,我们每位党员干部也有欲望的冲撞,也有内心的纠结。如何让党员干部牢记宗旨、永不忘本,让理智战胜贪欲,用好手中的权力,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经过反复思考,我建议在石嘴山市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中开展“访贫思廉”活动。那么“贫”在哪里?就在基层,在城市棚户区、在偏远农村,在普通群众中,在我们生活的角落。“访贫”,就要迈开双腿,走出办公室,深入到群众中去。去亲眼目睹贫困群众的生活窘况,有利于我们更加深入深刻地了解和感知国情民意,有利于我们在内心深处有所触动、有所感悟,有利于我们增强社会责任感,有利于我们联系工作、生活实际,珍惜自己的岗位,知足惜福、节俭朴素,廉洁自律、勤政为民。这是生活的必然逻辑,也是党的群众路线的内在要求,更是教育党员干部增强勤廉意识、加强党风廉政教育的创新之举,还是抓好干部队伍作风建设的有效载体。
倡导“生活向下看,工作向上比”理念。古人云:“骄奢淫逸,宠禄过也,速祸。”忆苦思甜是根治骄奢淫逸的一剂良药,人们的满意、快乐、幸福是比较出来的,不满、痛苦、烦恼也是比较出来的。不同的参照物、不同的比法,往往决定着人们认识事物的正确与否,进而影响到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开展“访贫思廉”活动,就是要通过“三比三看三想”,生活上向下看,引导党员干部在亲眼目睹贫困家庭的困苦和艰辛中,与他们比比经济收入,感恩党和政府给予我们的一切,主动“思廉”,换位思考、反思自我,不断提升廉政意识,就会少一些贪欲,自然不会堕落到腐败的深渊;引导党员干部在走访贫困群众、与百姓交朋友的过程中,与他们比比生活用度,自觉“思俭”,牢记宗旨、永不忘本,不断提升勤俭意识,知足惜福,节俭朴素,抵制“四风”;引导党员干部在与老百姓共同劳作中,与他们比比工作环境,不断“思勤”“思进”,珍惜岗位,夙夜在公、勤政为民。开展“访贫思廉”活动,工作上主动向上比,找差距、比干劲、出成绩,就是通过思廉、思俭、思勤、思进,与重民忧、轻得失的先锋模范比,与乐于吃亏、默默奉献的无名英雄比,与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的先进典型比,看谁遵规守纪要求严、看谁任劳任怨能吃苦、看谁敢于担当不畏难。真正做到了“三比三看三想”,定好坐标、校正方向,就会始终保持清醒头脑,也会明白:在访贫思廉、勤政为民的价值坐标上,我们领导干部能够开拓更为丰盈的人生空间,挣脱的是名缰利锁的束缚,收获的是有价值有意义的人生;超越的是利益算计的狭隘,赢得的是造福一方的扎实事业和百姓的普遍赞誉。
让更多的党员干部到群众中去。心动不如行动,变感动为行动,才能更好地体现共产党员勤廉为民的情怀。党员干部在访贫过程中思廉、思俭、思勤、思进,不能简单地停留在思想意识中,关键要落实到具体工作、落实到转变作风的行动上。2014年4月,石嘴山市纪委号召在全市党员干部特别是中层以上领导干部中开展“访贫思廉”活动。“访贫思廉”活动开展以来,全市各级党组织高度重视,把它作为转变作风的有力抓手,组织党员干部在“访”字上下工夫,在“思”字上做文章,访思结合积极行动。各级领导干部带头走访帮扶、主动记日志写心得,广大党员干部积极主动参与,潜移默化接受思想洗礼。我们先后开展了征文活动及“访贫思廉、励志奋进”演讲比赛,共享经验做法,交流心得体会,并在编印活动感言集的同时,开展了以“牢记宗旨、永不忘本”为主题的大讨论、召开了交流推进会。全市共有7302名党员干部走访困难群众14820人、征求意见建议2872条,发放慰问帮困资金364.54万元,解决问题2310个,撰写心得5812篇。“访贫思廉”活动中,广大党员干部进了百姓家,交了穷朋友,多了些务实、少了些浮躁,净化了思想,提升了境界,重新回到了群众当中,自觉形成廉洁自律内在动力,艰苦奋斗、节俭朴素意识明显增强,“为民、务实、清廉”的作风在全市蔚然成风。
“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深入开展“访贫思廉”,让理智战胜贪欲,既是管理和驾驭欲望的过程,也是提升和完善自我的历练,唯有这样,党员干部才能不忘本色,正派做人,健康成长,前进的道路才能越走越宽广。实践证明,“访贫思廉”与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是有机统一的,是完全一致、并行不悖的,我们一定要在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将“访贫思廉”活动深入扎实地开展下去,并将活动成果更好地转化为清正廉洁、勤政为民的内在动力,激励广大党员干部爱岗敬业、务实苦干,为建设开放富裕和谐美丽的石嘴山作出积极贡献。
(作者系石嘴山市委常委、纪委书记)
责任编辑:章 立
萦绕在心中的思绪。回想起来,我任职自治区广电局副局长期间,曾分管该局在南部山区的包村扶贫工作,多次带领扶贫工作组深入彭阳县芦草洼乡花芦村开展定点帮扶,先后走访过十几户贫困家庭,目睹了他们的家徒四壁,看到了他们的孤苦无助,了解到像他们这样的家庭还有许多时,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内心深处有种强烈的冲动,一个念头一直萦绕在心头——“领导干部不仅要做好扶贫帮困工作,还应倡导身边的党员干部为他们做点什么”。2014年春节前夕,按照石嘴山市委安排,我走访慰问了大武口区星海镇10户贫困户,之后又到平罗县姚伏镇小店子村参加了“三同”,看到老百姓的吃穿住行,感受贫困人家的心酸无奈,我深深感到自己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肩负的责任和使命,也深感与他们相比,我们已经很幸福了,饥寒虽成过去、温饱岂敢忘本!列宁说过“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我和大多数党员干部一样,出身农家、长在农村,也是农家子弟,对生活的艰辛和困苦有着深切的感受,对劳动人民有着真挚朴素的感情。在积极参加这次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几年前扶贫时要做点什么的想法再次涌上心头,而且更加强烈和具体。
创新廉政教育新的模式。习近平总书记倡导:“党员干部要多做雪中送炭的工作,常去贫困地区走一走,常到贫困户家里坐一坐,常同困难群众聊一聊。”然而,现在一些党员干部随着职务的升迁和生活条件的改善,周围的同事、身边的“群众”也在不断地变化,商人、富人、名人等“朋友”多了,失地农民、下岗职工、残障人员等“穷亲戚”少了;图舒服、讲条件以及与高收入者比吃比喝、比穿比住的想法多了,为低收入者谋利益的“考虑”少了,干工作的劲头小了;有的甚至渐渐忽视、淡忘了这些“困难群体”的存在。对我们各级干部来说,廉不廉,贪不贪,是一种考验,更是一种选择。作为一名纪委书记,每当听到一些违法违纪领导干部的庭审陈述、看到他们向组织交代问题时的忏悔和高墙里的眼泪,我的内心都会产生强烈的震撼。平心而论,没有人生活在真空中,将心比心,我们每位党员干部也有欲望的冲撞,也有内心的纠结。如何让党员干部牢记宗旨、永不忘本,让理智战胜贪欲,用好手中的权力,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经过反复思考,我建议在石嘴山市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中开展“访贫思廉”活动。那么“贫”在哪里?就在基层,在城市棚户区、在偏远农村,在普通群众中,在我们生活的角落。“访贫”,就要迈开双腿,走出办公室,深入到群众中去。去亲眼目睹贫困群众的生活窘况,有利于我们更加深入深刻地了解和感知国情民意,有利于我们在内心深处有所触动、有所感悟,有利于我们增强社会责任感,有利于我们联系工作、生活实际,珍惜自己的岗位,知足惜福、节俭朴素,廉洁自律、勤政为民。这是生活的必然逻辑,也是党的群众路线的内在要求,更是教育党员干部增强勤廉意识、加强党风廉政教育的创新之举,还是抓好干部队伍作风建设的有效载体。
倡导“生活向下看,工作向上比”理念。古人云:“骄奢淫逸,宠禄过也,速祸。”忆苦思甜是根治骄奢淫逸的一剂良药,人们的满意、快乐、幸福是比较出来的,不满、痛苦、烦恼也是比较出来的。不同的参照物、不同的比法,往往决定着人们认识事物的正确与否,进而影响到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开展“访贫思廉”活动,就是要通过“三比三看三想”,生活上向下看,引导党员干部在亲眼目睹贫困家庭的困苦和艰辛中,与他们比比经济收入,感恩党和政府给予我们的一切,主动“思廉”,换位思考、反思自我,不断提升廉政意识,就会少一些贪欲,自然不会堕落到腐败的深渊;引导党员干部在走访贫困群众、与百姓交朋友的过程中,与他们比比生活用度,自觉“思俭”,牢记宗旨、永不忘本,不断提升勤俭意识,知足惜福,节俭朴素,抵制“四风”;引导党员干部在与老百姓共同劳作中,与他们比比工作环境,不断“思勤”“思进”,珍惜岗位,夙夜在公、勤政为民。开展“访贫思廉”活动,工作上主动向上比,找差距、比干劲、出成绩,就是通过思廉、思俭、思勤、思进,与重民忧、轻得失的先锋模范比,与乐于吃亏、默默奉献的无名英雄比,与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的先进典型比,看谁遵规守纪要求严、看谁任劳任怨能吃苦、看谁敢于担当不畏难。真正做到了“三比三看三想”,定好坐标、校正方向,就会始终保持清醒头脑,也会明白:在访贫思廉、勤政为民的价值坐标上,我们领导干部能够开拓更为丰盈的人生空间,挣脱的是名缰利锁的束缚,收获的是有价值有意义的人生;超越的是利益算计的狭隘,赢得的是造福一方的扎实事业和百姓的普遍赞誉。
让更多的党员干部到群众中去。心动不如行动,变感动为行动,才能更好地体现共产党员勤廉为民的情怀。党员干部在访贫过程中思廉、思俭、思勤、思进,不能简单地停留在思想意识中,关键要落实到具体工作、落实到转变作风的行动上。2014年4月,石嘴山市纪委号召在全市党员干部特别是中层以上领导干部中开展“访贫思廉”活动。“访贫思廉”活动开展以来,全市各级党组织高度重视,把它作为转变作风的有力抓手,组织党员干部在“访”字上下工夫,在“思”字上做文章,访思结合积极行动。各级领导干部带头走访帮扶、主动记日志写心得,广大党员干部积极主动参与,潜移默化接受思想洗礼。我们先后开展了征文活动及“访贫思廉、励志奋进”演讲比赛,共享经验做法,交流心得体会,并在编印活动感言集的同时,开展了以“牢记宗旨、永不忘本”为主题的大讨论、召开了交流推进会。全市共有7302名党员干部走访困难群众14820人、征求意见建议2872条,发放慰问帮困资金364.54万元,解决问题2310个,撰写心得5812篇。“访贫思廉”活动中,广大党员干部进了百姓家,交了穷朋友,多了些务实、少了些浮躁,净化了思想,提升了境界,重新回到了群众当中,自觉形成廉洁自律内在动力,艰苦奋斗、节俭朴素意识明显增强,“为民、务实、清廉”的作风在全市蔚然成风。
“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深入开展“访贫思廉”,让理智战胜贪欲,既是管理和驾驭欲望的过程,也是提升和完善自我的历练,唯有这样,党员干部才能不忘本色,正派做人,健康成长,前进的道路才能越走越宽广。实践证明,“访贫思廉”与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是有机统一的,是完全一致、并行不悖的,我们一定要在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将“访贫思廉”活动深入扎实地开展下去,并将活动成果更好地转化为清正廉洁、勤政为民的内在动力,激励广大党员干部爱岗敬业、务实苦干,为建设开放富裕和谐美丽的石嘴山作出积极贡献。
(作者系石嘴山市委常委、纪委书记)
责任编辑:章 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