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型职业农民是乡村人才的主力军,是实施乡村战略和建设农业现代化的生力军。加快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建立职业农民制度,为乡村人才振兴提供有力保障。本文在了解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现状、支持举措与成效的基础上,分析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三明市
新型职业农民指在以农业为职业、具有较高的专业技能、收入主要来自农业并达到一定水平的农业从业者,是乡村人才的生力军。近年来,三明市深入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加快培养新型职业农民,致力打造一支综合素质高、生产经营能力强、主体作用发挥明显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为现代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一、三明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基本情况
三明市从2016年起开始全面启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积极构建“专门机构+多方资源+市场主体”的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和“教育培训、规范管理、政策扶持”三位一体的制度体系,制定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方案,充分利用涉农院校、农业科研院所、农技推广部门和社会培训机构等各类教育培训资源,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以2018年为例,三明市共完成新型职业农民培训6293人,占全年计划培训任务数的179.8%,总体满意度评价达到80%以上;完成新型职业农民认定960人,占全年计划任务数的152.4%,顺利完成全市新型職业农民培育项目工作。
(一)新型农民培育工作呈现三大特色
一是充分利用当地现有的师资力量投入培训。充分利用三明学院、各职业院校、农广校的师资力量,吸收高级职称以上的技术专家、业务骨干和本地乡土人才,建立了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师资人才库,现已入库人员40人,涉及蔬菜、畜牧、植保、土肥等近十个领域,目前人才库还在不断的补充当中。
二是采取“菜单式”按需提供培训。培训展开前,职业培训学校围绕培训内容对农民培训需求和意愿进行问卷调查,结合培训任务和农民意愿设置课程,编写教材教案。课后由参训学员对培训机构、培训课程、培训老师开展满意度评价,参加评价人员达80%以上,满意度达85%以上。
三是紧密围绕当地特色产业针对性开展培训。重点发展水稻、茶叶、烟草、食用菌、竹、水果、养殖、休闲农业等产业,遴选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主、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等生产经营型农民作为重点培育对象,根据农业生产周期和农时季节分段安排课程,大力推行农民田间学校、送教下乡等培训模式,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与科技示范户培育、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基层农技推广、农业全程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相结合,将政策扶持与激励奖励相结合。
(二)新型农民乐于接受培育,培育效果较好
2018年12月在3个县(区)随机抽取25名新型职业农民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受访农民100%愿意参加职业农民培训,获取培训信息渠道由高到低依次为:政府部门宣传、乡村动员宣传、其它介绍,所占比例分别为88.0%、8.0%和4.0%。可见政府部门对培训的宣传发动工作积极主动并富有成效。从培训模式来看,88%参加了课堂集中讲解,32%参加了在生产经营中互相讨论,44%参加了观摩生产经营场所,4%参加了面对面交流。认为培训帮助很大的受访者占76.0%,认为培训帮助较大的受访者占20.0%,认为培训帮助较小的受访者占4.0%。与成为新型职业农民之前一年经营收入对比增加的占80%,收入差不多的占20%。
二、目前新型职业农民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职业农民文化程度、专业能力不高制约自身发展
目前三明市的职业农民中,农业科技知识和农产品营销技能普遍较缺乏,一些经营大户缺乏对其所经营产品专业知识的必要掌握,当所经营产品出现病变和意外时,应对无方,很多农产品的损毁是由于技术处置不当或方法处理不对所引起的。
(二)职业农民创业资金普遍存在困难
职业农民在迈向产业化和规模化的时候,需要投入大批的资金。由于农业的投入具有投入大、时间长、见效慢、风险大等特点,导致很多职业农民在具有成功经验和有条件发展壮大的基础上不敢追加投入、扩大规模经营,丧失扩大生产经营的良好时机。
(三)部分农村面临用工需求困境
首先是劳动力不足,三明市属于劳动力输出地区,青壮年劳动力长期紧缺。其次是用工成本高,目前各县女工平均工资达120元/天,男工达150元/天,操作手工资达300元/天,在农忙时节纵然出高价也没有多余劳动力前来应聘。
(四)相关技术服务滞后或配套不完整
一是部分乡村农业技术指导服务较薄弱,例如农产品病虫害时常发生,在秧苗打药及病虫害防治上急需加强相关技术性指导。二是一些政策落实存在滞后性,例如生态茶讲究禁用农药,部分农村单纯只依靠发传单宣传,没有后继跟进。三是农业设施配套方面,专业合作社资金有限,无法全面地规划实施自身的观光休闲设施的建设。
三、推进三明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对策建议
(一) 探索“需求定制”培训和“个性培训”
“需求定制”指培训内容更符合农民需求。“个性培训”是指在产业发展规模、生产经营方式各异导致每个新型职业农民有着各异的瓶颈的背景下,在农忙时节采取针对性强、一对一面对面等培训模式,建议农业农村局等相关部门收集当地新型职业农民在生产经营中对培训内容的需求方向,把对行业纵深经营的诉求作为培训方向的指南,使行业向纵深精品打造。同时培训方式下移,走村入户指导,以帮带传等模式提升培训实效。
(二)加大财政投入,创新投入方式
建议采用“阶梯式”扶持财政政策,对于刚入该项行业项目的初试人员给予小额贴息贷款服务,试水成功可以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扩大比例大额贴息贷款,以此类推,满足不同群体就业创业诉求。建议新增农业补贴向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社会化服务组织带头人等新型职业农民倾斜,鼓励农商行和邮政储蓄小额贷款对职业农民进行创业支持。
(三)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发展产业金融
完善农村金融网点建设及布局,大力发展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及自助银行等新型网点模式,逐步建成多层次、广覆盖、竞争适度、风险可控的现代农村金融体系。积极探索创新农业抵质押担保方式,大力发展涉农供应链金融,积极办理应收账款融资、订单融资、龙头企业担保融资等业务,打造 “公司+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等信贷模式,构建涵盖生产、加工、物流、销售全方位融资服务体系,有效化解新型职业农民融资担保难等问题。
(四)优化发展环境,提供创业空间
一是要积极推进建立完善包括创业兴业、风险防控、信息服务、劳动保障等内容的综合扶持政策体系。鼓励对新型职业农民承担农业科技项目,在信贷发放、土地使用、税费减免、技术服务等方面给予优惠。二是要推进部门联合合作,项目的实施常分别由要素资源的不同部门进行监管,项目实施又是一体的,总部门要负责各部门的协调联合工作,使得后期的工作要其他部门协调工作,力促产业发展项目的落地。三是加强农业部门技术引导,部门专技人员要强学识、入农田,做好技术引导,对当地农产品病虫害的特征及症状要心中有数,及时预防排除,减少农民的损失。
作者简介:
郑明彩(1978— ),男,汉族, 福建三明市委党校经济教研室副教授.
关键词: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三明市
新型职业农民指在以农业为职业、具有较高的专业技能、收入主要来自农业并达到一定水平的农业从业者,是乡村人才的生力军。近年来,三明市深入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加快培养新型职业农民,致力打造一支综合素质高、生产经营能力强、主体作用发挥明显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为现代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一、三明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基本情况
三明市从2016年起开始全面启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积极构建“专门机构+多方资源+市场主体”的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和“教育培训、规范管理、政策扶持”三位一体的制度体系,制定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方案,充分利用涉农院校、农业科研院所、农技推广部门和社会培训机构等各类教育培训资源,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以2018年为例,三明市共完成新型职业农民培训6293人,占全年计划培训任务数的179.8%,总体满意度评价达到80%以上;完成新型职业农民认定960人,占全年计划任务数的152.4%,顺利完成全市新型職业农民培育项目工作。
(一)新型农民培育工作呈现三大特色
一是充分利用当地现有的师资力量投入培训。充分利用三明学院、各职业院校、农广校的师资力量,吸收高级职称以上的技术专家、业务骨干和本地乡土人才,建立了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师资人才库,现已入库人员40人,涉及蔬菜、畜牧、植保、土肥等近十个领域,目前人才库还在不断的补充当中。
二是采取“菜单式”按需提供培训。培训展开前,职业培训学校围绕培训内容对农民培训需求和意愿进行问卷调查,结合培训任务和农民意愿设置课程,编写教材教案。课后由参训学员对培训机构、培训课程、培训老师开展满意度评价,参加评价人员达80%以上,满意度达85%以上。
三是紧密围绕当地特色产业针对性开展培训。重点发展水稻、茶叶、烟草、食用菌、竹、水果、养殖、休闲农业等产业,遴选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主、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等生产经营型农民作为重点培育对象,根据农业生产周期和农时季节分段安排课程,大力推行农民田间学校、送教下乡等培训模式,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与科技示范户培育、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基层农技推广、农业全程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相结合,将政策扶持与激励奖励相结合。
(二)新型农民乐于接受培育,培育效果较好
2018年12月在3个县(区)随机抽取25名新型职业农民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受访农民100%愿意参加职业农民培训,获取培训信息渠道由高到低依次为:政府部门宣传、乡村动员宣传、其它介绍,所占比例分别为88.0%、8.0%和4.0%。可见政府部门对培训的宣传发动工作积极主动并富有成效。从培训模式来看,88%参加了课堂集中讲解,32%参加了在生产经营中互相讨论,44%参加了观摩生产经营场所,4%参加了面对面交流。认为培训帮助很大的受访者占76.0%,认为培训帮助较大的受访者占20.0%,认为培训帮助较小的受访者占4.0%。与成为新型职业农民之前一年经营收入对比增加的占80%,收入差不多的占20%。
二、目前新型职业农民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职业农民文化程度、专业能力不高制约自身发展
目前三明市的职业农民中,农业科技知识和农产品营销技能普遍较缺乏,一些经营大户缺乏对其所经营产品专业知识的必要掌握,当所经营产品出现病变和意外时,应对无方,很多农产品的损毁是由于技术处置不当或方法处理不对所引起的。
(二)职业农民创业资金普遍存在困难
职业农民在迈向产业化和规模化的时候,需要投入大批的资金。由于农业的投入具有投入大、时间长、见效慢、风险大等特点,导致很多职业农民在具有成功经验和有条件发展壮大的基础上不敢追加投入、扩大规模经营,丧失扩大生产经营的良好时机。
(三)部分农村面临用工需求困境
首先是劳动力不足,三明市属于劳动力输出地区,青壮年劳动力长期紧缺。其次是用工成本高,目前各县女工平均工资达120元/天,男工达150元/天,操作手工资达300元/天,在农忙时节纵然出高价也没有多余劳动力前来应聘。
(四)相关技术服务滞后或配套不完整
一是部分乡村农业技术指导服务较薄弱,例如农产品病虫害时常发生,在秧苗打药及病虫害防治上急需加强相关技术性指导。二是一些政策落实存在滞后性,例如生态茶讲究禁用农药,部分农村单纯只依靠发传单宣传,没有后继跟进。三是农业设施配套方面,专业合作社资金有限,无法全面地规划实施自身的观光休闲设施的建设。
三、推进三明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对策建议
(一) 探索“需求定制”培训和“个性培训”
“需求定制”指培训内容更符合农民需求。“个性培训”是指在产业发展规模、生产经营方式各异导致每个新型职业农民有着各异的瓶颈的背景下,在农忙时节采取针对性强、一对一面对面等培训模式,建议农业农村局等相关部门收集当地新型职业农民在生产经营中对培训内容的需求方向,把对行业纵深经营的诉求作为培训方向的指南,使行业向纵深精品打造。同时培训方式下移,走村入户指导,以帮带传等模式提升培训实效。
(二)加大财政投入,创新投入方式
建议采用“阶梯式”扶持财政政策,对于刚入该项行业项目的初试人员给予小额贴息贷款服务,试水成功可以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扩大比例大额贴息贷款,以此类推,满足不同群体就业创业诉求。建议新增农业补贴向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社会化服务组织带头人等新型职业农民倾斜,鼓励农商行和邮政储蓄小额贷款对职业农民进行创业支持。
(三)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发展产业金融
完善农村金融网点建设及布局,大力发展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及自助银行等新型网点模式,逐步建成多层次、广覆盖、竞争适度、风险可控的现代农村金融体系。积极探索创新农业抵质押担保方式,大力发展涉农供应链金融,积极办理应收账款融资、订单融资、龙头企业担保融资等业务,打造 “公司+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等信贷模式,构建涵盖生产、加工、物流、销售全方位融资服务体系,有效化解新型职业农民融资担保难等问题。
(四)优化发展环境,提供创业空间
一是要积极推进建立完善包括创业兴业、风险防控、信息服务、劳动保障等内容的综合扶持政策体系。鼓励对新型职业农民承担农业科技项目,在信贷发放、土地使用、税费减免、技术服务等方面给予优惠。二是要推进部门联合合作,项目的实施常分别由要素资源的不同部门进行监管,项目实施又是一体的,总部门要负责各部门的协调联合工作,使得后期的工作要其他部门协调工作,力促产业发展项目的落地。三是加强农业部门技术引导,部门专技人员要强学识、入农田,做好技术引导,对当地农产品病虫害的特征及症状要心中有数,及时预防排除,减少农民的损失。
作者简介:
郑明彩(1978— ),男,汉族, 福建三明市委党校经济教研室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