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年来,我县教育局坚持以“整治三类课堂,打造三效课堂”为目标,来规范教师们的课堂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效率。每学期,学校都会搞轰轰烈烈的教研活动,有新教师上合格课,年轻教师上汇报课,全体教师参与的赛课活动,还有坚持教师之间听随堂课,片区组织的下乡视导,推门听课等活动。从中我觉得个别教师的课堂教学存在很大的问题,离我们的“三效课堂”还有一段距离,课堂中反射出很多无效的教学环节。为此,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莫让数学课堂教学环节“变成聋子的耳朵——摆设”。根据平时听课过程了解的信息,谈以下看法。
一、课前准备随意大,教案成摆设
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在于向四十分钟要质量。要想上好课,没有充分的课前准备是很难奏效的。但目前在农村小学有极个别教师教案靠照抄,照搬目的是应付检查。因而少有顾及本班学生实际,以至练习题多是临时书写,有时全班学生在课堂上干等老师在黑板上抄写例题和习题,致使课堂内容量少,时间流失多,严重地影响了课堂效率的提高。有的教师课堂提问因课前缺乏设计、推敲,课堂上临时想到哪里,讲到哪里,问到哪里,不少设计的问题指向不明。
如有位老师在教学《长方形的周长》时,问学生“长加宽是什么?”学生不明白老师目的是要导出周长的一半,而摸不着头脑,所以答不对路。因此,要想提高课堂效率,教师必须重视课前准备,做到“脑中有纲,腹中有书,目中有人,心中有法”。
二、情境创设随意大,目的不明成摆设
一个好的情境创设,往往能够促发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求动机,利于引发学生对所发现问题的思考与探究情感,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近感,体验数学的价值。但有时情境创设不当则会起相反的效果。
如有位新教師在上汇报课时,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并精心制作了课件。这是他在《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教学情境:课件播放我市某公园优美的风景(用时3分钟)。师:这里的风景美吗?生:太美了!简直是人间仙境……(学生纷纷自豪地赞美公园的风景,用时2.5分钟)
师: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去公园游玩,好吗?生:太好了。
(课件出示)我市东城区→火车站:乘公交车要2/3小时;火车站→公园入口:坐公交车要1/2小时。师:我们从东城区到公园的路上需要多少小时呢?你们能自己解决吗?……
在本节课中,情境创设的目的是激发学生探究分数加减法的兴趣,体验它在生活中的作用。而教师却偏离了它,让学生产生了游玩的情绪体验,致使这优美的情境也没有真正调动起学生探究数学问题的兴趣,从而导致了情境创设目的不明成了摆设,没有达到情境创设的作用。
三、课堂提问随意大,“活力四射”成摆设
众所周知,课堂提问的最终目的是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使学生养成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是开启学生思维闸门的一把金钥匙。
但我们的个别教师为了追求课堂的所谓“活力四射”,整节课频繁提问,随意提问,而且提问过于简单或欠科学,从而出现“满堂问”的现象:“什么是不是啊?对不对?你同意吗?……”这样的问法,一节课多达几十次。这种“满堂问”的现象,表面看去,学生似乎是在主动学习,但其实质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预设好结论,然后千方百计引导学生猜测。这种“满堂问”的教学方式,其实仍然是一方强引灌输,一方消极接受的方式,与新课程的理念是背道而驰的,课堂展现出的是“活力四射”的课堂提问成摆设的现象。
我们教师只有勤思考、多分析、勤学习、多钻研,努力优化课堂提问,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巧妙使用课堂提问,才能更好地发挥课堂提问的灵活性与有效性,“问”活学生的思维,“问”出学生的激情,“问”出学生的创造。
四、探究学习随意大,无效成摆设
《课程标准》指出:自主探究是有效的学习方式之一。所以一些老师认为,看一节课好与不好,就看他是否有自主合作探究这一教学环节。一些教师为了追求这一效果,教师往往忽略了该引导学生探究什么样的学习内容?学生探究的内容是否有意义、是否富有挑战性,从而导致了探究学习成摆设、课堂效率不高的现象。
如有位教师在教学《圆的周长》时,是这样引导的:我们已经学过平面图形的周长,你能说说什么是长方形的周长吗?什么是正方形的周长呢?指名回答后。教师继续引导:那么什么是圆的周长呢?接下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教师提示,可以用动手画,用笔描边等方法。最后学生“探究”出: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叫做圆的周长。对于这种概念性的知识,探究是没什么意义的,是浪费教学时间的无效摆设行为。
五、练习设计随意大,有量无质,“多练”成摆设
学习数学不进行一定量的练习,学生就难以牢固地掌握知识,形成熟练的技能,技巧。但部分教师练习设计,只考虑练习数量多,练习题的选择缺乏代表性,不能保证练在关键处,针对重点处,突破难点处。
如有位教师在教学“百分率的应用”时:教学完新课所剩时间无几,还设计了大量的练习:同一类的填空说百分率的意义就有5道题,还有判断题,写公式、再是解决问题同一类的也有好多道,这样练习完成,下一节都上课了。这样严重地造成了拖堂,练习机械重复的现象,学生怨声载道,当然掌握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也差。这些教师忽略了“多练”不是多多的设计重复的练习,而是让学生参与练习的机会多,从而导致“多练”成摆设的现象。
综上所述,作为教师我们要不断学习,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正视自己教学中的不足,彻底根除课堂教学环节中,如同“聋子的耳朵——摆设”这一现象,才能真正实现“有效、实效、高效”的三效课堂。才能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发挥应有的作用,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地方,成长的摇篮!
一、课前准备随意大,教案成摆设
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在于向四十分钟要质量。要想上好课,没有充分的课前准备是很难奏效的。但目前在农村小学有极个别教师教案靠照抄,照搬目的是应付检查。因而少有顾及本班学生实际,以至练习题多是临时书写,有时全班学生在课堂上干等老师在黑板上抄写例题和习题,致使课堂内容量少,时间流失多,严重地影响了课堂效率的提高。有的教师课堂提问因课前缺乏设计、推敲,课堂上临时想到哪里,讲到哪里,问到哪里,不少设计的问题指向不明。
如有位老师在教学《长方形的周长》时,问学生“长加宽是什么?”学生不明白老师目的是要导出周长的一半,而摸不着头脑,所以答不对路。因此,要想提高课堂效率,教师必须重视课前准备,做到“脑中有纲,腹中有书,目中有人,心中有法”。
二、情境创设随意大,目的不明成摆设
一个好的情境创设,往往能够促发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求动机,利于引发学生对所发现问题的思考与探究情感,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近感,体验数学的价值。但有时情境创设不当则会起相反的效果。
如有位新教師在上汇报课时,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并精心制作了课件。这是他在《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教学情境:课件播放我市某公园优美的风景(用时3分钟)。师:这里的风景美吗?生:太美了!简直是人间仙境……(学生纷纷自豪地赞美公园的风景,用时2.5分钟)
师: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去公园游玩,好吗?生:太好了。
(课件出示)我市东城区→火车站:乘公交车要2/3小时;火车站→公园入口:坐公交车要1/2小时。师:我们从东城区到公园的路上需要多少小时呢?你们能自己解决吗?……
在本节课中,情境创设的目的是激发学生探究分数加减法的兴趣,体验它在生活中的作用。而教师却偏离了它,让学生产生了游玩的情绪体验,致使这优美的情境也没有真正调动起学生探究数学问题的兴趣,从而导致了情境创设目的不明成了摆设,没有达到情境创设的作用。
三、课堂提问随意大,“活力四射”成摆设
众所周知,课堂提问的最终目的是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使学生养成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是开启学生思维闸门的一把金钥匙。
但我们的个别教师为了追求课堂的所谓“活力四射”,整节课频繁提问,随意提问,而且提问过于简单或欠科学,从而出现“满堂问”的现象:“什么是不是啊?对不对?你同意吗?……”这样的问法,一节课多达几十次。这种“满堂问”的现象,表面看去,学生似乎是在主动学习,但其实质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预设好结论,然后千方百计引导学生猜测。这种“满堂问”的教学方式,其实仍然是一方强引灌输,一方消极接受的方式,与新课程的理念是背道而驰的,课堂展现出的是“活力四射”的课堂提问成摆设的现象。
我们教师只有勤思考、多分析、勤学习、多钻研,努力优化课堂提问,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巧妙使用课堂提问,才能更好地发挥课堂提问的灵活性与有效性,“问”活学生的思维,“问”出学生的激情,“问”出学生的创造。
四、探究学习随意大,无效成摆设
《课程标准》指出:自主探究是有效的学习方式之一。所以一些老师认为,看一节课好与不好,就看他是否有自主合作探究这一教学环节。一些教师为了追求这一效果,教师往往忽略了该引导学生探究什么样的学习内容?学生探究的内容是否有意义、是否富有挑战性,从而导致了探究学习成摆设、课堂效率不高的现象。
如有位教师在教学《圆的周长》时,是这样引导的:我们已经学过平面图形的周长,你能说说什么是长方形的周长吗?什么是正方形的周长呢?指名回答后。教师继续引导:那么什么是圆的周长呢?接下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教师提示,可以用动手画,用笔描边等方法。最后学生“探究”出: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叫做圆的周长。对于这种概念性的知识,探究是没什么意义的,是浪费教学时间的无效摆设行为。
五、练习设计随意大,有量无质,“多练”成摆设
学习数学不进行一定量的练习,学生就难以牢固地掌握知识,形成熟练的技能,技巧。但部分教师练习设计,只考虑练习数量多,练习题的选择缺乏代表性,不能保证练在关键处,针对重点处,突破难点处。
如有位教师在教学“百分率的应用”时:教学完新课所剩时间无几,还设计了大量的练习:同一类的填空说百分率的意义就有5道题,还有判断题,写公式、再是解决问题同一类的也有好多道,这样练习完成,下一节都上课了。这样严重地造成了拖堂,练习机械重复的现象,学生怨声载道,当然掌握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也差。这些教师忽略了“多练”不是多多的设计重复的练习,而是让学生参与练习的机会多,从而导致“多练”成摆设的现象。
综上所述,作为教师我们要不断学习,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正视自己教学中的不足,彻底根除课堂教学环节中,如同“聋子的耳朵——摆设”这一现象,才能真正实现“有效、实效、高效”的三效课堂。才能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发挥应有的作用,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地方,成长的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