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风建设年”开展以来,吉林市委以“我为群众办实事”为载体,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围绕就业创业、社会保障、困难群体救助等10个方面确定83项重点任务,创新开展“万个支部办万件实事”活动,解难事、办实事、做好事,让广大群众切实感受到“作风建设年”带来的变化和成效。
聚焦群众所盼办实事
在农村,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办实事。组织全市新一届村党组织书记带领“两委”成员开展大走访活动。截至目前,全市1382个行政村7125名村“两委”干部采取进百姓家、走田间路、开板凳会等方式累计走访群众15.7万户、48.3万人,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联系群众近10万人次,共收集整理群众诉求9203件,已办结7294件;研究谋划产业项目1118个;化解矛盾纠纷1894个;开展党史巡讲177次,组织专题学习1800余次,受教村民14.4万人,取得了较好成效。
在城市,围绕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提高城市基层治理能力,改善人民生活品质办实事。实施“书记一号工程”,四级书记领办“书记项目”800余个。街道体制改革后,赋予了街道“五项权力”,综合执法力量全面下沉。深化“放管服”改革,下放政务服务事项1754项,持续提升企业和群众办事的便利度。
在机关,围绕让老百姓日子越过越好,制定惠民政策、实施利民项目、简化办事流程办实事。开展“四联四促”活动,全市117个部门(单位)共开展358次“联促”,与联促社区共同完成年度共建项目192个。组织机关党员干部进居住地社区报到,开展常态化服务,全市3.4万名公职人员报到认领服务岗位4537个。
体察民生需求解难题
突出抓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长远性民生,围绕就业创业、社会保障、困难群体救助、教育惠民、卫生健康、环境保护、交通出行、文体服务、城乡建设、公共安全服务等10个方面,确定83项民生实事任务,建立精准指导的时间表、路线图,逐项明确推进措施,逐项明确时限“销号”管理,解决广大群众最关注的民生实事3300余个。
提升简政放权基层政务能力,启用新市民服务中心,大力推行“马上办”工作模式,在新市民服务中心为企业和群众提供“无差别受理”综合窗口、政务服务事项分类综合窗口、一网通办和24小时自助服务区,实现各城区(开发区)之间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同城通办”。在“放管服”改革中,下放政務服务事项1754项,进一步提升企业和群众办事的便利度。
开展“七边”环境卫生治理行动,共计摸排问题172.3万处,完成整改166.9万处,整改率96.8%;开展“绿化江城·全民行动”,全市281家包保单位累计栽植各类苗木花卉308.4万株、绿篱草坪70.7万平方米,建设街角公园、口袋公园、村屯小树林1436个、39.3万平方米,让绿色成为城市的底色。
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实施一人就业全家稳定脱贫理念,确定20个脱贫村为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并纳入2021年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千村示范创建名单。选派410名政治素质好、热爱农村工作的优秀干部奔赴乡村振兴一线,全面开展新一轮包保帮扶工作。
实现服务群众“零距离”
积极建设小区党群服务“红色驿站”,打造居民共同拥有的温暖家园。“红色驿站”不仅集党建宣传、关爱一线、便民服务、文明引导为一体,还是吉林市以“互联互动、共建共治”为主题搭建的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的缩影。目前,全市已出资建设25个小区党群服务“红色驿站”,将服务延伸到了居民家门口。
大力推进党建引领城乡治理,成立市县两级城乡基层治理工作委员会,制定工作规则,设立专项工作组,增设城乡治理工作专门科(处)室。充实基层治理力量,专门为全市143个街道(乡镇)核增事业编制298名,统一招聘公共卫生、综合执法、消防安全等基层治理方面专业人才。健全城市基层党建“四级联动”体系,完善“街道党工委—社区党组织—网格党支部—楼(院)党小组—单元党员中心户”五级组织链条,形成上下联动、贯穿到底的基层治理体系。
建立党员领导干部联系点3198个,解决百姓身边问题15000余个。创新党建联盟引领基层治理“六步工作法”,实现摸底、组建、收集、会商、落实、评价工作闭环,推动解决群众家门口的“关键小事”1867个。成立物业行业管理协会,针对居民群众关注的物业治理难题,探索建立“三方联动”“居民自治”等10种物业管理模式,对192家物业企业实行失信行为联合惩戒机制,定期发布物业服务红黑榜。
松花江畔,一场场生动的“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在蓬勃展开,一件件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急难愁盼”问题正得以解决。全市上下拧成一股绳,用心用情用力办实事办好事,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成果检验党史学习教育成效,为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同心同向、接续奋斗。(作者单位:中共吉林市委组织部)
责任编辑/赵 鹏
聚焦群众所盼办实事
在农村,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办实事。组织全市新一届村党组织书记带领“两委”成员开展大走访活动。截至目前,全市1382个行政村7125名村“两委”干部采取进百姓家、走田间路、开板凳会等方式累计走访群众15.7万户、48.3万人,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联系群众近10万人次,共收集整理群众诉求9203件,已办结7294件;研究谋划产业项目1118个;化解矛盾纠纷1894个;开展党史巡讲177次,组织专题学习1800余次,受教村民14.4万人,取得了较好成效。
在城市,围绕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提高城市基层治理能力,改善人民生活品质办实事。实施“书记一号工程”,四级书记领办“书记项目”800余个。街道体制改革后,赋予了街道“五项权力”,综合执法力量全面下沉。深化“放管服”改革,下放政务服务事项1754项,持续提升企业和群众办事的便利度。
在机关,围绕让老百姓日子越过越好,制定惠民政策、实施利民项目、简化办事流程办实事。开展“四联四促”活动,全市117个部门(单位)共开展358次“联促”,与联促社区共同完成年度共建项目192个。组织机关党员干部进居住地社区报到,开展常态化服务,全市3.4万名公职人员报到认领服务岗位4537个。
体察民生需求解难题
突出抓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长远性民生,围绕就业创业、社会保障、困难群体救助、教育惠民、卫生健康、环境保护、交通出行、文体服务、城乡建设、公共安全服务等10个方面,确定83项民生实事任务,建立精准指导的时间表、路线图,逐项明确推进措施,逐项明确时限“销号”管理,解决广大群众最关注的民生实事3300余个。
提升简政放权基层政务能力,启用新市民服务中心,大力推行“马上办”工作模式,在新市民服务中心为企业和群众提供“无差别受理”综合窗口、政务服务事项分类综合窗口、一网通办和24小时自助服务区,实现各城区(开发区)之间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同城通办”。在“放管服”改革中,下放政務服务事项1754项,进一步提升企业和群众办事的便利度。
开展“七边”环境卫生治理行动,共计摸排问题172.3万处,完成整改166.9万处,整改率96.8%;开展“绿化江城·全民行动”,全市281家包保单位累计栽植各类苗木花卉308.4万株、绿篱草坪70.7万平方米,建设街角公园、口袋公园、村屯小树林1436个、39.3万平方米,让绿色成为城市的底色。
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实施一人就业全家稳定脱贫理念,确定20个脱贫村为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并纳入2021年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千村示范创建名单。选派410名政治素质好、热爱农村工作的优秀干部奔赴乡村振兴一线,全面开展新一轮包保帮扶工作。
实现服务群众“零距离”
积极建设小区党群服务“红色驿站”,打造居民共同拥有的温暖家园。“红色驿站”不仅集党建宣传、关爱一线、便民服务、文明引导为一体,还是吉林市以“互联互动、共建共治”为主题搭建的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的缩影。目前,全市已出资建设25个小区党群服务“红色驿站”,将服务延伸到了居民家门口。
大力推进党建引领城乡治理,成立市县两级城乡基层治理工作委员会,制定工作规则,设立专项工作组,增设城乡治理工作专门科(处)室。充实基层治理力量,专门为全市143个街道(乡镇)核增事业编制298名,统一招聘公共卫生、综合执法、消防安全等基层治理方面专业人才。健全城市基层党建“四级联动”体系,完善“街道党工委—社区党组织—网格党支部—楼(院)党小组—单元党员中心户”五级组织链条,形成上下联动、贯穿到底的基层治理体系。
建立党员领导干部联系点3198个,解决百姓身边问题15000余个。创新党建联盟引领基层治理“六步工作法”,实现摸底、组建、收集、会商、落实、评价工作闭环,推动解决群众家门口的“关键小事”1867个。成立物业行业管理协会,针对居民群众关注的物业治理难题,探索建立“三方联动”“居民自治”等10种物业管理模式,对192家物业企业实行失信行为联合惩戒机制,定期发布物业服务红黑榜。
松花江畔,一场场生动的“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在蓬勃展开,一件件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急难愁盼”问题正得以解决。全市上下拧成一股绳,用心用情用力办实事办好事,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成果检验党史学习教育成效,为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同心同向、接续奋斗。(作者单位:中共吉林市委组织部)
责任编辑/赵 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