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社会助长效应,助力学生成长

来源 :新班主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nwol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的学生在家做作业时效率低下,在班里做作业时则专心致志,这是因为班级整体氛围对每个人有无形的监督激励作用,身处其中就能使人静下心来。在学生的个体成长中,如果能用好“社会助长效应”,发挥好班集体环境育人的功能,则能帮助学生走出舒适区,实现更好的发展。
  小舟说话时平翘舌不分,这其实不是什么大问题,不少小学生都有这个小毛病,但可能与家长经常数落他有关,他很重视这个问题。每次在同学面前发言,他就会脑门冒汗、思维短路、结结巴巴。久而久之,他上课都不怎么愿意举手回答问题了。
  一次轮到我们班负责学校广播,两名同学广播结束回到教室后,全班同学给予了热烈的掌声。我注意到,小舟鼓掌的时候,眼中充满了羡慕。
  课后,我问他:“小舟,下次的学校广播节目你想试试吗?”
  小舟惊讶地看着我:“不,我不行的。”
  “为什么你认为自己不行呢?”
  “我讲不清楚的,同学们会笑话我,我还会给班级丢脸。”小舟慢慢低下了头。
  “你觉得今天两位同学的广播怎么样?”
  “他们讲得真好,真厉害。”小舟的语气中饱含着敬佩。
  “可是老师发现,他们今天有的地方念错了,还有两次卡住了呢。”
  “老师,你不说我都没想起来,我觉得这没什么关系,他们其他地方都讲得很好。”
  “那他们讲错时,班上有没有同学笑话他们呢?”
  “没有,大家都听得很认真,觉得他们很厉害,给他们鼓掌。”小舟边说边摇头。
  “是啊,大家都佩服敢于上台发言的小朋友,即使有点小失误又有什么关系呢?”
  听了我的话,小舟若有所思。
  我接着说:“这样吧,你再想一想,如果想试一试,就跟老师说。”
  过了一天,小舟便鼓起勇气找我报了名。
  广播前,小舟不仅在校内和小搭档反复练习,而且回家也天天朗读,把容易读错的字都标上了拼音,还让家长把在家练习的情况用视频录下来,发给我检查。
  到了广播那天,只听他和另一位同学语速适中、抑扬顿挫、自然流畅地朗读着,虽然略有点紧张,但整体发挥得非常好。回到教室后,全班同學像上次一样为两位新广播员鼓掌。小舟的面颊微微泛红,难掩快乐和自豪。
  从此,小舟的自信心大大增强,课堂上举手发言多了起来,在同学面前说话也不紧张了。更可喜的是,因为多说多练,他吐字不清的毛病也渐渐消失了。
  在班级管理中,社会助长效应为什么对有些孩子是正面的,有些是负面的呢?这背后是孩子们不同的认识方式——将他人的目光视为“支持、包容、鼓励”,还是“挑剔、指责、评判”。
  小舟在参加活动前,担忧同学们笑话他口齿不清,本质是不自信,将对自己的负面评价投射于他人可能对他进行的评价中。在这样的想象中,他害怕自己的缺点被置于“放大镜”下检视、围观,因此感到压力很大,哪怕有尝试的渴望也会逃避。
  当我引导他作为听众中的一员对前两名广播员的表现进行评价时,他突然发现,其实同学们对敢于在全校发言的同学都充满了善意的包容和发自内心的敬佩,瑕不掩瑜,没有人会在意那点小瑕疵。
  放下心里的包袱后,社会助长效应对小舟而言不再是负面的,他的心里不再有“我不行,别人会嘲笑我,太丢脸了”这样的内在评判声音。在他勇于挑战自我,完成广播的任务后,社会助长从此对他具有了积极的影响。
  (作者单位:上海市市光学校)
其他文献
由于之前的卫生委员做事拖沓,我们班经常因为卫生问题扣分。痛定思痛,我决定让平常表现积极、热心班级事务的小怡来擔任卫生委员。  第二天早上,我刚到办公室,发现桌上的水杯下放着一封写着“胡老师收”的信。信很短:胡老师,您可能没发现,小怡这个人平时劳动喜欢偷懒,有时还指使别人给她做清洁。只有您来检查卫生时,她才会表现得很积极,这样的人当卫生委员,班上好些同学都不服气。  我一下子就明白了:这是一封反对信
在医院里守了一夜后,我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办公室,看见我的桌子上放了几朵栀子花,旁边还有一张小卡片——不是外面买的那种,而是学生用作业纸做的,上面画着笑脸,笑脸旁写着:给王老师的信。  上学期作文课学习了如何写信之后,我的办公桌上总是时不时有些小信封、小卡片出现。“他们又写什么了?”我边猜测边拿起来看。“王老师,您别伤心了,不要再为自己父亲的事难过了。”幼稚的语言,饱含着浓浓的关心。  我的思绪不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