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37亿元的融资额,又一次刷新医药产业的投融资额度。出资方是弘毅、高盛等一众资本大咖,融资方为东软,在中国IT解决方案与服务供应商中,也是大咖。
东软已经上市近20年,目前主要的业务分为三部分:软件及系统集成、医疗系统、物业及其他业务。这笔融到的巨资主要投向东软旗下处于医械产业第一军团的东软医疗以及创建4年仍在不断探索创新商业模式的东软熙康,也就是医疗系统板块。虽然按照2014年年报中的数据,此版块的销售额为14亿元,只占到东软总体销售的18%,但深耕“大健康”是刘积仁为东软谋划的一个闪亮未来。
5年一个新活法
刘积仁喜欢拿猫有九条命来说东软每5年就换一个活法。从软件外包、IT解决方案到医疗设备制造和软件教育,东软业务线极为庞杂,拥有近两万名员工。现在,靠低成本人力资源驱动的增长方式难以为继,而另一端互联网以摧枯拉朽之态誓要改变一切行业,东软需要再换活法。
转型升级,这几乎是每个拥有“中年”公司的中年企业家头上的紧箍咒。然而纵观商业大潮,不难发现,公司的基因往往注定了,转型失败几乎是必然的,成功才是偶然。
刘积仁决定押宝“大健康”。
一直以来,刘积仁都很有前瞻性。从东软成立到几次转型,他都能敏锐察觉到市场的风向。
1997年,东软开发出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CT、核磁共振等医疗硬件设备。1999年,东软推出医疗行业的信息化服务,为大型医院、社保机构等提供解决方案和服务,其社保领域占去全国一半的市场份额。2009年,为了实践刘积仁的“大健康”概念,东软试图打通东软在医疗设备、软件服务到个人用户的产业链。
这是个顺理成章的选择。国内看病难问题几成困局,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健康也越来越重视。而此前东软已有医疗、社保行业的积累。2011年,专注互联网医疗和健康管理的东软熙康应运而生。
“一个国家理想的状况应该是基层医疗质量和内容大幅度提高,使人们能够在家中看病、养老。我们对东软熙康的定义就是,让中国的基层医疗变成更强大的基础设施。”刘积仁在医疗领域的野心不是一般大。
如果是一家初创公司,东软熙康可能很难拿到投资。一是融资之时,东软熙康仍在烧钱。更关键的是,“分分钟几千万上下”的投资人总是希望创业者能用几句话阐明项目。据说美国红杉资本的投资人会给创业者一张名片,让他在背面那一点儿空白把公司业务写清楚。而要写完东软熙康庞杂的业务线,大概需要一盒名片。当然,你可以像东软熙康董事长卢朝霞那样表述,“一个O2O健康管理和医疗服务平台”。
这个平台需要打通大医院、医生、基层医院、用户、智能硬件这一完整医疗链条,为了实现平台的推广落地,东软首先想借助的,就是政府的力量。其在宁波投建的“云医院”系统,就是由宁波政府和卫生局主导。
目前东软已将这一模式在全国多地推广,但各地发展情况并不均衡。发展程度的差别并不取决于当地用户的使用习惯,而是在于当地政府的重视程度和推行力度。
刘积仁认为政府是个“不需要说服”的盟友。因为老百姓对医疗不满,政府对推动医疗改革非常主动。但和政府合作的风险也显而易见,比如计划调整、执行效率和回款速度。健康管理中心是东软熙康的重资产,其就在政策变化中摸索了相当一段弯路。
起初,他们想和医院合作,利用医院的健康中心来嫁接自己的业务。但遇到混合所有制的问题,只得改道自建,拖累了进展速度。现在,政策春风又来,他们正重新考虑混合所有制的共建模式。
其实,从电商到现在的打车软件乃至互联网金融,多是自下而上的先改变了千万用户的习惯,之后政府再出来对市场进行规范。东软想自上而下通过政府来改变用户习惯,能走通吗?
在刘积仁看来,因为医疗是受政府严格监管的行业。没有医生不能看病,但没有卫生部批准就不能当医生,互联网医疗注定要在政府主导下才能成事。
事实上,这不止是医疗的特性决定的,更是东软本身的特性决定的。作为一家长期从事B2B业务,在国内承接包括社保系统在内大量政府订单的老牌软件企业,东软在政府关系、医院关系上具有先天优势。现在,他们想利用原有优势向下推动,走B2B2C的模式,可以说是基于自身基因的本能选择。
“转基因”挑战
“投资你最大的风险就是年纪太大。”给东软医疗和东软熙康投了37亿元后,投资人和刘积仁开玩笑。1955年出生的刘积仁,今年整60岁。互联网向来的习气是爱幼不尊老,新人永远以代际否定的方式登上历史舞台。90后初生牛犊便要指点江山,上年纪的企业家则忙不迭地脑补互联网思维。
互联网给了东软这样的传统企业重估自身价值的机会。很难想象,如果不是互联网医疗的东风,一家老牌软件企业如何获得37亿元的投资。但互联网对这样的企业、这样的企业家提出的“转基因”挑战也是极苛刻的。
“年轻时就没养成那种拿起来就说、为了品牌到处忽悠的能力。搞互联网的人可能觉得无所谓,我会觉得挺丢脸、对不起自己。我们这些人吧,对得失很认真,烧钱不给人回报,会觉得良心不忍,可能不符合这个时代了。”
“很多人问我,‘刘老师你们一个软件公司,做互联网靠谱吗?’也靠谱也不靠谱。靠谱的是我们的技术,不靠谱的是我们不能再用自己传统的商业模式,很多东西都和我们以前不一样。这就需要我们有新制度,融资也是我们的制度创新。”刘积仁透露,现在尚有一些保险公司想加入本轮投资。“这个钱够花3年,可能我们把这个钱花完,很快第二轮融资就要开始。”
不过,现在互联网领域公司估值水涨船高,由于东软在这一领域已经投入多年并有一定市场份额,东软熙康增资扩股前的估值为1.5亿美元。按此次融资1.7亿美元、持股不到30%的比例计算,东软熙康的估值只有30多亿元人民币。在互联网医疗的大风口下,被业界认为估值偏低。
“这个行业盯着的人有很多,BAT都在做,它确实有很多的不确定性。”弘毅投资总裁赵令欢虽然认同东软的团队和东软正在做的事情,但认为东软熙康的业务模式太新,未来有很多不确定性。
“东软有很长的历史,很好的基础。但东软熙康是全新的业务模式,对东软将是很大的挑战。”因此,此次投资方要求“捆绑”管理团队,要求管理层以同样的价格、自己掏钱认购股份。
而接受弘毅的投资,刘积仁认为一方面是看准弘毅在全球医疗领域进行投资,能够给东软未来发展在战略战术上提供帮助。另一方面,东软希望将东软医疗和东软熙康拆分上市,现在就要做好准备。
在东软集团发布的《关于子公司-沈阳东软医疗系统有限公司、东软熙康控股有限公司引进投资者的公告》中,东软集团还与其投资机构签署了对赌协议。若是6年内未实现上述两个公司的上市,则东软集团需要在投资者有需求的前提下回购其所持的股份,并支付一定的利息。
东软已经上市近20年,目前主要的业务分为三部分:软件及系统集成、医疗系统、物业及其他业务。这笔融到的巨资主要投向东软旗下处于医械产业第一军团的东软医疗以及创建4年仍在不断探索创新商业模式的东软熙康,也就是医疗系统板块。虽然按照2014年年报中的数据,此版块的销售额为14亿元,只占到东软总体销售的18%,但深耕“大健康”是刘积仁为东软谋划的一个闪亮未来。
5年一个新活法
刘积仁喜欢拿猫有九条命来说东软每5年就换一个活法。从软件外包、IT解决方案到医疗设备制造和软件教育,东软业务线极为庞杂,拥有近两万名员工。现在,靠低成本人力资源驱动的增长方式难以为继,而另一端互联网以摧枯拉朽之态誓要改变一切行业,东软需要再换活法。
转型升级,这几乎是每个拥有“中年”公司的中年企业家头上的紧箍咒。然而纵观商业大潮,不难发现,公司的基因往往注定了,转型失败几乎是必然的,成功才是偶然。
刘积仁决定押宝“大健康”。
一直以来,刘积仁都很有前瞻性。从东软成立到几次转型,他都能敏锐察觉到市场的风向。
1997年,东软开发出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CT、核磁共振等医疗硬件设备。1999年,东软推出医疗行业的信息化服务,为大型医院、社保机构等提供解决方案和服务,其社保领域占去全国一半的市场份额。2009年,为了实践刘积仁的“大健康”概念,东软试图打通东软在医疗设备、软件服务到个人用户的产业链。
这是个顺理成章的选择。国内看病难问题几成困局,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健康也越来越重视。而此前东软已有医疗、社保行业的积累。2011年,专注互联网医疗和健康管理的东软熙康应运而生。
“一个国家理想的状况应该是基层医疗质量和内容大幅度提高,使人们能够在家中看病、养老。我们对东软熙康的定义就是,让中国的基层医疗变成更强大的基础设施。”刘积仁在医疗领域的野心不是一般大。
如果是一家初创公司,东软熙康可能很难拿到投资。一是融资之时,东软熙康仍在烧钱。更关键的是,“分分钟几千万上下”的投资人总是希望创业者能用几句话阐明项目。据说美国红杉资本的投资人会给创业者一张名片,让他在背面那一点儿空白把公司业务写清楚。而要写完东软熙康庞杂的业务线,大概需要一盒名片。当然,你可以像东软熙康董事长卢朝霞那样表述,“一个O2O健康管理和医疗服务平台”。
这个平台需要打通大医院、医生、基层医院、用户、智能硬件这一完整医疗链条,为了实现平台的推广落地,东软首先想借助的,就是政府的力量。其在宁波投建的“云医院”系统,就是由宁波政府和卫生局主导。
目前东软已将这一模式在全国多地推广,但各地发展情况并不均衡。发展程度的差别并不取决于当地用户的使用习惯,而是在于当地政府的重视程度和推行力度。
刘积仁认为政府是个“不需要说服”的盟友。因为老百姓对医疗不满,政府对推动医疗改革非常主动。但和政府合作的风险也显而易见,比如计划调整、执行效率和回款速度。健康管理中心是东软熙康的重资产,其就在政策变化中摸索了相当一段弯路。
起初,他们想和医院合作,利用医院的健康中心来嫁接自己的业务。但遇到混合所有制的问题,只得改道自建,拖累了进展速度。现在,政策春风又来,他们正重新考虑混合所有制的共建模式。
其实,从电商到现在的打车软件乃至互联网金融,多是自下而上的先改变了千万用户的习惯,之后政府再出来对市场进行规范。东软想自上而下通过政府来改变用户习惯,能走通吗?
在刘积仁看来,因为医疗是受政府严格监管的行业。没有医生不能看病,但没有卫生部批准就不能当医生,互联网医疗注定要在政府主导下才能成事。
事实上,这不止是医疗的特性决定的,更是东软本身的特性决定的。作为一家长期从事B2B业务,在国内承接包括社保系统在内大量政府订单的老牌软件企业,东软在政府关系、医院关系上具有先天优势。现在,他们想利用原有优势向下推动,走B2B2C的模式,可以说是基于自身基因的本能选择。
“转基因”挑战
“投资你最大的风险就是年纪太大。”给东软医疗和东软熙康投了37亿元后,投资人和刘积仁开玩笑。1955年出生的刘积仁,今年整60岁。互联网向来的习气是爱幼不尊老,新人永远以代际否定的方式登上历史舞台。90后初生牛犊便要指点江山,上年纪的企业家则忙不迭地脑补互联网思维。
互联网给了东软这样的传统企业重估自身价值的机会。很难想象,如果不是互联网医疗的东风,一家老牌软件企业如何获得37亿元的投资。但互联网对这样的企业、这样的企业家提出的“转基因”挑战也是极苛刻的。
“年轻时就没养成那种拿起来就说、为了品牌到处忽悠的能力。搞互联网的人可能觉得无所谓,我会觉得挺丢脸、对不起自己。我们这些人吧,对得失很认真,烧钱不给人回报,会觉得良心不忍,可能不符合这个时代了。”
“很多人问我,‘刘老师你们一个软件公司,做互联网靠谱吗?’也靠谱也不靠谱。靠谱的是我们的技术,不靠谱的是我们不能再用自己传统的商业模式,很多东西都和我们以前不一样。这就需要我们有新制度,融资也是我们的制度创新。”刘积仁透露,现在尚有一些保险公司想加入本轮投资。“这个钱够花3年,可能我们把这个钱花完,很快第二轮融资就要开始。”
不过,现在互联网领域公司估值水涨船高,由于东软在这一领域已经投入多年并有一定市场份额,东软熙康增资扩股前的估值为1.5亿美元。按此次融资1.7亿美元、持股不到30%的比例计算,东软熙康的估值只有30多亿元人民币。在互联网医疗的大风口下,被业界认为估值偏低。
“这个行业盯着的人有很多,BAT都在做,它确实有很多的不确定性。”弘毅投资总裁赵令欢虽然认同东软的团队和东软正在做的事情,但认为东软熙康的业务模式太新,未来有很多不确定性。
“东软有很长的历史,很好的基础。但东软熙康是全新的业务模式,对东软将是很大的挑战。”因此,此次投资方要求“捆绑”管理团队,要求管理层以同样的价格、自己掏钱认购股份。
而接受弘毅的投资,刘积仁认为一方面是看准弘毅在全球医疗领域进行投资,能够给东软未来发展在战略战术上提供帮助。另一方面,东软希望将东软医疗和东软熙康拆分上市,现在就要做好准备。
在东软集团发布的《关于子公司-沈阳东软医疗系统有限公司、东软熙康控股有限公司引进投资者的公告》中,东软集团还与其投资机构签署了对赌协议。若是6年内未实现上述两个公司的上市,则东软集团需要在投资者有需求的前提下回购其所持的股份,并支付一定的利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