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Ⅱ固定治疗伴外侧壁骨折的股骨转子间骨折

来源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ckonfir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Ⅱ(PFNAⅡ)固定治疗伴外侧壁骨折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四川省攀枝花学院附属医院骨科医院髋关节外科采用PFNAⅡ固定治疗的491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资料。根据是否伴外侧壁骨折分为两组:外侧壁骨折组104例,男43例,女61例;年龄为(72.3±2.1)岁;按外侧壁骨折形态分型:Ⅰ型45例,Ⅱ型23例,Ⅲ型36例。外侧壁无骨折组387例,男186例,女201例;年龄为(74.7±1.5)岁。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末次随访时髋关节Harri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

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491例患者术后获平均25.5个月(12~50个月)随访。外侧壁骨折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27.2±12.1)周]显著长于外侧壁无骨折组患者[(13.1±2.2)周],骨折延迟愈合发生率(16.4%,17/104)显著高于外侧壁无骨折组患者(2.3%,9/38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侧壁骨折组与外侧壁无骨折组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7.1±1.2)、(6.5±2.2) cm]、手术时间[(60.8±1.2)、(56.5±1.5) min]、术中出血量[(96.2±2.1)、(92.1±2.4) mL]、术后负重时间[(2.5±2.1)、(2.1±2.9) d]、末次随访时髋关节Harris评分[(83.3±2.3)、(85.1±3.4)分]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率[5.8%(6/104)、4.7%(18/387)]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PFNAⅡ固定治疗伴外侧壁骨折的股骨转子间骨折可取得良好疗效,但是骨折愈合时间长于外侧壁无骨折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固定治疗股骨反转子间骨折内固定失败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创伤骨科采用PFNA固定治疗的45例股骨反转子间骨折患者资料。男19例,女26例;年龄为19~97岁,平均71.9岁。骨折AO分型:31-A3.1型7例,31-A3.2型4例,31-A3.3型34例。根据末次随访时X线片判断骨折愈合情况,记录内固定失败
目的比较平行或垂直双钢板构型切开复位内固定(ORIF)治疗青年与老年肱骨髁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北京积水潭医院创伤骨科采用解剖锁定加压钢板(LCP)平行或垂直双钢板构型ORIF治疗的54例肱骨髁间骨折患者资料。根据年龄不同分为两组:青年组(18~30岁)29例,男14例,女15例;年龄(25.5±3.6)岁。老年组(≥60岁)25例,男3例,女22例;年龄
目的探讨3D打印胫骨隧道定位模板在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中辅助胫骨隧道制备的准确性。方法取20具非配对膝关节尸体标本,男11具,女9具;平均死亡年龄为36岁(27~68岁);左侧8具,右侧12具。对标本进行CT和磁共振成像扫描,根据影像学资料进行膝关节三维模型重建,并根据相应解剖位点和虚拟胫骨隧道设计出ACL重建术中胫骨隧道定位模板。使用3D打印技术快速制备个体化胫骨隧道定位模板,将此2
期刊
目的探讨经髂腹股沟入路置入顺行拉力螺钉治疗涉及后柱的复杂髋臼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科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8例涉及后柱的复杂髋臼骨折患者资料。男5例,女3例;年龄为35~62岁,平均43.5岁。骨折根据Letournel-Judet分型:T形骨折3例,前柱伴后半横形骨折4例,双柱骨折1例。受伤至手术时间平均为8 d(7~17 d)。所有患者采用髂腹
目的探讨双针复位架辅助复位技术在Garden Ⅲ、Ⅳ型股骨颈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17年10月期间山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67例Garden Ⅲ、Ⅳ型股骨颈骨折患者资料。根据复位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双针复位架组37例,男21例,女16例;年龄为(46.2±8.1)岁;骨折Garden分型:Ⅲ型13例,Ⅳ型24例;采用双针复位架辅助复位空心钉固定治疗。手法复
期刊
骨腱结合为一组织结构复杂的特殊部位,其作用是在骨骼和肌肉之间传导力,可以有效地减小应力集中、平衡肌腱和骨组织之间的弹性模量。骨腱结合损伤是一类发生于骨与肌腱连接处的运动系统创伤性疾病,如肩袖损伤、前、后交叉韧带损伤及跟腱损伤等均涉及骨腱结合的损伤和修复。但是,骨腱结合处的组织损伤后无法再生,且愈合时易出现瘢痕修复,给临床治疗及康复造成极大困难。骨腱结合损伤是运动医学领域的重点和难点,但目前关于骨腱
目的探讨早期移植生长分化因子(GDF)11表达沉默的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对大鼠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区的成骨作用。方法转染小干扰RNA(siRNA)以沉默大鼠BMSCs中的GDF11表达,并检测转染效率和细胞毒性。细胞实验(n=3)和动物实验(n=8)各分4组:空白对照组(未干预)、模型组(糖皮质激素)、实验组(糖皮质激素+siRNA)和阴性对照组(糖皮质激素+siRNA阴性对照物)。采用碱性磷
目的通过绘制股骨转子间骨折后内侧壁骨折地图,探讨股骨转子间骨折后内侧壁骨折线的分布特征和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8年10月期间成都大学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136例累及后内侧壁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资料。男57例,女79例;平均年龄为64岁(48~81岁);骨折AO分型:31-A2型骨折101例,31-A3型骨折35例。收集其CT资料并予以三维重建,通过对股骨干及小转子特定标志物进行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