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对人才的标准也越来越高。作为教师,应勇于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不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创新精神。在各种各样的教学模式中,探究性的教学方法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其是一项可以适应社会需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教学理念。本文简要论述了在高中生物课程中应用探究性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活动的过程,目的在于进一步提高学生生物成绩,帮助学生完善自身成长。
【关键词】 高中生物教学;探究性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33-00-01
探究性的教学方法指的是在学生学习定义及原理过程中看,教师仅为他们讲解一些问题及案例,使学生通过自行阅读教材、观察事物、实验操作、思考、讨论等方法独立进行研究,发现其中的规律,进行总结,获取结论的教学方式。探究式教学的特点在于其并不是直接为学生呈现所要学习的内容,而是为学生提供素材,让学生基于相关知识及现象的层面上,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从而更深入的记忆相关知识点,灵活应用。探究式教学可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以下简要就起应用方法进行论述,供相关人士参考。
一、创建氛围,调动学生自学的兴趣
俄国思想家托尔斯坦曾经说过:教学的成功并不在于强制性,而在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假如老师没有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匆忙讲解理论知识,那么,就只会让学生感觉单调、枯燥,感觉学习是一种负担,严重的甚至产生厌烦心理。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为学生创建良好的学习情境,使学生融于探究性的氛围中,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生物学习产生喜爱。具体可以从以下幾方面内容入手:其一,在进行生物实验教学时,可以适当利用部分经典的实验、著名的生物学者经历、生物的发展等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教师在讲解细胞核知识点时,就可以引入克隆羊多莉的案例,经过教师细致的讲解,会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其二,与当前生物技术的发展相结合,利用新的科学技术调动学生的好奇心。例如:教师在讲解DNA知识点时,就可以结合当前较为先进的DNA提取技术进行讲解,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其三,利用问题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为学生设定一些问题,让学生自行找寻答案,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教师在讲解生态因素影响知识点时,就可以引入古诗: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那么,为什么会草盛而豆苗稀呢?学生就会对其进行激励的讨论,然后再引入相关知识点,进而使学生更深入的记忆知识。
二、构建平台,为学生提供发挥的空间
在为学生创建好学习氛围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假如这时教师并没有为学生提供发挥的空间,学生就又会变成知识接纳的容器,从而对学生探究能力的施展进行束缚。所以,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法过程中,应为学生留存探究发挥的空间,使传统的“教”后“学”转变成“学”后“教”,鼓励学生大胆发挥自主性及创新性,单独思考,勇于尝试,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例如: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生态系统的知识点时,在为学生创建教学氛围后,可以让学生为本校设计一个生态系统。当学生独立设计结束后,将学生划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进行互相交流与讨论,并且选举小组中最好的设计方案进行展示,由全班同学进行评价,进行完善。尽管在此过程中学生都围绕同一个问题进行探究,但因为每个人的角度、思路不同,所以,结果也就各不一样,各具特色。有的学生以环境角度入手,提倡种植花草,有的学生以美学角度入手,提倡放养鱼类;有的学生以经济角度入手,提倡种植经济树木等。当学生有一些新奇、创新的想法时,教师应给予鼓励,表扬;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应从旁引导,帮助学生共同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构架平台,提供学生发挥的空间,可以使学生将学习的知识灵活应用,从而为以后的成长奠定基础。
三、重视过程,提升学生的自主探究水平
对于高中的生物课程来讲,很多知识点都是需要利用实验获取的,假如将生物的实验课程变成实验检验课程,仅重视结果,而忽视过程,那么,就会丧失探究的意义。所以,教师在引导学生利用实验进行知识探究时,可以采取以下步骤:其一,对获取的信息进行细致分析、对比、总结、加工,进而整理出初步的结论;其二,再对此结论提出质疑,对探究方法的严谨性,收集证据的全面性及获取结果的科学性等进行思考、分析;其三,应用已经知道的信息解答疑问;其四,得出准确结果。学生在此过程中就像一位科学家,进而体会成功的感受,调动学生主动、合作、探究的积极性。在生物实验教学中,学生应为活动的主体,教师仅从旁协助,与学生进行沟通。同样一个生物实验,教师应为不同的实验小组准备不同的实验原料,从而防止学生互相抄袭的情况出现。例如:教师在开展叶绿色的分离及提取实验教学时,虽然教材中选取的植物为菠菜,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准备一些油麦菜、香菜、胡萝卜叶子等,也可以让学生自行选取实验材料。在应用不同的实验原料进行操作中,学生获取不一样的结论,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另外,当学生利用实验原料反复进行操作时,对操作的过程进行了进一步的熟悉;当获取的结论不相同时,学生又会以不同的方向进行分析、思考。更为关键的是,通过让学生们自选原料进行实验能够让学生感觉生物其实与他们的生活并不远,身边充满了生物知识,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四、总结
总而言之,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就是使学生变成教学活动的主体。探究式教学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对生物知识产生兴趣,从而更自主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为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因此,对高中生物教学中探究性教学的应用进行探讨是值得相关教学工作者深入思考的事情。
参考文献
[1]吴成宪,熊礼州.高中生物课堂开展探究性实验教学的策略研究[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上旬),2013(04).
[2]谢志飞.高中生物课堂探究性教学中PPT的应用模式[J].中学生物学,2009(05).
【关键词】 高中生物教学;探究性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33-00-01
探究性的教学方法指的是在学生学习定义及原理过程中看,教师仅为他们讲解一些问题及案例,使学生通过自行阅读教材、观察事物、实验操作、思考、讨论等方法独立进行研究,发现其中的规律,进行总结,获取结论的教学方式。探究式教学的特点在于其并不是直接为学生呈现所要学习的内容,而是为学生提供素材,让学生基于相关知识及现象的层面上,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从而更深入的记忆相关知识点,灵活应用。探究式教学可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以下简要就起应用方法进行论述,供相关人士参考。
一、创建氛围,调动学生自学的兴趣
俄国思想家托尔斯坦曾经说过:教学的成功并不在于强制性,而在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假如老师没有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匆忙讲解理论知识,那么,就只会让学生感觉单调、枯燥,感觉学习是一种负担,严重的甚至产生厌烦心理。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为学生创建良好的学习情境,使学生融于探究性的氛围中,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生物学习产生喜爱。具体可以从以下幾方面内容入手:其一,在进行生物实验教学时,可以适当利用部分经典的实验、著名的生物学者经历、生物的发展等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教师在讲解细胞核知识点时,就可以引入克隆羊多莉的案例,经过教师细致的讲解,会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其二,与当前生物技术的发展相结合,利用新的科学技术调动学生的好奇心。例如:教师在讲解DNA知识点时,就可以结合当前较为先进的DNA提取技术进行讲解,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其三,利用问题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为学生设定一些问题,让学生自行找寻答案,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教师在讲解生态因素影响知识点时,就可以引入古诗: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那么,为什么会草盛而豆苗稀呢?学生就会对其进行激励的讨论,然后再引入相关知识点,进而使学生更深入的记忆知识。
二、构建平台,为学生提供发挥的空间
在为学生创建好学习氛围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假如这时教师并没有为学生提供发挥的空间,学生就又会变成知识接纳的容器,从而对学生探究能力的施展进行束缚。所以,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法过程中,应为学生留存探究发挥的空间,使传统的“教”后“学”转变成“学”后“教”,鼓励学生大胆发挥自主性及创新性,单独思考,勇于尝试,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例如: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生态系统的知识点时,在为学生创建教学氛围后,可以让学生为本校设计一个生态系统。当学生独立设计结束后,将学生划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进行互相交流与讨论,并且选举小组中最好的设计方案进行展示,由全班同学进行评价,进行完善。尽管在此过程中学生都围绕同一个问题进行探究,但因为每个人的角度、思路不同,所以,结果也就各不一样,各具特色。有的学生以环境角度入手,提倡种植花草,有的学生以美学角度入手,提倡放养鱼类;有的学生以经济角度入手,提倡种植经济树木等。当学生有一些新奇、创新的想法时,教师应给予鼓励,表扬;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应从旁引导,帮助学生共同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构架平台,提供学生发挥的空间,可以使学生将学习的知识灵活应用,从而为以后的成长奠定基础。
三、重视过程,提升学生的自主探究水平
对于高中的生物课程来讲,很多知识点都是需要利用实验获取的,假如将生物的实验课程变成实验检验课程,仅重视结果,而忽视过程,那么,就会丧失探究的意义。所以,教师在引导学生利用实验进行知识探究时,可以采取以下步骤:其一,对获取的信息进行细致分析、对比、总结、加工,进而整理出初步的结论;其二,再对此结论提出质疑,对探究方法的严谨性,收集证据的全面性及获取结果的科学性等进行思考、分析;其三,应用已经知道的信息解答疑问;其四,得出准确结果。学生在此过程中就像一位科学家,进而体会成功的感受,调动学生主动、合作、探究的积极性。在生物实验教学中,学生应为活动的主体,教师仅从旁协助,与学生进行沟通。同样一个生物实验,教师应为不同的实验小组准备不同的实验原料,从而防止学生互相抄袭的情况出现。例如:教师在开展叶绿色的分离及提取实验教学时,虽然教材中选取的植物为菠菜,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准备一些油麦菜、香菜、胡萝卜叶子等,也可以让学生自行选取实验材料。在应用不同的实验原料进行操作中,学生获取不一样的结论,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另外,当学生利用实验原料反复进行操作时,对操作的过程进行了进一步的熟悉;当获取的结论不相同时,学生又会以不同的方向进行分析、思考。更为关键的是,通过让学生们自选原料进行实验能够让学生感觉生物其实与他们的生活并不远,身边充满了生物知识,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四、总结
总而言之,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就是使学生变成教学活动的主体。探究式教学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对生物知识产生兴趣,从而更自主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为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因此,对高中生物教学中探究性教学的应用进行探讨是值得相关教学工作者深入思考的事情。
参考文献
[1]吴成宪,熊礼州.高中生物课堂开展探究性实验教学的策略研究[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上旬),2013(04).
[2]谢志飞.高中生物课堂探究性教学中PPT的应用模式[J].中学生物学,20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