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林芙美子在《浮云》中,塑造了多个走向道德沦丧的男性形象。本文以富冈兼吾这一男性形象为中心,分析他逐步丧失义、忠、信的堕落过程,并论证雪子富冈的爱情悲剧的主观原因是源于雪子在富冈生命中毫无新意。通过战争对伊庭和加野等其他男性角色命运的改变,指出战争对人性道德的扭曲与作品的批判本质。
关键词:《浮云》;林芙美子;道德沦丧;反战
林芙美子(1903-1951)的长篇小说《浮云》以20世纪30-50年代的日本为背景,描写了日本对亚洲发动侵略战争中后期,个人命运与时代背景息息相关,宛如浮云般捉摸不定的故事。如果说《放浪记》是林芙美子作家生涯的正式起点,那么《浮云》便可以看作她的终点。这部她耗时三年创作而成的长篇小说,在她突发心脏麻痹去世前两个月才完成,可谓是她呕心沥血的集大成之作。然而,目前学界对《浮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林芙美子的女性观、恋爱观和战争观上,对该作品中的男性角色多数忽略。为了弥补以往研究中的空白,本文拟从男性角色的角度出发,通过对其道德沦丧过程的分析,重新审视雪子恋爱悲剧的原因。并立足于战争这一时代背景,解析造成男性无奈命运的根源与林芙美子的态度。
一、富冈的道德沦丧
仅次于女主人公雪子,林芙美子花费了极大的笔墨刻画了富冈兼吾这个男性角色。在作品的后半部,富冈几乎超越了雪子,成为了后半部分的主人公。然而,初次登场时富冈帅气沉稳、富有才气的农林技官形象隨着故事的发展一步步走向堕落,直至作品结尾几乎“换了一副面孔”,宛如丧家之犬,日日沉迷于酒色无可救药。从作品中,我们可以分析出富冈逐步抛弃仁义礼智信,走向道德沦丧的几个重要节点。
第一,对朋友不义。雪子初识富冈之时,富冈乃是众所周知的模范丈夫,每三天就要给老婆写一封信。然而,从后文可知,邦子原本是富冈的朋友小泉的妻子,是富冈“把有夫之妇邦子弄到手并娶了她”。这样的举动似乎是源于富冈对邦子的深情,但是,这种背信弃义的行为让重新结合的两人都背负着重担。当战后富冈回国,对邦子的爱情逐日冷却时,邦子哭诉自己是“受了天罚”;而富冈听到邦子哭诉后的第一反应便是“你又想起小泉君的事儿?”这恰恰可以说明小泉的事儿一直在富冈心里,且会不时引发他的罪恶感。这一情节很容易让读者联想到夏目漱石的作品《门》和《心》。林芙美子笔下的富冈和夏目漱石笔下的宗助、先生一样,均是背叛朋友为代价获得了妻子,但都因此背负上内心的重担,始终无法过上幸福的婚姻生活。宗助和妻子阿米始终无法有孩子,于是认为自己受了天谴,只能向禅的世界寻求解脱。先生终生郁郁寡欢,认为自己是人品低下的人,最终选择自杀。而林芙美子笔下的富冈,也开始逐渐远离妻子邦子以逃避现实、逃避对自己利己主义的谴责。
第二,对妻子不忠。作为作品中受过良好教育的先知者形象,富冈早早预测到这场战争注定失败,然而自己根本无力改变这一现实。为了逃避内心的重担,也为了发泄肉欲,富冈第一次出轨的对象是大叻的安南人女佣阿蓉。这段关系中,阿蓉首先对外表俊朗、身体强壮的富冈产生了好感,尽心尽力地照顾富冈的生活,甚至主动在夜里投入其怀抱,富冈便顺水推舟接受了阿蓉。但他清楚,自己与语言不通的阿蓉间并不存在爱情,而是源于单纯的肉体需求。虽然他一瞬间也曾“对自己的卑鄙感到愤懑”,但富冈最终没有抵抗情欲的诱惑,开始纵容自己在女性关系上的放纵。
第三,背信弃子。富冈离开越南之前,阿蓉怀孕了。富冈不曾考虑过为这对母子负责,只是给了阿蓉一笔钱,让她独自回老家默默生下受人轻视的混血私生子。日后富冈回忆起自己抛弃阿蓉和孩子的行为虽然仍有一丝内疚,但他已经在违背道德沦丧的路上越走越远。这里的情节让人不禁联想起森鸥外的《舞姬》,同是异国恋爱,同是“抛妻弃子”。然而相比《舞姬》中主人公对爱丽丝的爱恋和愧疚之情,富冈对阿蓉的感情可谓淡薄至极。
第四,致人丧命。在生意不顺、前途无望,甚至不得不变卖家产时,富冈想到了自杀。畏惧孤独死去的他用一封电报把雪子从东京叫到伊香保,想在那里的温泉旅馆里共同赴死。然而,数日之后富冈依然拿不出死的勇气,这时他遇到了当地有夫之妇阿清。阿清身上那种未经雕琢的野性与生机强烈地吸引了富冈,两人背地里结合在一起,让富冈收获了生存下去的勇气。随后,阿清撇下丈夫离家出走和富冈同居,最终被愤怒的丈夫杀死。可以说,阿清的死,有很大程度是富冈造成的。富冈自己也深刻的感受到这一点,甚至主动帮助阿清的丈夫找律师、请求减刑,从而缓解自己的负罪感。然而即使这样的大事件也无法使富冈改过自新了。
富冈的人生轨迹恰似坂口安吾在《堕落论》中描述的那样,只要活着就停止不了堕落。阿清死了,邦子死了,雪子也死了,只剩富冈还活着,继续沉湎于声色犬马,酗酒堕落。坂口氏认为,人只有堕落到底才能重获新生,然而《浮云》中富冈,乃至其他角色的未来里似乎都只有堕落,没有新生了。
二、雪子的恋爱悲剧
从哲学的角度出发,恋爱里包含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和精神因素三个方面。自然因素即人类繁衍生存所必需的肉欲。1955年制作的电影《浮云》的编剧水木洋子在回答富冈和雪子为什么一直不能彻底分手的问题时,曾直截了当地表示:“当然是因为两人在身体上相合”。从作品中也可以看出,这是两人恋爱中唯一吸引彼此的因素。在社会因素和精神因素上,雪子和富冈间存在很大分歧。雪子曾指责富冈,把女人当做梯子,一个接一个地往上爬。这指出,富冈更看重恋爱的社会属性,即恋爱所带来的金钱、社会地位等现实问题的影响;而雪子更追求单纯的精神因素,即抛弃了现实思考的纯粹感情上的交融。
富冈在女性问题上的放纵与当时所处的环境因素密不可分。脱离日本本土的人们从日本道德束缚中解放,雪子在知晓富冈已婚的前提下仍然开始主动诱惑富冈。富冈的上司牧田所长虽然知道富冈和阿蓉、雪子的事情,却完全不加以干涉。这样的客观条件,使得富冈在没有过多感情基础的条件下就轻易地与雪子在一起,与没有精神交流的阿蓉没有什么区别。这一点,是雪子恋爱悲剧的客观基础。 而从主观因素上看,如果说对朋友的不义促成了富冈与邦子的结合,对邦子的不忠令他在女性问题上解放,未曾谋面的孩子让阿蓉留在了他的记忆中,阿世的死让他背负上永久的罪恶感,那雪子对他的意义又在何处呢?与雪子的结合让富冈背叛了朋友加野、妻子邦子,然而这两项道德上的壁垒在雪子之前就已经跨越。如果说第一次的经历总是让人印象深刻,那第二次就显得麻木且无力。不幸的是,雪子就是那个永远的第二次。这使得富冈与雪子的感情中,雪子永远处于主动追逐却爱而不得的地位。
如果说战争是造成恋爱悲剧客观环境的根源,那造成主观因素的罪魁祸首又是什么呢?仔细分析,富冈与邦子的异地分离、与安南女佣阿蓉的相识和相别、乃至阿世的死,都与战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人们对待新的环境,包括战争带来的新环境的态度总是由抵触到接受、融入、进而成为它的帮凶。富冈厌恶战争,却在无意识中把这种厌恶转化为对女性的伤害。雪子利用战争脱离了伊庭家,却又成为了战争下男人们的牺牲品。
三、戰争背景下的男性命运
除了富冈,《浮云》中也用相当的笔墨刻画了伊庭、加野等其他男性角色。在战争背景下,他们的命运无一例外都被战争改变了。无论是传统日本提倡的武士道精神下,还是在明智时期提倡的良妻贤母主义中,女性的社会角色永远是属于家庭里的。正如雪子始终把爱情当做生活的全部重心那样,女性自身对社会现实问题的关注度、乃至受到的影响,是小于男性的。正因为此,战争对于男性命运的改变,是远远大于女性的,也是值得研究的意义所在。
深爱夏目漱石的农林技师加野是战时传统日本男性的缩影。他纯粹地相信着战争必胜的谎言,也甘愿为战争牺牲自己。然而,战争失败了。失去信念的他回到日本,却再也没有开始新生活的心力。他自称“过去的加野已经死在那场战争中了”,终于在苦闷的心情和苦力劳动中损害了健康,英年早逝。
伊庭本是一个保险公司的普通职员,没有亲历战场的他不像富冈和加野有着直观的战争体会。然而,战败后,随着黑市的兴起,他开始倒卖地瓜干等物资、做起了小生意。他坚定地相信,只有钱可以主宰一切,有钱的人即可控制一切。有了钱便开始肆意妄为的伊庭也终将迎来落败。
随着日本战败,支撑日本民众熬过艰苦的战争岁月的信念崩塌了。同时,身材瘦小的天皇宣布战败并表明天皇不是神,打破了日本民众成千上万年信仰的伟岸形象,他们意识到天皇也不过是一个普通人,并不是可以信奉的。教徒们并不在意大日向教的神是不是真的存在,但是只有相信有神存在,才能支撑着自己活下去。信仰破灭失去支柱的加野死了,抛弃信仰抛弃道德的伊庭还活在世上。林芙美子通过对这些男性角色的刻画,无声地控诉着战争对人性的消极影响,表露出对日本社会的失望。
四、结语
王向远等国内学者在研究日本战后文坛的战争观时,认为日本战后文学的总体倾向不是反对战争,而是反对战败。然而,林芙美子在《浮云》中表现的主题,应该不属于这一范畴。虽然战败这一结果击垮了以加野为代表的,全心全意相信日本会胜利的少数男性,但民众的命运,是被战争本身影响的。战胜或是战败,都改变不了雪子注定的恋爱悲剧,也不会影响富冈和伊庭的道德沦丧。她在《浮云》中成功展现了战争中和战后的日本风貌,刻画了战争造成的男性道德沦丧。她表达的与其说是对男性的失望,不如说是对战后全体日本社会的悲观与失望。林芙美子在后记中表示,希望能“在所有幻想全部破灭之后,会有新的希望产生出来”,然而她始终无法找出脱离这一现状、实现救赎的途径,最终成就了《浮云》这部没有希望的作品。
参考文献:
[1]林芙美子.浮云[M].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
[2]鲁思·本尼迪克特.菊与刀[M].商务印书馆,1990.
[3]王向远.战后日本文坛对侵华战争及战争责任的认识[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3):46-55.
[4]金山.从《浮云》看林芙美子的战争观[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10(4):351-353.
关键词:《浮云》;林芙美子;道德沦丧;反战
林芙美子(1903-1951)的长篇小说《浮云》以20世纪30-50年代的日本为背景,描写了日本对亚洲发动侵略战争中后期,个人命运与时代背景息息相关,宛如浮云般捉摸不定的故事。如果说《放浪记》是林芙美子作家生涯的正式起点,那么《浮云》便可以看作她的终点。这部她耗时三年创作而成的长篇小说,在她突发心脏麻痹去世前两个月才完成,可谓是她呕心沥血的集大成之作。然而,目前学界对《浮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林芙美子的女性观、恋爱观和战争观上,对该作品中的男性角色多数忽略。为了弥补以往研究中的空白,本文拟从男性角色的角度出发,通过对其道德沦丧过程的分析,重新审视雪子恋爱悲剧的原因。并立足于战争这一时代背景,解析造成男性无奈命运的根源与林芙美子的态度。
一、富冈的道德沦丧
仅次于女主人公雪子,林芙美子花费了极大的笔墨刻画了富冈兼吾这个男性角色。在作品的后半部,富冈几乎超越了雪子,成为了后半部分的主人公。然而,初次登场时富冈帅气沉稳、富有才气的农林技官形象隨着故事的发展一步步走向堕落,直至作品结尾几乎“换了一副面孔”,宛如丧家之犬,日日沉迷于酒色无可救药。从作品中,我们可以分析出富冈逐步抛弃仁义礼智信,走向道德沦丧的几个重要节点。
第一,对朋友不义。雪子初识富冈之时,富冈乃是众所周知的模范丈夫,每三天就要给老婆写一封信。然而,从后文可知,邦子原本是富冈的朋友小泉的妻子,是富冈“把有夫之妇邦子弄到手并娶了她”。这样的举动似乎是源于富冈对邦子的深情,但是,这种背信弃义的行为让重新结合的两人都背负着重担。当战后富冈回国,对邦子的爱情逐日冷却时,邦子哭诉自己是“受了天罚”;而富冈听到邦子哭诉后的第一反应便是“你又想起小泉君的事儿?”这恰恰可以说明小泉的事儿一直在富冈心里,且会不时引发他的罪恶感。这一情节很容易让读者联想到夏目漱石的作品《门》和《心》。林芙美子笔下的富冈和夏目漱石笔下的宗助、先生一样,均是背叛朋友为代价获得了妻子,但都因此背负上内心的重担,始终无法过上幸福的婚姻生活。宗助和妻子阿米始终无法有孩子,于是认为自己受了天谴,只能向禅的世界寻求解脱。先生终生郁郁寡欢,认为自己是人品低下的人,最终选择自杀。而林芙美子笔下的富冈,也开始逐渐远离妻子邦子以逃避现实、逃避对自己利己主义的谴责。
第二,对妻子不忠。作为作品中受过良好教育的先知者形象,富冈早早预测到这场战争注定失败,然而自己根本无力改变这一现实。为了逃避内心的重担,也为了发泄肉欲,富冈第一次出轨的对象是大叻的安南人女佣阿蓉。这段关系中,阿蓉首先对外表俊朗、身体强壮的富冈产生了好感,尽心尽力地照顾富冈的生活,甚至主动在夜里投入其怀抱,富冈便顺水推舟接受了阿蓉。但他清楚,自己与语言不通的阿蓉间并不存在爱情,而是源于单纯的肉体需求。虽然他一瞬间也曾“对自己的卑鄙感到愤懑”,但富冈最终没有抵抗情欲的诱惑,开始纵容自己在女性关系上的放纵。
第三,背信弃子。富冈离开越南之前,阿蓉怀孕了。富冈不曾考虑过为这对母子负责,只是给了阿蓉一笔钱,让她独自回老家默默生下受人轻视的混血私生子。日后富冈回忆起自己抛弃阿蓉和孩子的行为虽然仍有一丝内疚,但他已经在违背道德沦丧的路上越走越远。这里的情节让人不禁联想起森鸥外的《舞姬》,同是异国恋爱,同是“抛妻弃子”。然而相比《舞姬》中主人公对爱丽丝的爱恋和愧疚之情,富冈对阿蓉的感情可谓淡薄至极。
第四,致人丧命。在生意不顺、前途无望,甚至不得不变卖家产时,富冈想到了自杀。畏惧孤独死去的他用一封电报把雪子从东京叫到伊香保,想在那里的温泉旅馆里共同赴死。然而,数日之后富冈依然拿不出死的勇气,这时他遇到了当地有夫之妇阿清。阿清身上那种未经雕琢的野性与生机强烈地吸引了富冈,两人背地里结合在一起,让富冈收获了生存下去的勇气。随后,阿清撇下丈夫离家出走和富冈同居,最终被愤怒的丈夫杀死。可以说,阿清的死,有很大程度是富冈造成的。富冈自己也深刻的感受到这一点,甚至主动帮助阿清的丈夫找律师、请求减刑,从而缓解自己的负罪感。然而即使这样的大事件也无法使富冈改过自新了。
富冈的人生轨迹恰似坂口安吾在《堕落论》中描述的那样,只要活着就停止不了堕落。阿清死了,邦子死了,雪子也死了,只剩富冈还活着,继续沉湎于声色犬马,酗酒堕落。坂口氏认为,人只有堕落到底才能重获新生,然而《浮云》中富冈,乃至其他角色的未来里似乎都只有堕落,没有新生了。
二、雪子的恋爱悲剧
从哲学的角度出发,恋爱里包含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和精神因素三个方面。自然因素即人类繁衍生存所必需的肉欲。1955年制作的电影《浮云》的编剧水木洋子在回答富冈和雪子为什么一直不能彻底分手的问题时,曾直截了当地表示:“当然是因为两人在身体上相合”。从作品中也可以看出,这是两人恋爱中唯一吸引彼此的因素。在社会因素和精神因素上,雪子和富冈间存在很大分歧。雪子曾指责富冈,把女人当做梯子,一个接一个地往上爬。这指出,富冈更看重恋爱的社会属性,即恋爱所带来的金钱、社会地位等现实问题的影响;而雪子更追求单纯的精神因素,即抛弃了现实思考的纯粹感情上的交融。
富冈在女性问题上的放纵与当时所处的环境因素密不可分。脱离日本本土的人们从日本道德束缚中解放,雪子在知晓富冈已婚的前提下仍然开始主动诱惑富冈。富冈的上司牧田所长虽然知道富冈和阿蓉、雪子的事情,却完全不加以干涉。这样的客观条件,使得富冈在没有过多感情基础的条件下就轻易地与雪子在一起,与没有精神交流的阿蓉没有什么区别。这一点,是雪子恋爱悲剧的客观基础。 而从主观因素上看,如果说对朋友的不义促成了富冈与邦子的结合,对邦子的不忠令他在女性问题上解放,未曾谋面的孩子让阿蓉留在了他的记忆中,阿世的死让他背负上永久的罪恶感,那雪子对他的意义又在何处呢?与雪子的结合让富冈背叛了朋友加野、妻子邦子,然而这两项道德上的壁垒在雪子之前就已经跨越。如果说第一次的经历总是让人印象深刻,那第二次就显得麻木且无力。不幸的是,雪子就是那个永远的第二次。这使得富冈与雪子的感情中,雪子永远处于主动追逐却爱而不得的地位。
如果说战争是造成恋爱悲剧客观环境的根源,那造成主观因素的罪魁祸首又是什么呢?仔细分析,富冈与邦子的异地分离、与安南女佣阿蓉的相识和相别、乃至阿世的死,都与战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人们对待新的环境,包括战争带来的新环境的态度总是由抵触到接受、融入、进而成为它的帮凶。富冈厌恶战争,却在无意识中把这种厌恶转化为对女性的伤害。雪子利用战争脱离了伊庭家,却又成为了战争下男人们的牺牲品。
三、戰争背景下的男性命运
除了富冈,《浮云》中也用相当的笔墨刻画了伊庭、加野等其他男性角色。在战争背景下,他们的命运无一例外都被战争改变了。无论是传统日本提倡的武士道精神下,还是在明智时期提倡的良妻贤母主义中,女性的社会角色永远是属于家庭里的。正如雪子始终把爱情当做生活的全部重心那样,女性自身对社会现实问题的关注度、乃至受到的影响,是小于男性的。正因为此,战争对于男性命运的改变,是远远大于女性的,也是值得研究的意义所在。
深爱夏目漱石的农林技师加野是战时传统日本男性的缩影。他纯粹地相信着战争必胜的谎言,也甘愿为战争牺牲自己。然而,战争失败了。失去信念的他回到日本,却再也没有开始新生活的心力。他自称“过去的加野已经死在那场战争中了”,终于在苦闷的心情和苦力劳动中损害了健康,英年早逝。
伊庭本是一个保险公司的普通职员,没有亲历战场的他不像富冈和加野有着直观的战争体会。然而,战败后,随着黑市的兴起,他开始倒卖地瓜干等物资、做起了小生意。他坚定地相信,只有钱可以主宰一切,有钱的人即可控制一切。有了钱便开始肆意妄为的伊庭也终将迎来落败。
随着日本战败,支撑日本民众熬过艰苦的战争岁月的信念崩塌了。同时,身材瘦小的天皇宣布战败并表明天皇不是神,打破了日本民众成千上万年信仰的伟岸形象,他们意识到天皇也不过是一个普通人,并不是可以信奉的。教徒们并不在意大日向教的神是不是真的存在,但是只有相信有神存在,才能支撑着自己活下去。信仰破灭失去支柱的加野死了,抛弃信仰抛弃道德的伊庭还活在世上。林芙美子通过对这些男性角色的刻画,无声地控诉着战争对人性的消极影响,表露出对日本社会的失望。
四、结语
王向远等国内学者在研究日本战后文坛的战争观时,认为日本战后文学的总体倾向不是反对战争,而是反对战败。然而,林芙美子在《浮云》中表现的主题,应该不属于这一范畴。虽然战败这一结果击垮了以加野为代表的,全心全意相信日本会胜利的少数男性,但民众的命运,是被战争本身影响的。战胜或是战败,都改变不了雪子注定的恋爱悲剧,也不会影响富冈和伊庭的道德沦丧。她在《浮云》中成功展现了战争中和战后的日本风貌,刻画了战争造成的男性道德沦丧。她表达的与其说是对男性的失望,不如说是对战后全体日本社会的悲观与失望。林芙美子在后记中表示,希望能“在所有幻想全部破灭之后,会有新的希望产生出来”,然而她始终无法找出脱离这一现状、实现救赎的途径,最终成就了《浮云》这部没有希望的作品。
参考文献:
[1]林芙美子.浮云[M].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
[2]鲁思·本尼迪克特.菊与刀[M].商务印书馆,1990.
[3]王向远.战后日本文坛对侵华战争及战争责任的认识[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3):46-55.
[4]金山.从《浮云》看林芙美子的战争观[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10(4):351-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