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009年9月21日,四川省教育厅公布了《四川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施方案(试行)》,备受关注的新课改实施方案终于出台,正式吹响了全省新课改的集结号。《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新课改的目标之一就是,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有效的教学能够唤醒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
关键词:教学观念乐学会学教学预设
一、教师应更新教学观念,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观念是行动的灵魂,教育观念对教学起着指导和统率的作用。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片面注重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强调了教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使教师成为了“讲师”,而学生却成了听众,束缚了学生的思维。长期来的角色错位必然挫伤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缺乏了创造的激情和灵感,这和我们努力培养具有开拓精神,创造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目标是格格不入的。为此,教师要改变教学观念。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新课改的实施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改变过去只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和谐发展。
二、优化教学氛围,使学生乐学
首先,必须使学生在一种民主、和谐、平等的教学氛围中学习。为此,教师要善于调控自己在课堂上的情绪表现。这是因为教学过程是师生情感交流、彼此感染的过程,教师的情绪表现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学生的心理状态。其情绪良好,可以使全体学生心旷神怡,使课堂气氛轻松愉快;而不良情绪却会使学生产生心理压力,导致教学中学生角色的附庸化。所以教师一进课堂,必须事事处处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与学生平等对话,用和蔼慈祥的目光覆盖全体学生,让他们感到自己是被老师重视的、关注的,在这样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中,产生情感的迁移,从而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
其次,摆正教师在课堂中的位置,确立为学而教的指导思想。长期以来形成的课堂教学模式是以传授知识为主,主要表现形式为教师“讲”,学生只是被动的听、记。教师在课堂上一讲到底,不管你讲得多么精彩,多么深刻,那都是教师读书后的心得,而学生并未亲自体验,所以学生对数学思想的理解是间接的。教师满堂问实际上是教师在牵着学生的鼻子走。也许教师提出的问题是带有启发性的,但学生是在被动地思考,潜意识里是要还老师一个“完整正确”的答案。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学生并没有机会接触数学思想的痕迹。上述种种情形,可以一言以蔽之:不让学生读书,无端地剥夺了学生读书的权利。其结果是该让学生做的事没有做,该让学生掌握的没有掌握,大量的时间是在做那些无效又无益的无用功。素质教育要求学生打好基础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课堂教学要突出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的活动,教师要把以“教”为重心逐渐转移到以“学”为重心,并做好教与学的最佳结合。
三、注重传授学法。让学生会学
加强学法指导,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是现时一种全新的教育观。古人也曾指出:“授人以鱼,只供一餐;授人以渔,可享一生。”叶圣陶先生对“扶”与“放”有精辟的论述:“教学比如扶孩子走路,虽小心扶持,而时时不忘放手也。”这对当前的教学仍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所谓“扶”,指教师用一定的方式、方法进行启发、引导和讲解。‘教’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教师就要朝着促使学生‘反三’这个标的精要地‘讲’,务必启发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尽可能自己去探索。”叶老所说的“讲”的过程就是“扶”的过程,就是传授学习方法,让学生“反三”,以便自己去探索的过程。所谓“放”,就是让学生尝试、运用“扶”时的方法,去独立思考、探究的过程,是形成自己能力的过程。由“扶”到“放”,首先要做到授法鲜明,方法明确、具体、有效;其次要按“扶—一扶中有放——放中有扶——放”的路子设计教学过程;第三,由“扶”到“放”,要及时注意反馈、总结归纳,形成学生自己的方法。
四、教师应注重课堂教学的预设
随着新课改的施行,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的深化,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愈来愈明显,这样,就对教师的课堂教学的预设(即备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只有紧跟时代步伐,精心备课,才能设计好的教案,进而提高课堂效率。
首先,要精心制订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每堂课的“纲”。“纲”举才能“目”张,因此,我们必须在精心设计教学目标上下功夫,深入钻研数学新课标和新数学教材,准确把每堂课的教学目的和要求,并落实到各项教学目标的制订中去。另外,还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学生在学习上的差异,确定可行的教学目标,使各类学生各有所得,共同进步。
其次,要弄清每堂课的重点、难点和疑点以及突破它们的策略。教师只有在教学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既重视知识传授,又加强能力培养,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面对新课改,教师要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学习和更新教育理念,积极探索、反思、总结出一条更好的途径,形成高效型新课堂,促进自身专业的发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
参考文献
[1]新课程数学阅读教学新论[J].四川大学出版社.
[2]新课程数学阅读教学策略与案例[J].四川大学出版社.
[3]新课程数学阅读与欣赏[J].四川大学出版社.
关键词:教学观念乐学会学教学预设
一、教师应更新教学观念,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观念是行动的灵魂,教育观念对教学起着指导和统率的作用。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片面注重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强调了教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使教师成为了“讲师”,而学生却成了听众,束缚了学生的思维。长期来的角色错位必然挫伤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缺乏了创造的激情和灵感,这和我们努力培养具有开拓精神,创造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目标是格格不入的。为此,教师要改变教学观念。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新课改的实施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改变过去只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和谐发展。
二、优化教学氛围,使学生乐学
首先,必须使学生在一种民主、和谐、平等的教学氛围中学习。为此,教师要善于调控自己在课堂上的情绪表现。这是因为教学过程是师生情感交流、彼此感染的过程,教师的情绪表现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学生的心理状态。其情绪良好,可以使全体学生心旷神怡,使课堂气氛轻松愉快;而不良情绪却会使学生产生心理压力,导致教学中学生角色的附庸化。所以教师一进课堂,必须事事处处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与学生平等对话,用和蔼慈祥的目光覆盖全体学生,让他们感到自己是被老师重视的、关注的,在这样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中,产生情感的迁移,从而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
其次,摆正教师在课堂中的位置,确立为学而教的指导思想。长期以来形成的课堂教学模式是以传授知识为主,主要表现形式为教师“讲”,学生只是被动的听、记。教师在课堂上一讲到底,不管你讲得多么精彩,多么深刻,那都是教师读书后的心得,而学生并未亲自体验,所以学生对数学思想的理解是间接的。教师满堂问实际上是教师在牵着学生的鼻子走。也许教师提出的问题是带有启发性的,但学生是在被动地思考,潜意识里是要还老师一个“完整正确”的答案。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学生并没有机会接触数学思想的痕迹。上述种种情形,可以一言以蔽之:不让学生读书,无端地剥夺了学生读书的权利。其结果是该让学生做的事没有做,该让学生掌握的没有掌握,大量的时间是在做那些无效又无益的无用功。素质教育要求学生打好基础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课堂教学要突出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的活动,教师要把以“教”为重心逐渐转移到以“学”为重心,并做好教与学的最佳结合。
三、注重传授学法。让学生会学
加强学法指导,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是现时一种全新的教育观。古人也曾指出:“授人以鱼,只供一餐;授人以渔,可享一生。”叶圣陶先生对“扶”与“放”有精辟的论述:“教学比如扶孩子走路,虽小心扶持,而时时不忘放手也。”这对当前的教学仍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所谓“扶”,指教师用一定的方式、方法进行启发、引导和讲解。‘教’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教师就要朝着促使学生‘反三’这个标的精要地‘讲’,务必启发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尽可能自己去探索。”叶老所说的“讲”的过程就是“扶”的过程,就是传授学习方法,让学生“反三”,以便自己去探索的过程。所谓“放”,就是让学生尝试、运用“扶”时的方法,去独立思考、探究的过程,是形成自己能力的过程。由“扶”到“放”,首先要做到授法鲜明,方法明确、具体、有效;其次要按“扶—一扶中有放——放中有扶——放”的路子设计教学过程;第三,由“扶”到“放”,要及时注意反馈、总结归纳,形成学生自己的方法。
四、教师应注重课堂教学的预设
随着新课改的施行,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的深化,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愈来愈明显,这样,就对教师的课堂教学的预设(即备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只有紧跟时代步伐,精心备课,才能设计好的教案,进而提高课堂效率。
首先,要精心制订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每堂课的“纲”。“纲”举才能“目”张,因此,我们必须在精心设计教学目标上下功夫,深入钻研数学新课标和新数学教材,准确把每堂课的教学目的和要求,并落实到各项教学目标的制订中去。另外,还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学生在学习上的差异,确定可行的教学目标,使各类学生各有所得,共同进步。
其次,要弄清每堂课的重点、难点和疑点以及突破它们的策略。教师只有在教学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既重视知识传授,又加强能力培养,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面对新课改,教师要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学习和更新教育理念,积极探索、反思、总结出一条更好的途径,形成高效型新课堂,促进自身专业的发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
参考文献
[1]新课程数学阅读教学新论[J].四川大学出版社.
[2]新课程数学阅读教学策略与案例[J].四川大学出版社.
[3]新课程数学阅读与欣赏[J].四川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