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两岸关系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和平发展、互利共赢的新局面。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来之不易,维护并不断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成果,是两岸共同利益所在,也是两岸同胞的共同愿望,需要两岸各界为之不懈努力。而在这当中,两岸媒体作为两岸社会的舆论机构,对于营造有利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舆论环境,反映两岸民众和平发展的共同愿望,引领两岸社会各界共同推動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扮演重要的角色,负有重要的责任。
两岸媒体,首先要反映并呼应的理应是两岸同胞的主流民意,即维护和推動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反映并呼应两岸主流民意,是两岸同胞对于两岸媒体的期盼和要求,也是两岸媒体应尽的社会责任及自身的生存发展之道。
需要把握的六个方面
笔者以为,营造有利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舆论环境,两岸媒体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引领两岸民众相互了解、增进感情、尊重差异、形成共识。
(一)倡导两岸和平发展,反对制造紧张对立。首先,要客观准确地报道大陆方面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思想和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一系列政策主张,让两岸民众了解其精神内涵。其次,要广泛报道两岸社会精英、有识之士有利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观点、主张,以及普通民众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要求。普通民众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要求通常是朴素的,而社会精英作为舆论活動的意见领袖,能够为大众提供指导性见解,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理念深入人心,从而形成广泛的舆论共识。再次,要客观、鲜活地报道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取得的成果,以及给两岸民众带来的实际利益,让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理念有坚实的现实基础。与此同时,对于任何制造两岸紧张、对立、仇恨的言行,两岸媒体任何时候都应予以批判、谴责,使之没有广泛传播的平台和空间。
(二)尊重彼此选择的发展道路,不作无谓争论。两岸同胞选择了不同的社会政治制度,走上不同的发展道路,是历史形成的,两岸之间没有必要将一方观念强加于另一方,因为这只会加深彼此的对立和情感的裂痕。双方在各自发展道路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亦应由各自解决实现自我完善。这也是邓小平“一国两制”构想的精神所在。
(三)了解彼此遭遇,同情彼此苦难,理解对方的特殊心态。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遭受了刻骨铭心的磨难,其中台湾同胞遭遇的苦难尤为深重。先是甲午战争后被迫割让,遭受日本50年殖民统治,光复后又经历了“2•28”悲剧,以及随后国民党长期的白色恐怖,由此形成了复杂的悲情和弃儿心态,以及对于尊严的敏感和自主的渴望。对此,大陆媒体应引领大陆同胞完整了解,予以同情和理解。同样,台湾媒体亦应引领台湾民众了解近代整个中华民族的历史遭遇,包括多数台湾同胞没有经历的抗日战争历史,从而理解台湾同胞的苦难实则是近代整个中华民族苦难的一部分,“台湾同胞的悲情和中华民族的历史悲情是一致的”,并理解大陆同胞对于追求国家统一、反对“台独”分裂的执着。
(四)欣赏彼此的成就,学习彼此的优点。近几十年来,两岸抓住机遇,在各自道路上取得了了不起的发展成就。台湾自上世纪60年代后期实现经济起飞后,创造了引以为傲的“经济奇迹”,大陆则在上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后,经过30多年奋斗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对此,两岸媒体应引领两岸民众相互欣赏,为对方的发展成就由衷感到高兴并引以自豪,因为这是两岸同胞各自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的贡献。两岸各自取得的发展成就,表明各有各的优点,两岸媒体应引导两岸同胞相互借鉴学习。
(五)宽容彼此的缺点,关怀彼此的急难。两岸社会中不可避免地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和不足,诸如腐败、社会治安案件、食品安全、少数人社会公德缺失等等问题,以及一些社会丑恶现象。两岸媒体应引导两岸同胞理性客观看待,不应夸大对方社会的阴暗面,更不应動辄将上述问题与对方的社会政治制度或民众性格相联系。比如,对于少数大陆游客在台湾行为不检点、公德意识差,应予以建设性的批评,而不应刻意挖苦嘲讽。另一方面,两岸人民不时面临自然或意外灾难,两岸社会还有部分民众生活艰困,需要彼此关怀。
(六)同温共同历史文化,携手共创美好未来。两岸血脉同源、文化同根。两岸新闻界、媒体应引领两岸同胞在对共同历史文化满怀“温情与敬意”的基础上,携手共创两岸美好未来。大陆同胞应对于台湾保存有许多原汁原味的中华传统文化感到庆幸,因为大陆在保护传统文化中曾走过一段弯路;台湾同胞亦应认识到台湾地域文化乃是中华文化丰富多样的体现,不应将二者割裂分立。
需要克服的三大障碍
两岸数十年的对立隔绝,造成两岸同胞彼此陌生、隔阂误解。而在对立隔绝背景下两岸媒体对对方的报道所营造的“拟态环境”,让两岸同胞对彼此都形成了诸多“刻板印象”。营造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主流舆论,首先就是要改变以往的“拟态环境”和“刻板印象”,引领两岸民众重新认识、相互理解。而要做到这一点,两岸媒体人还要在以下方面予以注意。
首先,两岸媒体人要率先重新认识对方、理解对方。两岸媒体人只有率先改变“刻板印象”,率先了解对方的历史遭遇,理解对方的特殊心态,认识两岸关系的历史大势,才能通过自己的新闻报道,引领两岸民众重新认识和理解对方。
其次,要克服以往“敌对意识”所形成的报道惯性。以往,两岸军事对峙和政治对立导致双方社会广泛的“敌对意识”,双方媒体都用“敌对性”语言报道对方。这种状况近些年来已大有改观。但两岸间的相互了解还不够深入,彼此的好感和信任还很脆弱,特别是一旦两岸间发生一些突发事件,台湾总有某些政治势力和媒体趁机挑拨民众情绪、煽動两岸对立。在此情形下,两岸新闻界的主流能否保持定力,坚持用理性引领舆论,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大局?我想,这需要两岸媒体人不断自我提醒,加强修炼。
再次,要克服市场竞争带来的不利因素。伴随信息技术革命,两岸都已进入媒体空前繁荣的时代,当然也是媒体竞争空前激烈的时代。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媒体为争夺受众眼球,新闻报道常有出格,乃是司空见惯的事。因而,在对对方的报道和涉及两岸关系的报道中,如何避免因市场竞争而发生歪曲、错误的报道,也是两岸媒体人需要时常注意的问题。
总之,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两岸主流民意,营造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主流舆论,是两岸媒体应有的使命和责任,两岸新闻界、媒体人应通过自身努力加强双方交流合作,共同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做出贡献。
两岸媒体,首先要反映并呼应的理应是两岸同胞的主流民意,即维护和推動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反映并呼应两岸主流民意,是两岸同胞对于两岸媒体的期盼和要求,也是两岸媒体应尽的社会责任及自身的生存发展之道。
需要把握的六个方面
笔者以为,营造有利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舆论环境,两岸媒体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引领两岸民众相互了解、增进感情、尊重差异、形成共识。
(一)倡导两岸和平发展,反对制造紧张对立。首先,要客观准确地报道大陆方面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思想和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一系列政策主张,让两岸民众了解其精神内涵。其次,要广泛报道两岸社会精英、有识之士有利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观点、主张,以及普通民众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要求。普通民众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要求通常是朴素的,而社会精英作为舆论活動的意见领袖,能够为大众提供指导性见解,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理念深入人心,从而形成广泛的舆论共识。再次,要客观、鲜活地报道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取得的成果,以及给两岸民众带来的实际利益,让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理念有坚实的现实基础。与此同时,对于任何制造两岸紧张、对立、仇恨的言行,两岸媒体任何时候都应予以批判、谴责,使之没有广泛传播的平台和空间。
(二)尊重彼此选择的发展道路,不作无谓争论。两岸同胞选择了不同的社会政治制度,走上不同的发展道路,是历史形成的,两岸之间没有必要将一方观念强加于另一方,因为这只会加深彼此的对立和情感的裂痕。双方在各自发展道路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亦应由各自解决实现自我完善。这也是邓小平“一国两制”构想的精神所在。
(三)了解彼此遭遇,同情彼此苦难,理解对方的特殊心态。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遭受了刻骨铭心的磨难,其中台湾同胞遭遇的苦难尤为深重。先是甲午战争后被迫割让,遭受日本50年殖民统治,光复后又经历了“2•28”悲剧,以及随后国民党长期的白色恐怖,由此形成了复杂的悲情和弃儿心态,以及对于尊严的敏感和自主的渴望。对此,大陆媒体应引领大陆同胞完整了解,予以同情和理解。同样,台湾媒体亦应引领台湾民众了解近代整个中华民族的历史遭遇,包括多数台湾同胞没有经历的抗日战争历史,从而理解台湾同胞的苦难实则是近代整个中华民族苦难的一部分,“台湾同胞的悲情和中华民族的历史悲情是一致的”,并理解大陆同胞对于追求国家统一、反对“台独”分裂的执着。
(四)欣赏彼此的成就,学习彼此的优点。近几十年来,两岸抓住机遇,在各自道路上取得了了不起的发展成就。台湾自上世纪60年代后期实现经济起飞后,创造了引以为傲的“经济奇迹”,大陆则在上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后,经过30多年奋斗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对此,两岸媒体应引领两岸民众相互欣赏,为对方的发展成就由衷感到高兴并引以自豪,因为这是两岸同胞各自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的贡献。两岸各自取得的发展成就,表明各有各的优点,两岸媒体应引导两岸同胞相互借鉴学习。
(五)宽容彼此的缺点,关怀彼此的急难。两岸社会中不可避免地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和不足,诸如腐败、社会治安案件、食品安全、少数人社会公德缺失等等问题,以及一些社会丑恶现象。两岸媒体应引导两岸同胞理性客观看待,不应夸大对方社会的阴暗面,更不应動辄将上述问题与对方的社会政治制度或民众性格相联系。比如,对于少数大陆游客在台湾行为不检点、公德意识差,应予以建设性的批评,而不应刻意挖苦嘲讽。另一方面,两岸人民不时面临自然或意外灾难,两岸社会还有部分民众生活艰困,需要彼此关怀。
(六)同温共同历史文化,携手共创美好未来。两岸血脉同源、文化同根。两岸新闻界、媒体应引领两岸同胞在对共同历史文化满怀“温情与敬意”的基础上,携手共创两岸美好未来。大陆同胞应对于台湾保存有许多原汁原味的中华传统文化感到庆幸,因为大陆在保护传统文化中曾走过一段弯路;台湾同胞亦应认识到台湾地域文化乃是中华文化丰富多样的体现,不应将二者割裂分立。
需要克服的三大障碍
两岸数十年的对立隔绝,造成两岸同胞彼此陌生、隔阂误解。而在对立隔绝背景下两岸媒体对对方的报道所营造的“拟态环境”,让两岸同胞对彼此都形成了诸多“刻板印象”。营造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主流舆论,首先就是要改变以往的“拟态环境”和“刻板印象”,引领两岸民众重新认识、相互理解。而要做到这一点,两岸媒体人还要在以下方面予以注意。
首先,两岸媒体人要率先重新认识对方、理解对方。两岸媒体人只有率先改变“刻板印象”,率先了解对方的历史遭遇,理解对方的特殊心态,认识两岸关系的历史大势,才能通过自己的新闻报道,引领两岸民众重新认识和理解对方。
其次,要克服以往“敌对意识”所形成的报道惯性。以往,两岸军事对峙和政治对立导致双方社会广泛的“敌对意识”,双方媒体都用“敌对性”语言报道对方。这种状况近些年来已大有改观。但两岸间的相互了解还不够深入,彼此的好感和信任还很脆弱,特别是一旦两岸间发生一些突发事件,台湾总有某些政治势力和媒体趁机挑拨民众情绪、煽動两岸对立。在此情形下,两岸新闻界的主流能否保持定力,坚持用理性引领舆论,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大局?我想,这需要两岸媒体人不断自我提醒,加强修炼。
再次,要克服市场竞争带来的不利因素。伴随信息技术革命,两岸都已进入媒体空前繁荣的时代,当然也是媒体竞争空前激烈的时代。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媒体为争夺受众眼球,新闻报道常有出格,乃是司空见惯的事。因而,在对对方的报道和涉及两岸关系的报道中,如何避免因市场竞争而发生歪曲、错误的报道,也是两岸媒体人需要时常注意的问题。
总之,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两岸主流民意,营造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主流舆论,是两岸媒体应有的使命和责任,两岸新闻界、媒体人应通过自身努力加强双方交流合作,共同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