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风险评估防范网络舆情风险

来源 :人民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n3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面对网络舆情风险可能带来的“破坏力”和“杀伤力”,与其事后应对不如事先防范。因此,通过顶层设计、制度安排和工作规范,对政府部门所开展和推进的重要工作进行前置的舆情风险评估显得必要而迫切。而要做好这项工作,工作主体部门和网信部门应该共同努力。
  【关键词】风险评估 防范 网络舆情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网民来自老百姓,老百姓上了网,民意也就上了网。而要走好“网上群众路线”,除了要求“群众在哪儿,我们的领导干部就要到哪儿去”,还要提醒各级党政机关在开展和推进各项重要工作之前,不仅要有互联网思维,还要有将舆情风险评估作为前置程序的自觉意识和制度安排。这对于主动防范网络舆情风险,积极弥合政府与民众之间的信任危机,进一步增强政府部门的公信力以及更好地履职尽责都具有重要意义。

基于内容、表达方式、行动三个维度上的舆情风险评估考量


  所谓舆情风险评估,就是评估政府部门所要做的事、所要说的话如果放到互联网的场景中可能导致的反响和引发的效应,并根据评估结果决定下一步的行动。舆情风险评估的考量维度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内容能否经受住网民的“显微镜”观察。网民是群体,也是个体,对同一事件的理解程度和关注点各不相同,也就会从不同角度去把同一事件放大了看、翻来覆去地看。遑论大是大非的缺陷,即使是无伤大雅的瑕疵,也会被“小题大做”。前些年一些地方在应对突发事件或者重大舆情时,因为回应文本中过度强调领导的“存在感”,而对社会关切的核心问题,如安全事故中的责任追究、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损失等问题避重就轻、一笔带过甚至避而不谈,所以常常会引发次生舆情。
  表达方式是否是网民所喜闻乐见。习近平总书记有很多“金句”,立意高远、内涵深刻,同时又不需注脚而被广大网民所理解和追捧。比如“撸起袖子加油干”“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我们都是追梦人”等新年献词“金句”,不仅让大家“自来水”“路转粉”,而且油然而生满满的干劲。如果“不接地气”,不熟悉一些“网言网语”,打着“官腔”,说着“大话”“空话”“套话”,就会让大家觉得面目可憎、顿无好感,更不说理解、接受和响应了。政府部门在政务新媒体建设过程中尤其要引起注意,不要打着新媒体甚至是融媒体建设的牌子,实际上还是“新瓶装旧酒”。政务新媒体建设,是平台和阵地的更新迭代,也是内容供给的转型升级,包括“受众思维”、话语体系以及内容呈现方式的“一揽子”变革。
  能否让网民感受到诚意和温度。随着《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这一重要文件的出台,“低级红”“高级黑”再度成为热词。“低级红”“高级黑”是近年来相当一部分地方政府应对负面舆情时的“昏招”。比如在针对当地营商环境恶劣的指摘时,个别部门不是躬身自醒,而是采取“怼”的方式来予以回应。这种“怼式”应对不仅不能给负面舆情降温,反而会火上浇油导致更为汹涌的批评。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它反而成为优化营商环境、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阻力。近一段时间以来,很多地方通过规范政商交往来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比如苏州工业园区推出《规范政商交往的正面清单》,既明确了政府工作人员和企业家不能“勾肩搭背”,又鼓励正常的政企互动和推动政府工作人员主动作为。通过这些举措,网民就能够很好触摸到政府部门的工作温度、感受到谋求当地经济社会更好发展的诚意。

纳入偏向强制性、制度性和程序性的舆情风险评估事项和工作所具有的典型特征


  关乎政治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青年一代是活跃于互联网的主要群体,所以我们在进行涉及政治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的舆情风险评估时,尤其要重视青年一代关注或者与之相关联的内容。据媒体报道,苏州市委网信办和共青团苏州市委敏锐地发现了这一问题,并通过“圆桌分享”的方式组织高校教师、舆情专家、青年学生、互联网企业从业人员,围绕“网络+青年”这一主题探讨“网络原住民”如何主动承担营造清朗网络空间的时代重任,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影响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目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表明,我国人民需求更为多样化、个性化、多变性和多层次性,也体现了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时代性和发展性。所以,对于和自身利益息息相关的内容,网民更为敏感和重视,这要求我们准确把握广大群众切身利益的内涵和外延,以同理心作换位思考,特别关注并评估教育、医疗、环境等民生领域新政策的推行,重大事项的调整可能对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的影响,以及由此带来的网络连锁反应。
  具有较高的社会关注度。互联网具有的“串联”和动员功能使得网络舆情具有演变成线下群体事件的可能性和便捷性,对于具有较高社会关注度,同时又叠加敏感领域和特殊群体的重大事件,如不重视舆情风险评估就极有可能导致连锁效应,从而让事件走向失控,影响社会稳定。

政府部门和网信部门要统一认识,纠正偏见,消除误解


  近年来,随着政府机构改革工作的全面铺开,各地网信部门也开始转隶组建,并以此为新的起点更加主动担负起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重大政治责任、牢牢掌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和主动权,而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对重要工作和重大事项进行舆情风险评估,就成为网信部门面临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时应有的主动作为、积极作为和创新作为。
  工作主体部门不要认为条线工作具有专业性,舆情风险评估就是“外行指挥内行”,或者多一个环节会降低工作效率。凡事都是“一分部署、九分落实”,任何工作的出发点和设想再好,如果对其实施的社会大环境和具体领域的小环境不熟悉、不了解,工作不进行“沙盘推演”,很可能会面临“水土不服”或者“网络吐槽”的尴尬。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一方面“网络是现实社会的投射”,另一方面“人民群众上了网,民意也就上了网”,网信部门应该站位更高、格局更大、视野更宽,对具体领域的工作进行舆情风险评估不仅是“走网上群眾路线”的好作风,还是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好做法,所以不必顾虑自己是“作为”还是“越位”,舆情风险评估是“抓手”还是“插手”,而应该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
  其实,如前所述,舆情风险评估着眼的是:工作的开展要考虑基于互联网的“传播路径”和“阅读场景”,换位于普通网民的认知和情绪,而不是与网民来一场“遭遇战”。从这个角度来说,舆情风险评估绝对不是对相关业务工作开展的粗暴干涉。各级政府部门应该有接受舆情风险评估的认识自觉,并作为提升工作的倒逼机制以及改进工作的查漏补缺,是“帮忙”而不是“添乱”;网信部门要把舆情风险评估当作工作开展的应有之义和重要抓手,充分重视“未雨绸缪”而不是“亡羊补牢”。
  政府部门对互联网的认识越来越深入,网络舆情意识也逐渐增强,在一些重要工作开展之前也会对其可能带来的网民反应和网络舆论进行分析和预测。但总体来说,不同地区、不同部门的认识程度不同、重视程度不一。要做好这项工作,除了国家和主管部门对舆情风险评估这一创新举措进行顶层设计、制度安排和工作规范外,作为这项工作当仁不让的“主力军”——网信部门还需要加强队伍建设,避免人才缺乏和“本领恐慌”。
  (作者为苏州大学传媒学院讲师)
  【参考文献】
  ①《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央视网,2019年1月21日。
  ②陈晋:《全面深入理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中国政协》,2018年第2期。
其他文献
目前人类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技术广泛使用慢速冷冻-快速解冻方法进行人卵及胚胎的冷冻保存,但此法耗时、需要昂贵的程序化冷冻仪,并且对卵子冷冻效果较差.近年发展起
【摘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引导舆论发展的科学理论,对于新时代的网络舆论引导工作具有不可替代的指导作用,也为新时代的网络舆论引导提供了科学方法。目前,我们必须要正确认识网络媒体环境所发生的重大变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主体地位,不断创新,完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时代话语体系,塑造全新的网络舆论环境。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新闻观 网络舆论 【中图分类号】G219.2 【文献标识码】A  长期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