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文化是城市的魅力;文旅融合可以激发城市活力,增强我们的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洛阳作为一个十三朝古都,与其他城市相比有着更为深厚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这些都将成为吸引游客驻足的闪光点,发展洛阳文化旅游产业,有利于促进洛阳副中心城市的建设。传承和发展黄河文化、河洛文化、大运河文化、古都文化、牡丹文化等优秀传统文化,将助力洛阳打造知名文化旅游品牌。本文以文旅融合推动洛阳市副中心城市建设为主题,对洛阳市文化资源、文化遗产、文化传统进行深入挖掘,用独特的角度诠释文化旅游,彰显洛阳文化旅游的价值。
关键词:文旅融合;旅游产业;洛阳副中心城市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一)文旅融合的概念
文旅融合是指“以文促旅,以旅彰文”。文化和旅游相辅相成,将文化融入旅游,以旅游弘扬文化,二者互促共进、共同转化、相得益彰。文旅融合体现我国旅游业的主旨和内涵,旅游活动来源于各种不同文化的相互碰撞,文化作为旅游的灵魂,无时无刻不包含在旅游活动中,文化体验和文化内涵是旅游融入幸福现实的关键。未来旅游业的竞争则体现在文化的竞争中,文化的差异化战略是赢得竞争的必由之路。
(二)文旅融合的时代背景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不仅对物质生活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对精神生活也提出了更高品质的要求。对于游客而言,单纯的观光型游览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大众旅游的需求,人们更加向往多种多样的旅游方式,在旅游过程中对环境保护、生态安全、精神文明等方面的要求也日益提升。目前文化旅游已经成为各地区发展旅游资源、发扬旅游资源、促进旅游资源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方式,文化旅游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传承和保护[1]。另外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中也体现了我国对旅游业发展、文化传承发展、公共服务建设等方面的关注度增强,全域旅游、乡村旅游、绿色旅游、研学旅游、智慧旅游等特色游项目无不体现旅游业在文旅融合方面的智慧。
(三)文旅融合的发展思路
当下是文旅融合的关键时期。“宜融则融,能融尽融”就是要找准文旅融合发展的切入点。“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就是要以文化为魂,以旅游为载体。“统筹协调,互补共赢”就是要让文化和旅游共同提升及可持续发展,开发优质新颖,跟得上时代的文旅新产品。
旅游产业需要与时俱进,在结构以及思想方面进行创新。例如,旅游景区转变为文旅景区,“旅游+”转变为“文旅+”,“旅游产业、文化产业”转变为“文旅产业”,“旅游项目、文化项目”转变为“文旅项目”,包括文化旅游县、文化旅游村等,都体现了文旅新时代的到来[2]。文旅产业以创意、创新为动力,新体验需求、新出游方式、新地方特色凸显;文旅融合的重点还是需要从文旅规划设计方案入手,融合市场时代需求,文旅规划创新就是需要具备市场前瞻思维,将国民旅游需求放在第一,从需求本身寻求文旅规划突破口是文旅融合发展的新思路。
(一)洛阳旅游资源丰富
洛阳拥有5 000多年的文明史,4 000多年城市史,1 500多年的建都史。洛阳的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四面环山,分别是伏牛山、秦岭、太行山、嵩山,使洛阳形成一个盆地,洛阳城内还有4条河流,分别是洛河、伊河、瀍河、涧河;正是因为周围的4座山和城内的4条河使洛阳从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的开始到后晋的完成,先后有13个政权在此建都,为洛阳留下了丰富的旅游资源,有龙门石窟、白马寺、关林庙、天子驾六、白云山、老君山、龙潭大峡谷、天堂明堂等。
(二)洛阳市文旅融合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
近年来,洛阳旅游业迅速发展,先后登上央视舞台,但较为落后的旅游基础设施阻碍了旅游业的高速发展,要想走向国际舞台必须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如每年的洛阳牡丹花会,部分景区会出现基础设施不健全、交通拥堵、游客集散中心混乱、酒店行业操作不规范等现象,严重影响景区在游客心中的印象。
(三)洛阳市文旅融合度还不够高
洛阳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代表性的景区龙门石窟被认定为中国四大石窟之首,堪称是国际化水平最高的石窟,早在2018年就荣获了“最具影响力智慧文旅景区”大奖,是洛阳景区中的楷模。但其他资源在文旅融合方面仍不够突出,洛阳部分景区沿袭传统经营模式,缺乏文化元素融入,其文旅融合度较低。在专业化人才方面,由于洛阳高校数量较少,城市等级较低,难以吸引高素质旅游专业人才落户,致使洛阳旅游业缺乏优质旅游服务,制约洛阳旅游业朝高质量旅游管理方向发展[3]。洛陽的酒店行业、旅行社、娱乐行业中的龙头企业又少之又少,影响力较低。此外,洛阳旅游产业链较短,制约了相关行业的发展,且大部分景区仍然停留在山水风光美景的传统观光游上,专项旅游产品和新型旅游产品创新不足,文旅融合度不高,带动性不强。
(四)洛阳文旅发展战略仍不够清晰
目前,洛阳文旅融合景区还不多,景区的深度合作方面有待加强,景区发展融合度不够高,表现为传统文化的挖掘不够深入、传统文化的魅力得不到充分发挥、特色旅游景区的定位不清晰,忽略了传统文化在旅游业发展的核心地位等。旅游景区部门之间还存在着一些管理上不精细、不严格,流程不清晰、不科学的现象。
(一)规划先行,整合资源大推进
文旅融合发展既是文化传承保护的重要举措,也是快速发展洛阳旅游业的重要举措。要将洛阳的民间艺术、民间传统、民俗文化、民俗风情进行整合,开发特色旅游线路,让洛阳的特色民俗文化风情被更多游客所喜爱。同时,洛阳市应加强传统工艺品的传承与发展,注重文化知识内涵的发掘,开创出具有洛阳特色的文创产品,满足游客对多元化文化产品的需求,构建出高标准、高质量、高发展的文旅融合新趋势。 同时,推动文旅与科技、农业、工业、生态、会展、体育等产业融合创新,发展更全面的文旅新业态,推动文旅融合在全域旅游生态下向多领域发展。要将乡村旅游与生态疗养型旅游、康养度假旅游相结合,充分融入国家政策,打造以文化引领乡村旅游的新业态,促进智慧旅游融入新的景区发展模式,发展新式体验型文旅项目。
(二)提高洛阳市当地文化影响力
要顺应文旅发展新趋势,发展洛阳文旅融合新思路,创新文旅新形势,丰富文旅产品,提高洛阳文化影响力。以丰富的文化形式展现洛阳旅游业新发展,改造提升洛阳古都景区的特色文旅品牌,开展古都特色游系列;建立洛阳文创品牌,挖掘古都洛阳文化,实现古都文化与创意相结合的文创旅游产品,提升文化影响力;打造研学旅行品牌,推出“研学洛阳、读懂中国”品牌,将洛阳的历史、文化、牡丹、饮食融入研学旅游中,丰富其文化内涵,能够大大提升洛阳市的文化影响力。
同时,举办多种多样的文化旅游活动,丰富洛阳文化底蕴,使河洛文化走出去,加强河洛文化交流中心论坛建设,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论坛,把洛阳的牡丹文化、二里头文化、饮食文化等进行广泛传播,也能不断提升洛阳文化影响力。
(三)建设“洛阳家园”平台,提高洛阳知名度
围绕洛阳资源文化传承,将洛阳市的文旅资源进行整合,通过新媒体运营模式,互通线上线下资源,优化文旅资源,合力形成文旅营销新局面。同时要打通跨境营销新渠道,策划能够吸引国外游客的旅游方案,将华夏文明之源、河洛文化城市进行推广,推行有较强影响力和吸引力的宣传活动,吸引更多外国游客走进洛阳,加强洛阳与国际旅游组织、世界文化名城、入境口岸城市的交流合作,感受国际化洛阳旅游名城的魅力[4]。
(一)完善文旅产业相关政策
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在执行相关文旅融合政策的前提下,通过深入细致的调研,完善文旅产业相关政策,使之更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要利用政策扶持文旅产业发展,发挥政策的积极作用,推动洛阳市副中心城市更好更快地建设。
(二)加快文旅项目建设
要加快完善旅游相关服务业、酒店业、娱乐业、交通业的基础设施建设,引进一批高质量旅游产业链,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同时,洛阳地铁的修建使城市交通网更加完善,缩短了景区间的时间和距离,景区增加停车场、公厕等设施,使出行更加便利,出游更加舒心。文旅项目不能盲目规划建设,要多挖掘、多思考、多创新。在文旅产业的发展上,要突出特色,打造精品文旅项目[5]。文旅产业在加快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收入等方面发挥着不可代替的作用。
(三)加强招商引资力度
文旅产业发展涉及众多行业,需要整合管理。要强化文化旅游产业的经济导向,健全文化旅游组织,建立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长效机制。要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群众共同努力、群众共享,建立健全文化娱乐旅游投资、融资体制,引导企业投资、社会融资。
(四)提高文旅服务水平
高质量旅游管理人才能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和保障,为旅游业发展的管理能力和服务能力。随着国际化旅游城市大发展,全方位优秀的管理人才尤为稀缺;因此,洛阳文旅服务想要朝规范化、优质化发展,就要留住人才,加强旅游业相关产业链的员工培训,提高员工文化素养、丰富员工文旅相关知识,提高员工工作技能,开阔视野,定期开展各种培训课程,并对员工进行系统的培训考核,正视职业资格证的重要作用,同时加强对旅游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与考核。
(五)丰富旅游营销手段
目前,洛阳的景区以宣传龙门石窟、白马寺和牡丹花为主,其他景区想要形成独特的旅游吸引力还需要运用多样化的营销手段来提高其知名度。对于自然景观而言,需要借助线上线下新媒体运营来提升知名度,如老君山景区利用抖音宣传。同时,赋予景区以文化内涵,能够激发80、90后游客的旅游动机,每个景区都要因地制宜地挖掘自身特色,运用营销手段,打造知名旅游景区。对于文化底蕴深厚的人文旅游资源,要充分挖掘其文化资源,讲好文化故事,传播文化内涵,将文化和旅游充分融合,吸引游客,突出文化特色,提高综合竞争力。
洛阳是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华夏文明孕育于此,河洛文化发祥于此。挖掘文化旅游潜力,拓展文化产业外延,进一步放大文旅优势,带动产业转型升级,能为洛阳副中心城市建设提供持久驱动力[6]。拥有厚重历史文化底蕴的洛阳,正奋力描绘着“古今辉映、诗与远方”的绚丽画卷。
筑巢引凤,激发文化产业活力。洛阳历史文化资源丰富,不仅留在游客眼中、相机中,还要让游客能帶走、能用到。洛阳应大力发展文创产品,鼓励更多文创团队植根洛阳,打造具有当地特色,物美价廉且有较高使用价值的文创产品,重点培育文创品牌。
洛阳在加快副中心城市建设的进程中,提升文化软实力与发展经济不可分割,二者需共同发展、共同进步,洛阳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必将绽放光华,推动洛阳副中心城市建设。
[1] 殷杰,郑向敏.长江经济带旅游产业生态系统安全评估与安全格局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17(4):60-65.
[2] 张维克.关于青岛市发展文化旅游业的思考[C]//青岛市第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青岛:青岛学术年会,2008.
[3] 王向杰.河南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08:34-45.
[4] 史诗.六部门:2025年建成100家左右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J].中国科技财富,2019(9):5.
[5] 张力.城市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开启新局面[N].中国文化报,2019-04-20(7).
[6] 范周.做好旅游文章 讲好中国故事[N].经济日报,2018-04-27(12).
关键词:文旅融合;旅游产业;洛阳副中心城市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一、文旅融合概述
(一)文旅融合的概念
文旅融合是指“以文促旅,以旅彰文”。文化和旅游相辅相成,将文化融入旅游,以旅游弘扬文化,二者互促共进、共同转化、相得益彰。文旅融合体现我国旅游业的主旨和内涵,旅游活动来源于各种不同文化的相互碰撞,文化作为旅游的灵魂,无时无刻不包含在旅游活动中,文化体验和文化内涵是旅游融入幸福现实的关键。未来旅游业的竞争则体现在文化的竞争中,文化的差异化战略是赢得竞争的必由之路。
(二)文旅融合的时代背景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不仅对物质生活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对精神生活也提出了更高品质的要求。对于游客而言,单纯的观光型游览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大众旅游的需求,人们更加向往多种多样的旅游方式,在旅游过程中对环境保护、生态安全、精神文明等方面的要求也日益提升。目前文化旅游已经成为各地区发展旅游资源、发扬旅游资源、促进旅游资源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方式,文化旅游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传承和保护[1]。另外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中也体现了我国对旅游业发展、文化传承发展、公共服务建设等方面的关注度增强,全域旅游、乡村旅游、绿色旅游、研学旅游、智慧旅游等特色游项目无不体现旅游业在文旅融合方面的智慧。
(三)文旅融合的发展思路
当下是文旅融合的关键时期。“宜融则融,能融尽融”就是要找准文旅融合发展的切入点。“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就是要以文化为魂,以旅游为载体。“统筹协调,互补共赢”就是要让文化和旅游共同提升及可持续发展,开发优质新颖,跟得上时代的文旅新产品。
旅游产业需要与时俱进,在结构以及思想方面进行创新。例如,旅游景区转变为文旅景区,“旅游+”转变为“文旅+”,“旅游产业、文化产业”转变为“文旅产业”,“旅游项目、文化项目”转变为“文旅项目”,包括文化旅游县、文化旅游村等,都体现了文旅新时代的到来[2]。文旅产业以创意、创新为动力,新体验需求、新出游方式、新地方特色凸显;文旅融合的重点还是需要从文旅规划设计方案入手,融合市场时代需求,文旅规划创新就是需要具备市场前瞻思维,将国民旅游需求放在第一,从需求本身寻求文旅规划突破口是文旅融合发展的新思路。
二、洛阳市文旅融合现状
(一)洛阳旅游资源丰富
洛阳拥有5 000多年的文明史,4 000多年城市史,1 500多年的建都史。洛阳的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四面环山,分别是伏牛山、秦岭、太行山、嵩山,使洛阳形成一个盆地,洛阳城内还有4条河流,分别是洛河、伊河、瀍河、涧河;正是因为周围的4座山和城内的4条河使洛阳从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的开始到后晋的完成,先后有13个政权在此建都,为洛阳留下了丰富的旅游资源,有龙门石窟、白马寺、关林庙、天子驾六、白云山、老君山、龙潭大峡谷、天堂明堂等。
(二)洛阳市文旅融合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
近年来,洛阳旅游业迅速发展,先后登上央视舞台,但较为落后的旅游基础设施阻碍了旅游业的高速发展,要想走向国际舞台必须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如每年的洛阳牡丹花会,部分景区会出现基础设施不健全、交通拥堵、游客集散中心混乱、酒店行业操作不规范等现象,严重影响景区在游客心中的印象。
(三)洛阳市文旅融合度还不够高
洛阳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代表性的景区龙门石窟被认定为中国四大石窟之首,堪称是国际化水平最高的石窟,早在2018年就荣获了“最具影响力智慧文旅景区”大奖,是洛阳景区中的楷模。但其他资源在文旅融合方面仍不够突出,洛阳部分景区沿袭传统经营模式,缺乏文化元素融入,其文旅融合度较低。在专业化人才方面,由于洛阳高校数量较少,城市等级较低,难以吸引高素质旅游专业人才落户,致使洛阳旅游业缺乏优质旅游服务,制约洛阳旅游业朝高质量旅游管理方向发展[3]。洛陽的酒店行业、旅行社、娱乐行业中的龙头企业又少之又少,影响力较低。此外,洛阳旅游产业链较短,制约了相关行业的发展,且大部分景区仍然停留在山水风光美景的传统观光游上,专项旅游产品和新型旅游产品创新不足,文旅融合度不高,带动性不强。
(四)洛阳文旅发展战略仍不够清晰
目前,洛阳文旅融合景区还不多,景区的深度合作方面有待加强,景区发展融合度不够高,表现为传统文化的挖掘不够深入、传统文化的魅力得不到充分发挥、特色旅游景区的定位不清晰,忽略了传统文化在旅游业发展的核心地位等。旅游景区部门之间还存在着一些管理上不精细、不严格,流程不清晰、不科学的现象。
三、推动洛阳市文旅融合的发展建议
(一)规划先行,整合资源大推进
文旅融合发展既是文化传承保护的重要举措,也是快速发展洛阳旅游业的重要举措。要将洛阳的民间艺术、民间传统、民俗文化、民俗风情进行整合,开发特色旅游线路,让洛阳的特色民俗文化风情被更多游客所喜爱。同时,洛阳市应加强传统工艺品的传承与发展,注重文化知识内涵的发掘,开创出具有洛阳特色的文创产品,满足游客对多元化文化产品的需求,构建出高标准、高质量、高发展的文旅融合新趋势。 同时,推动文旅与科技、农业、工业、生态、会展、体育等产业融合创新,发展更全面的文旅新业态,推动文旅融合在全域旅游生态下向多领域发展。要将乡村旅游与生态疗养型旅游、康养度假旅游相结合,充分融入国家政策,打造以文化引领乡村旅游的新业态,促进智慧旅游融入新的景区发展模式,发展新式体验型文旅项目。
(二)提高洛阳市当地文化影响力
要顺应文旅发展新趋势,发展洛阳文旅融合新思路,创新文旅新形势,丰富文旅产品,提高洛阳文化影响力。以丰富的文化形式展现洛阳旅游业新发展,改造提升洛阳古都景区的特色文旅品牌,开展古都特色游系列;建立洛阳文创品牌,挖掘古都洛阳文化,实现古都文化与创意相结合的文创旅游产品,提升文化影响力;打造研学旅行品牌,推出“研学洛阳、读懂中国”品牌,将洛阳的历史、文化、牡丹、饮食融入研学旅游中,丰富其文化内涵,能够大大提升洛阳市的文化影响力。
同时,举办多种多样的文化旅游活动,丰富洛阳文化底蕴,使河洛文化走出去,加强河洛文化交流中心论坛建设,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论坛,把洛阳的牡丹文化、二里头文化、饮食文化等进行广泛传播,也能不断提升洛阳文化影响力。
(三)建设“洛阳家园”平台,提高洛阳知名度
围绕洛阳资源文化传承,将洛阳市的文旅资源进行整合,通过新媒体运营模式,互通线上线下资源,优化文旅资源,合力形成文旅营销新局面。同时要打通跨境营销新渠道,策划能够吸引国外游客的旅游方案,将华夏文明之源、河洛文化城市进行推广,推行有较强影响力和吸引力的宣传活动,吸引更多外国游客走进洛阳,加强洛阳与国际旅游组织、世界文化名城、入境口岸城市的交流合作,感受国际化洛阳旅游名城的魅力[4]。
四、文旅融合推动洛阳副中心城市建设的策略
(一)完善文旅产业相关政策
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在执行相关文旅融合政策的前提下,通过深入细致的调研,完善文旅产业相关政策,使之更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要利用政策扶持文旅产业发展,发挥政策的积极作用,推动洛阳市副中心城市更好更快地建设。
(二)加快文旅项目建设
要加快完善旅游相关服务业、酒店业、娱乐业、交通业的基础设施建设,引进一批高质量旅游产业链,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同时,洛阳地铁的修建使城市交通网更加完善,缩短了景区间的时间和距离,景区增加停车场、公厕等设施,使出行更加便利,出游更加舒心。文旅项目不能盲目规划建设,要多挖掘、多思考、多创新。在文旅产业的发展上,要突出特色,打造精品文旅项目[5]。文旅产业在加快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收入等方面发挥着不可代替的作用。
(三)加强招商引资力度
文旅产业发展涉及众多行业,需要整合管理。要强化文化旅游产业的经济导向,健全文化旅游组织,建立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长效机制。要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群众共同努力、群众共享,建立健全文化娱乐旅游投资、融资体制,引导企业投资、社会融资。
(四)提高文旅服务水平
高质量旅游管理人才能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和保障,为旅游业发展的管理能力和服务能力。随着国际化旅游城市大发展,全方位优秀的管理人才尤为稀缺;因此,洛阳文旅服务想要朝规范化、优质化发展,就要留住人才,加强旅游业相关产业链的员工培训,提高员工文化素养、丰富员工文旅相关知识,提高员工工作技能,开阔视野,定期开展各种培训课程,并对员工进行系统的培训考核,正视职业资格证的重要作用,同时加强对旅游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与考核。
(五)丰富旅游营销手段
目前,洛阳的景区以宣传龙门石窟、白马寺和牡丹花为主,其他景区想要形成独特的旅游吸引力还需要运用多样化的营销手段来提高其知名度。对于自然景观而言,需要借助线上线下新媒体运营来提升知名度,如老君山景区利用抖音宣传。同时,赋予景区以文化内涵,能够激发80、90后游客的旅游动机,每个景区都要因地制宜地挖掘自身特色,运用营销手段,打造知名旅游景区。对于文化底蕴深厚的人文旅游资源,要充分挖掘其文化资源,讲好文化故事,传播文化内涵,将文化和旅游充分融合,吸引游客,突出文化特色,提高综合竞争力。
五、结语
洛阳是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华夏文明孕育于此,河洛文化发祥于此。挖掘文化旅游潜力,拓展文化产业外延,进一步放大文旅优势,带动产业转型升级,能为洛阳副中心城市建设提供持久驱动力[6]。拥有厚重历史文化底蕴的洛阳,正奋力描绘着“古今辉映、诗与远方”的绚丽画卷。
筑巢引凤,激发文化产业活力。洛阳历史文化资源丰富,不仅留在游客眼中、相机中,还要让游客能帶走、能用到。洛阳应大力发展文创产品,鼓励更多文创团队植根洛阳,打造具有当地特色,物美价廉且有较高使用价值的文创产品,重点培育文创品牌。
洛阳在加快副中心城市建设的进程中,提升文化软实力与发展经济不可分割,二者需共同发展、共同进步,洛阳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必将绽放光华,推动洛阳副中心城市建设。
参考文献
[1] 殷杰,郑向敏.长江经济带旅游产业生态系统安全评估与安全格局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17(4):60-65.
[2] 张维克.关于青岛市发展文化旅游业的思考[C]//青岛市第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青岛:青岛学术年会,2008.
[3] 王向杰.河南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08:34-45.
[4] 史诗.六部门:2025年建成100家左右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J].中国科技财富,2019(9):5.
[5] 张力.城市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开启新局面[N].中国文化报,2019-04-20(7).
[6] 范周.做好旅游文章 讲好中国故事[N].经济日报,2018-04-2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