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都生活在物质的世界里,每时每刻都在与世界万物产生关联。宇宙,在我们面前呈现出日月星空的浩渺之美;自然,在我们眼前展示着四季轮回的生机之美;人类,也在历史的长河中欣赏美、表达美、创造美,在不断追求美的过程中进步、发展。当今中国,伴随经济飞速发展的,是相对滞后的审美能力。大到对历史文化遗产的大拆除,用巨额资金建奇葩建筑,东西南北毫无特色的城市建设;小到人们衣着谈吐的粗俗,家居布置的杂乱,无不让人扼腕叹息,也影响了中国的国际形象和中国制造的品牌价值。蒋勋有一本书《美,看不见的竞争力》,在我看来,更多的时候,美,是看得见的竞争力。
要提高全民族的审美能力,学校的艺术教育是非常关键的一环,艺术教育对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艺术教育目前虽然得到学校的重视,但是,艺术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却是让艺术的价值和意义打了折扣,变了味道,降了档次。
对艺术的认识偏于功利。没有把艺术教育放在人生长河中的价值来思考,也没有把艺术素养作为人的精神世界必备要素来理解。有的是为了成就学业,有的是为了就业出路,有的更高的追求,也是从艺术与生活的价值来架构。比如:成为艺术家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益,很少有人从艺术与人生的价值来构思。因此,艺术教育,在很多地方很多人心中,一开始,就有了非艺术的东西,艺术的纯粹性和本来具有的价值被稀释了,有的甚至被异化了。
艺术教育的专业性略显弱化。艺术,特别是相对专门的艺术,既要有教育的规律,更要有专业的技术。艺术教育对教育者来说,专业化程度高,教育技巧外化。从事艺术教育的人,具有一定的艺术才华或者表现力,是基本要求。而目前,随着艺术教育的普及,教育需求的加大,艺术教育的课程与教学建设明显滞后,艺术教育的师资明显不足,艺术教育的效果就明显减弱。
艺术教育的评价有些偏离。艺术教育,除了技能呈现以外,还是一种人生教育。短期内,很难有结论性评价。即使有了天赋,又有了很好的艺术教育条件,学生的才艺水平明显提高了,但要从中透视出其审美觉醒、人生感悟、观念定向,恐怕很难在短时间内获得答案。而有些评测项目或者方法,过于量化,过于级别、等第、分数等的规定,使得艺术教育有时候就变成了应试教育,变成了短期强化的教育,这样艺术教育就跟着不健全的评价体系走进了瓶颈之中。
要改变艺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充分体现其意义价值和魅力,需要从教育教学本源和规律出发,找到艺术教育的原点、远点,找到艺术教育的规律与真谛。
我们现在正在提倡的核心素养首先就要求要有文化基础、人文底蕴,而艺术,是集想象与创造于一体的最重要的人文载体。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核心價值观,离开艺术肯定是缘木求鱼,南辕北辙。这就要求,在艺术教育中,要确立教育原点,做到立足点正确,才能源远流长。
艺术教育的原点,就是要加强艺术教育中的审美教育。技能教育是基础,是载体,当然必不可少。但唯技能教育,走不远,也教不深。面对浩如烟海的艺术瑰宝,要让学生领略其魅力,喜之乐之,然后才能求之。艺术,需要天赋,但也需要浓烈的兴趣与欲望。而只有充分展示艺术的美丽与魅力,才能从人的内心深处燃起对艺术的追求动力,才能从灵魂深处体验到艺术的高贵与灌顶。如此,即使学生因为天赋不凸显而艺术技能一般,也能感受到顶级艺术的瑰丽,也能在人生之路上感受到艺术之光。
艺术教育是学科教育,有着学科教育的一般特点与规律。但艺术教育又有着自己的显著特征与表现。传统说法就是,光说不练不行,就是多指一些技能性的项目与课程。书法、绘画,管弦、声乐,光靠纸上谈兵,肯定是一无是处,审美教育、人生感悟也无法真正实现。而技能教育个性化是很强的,我们不能太过于集体化、规模化教育,也就是说要充分展示艺术教育的个性化和独特性。但不管是学长笛的,还是拉二胡的,不管是山水画,还是西洋油画,艺术的内涵都是相通的,艺术的感知都是相融的,学生都能在不同的艺术样式中,得到素养的提升,精神的升华。
艺术技能提升了,但要成为一种素养,一种灵魂的感化,还应该有个过渡语转化。这个环节,在教学中我们应及时或者有效地予以关注。有些艺术才华突出的人、艺术技巧出众的人,个人的精神品质并没有得以相应跟进与提升。有的人就怀疑,技能与灵魂的脱节,才华与精神的分离。其实,这也可能只是追求艺术的功利性带来的个人不适,带来的相背与不合。特别需要关注的是,艺术往往呈现这样的特点,艺术的痴迷造成精神的滞后,或者精神的紧张与出世。
基于此,我们最终还是要落实到艺术教育的遵循与改变上来。艺术教育的传统性与技术性,我们必须给予更多的遵循和传承。现代教育改变了许多教育形态,现代技术条件也给予艺术教育有更多的新颖呈现。但艺术教育的传统色彩不能抹杀,技能的直接传授还是其显著特征。我们要改变的是艺术教育的呈现方式,艺术教育的现代理解。我们不能听着高山流水,还在专注于峨冠博带。我们不能看着兰亭集序,还在沉浸于笔墨纸砚。现代的元素必须要渗透于艺术教育,艺术教育也必须要走向未来建构。
艺术、艺术教育、审美教育,这些概念,有紧密联系,但跨度很大。究竟怎样体现艺术教育的价值,需要在课程建构、教学设计和方式方法、风格途径等许多方面进行不懈的探讨。艺术教育需要技术化的设计,需要人文化的浸润,更需要艺术本身的自我观照。
马云曾说过:“不让孩子去体验,不让他们去尝试艺术,我可以保证,三十年后孩子们将找不到工作,因为他们没有办法竞争过机器。”这番话虽然有些绝对,但并不是没有道理。艺术教育,培养看得见的竞争力。
(江苏省无锡市江溪幼儿园)
要提高全民族的审美能力,学校的艺术教育是非常关键的一环,艺术教育对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艺术教育目前虽然得到学校的重视,但是,艺术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却是让艺术的价值和意义打了折扣,变了味道,降了档次。
对艺术的认识偏于功利。没有把艺术教育放在人生长河中的价值来思考,也没有把艺术素养作为人的精神世界必备要素来理解。有的是为了成就学业,有的是为了就业出路,有的更高的追求,也是从艺术与生活的价值来架构。比如:成为艺术家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益,很少有人从艺术与人生的价值来构思。因此,艺术教育,在很多地方很多人心中,一开始,就有了非艺术的东西,艺术的纯粹性和本来具有的价值被稀释了,有的甚至被异化了。
艺术教育的专业性略显弱化。艺术,特别是相对专门的艺术,既要有教育的规律,更要有专业的技术。艺术教育对教育者来说,专业化程度高,教育技巧外化。从事艺术教育的人,具有一定的艺术才华或者表现力,是基本要求。而目前,随着艺术教育的普及,教育需求的加大,艺术教育的课程与教学建设明显滞后,艺术教育的师资明显不足,艺术教育的效果就明显减弱。
艺术教育的评价有些偏离。艺术教育,除了技能呈现以外,还是一种人生教育。短期内,很难有结论性评价。即使有了天赋,又有了很好的艺术教育条件,学生的才艺水平明显提高了,但要从中透视出其审美觉醒、人生感悟、观念定向,恐怕很难在短时间内获得答案。而有些评测项目或者方法,过于量化,过于级别、等第、分数等的规定,使得艺术教育有时候就变成了应试教育,变成了短期强化的教育,这样艺术教育就跟着不健全的评价体系走进了瓶颈之中。
要改变艺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充分体现其意义价值和魅力,需要从教育教学本源和规律出发,找到艺术教育的原点、远点,找到艺术教育的规律与真谛。
我们现在正在提倡的核心素养首先就要求要有文化基础、人文底蕴,而艺术,是集想象与创造于一体的最重要的人文载体。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核心價值观,离开艺术肯定是缘木求鱼,南辕北辙。这就要求,在艺术教育中,要确立教育原点,做到立足点正确,才能源远流长。
艺术教育的原点,就是要加强艺术教育中的审美教育。技能教育是基础,是载体,当然必不可少。但唯技能教育,走不远,也教不深。面对浩如烟海的艺术瑰宝,要让学生领略其魅力,喜之乐之,然后才能求之。艺术,需要天赋,但也需要浓烈的兴趣与欲望。而只有充分展示艺术的美丽与魅力,才能从人的内心深处燃起对艺术的追求动力,才能从灵魂深处体验到艺术的高贵与灌顶。如此,即使学生因为天赋不凸显而艺术技能一般,也能感受到顶级艺术的瑰丽,也能在人生之路上感受到艺术之光。
艺术教育是学科教育,有着学科教育的一般特点与规律。但艺术教育又有着自己的显著特征与表现。传统说法就是,光说不练不行,就是多指一些技能性的项目与课程。书法、绘画,管弦、声乐,光靠纸上谈兵,肯定是一无是处,审美教育、人生感悟也无法真正实现。而技能教育个性化是很强的,我们不能太过于集体化、规模化教育,也就是说要充分展示艺术教育的个性化和独特性。但不管是学长笛的,还是拉二胡的,不管是山水画,还是西洋油画,艺术的内涵都是相通的,艺术的感知都是相融的,学生都能在不同的艺术样式中,得到素养的提升,精神的升华。
艺术技能提升了,但要成为一种素养,一种灵魂的感化,还应该有个过渡语转化。这个环节,在教学中我们应及时或者有效地予以关注。有些艺术才华突出的人、艺术技巧出众的人,个人的精神品质并没有得以相应跟进与提升。有的人就怀疑,技能与灵魂的脱节,才华与精神的分离。其实,这也可能只是追求艺术的功利性带来的个人不适,带来的相背与不合。特别需要关注的是,艺术往往呈现这样的特点,艺术的痴迷造成精神的滞后,或者精神的紧张与出世。
基于此,我们最终还是要落实到艺术教育的遵循与改变上来。艺术教育的传统性与技术性,我们必须给予更多的遵循和传承。现代教育改变了许多教育形态,现代技术条件也给予艺术教育有更多的新颖呈现。但艺术教育的传统色彩不能抹杀,技能的直接传授还是其显著特征。我们要改变的是艺术教育的呈现方式,艺术教育的现代理解。我们不能听着高山流水,还在专注于峨冠博带。我们不能看着兰亭集序,还在沉浸于笔墨纸砚。现代的元素必须要渗透于艺术教育,艺术教育也必须要走向未来建构。
艺术、艺术教育、审美教育,这些概念,有紧密联系,但跨度很大。究竟怎样体现艺术教育的价值,需要在课程建构、教学设计和方式方法、风格途径等许多方面进行不懈的探讨。艺术教育需要技术化的设计,需要人文化的浸润,更需要艺术本身的自我观照。
马云曾说过:“不让孩子去体验,不让他们去尝试艺术,我可以保证,三十年后孩子们将找不到工作,因为他们没有办法竞争过机器。”这番话虽然有些绝对,但并不是没有道理。艺术教育,培养看得见的竞争力。
(江苏省无锡市江溪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