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热学”课程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探索

来源 :中国电力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ARTREE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按照启发式教学的主导思想,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依据“传热学”课程的特点及学生现状,在教学过程中加入课程设计、案例分析及论文写作等环节,经过几轮的教学实践,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学效果得到改善。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课程设计;实践环节;案例分析
  作者简介:李广华(1978-),女,内蒙古赤峰人,大连海洋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讲师,工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热能与动力工程;李华彦(1954-),男,辽宁大连人,大连海洋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船舶设计及建造工程。(辽宁 大连 116023)
  基金项目:本文系大连海洋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热工基础系列课程改革项目的研究成果。
  
  “传热学”是研究由温差引起的热量传递规律的科学,是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热动专业)的主要专业基础课程之一,在热动专业中有较为重要的地位。为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为学生学习后续的专业课程提供良好的理论基础,并充分利用本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我们在近几年的教学过程中一直不断地研究与探索,本文谈谈本课程在教学中运用的教学方法和取得的教学效果。
  一、现状分析
  “传热学”课程在以往的教学中通常都是教师按照教学大纲对所要求的内容进行系统的详细的讲解,属于灌输式教学。这种教学方法存在着诸多问题,最大的不足在于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教学是教与学的有效结合,而灌输式教学只强调了教,忽略了学生的学。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对学生学习方面的忽略势必要引发矛盾。随着社会的发展,今天的学生具有鲜明的个性,有自己的想法,不再一味地跟着教师的指挥棒走,他们更关心为什么要学习这门课程,这门课程对自己今后的工作有没有用,在哪些方面有应用价值。在以往的课堂上主要讲述传热学的基本理论,学生很难理解其在专业中的重要性,也不知究竟在哪些方面可以应用到这些基本理论,甚至有一部分学生认为这种专业课在以后的工作中根本没有用,学生的学习效果可想而知。
  二、指导思想
  现在提倡的启发式教学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一种民主、科学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学生为本,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和热情,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运用已知的知识,自主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探讨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拓宽知识并激发起科学研究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产生师生互动的教学效果。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师在教授课程中一直不断探索的环节,要想在课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方面应该让学生对自己的专业有一个具体的了解,比如将来从事的专业方向和所做的事业方向,进而阐明“传热学”课程在其中所占的重要地位,让学生充分了解其重要性。另一方面做好教学的互动环节,课堂教学活动不仅是一种认知过程,更是一种师生、生生之间的交往过程。只有学生真正参与,才会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
  三、教学方案及教学效果
  基于上述宗旨,在大连海洋大学(以下简称“我校”)机械工程学院(以下简称“我院”)的传热学授课过程中采用了下面几种教学方法,旨在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励学习兴趣进而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在课上尽可能结合本专业特色和生产实际穿插讲述实际案例,或适当布置大作业、课程设计,增强学生对基本理论的认识,提高其自身应用能力。
  1.增加实践环节,增设课程设计
  自2006年起我院的“传热学”课程配备了课程设计实践环节,我院热动专业大部分学生以后工作是面向船舶制造和船舶维修,而换热器属于船舶辅机中的一部分,在保证热力机械的正常工作、热能的有效(经济)利用和日常生活需要等方面都有着重要作用,是保证船舶安全和经济运行的必不可少的设备。船上广泛使用的主、辅柴油机的淡水冷却器、滑油冷却器、燃油加热器、锅炉给水加热器等等,其中絕大部分属于管壳式换热器。据此我们要求学生设计一管壳式换热器,保证每学生一题,在设计中充分利用传热学的基础理论进行热平衡计算、平均温差计算、传热面积核算等等。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设计方案简介:对确定的工艺流程及换热器型式进行简要论述,鼓励创新方案。
  (2)换热器的工艺计算:确定换热器的传热面积及传热结构。
  (3)换热器的主要结构尺寸设计,包括换热管、折流板、拉杆等结构的布置。
  (4)主要辅助设备选型:法兰、接管等。
  (5)绘制换热器总装配图、管路布置图等。
  (6)编写设计说明书。
  (7)考核方式:每个学生通过答辩进行考核。
  在设计的过程中,同时满足机械设计的要求,考虑好尺寸、材料、密封、安装、加工工艺等要求。在此设计中主要取得了以下几项成果。
  (1)提高学生的兴趣:由于学生明白此设计涉及今后的工作,所以兴趣较高。另外,设计题目是每人一题,避免了有些学生偷懒抄袭,设计过程学生都在努力认真地做热力计算、选型、校核计算等。
  (2)培养了学生创新能力:在设计方案上有传统的设计方案,同时我们鼓励创新方案,这期间有的学生提出了很好的方案,例如在做热计算和结构计算时,用假设迭代法进行,如果开始假设的传热系数不准确,后面必须重新假设计算,劳动量重复,所以一位学生运用了MATLAB语言进行了编程,用计算机编程的方法完成了此次设计。能够取得这样的效果,使我们教师感到欣喜。
  (3)提高了学生综合利用知识的能力:在设计中不仅利用了传热学的基本理论,而且要求综合利用换热器设备结构、机械设计基础、机械绘图等多方面的知识,并且在做设计时需要查取大量的图表,例如温差修正系数、各种阻力系数和传热因子等,锻炼了学生工程实际设计能力。
  (4)重过程的考核方式:对于课程设计采用了每个学生答辩的形式进行考核,根据学生图纸的情况和对学生的提问,清楚地了解学生的设计思路、设计过程和设计结果的可靠性,给出公正的考核结果。经过4年的课程设计教学实践,深化了传热学的理论基础,并且将理论运用于实践,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加深学生对实际工程应用的理解。在理论上难以理解的内容,经过实际的设计,变得易于掌握,教学效果较好。
  2.课上案例分析,课下布置大作业
  “传热学”课程中有较多的实际案例,是从生产实际中抽象简化出来的经典模型。在课上,教师根据实际案例分析讲解例题,例如发动机活塞温度场的分布状况,在计算温度场时应该考虑哪些因素,采用什么方法。因为学生专业是船舶动力方向,学生兴趣较高。为了进一步锻炼学生自己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当给学生布置大作业,并且抽出一定时间,以学生为主讲解解题的过程,锻炼了学生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例如在非稳态导热部分的作业:作为工科专业的学生对金属材料热处理比较熟悉,让学生计算高温铁锭退火,铁锭内部随时间的温度分布状况。通过学习导热和对流换热部分的内容可以让学生自行分析热电偶的测温原理及测温误差。这些小型的实例都是学生周围能够认知到的事物,学生分析起来比较有兴趣。
  利用上课时间,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讲台上讲解自己分析问题的思路,求解的过程,和同学老师共同探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们的积极主动性。在最初的几次课,有些学生比较紧张,思路凌乱,不敢大声表达自己的想法,经过不断的训练,大部分学生已经能够像教师一样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充分展现了自己的风采,讲得非常好。
  3.布置论文
  给学生选定方向布置命题论文,要求学生对某一方面写综述性文章或通过论证得到某一有用的结论。学生们通过查阅资料,选择了自己感兴趣的方面进行论文的撰写。例如一位学生的“太阳能的利用”,针对平板太阳能集热器设备中的传热学问题,进行逐一探讨,分析了提高集热器热效率的途径。另一位学生的“绝热材料性质和分类”,主要由导热部分的导热系数产生的联想,分析了绝热材料的一些重要特性。这些文章图文并茂,充分发挥了学生自学和探究问题的能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四、结论
  在传热学的教学中加入了实践环节,发现学生通过学习“传热学”,不但加深了基础理论的理解,而且帮助学生培养了抽象思维能力。综合利用学习过的知识,了解并掌握有些实际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和科学思维方式,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研究能力,使学生眼光远、层次高、后劲足,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杨世铭,陶文铨.传热学(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2]刘子健,赵翠,伍素珍.机械CAD技术课程研究性教学探讨[J].中国大学教学,2010,(1).
  [3]秦萍,蔡德源.“工程热力学”课程改革实践[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
  (责任编辑:麻剑飞)
其他文献
摘要:环境经济学是一门新兴的发展中的学科,其课程应适时增加新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实时跟踪发展动态,充分反映环境科学与经济科学的最新发展动向。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低碳经济已经成为环境经济学研究的一个新热点。而“环境经济学”课程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应具有较大比重的案例教学,故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讲解最新的低碳经济案例,可以强化该课程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环境经济学;低碳经济;教学;案例  作者简介: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转型,城市规划面临变革,出现了与GIS结合发展的新趋势,这也使得进行GIS与城市规划互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研究成为现代城市规划教学改革中一个重要的方向。本文在明确GIS与规划结合的必要性以及GIS优势的基础上,就GIS技术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及其针对性教学的一些主要问题进行探讨,旨在探索当前新的社会经济发展时期和技术手段下城市规划教育方法和教学内容的改革。  关键词:GIS;城市
期刊
摘要:“单元机组运行”是高职院校热能动力设备与应用专业一门重要专业技术课,文章阐述了以职业任务驱动对课程进行教学改革的具体实践。  关键词:职业任务驱动;单元机组运行;课程改革  作者简介:严方(1977-),男,湖南岳阳人,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自动化控制系统设计、火电厂运行技术;张海燕(1967-),女,广西南宁人,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生产过程自动
期刊
摘要:分子生物学是生命科学领域本科专业中最重要的课程之一,但分子生物学双语教学的模式尚有待于更多的教学实践加以探索。本文探讨了双语教学的教学方法,并结合国家级分子生物学双语教学示范课程的教学实践,就如何成功开展分子生物学双语教学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分子生物学;双语教学;实践与思考  作者简介:阚显照(1968-),男,安徽巢湖人,安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理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分
期刊
摘要:为提高“内燃机原理”课程的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在教学方式上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探索,其中包括注重绪论课教学内容的组织、加强理论教学内容联系实际应用、注重教研结合以及将课程内容与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相结合几个方面。  关键词:内燃机原理;教学质量;教学内容;教研结合  作者简介:郑清平(1965-),女,湖南道县人,河北工业大学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教授,工学博士,主要研究
期刊
摘要:本文在問卷调查的基础上,从通识教育视角出发,审视我国英语专业建设的现状,发现了一些专业设置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诸如:语言技能类课程和人文通识类课程比例失调、缺乏具有通识教育背景的复合型教师、学习评价方式过于依赖终结性评估。因此,只有从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师资力量和评估方式等方面进行深度改革,才能真正实现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关键词:通识教育;复合型人才;教育改革   作者简介:李林 (19
期刊
摘要:构建符合环境工程专业“泵与风机”课程的教学内容体系,是促进本专业学生在今后实际工作中学以致用的有效途径。针对环境工程专业的特点,本文探讨了“泵与风机”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以及实际教学改革和实践过程中的体会。  关键词:环境工程;泵与风机;实践教学;教学方法  作者简介:郭瑾(1979-),女,甘肃天水人,北京工业大学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副教授,工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污水再生
期刊
摘要:学生评教系统是客观、公正、准确地考核教师的重要环节。建立有效的学生评教系统对教学信息的收集、教师教学质量的改进、领导教学管理的决策起着关键作用。本文就多元化高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内四种学生评教系统的运行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教学质量;学生评教;运行  作者简介:董纯奇(1962-),男,浙江宁波人,嘉兴职业技术学院督导室,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教学质量监控体系;顾金孚(1963-),男,
期刊
摘要:针对测控专业传感器技术的内容和特点,以创新能力培养为根本,探讨了课程设计的模式,就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方法、考核方式等进行了分析和阐述。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传感器技术;课程设计模式;实践  作者简介:冯梅琳(1979-),女,陕西合阳人,江西理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讲师,工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传感检测、智能测控方面的教学与研究;王军(1979-),男,满族,
期刊
摘要:“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是电类专业的一门专业技术课程,在专业培养计划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针对目前教学与实践脱节的情况结合信阳师范学院物理电子工程学院(以下简称“我院”)“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情况,从教学体系、实验教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就理论实践一体化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关键词:电力电子技术;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探讨  作者简介:刘力伟(1963-),女,河南信阳人,信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