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形玉器的演变

来源 :上海艺术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xia0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玉器历史悠久,品目繁多,最早可以追溯到石器时代。早期玉器常作为礼器、葬器、实用器,随着时代的变迁,玉器逐渐成为赏玩器、装饰器,显示身份的象征,至今仍受到文物艺术品爱好者的亲睐。
  鱼在农业发明之前,与先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在汉语中,鱼和“余”、“裕”同音,常常寓有富足有余之意,鱼的题材玉器最早在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已有发现,其题材一直延续至今,然而不同时代的鱼形玉器或纹饰、或雕工、或玉质都有着其独特的时代特征,是玉器文化的一种传承和发展,也是广大爱好者鉴赏断代的一种参考。
  笔者通过商、周、宋、元、明、清不同时期的6件鱼形玉器来介绍不同时期的时代特征和作品特点。
  商代 商代鱼形玉器已经出现较多,受着琢玉工具和审美的影响,商代玉鱼多体型扁平,线条干净简练,器形狭长,以钻孔、单线条或多线条阴刻线表现鱼的特征,常见斜磨大圈眼,鱼嘴外翻突起,呈丁字形,鱼尾多分叉且斜磨似刀刃状,锋利,具有商代典型的剪影式的玉雕风格,玉质多通体受沁。
  西周 西周鱼形玉器延续了商代干净简练的特征,相比商代,其对于鱼的刻画更加细腻,而西周出现的特有的一面坡(斜刀)的琢玉技法,也成为了判断西周鱼形玉器的重要参考,图中所示青玉鱼,有着钉子嘴、大圈眼、以整齐阴刻线表现鱼鳍,大体与商代相仿,玉质多通体受沁。
  宋代 宋代玉鱼多体型清瘦,呈现跃起、游动的动态形象,鱼眼多为圆点眼,鱼嘴用阴刻线刻出唇边,背鳍向上呈齿状,腹鳍向下外凸,以放射状阴线表现纹路,口含荷叶或瑞草,荷叶翻卷。玉质多为青白玉,有带皮色巧作出现。
  元代 元代玉鱼体型较宋代更显肥胖,形态秉承宋代风格,显动态。对于鱼的纹饰刻画比之宋代更加细腻、写实。鱼嘴上翘,鱼鳍紧贴身体,常见带皮巧作。元代玉器雕琢手法有力,鱼口含荷叶瑞草茎叶雕刻极细,用刀深而有力,这也是元代玉器雕琢的一大特点。
  明代 明代鱼形玉器,腹鳍较长、大多凸显身外,超出身体,用双阴线区分头部与躯干,鳃部刻画斜刀,鱼尾多呈扇形,鱼身常常琢有米字型纹饰,钻孔细小,适合穿戴。玉质以青白玉为主,抛光较好。
  清代 清代玉鱼器形浑圆,造型生动、写实,比例得当,纹饰刻画极其精细繁复,题材多为鲶鱼、鳜鱼等有吉祥寓意的题材。玉质多以白玉质地为主,滋润洁白,其对于雕刻手法和玉器材质的追求一直流行至今。
其他文献
唱歌是人们抒怀娱情、表露心声的艺术活动,只有深刻理解作品、熟练把握词曲的特点,演唱起来才能够声情并茂、感人至深。歌词表达是歌唱表演的核心,本文从歌词预习、歌唱练习
幽幽白狐独舞丛中花雨连绵细水东流吟诗独唱醉人弦歌幽幽九尾自如雪片片花雨落心田及可引天上神鸟也可唤地下苍龙及条条水丝缠绕于臂间阵阵花雪瞬落于肩头“女子芳名?”急去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