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近几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学方面的问题也开始被社会大众所关注。对教育学这门课程来说,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只有注重实践与理论的有效结合,才能充分地实现教学课程的基本价值。从本质上来说,教育学本身就是一门兼具理论性和实践性的学科。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也应该要兼顾这两个方面来进行教学,而实践教学其实就是以教育学课程的价值取向来进行的。
[关 键 词] 教育学课程;价值取向;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04-0216-02
对师范专业的学生来说,教育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而对教育学课程而言,其所具有的基本价值就是学生要适应教学的具体需求,促使教师的专业水平得到有效提高。教育学课程,不管是理论教学,还是实践教学,都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只有兼具这两个方面的教学,才能够将理论知识更好地通过动态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样一来,不仅能够有效提高教学质量,还能够充分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
一、关于教育学课程的相关内容
(一)概述
教育学课程其实主要就是学习有关教育科学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在实际情况中,通过开展有关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训练,就能够有效地培养出具有良好道德品质和教育素养的教师、各级教育行政管理人员以及各级教育科研人员等教育工作者。而且,通过对教育学专业的基本概念的了解,就能够看出教育学课程的最终目的,那就是培养合格的教育人才。而教育学课程的价值取向,其实就是人们针对教育学功能的正确认知和利用,从而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不断完善和提高。
(二)价值取向
在实际中,教育学课程的价值取向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理论,其二是实践。其中,在理论方面,教育学课程的价值取向其实就是指教育学课程的基本价值,即育人,也就是通过基本的教育科学知识的学习,来充分明确教育学课程的教学目标。从本质上来说,教育学课程所构建的理论体系其实是有一定的哲学观基础的,其在理论方面的价值其实就是对教育规律认知的不断深入。因为从实质上而言,教育学本身就是一门应用型学科。
在实践方面,教育学课程的实践价值就是指在师生掌握教育学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培养教师的基本教育教学技能,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为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础。一般来说,教育学课程的实践价值往往是影响其理论价值的客观因素,而教育学课程的实践价值也主要表现在教学理论在实际教育活动中的应用方面。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教育学又是一门来源于生活实践的基本学科,也是用来指导教师的实践行为的一种重要理论工具。从本质上来说,教育学的理论和实践其实是互补的,是相辅相成的,只有教育学的理论和实践相互促进、有效结合,才能够更好、更充分地实现教育学课程本身所具有的价值。
二、基于教育学课程价值取向的教学实践
(一)实践对理论来说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从本质上来说,实践,不仅是所有社会活动的基础,也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实际情况中,若是理论知识不能够得到正确的、实际的、有效的应用,那么对学习者而言,理论知识也并没有什么实际的意义,随着时间的流逝,学习者原本所掌握的理论知识也将会不断消散、不断被忘记。但是,若是学习者能够通过实践来巩固和加强自己的理论知识,那么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实质上来说,只有学习者真正将理论知识消化,真正让理论知识为自己所用,那么才能够借助理论知识来充分提高自己的能力,从而达到让学习者掌握真才实学的教学目的。从本质上来说,实践能够将学习者自己所学到的知識尽快得到相应的反馈,学习者得到反馈之后,就会提高自己的自信心,从而提升自己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氛围,使学习者所学习的理论知识能够得到有效的巩固和应用,从而学习到更多的技能。
而且,对所学习的理论知识,也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够理解得更加透彻和明白。当然,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对所学习到的理论知识也应该及时更新,不能一直停在同一个阶段,而且还应该根据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来进行一定的改革,不能把实践停留在落后的理论当中。
(二)教学课程教学目的的正确定位
在教育学课程价值取向的基础上,若是想要充分做好教学实践,那么在课程的编制和实施过程中,就应该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因此,在教学方面,也应该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教师应该要注重让学生积极地融入现实生活实践中,为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精神健康而服务,从而实现教育的个性化和人性化。另外,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该让学生积极养成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好习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样对学生未来的发展也是有利的。
此外,教师也需要加强与学生在思想问题方面的沟通和交流,积极地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从而逐渐让学生构建自己的学习思维和行为规范。也就是说,教育学课程的教学目的,不仅要教给学生相关的理论知识,还应教会学生如何更好地去处理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如何运用自己所学习的理论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在实际情况中,要想促进教育学的有效发展,教师就必须要积极摆脱传统的思维,不能够一味地以过去的教学经验为参考,应该积极地去寻求更好、更先进的教学方法。有句话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教育主体的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教育实践的成效,展现着教育理论所具有的实际价值。在教育学课程实施的过程中,不能形式化,也不能盲目进行,这样的教育都是机械式的,无法促进学生的有效发展,必须要积极采取个性化、目的性的教学模式。 (三)关于素质化的教学实践
从本质上来说,若想充分实现教育学课程的价值,采用素质化的教学实践就是一种非常有效的途径。在实际情况中,关于素质化教学的实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具有先进的教育观念
从本质上来说,教育观念其实就是一种思想意识形态,其主要由学习观、学生观、教师观等各个方面的内容共同构成。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传统的、比较落后的教育观念也已经无法再适应当前的教育发展的实际需求了。这种传统的、落后的教育观念对教师教育水平的提高也具有一定的阻碍。从某个角度来看,教育观念对教育实践是具有统率作用和引领作用的。因此,在实际情况中,为了能够实现教育学课程的价值取向,那么教师就应该积极地选择先进的教育观念,促进素质化教学实践能够有效实施。而且,教师还需要正确地把握教育方向,积极地采用各种有效方法来提高教学效果。
2.注重探究和创新
从广义的角度来说,教师其实不仅仅是传道者,还是探究者。在实际的教学情况中,教师需要进行有效的研究,不断探究教材、学生以及教学方法等各个方面的内容,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够更加全面、更加准确地了解各种教育要素之间的关系。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实现自我的专业化成长。因此,除了要具备基本的探究精神之外,教师还需要具备创新意识,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不断地创新和开发新的教学方法,积极实现自我的超越。在现实情况中,教师的专业发展其实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也是一个积累实践经验的过程。只有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教师才能够不断累计教学经验,从而实现专业的发展。
3.具备良好的理解能力
从实质情况来说,教师的专业性主要体现在其对教育对象和教育情景的准确理解上,并且还能够根据教育对象和教育情境来选择恰当的教育行为。在实际情况中,教师所面对的教育对象是比较多的,身处的教育情境也是多变的。在素质化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若是想要实现更好的发展,那么就必须要针对教育对象和教育情景具有较强的理解能力,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够良好地应对多变的教育情景和教育对象。
4.具备终身学习的理念
如今,社会已经成为一个知识型社会。在这样的社会情况中,教师也面临着一个比较特别的要求,那就是教师需要善于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这是教师实现自我良好发展的必经途径。在专业发展过程中,积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论,对教师来说,也具有着非常突出的策略性意义。因此,在当代社会下,在实施素质化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积极树立终身学习的教育理念,积极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积极去学习新的知识,去吸纳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四)关于生命化的教学实践
在教学活动中,教学的主体包括两个方面:教师和学生。而这两个主体,也包含着自主性、独特性及成长性等特点。从本质上来说,教学活动,其实与生命活动是息息相关的。在生命化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积极挖掘学生的生命潜能,增强学生的生命活力,从而促进学生能够在最大限度上实现自身的生命价值。而这样的教学方式,其实也就是生命化的教学。从某个角度来说,学习投入其實是素质化教学实践的基础,而生命化教学则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投入。因此,从这方面来看,生命化教学实践也是能够实现教育学课程价值取向的重要途径。
总而言之,在教育学课程中,理论和实践,其实是相互依存的。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进行理论知识教学的同时,还需要重视实践教育。因此,根据教育学课程的价值取向,就必须要注重实践教学,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效结合。
参考文献:
[1]汤颖,杨丽娜.“教育学”教学中“五个一”教学方法的应用基础及其价值取向[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7,38(2):89-92.
[2]张忠华,贡勋.教育学“中国化”、“本土化”和“中国特色”的价值取向辨析[J].高校教育管理,2015,9(6):46-53.
[3]喻莉.师范院校教育学课程价值取向的教学实践[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5(9):204,229.
[4]张小刚.论教育学专业价值危机的表征及其超越:基于对“教育学无用论”的反思[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4(6):56-58.
[5]丁一,荣亚军,朱雅琴,等.地方高等师范院校“教育学”课程研究性学习的教学实践及研究[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3(5):54-55.
编辑 张 慧
[关 键 词] 教育学课程;价值取向;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04-0216-02
对师范专业的学生来说,教育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而对教育学课程而言,其所具有的基本价值就是学生要适应教学的具体需求,促使教师的专业水平得到有效提高。教育学课程,不管是理论教学,还是实践教学,都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只有兼具这两个方面的教学,才能够将理论知识更好地通过动态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样一来,不仅能够有效提高教学质量,还能够充分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
一、关于教育学课程的相关内容
(一)概述
教育学课程其实主要就是学习有关教育科学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在实际情况中,通过开展有关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训练,就能够有效地培养出具有良好道德品质和教育素养的教师、各级教育行政管理人员以及各级教育科研人员等教育工作者。而且,通过对教育学专业的基本概念的了解,就能够看出教育学课程的最终目的,那就是培养合格的教育人才。而教育学课程的价值取向,其实就是人们针对教育学功能的正确认知和利用,从而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不断完善和提高。
(二)价值取向
在实际中,教育学课程的价值取向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理论,其二是实践。其中,在理论方面,教育学课程的价值取向其实就是指教育学课程的基本价值,即育人,也就是通过基本的教育科学知识的学习,来充分明确教育学课程的教学目标。从本质上来说,教育学课程所构建的理论体系其实是有一定的哲学观基础的,其在理论方面的价值其实就是对教育规律认知的不断深入。因为从实质上而言,教育学本身就是一门应用型学科。
在实践方面,教育学课程的实践价值就是指在师生掌握教育学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培养教师的基本教育教学技能,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为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础。一般来说,教育学课程的实践价值往往是影响其理论价值的客观因素,而教育学课程的实践价值也主要表现在教学理论在实际教育活动中的应用方面。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教育学又是一门来源于生活实践的基本学科,也是用来指导教师的实践行为的一种重要理论工具。从本质上来说,教育学的理论和实践其实是互补的,是相辅相成的,只有教育学的理论和实践相互促进、有效结合,才能够更好、更充分地实现教育学课程本身所具有的价值。
二、基于教育学课程价值取向的教学实践
(一)实践对理论来说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从本质上来说,实践,不仅是所有社会活动的基础,也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实际情况中,若是理论知识不能够得到正确的、实际的、有效的应用,那么对学习者而言,理论知识也并没有什么实际的意义,随着时间的流逝,学习者原本所掌握的理论知识也将会不断消散、不断被忘记。但是,若是学习者能够通过实践来巩固和加强自己的理论知识,那么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实质上来说,只有学习者真正将理论知识消化,真正让理论知识为自己所用,那么才能够借助理论知识来充分提高自己的能力,从而达到让学习者掌握真才实学的教学目的。从本质上来说,实践能够将学习者自己所学到的知識尽快得到相应的反馈,学习者得到反馈之后,就会提高自己的自信心,从而提升自己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氛围,使学习者所学习的理论知识能够得到有效的巩固和应用,从而学习到更多的技能。
而且,对所学习的理论知识,也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够理解得更加透彻和明白。当然,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对所学习到的理论知识也应该及时更新,不能一直停在同一个阶段,而且还应该根据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来进行一定的改革,不能把实践停留在落后的理论当中。
(二)教学课程教学目的的正确定位
在教育学课程价值取向的基础上,若是想要充分做好教学实践,那么在课程的编制和实施过程中,就应该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因此,在教学方面,也应该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教师应该要注重让学生积极地融入现实生活实践中,为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精神健康而服务,从而实现教育的个性化和人性化。另外,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该让学生积极养成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好习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样对学生未来的发展也是有利的。
此外,教师也需要加强与学生在思想问题方面的沟通和交流,积极地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从而逐渐让学生构建自己的学习思维和行为规范。也就是说,教育学课程的教学目的,不仅要教给学生相关的理论知识,还应教会学生如何更好地去处理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如何运用自己所学习的理论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在实际情况中,要想促进教育学的有效发展,教师就必须要积极摆脱传统的思维,不能够一味地以过去的教学经验为参考,应该积极地去寻求更好、更先进的教学方法。有句话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教育主体的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教育实践的成效,展现着教育理论所具有的实际价值。在教育学课程实施的过程中,不能形式化,也不能盲目进行,这样的教育都是机械式的,无法促进学生的有效发展,必须要积极采取个性化、目的性的教学模式。 (三)关于素质化的教学实践
从本质上来说,若想充分实现教育学课程的价值,采用素质化的教学实践就是一种非常有效的途径。在实际情况中,关于素质化教学的实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具有先进的教育观念
从本质上来说,教育观念其实就是一种思想意识形态,其主要由学习观、学生观、教师观等各个方面的内容共同构成。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传统的、比较落后的教育观念也已经无法再适应当前的教育发展的实际需求了。这种传统的、落后的教育观念对教师教育水平的提高也具有一定的阻碍。从某个角度来看,教育观念对教育实践是具有统率作用和引领作用的。因此,在实际情况中,为了能够实现教育学课程的价值取向,那么教师就应该积极地选择先进的教育观念,促进素质化教学实践能够有效实施。而且,教师还需要正确地把握教育方向,积极地采用各种有效方法来提高教学效果。
2.注重探究和创新
从广义的角度来说,教师其实不仅仅是传道者,还是探究者。在实际的教学情况中,教师需要进行有效的研究,不断探究教材、学生以及教学方法等各个方面的内容,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够更加全面、更加准确地了解各种教育要素之间的关系。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实现自我的专业化成长。因此,除了要具备基本的探究精神之外,教师还需要具备创新意识,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不断地创新和开发新的教学方法,积极实现自我的超越。在现实情况中,教师的专业发展其实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也是一个积累实践经验的过程。只有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教师才能够不断累计教学经验,从而实现专业的发展。
3.具备良好的理解能力
从实质情况来说,教师的专业性主要体现在其对教育对象和教育情景的准确理解上,并且还能够根据教育对象和教育情境来选择恰当的教育行为。在实际情况中,教师所面对的教育对象是比较多的,身处的教育情境也是多变的。在素质化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若是想要实现更好的发展,那么就必须要针对教育对象和教育情景具有较强的理解能力,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够良好地应对多变的教育情景和教育对象。
4.具备终身学习的理念
如今,社会已经成为一个知识型社会。在这样的社会情况中,教师也面临着一个比较特别的要求,那就是教师需要善于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这是教师实现自我良好发展的必经途径。在专业发展过程中,积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论,对教师来说,也具有着非常突出的策略性意义。因此,在当代社会下,在实施素质化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积极树立终身学习的教育理念,积极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积极去学习新的知识,去吸纳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四)关于生命化的教学实践
在教学活动中,教学的主体包括两个方面:教师和学生。而这两个主体,也包含着自主性、独特性及成长性等特点。从本质上来说,教学活动,其实与生命活动是息息相关的。在生命化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积极挖掘学生的生命潜能,增强学生的生命活力,从而促进学生能够在最大限度上实现自身的生命价值。而这样的教学方式,其实也就是生命化的教学。从某个角度来说,学习投入其實是素质化教学实践的基础,而生命化教学则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投入。因此,从这方面来看,生命化教学实践也是能够实现教育学课程价值取向的重要途径。
总而言之,在教育学课程中,理论和实践,其实是相互依存的。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进行理论知识教学的同时,还需要重视实践教育。因此,根据教育学课程的价值取向,就必须要注重实践教学,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效结合。
参考文献:
[1]汤颖,杨丽娜.“教育学”教学中“五个一”教学方法的应用基础及其价值取向[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7,38(2):89-92.
[2]张忠华,贡勋.教育学“中国化”、“本土化”和“中国特色”的价值取向辨析[J].高校教育管理,2015,9(6):46-53.
[3]喻莉.师范院校教育学课程价值取向的教学实践[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5(9):204,229.
[4]张小刚.论教育学专业价值危机的表征及其超越:基于对“教育学无用论”的反思[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4(6):56-58.
[5]丁一,荣亚军,朱雅琴,等.地方高等师范院校“教育学”课程研究性学习的教学实践及研究[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3(5):54-55.
编辑 张 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