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财政部颁布《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能控制经济活动风险,及时发现问题、改进问题,推动会计工作顺利进行。本文首先指出会计内控管理的薄弱环节,其次分析了管理问题的形成原因,最后阐述了相关改进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内控管理;改进措施
对于行政事业单位而言,会计内控管理的重要意义,在于提高单位内部的管理水平,加强廉政建设、建成服务型政府,实现财政管理的信息化、规范化。科学完善的内控制度,能提高资金利用效率,保证财产的完整性和安全性,为会计工作的开展打下坚实基础。以下结合工作实践,针对会计内控管理的薄弱环节和应对措施进行探讨。
一、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内控管理的薄弱环节
1.组织结构不合理
行政事业单位在会计内控工作中,财会管理结构不合理、不完善,会影响内部控制的实施。研究表明,内控管理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管理结构;二是控制流程,其中管理结构是基础和前提,直接关系到管理工作的过程和结果。事业单位在授权、审议、经办执行等部门上的关系不明确,因此管理流程混亂,可能出现到账模糊的情况。或者会计控制流程过于简单,具有被动性的特点,因此成为会计内控的一大薄弱点。
2.岗位职责不明确
在行政机关中,岗位设置具有冗余性的特点,尤其是在管理岗位上,岗位职责、权限不明确,是造成缺位、越位、错位的根本原因。举例来说,一旦岗位职责交叉,会计内部控制工作中就会相互制约和影响,如果非专业人员参与控制管理,会因缺乏知识和经验而造成工作差错。此外,由于岗位职责不明确,还会造成用人机制不合理的现象,工作人员进入编制以后,工作压力减小、缺乏岗位竞争力和危机感,就会影响工作积极性。
3.管理体系不完善
调查发现,部分事业单位的内控制度体系不完善,具体工作中没有严格执行章程规范,没有开展细致的研究工作,由于注重个人经验,会带来盲目性和随意性。例如:单位针对财政资金进行绩效评价时,只是流于形式,没有真正组建绩效评价小组,难以达到评价效果。或者在资产管理上只重视事前监管,却忽视了事中、事后监管,账面资金和实物资产无法对应起来。此外,职位重叠会增加不必要的开支,增加了会计内控工作的难度,是造成资产流失的重要原因。
4.风险评估不到位
《规范》中明确指出风险评估问题,要求事业单位将财务信息的编报情况、收支管理情况等,均列为风险评估的内容。但是在实际执行时,一些单位没有落实评估工作,或者即使对经济活动进行风险评估,但范围窄、频率低,出现了形式化的弊端。
二、会计内控管理问题的形成原因
1.理念因素
在经济新常态下,内部控制已经成为各个行业中的熟语,内控管理的整体水平有所提升。但是,具体到会计内控上,制度规范比较笼统,就会造成管理理念问题。以《规范》为例,虽然有关于会计控制的内容,但是没有专门的章节进行阐述,降低了会计内控的地位。而内控深度不到位的原因,在于顶层设计强调的是账务处理、财会报告,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而没有对资金运行、会计控制提出说明和注意事项。如此,尽管内控理念被工作人员接受,但在工作实务上还是容易被忽视。
2.机制因素
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制度建设目前处于初级阶段,行政事业单位的内控管理工作受到传统管理模式的影响,因此会计制度的改革不彻底、不完善。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事业单位也在尝试对财务管理制度进行变革,但是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有些单位的财务机构依附到其他部门,有些单位的财务制度由领导一人决策安排,会影响财务部门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如此一来,会计内控管理工作的开展比较混乱。
3.素质因素
《规范》中指出,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中,关键岗位的人员设置,应该具有和岗位相适应的资格与能力。从会计内控管理来看,工作人员首先要熟练掌握财务会计专业知识,其次具有丰富的管理经验。但在实际情况中,工作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原因在于人员处于体制内,人力资源管理策略不灵活,在岗人员的调整幅度小,在有限的培训学习中难以实现优胜劣汰。
三、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内控管理的改进措施
1.加强重视程度
行政事业单位开展各项工作时,领导权威是一个关键因素,在会计内控管理工作中,首先应该得到领导的认可和支持,能提供良好的内控工作环境。从这个角度来看,应该提高领导干部的素质和意识,加强内控管理的重视程度,针对会计内控工作具有清晰的认识和思路,避免产生本位主义。其次领导以身作则,采用制度研读、日常会议等形式,组织人员学习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和实施方法,推动制度的顺利实施。此外,可以将内控实施的效果作为领导干部的考核指标,激发领导干部的主观能动性,引导下属机构完成内控工作。
2.完善制度设计
一方面从顶层制度入手,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针对《规范》进行修订,重点放在会计内控的内容上,进行细化和强化,给出权威解读,以满足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然后地方政府利用省市专家,出台相应的法规文件,完善配套政策和制度;另一方面要建立内控评价制度和标准,首先财政端从财政资金的分配工作入手,制定内部量化评价指标,用来检验财政运行期间的偏差和不足,并采用改进措施,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避免发生腐败现象。其次单位端应该合理划分职能和机构,建立自我评价制度,可以分为单位、业务两个层面。在单位层面,包括内控制度落实、内控组织建设、内控管理运行3个方面;在业务层面,包括预算、采购、合同、收支、资产、项目管理6个方面。将专家认证和自我评价相结合,能保证内控评价的全面性和有效性,以评价结果为依据制定改进措施。
3.优化管理业务
财务管理业务,主要包括预算编审和执行、非税收入管理、债务管理、政府采购、资产管理、PPP管理、绩效管理等内容,且各项业务内容彼此关联。事业单位应该在领导人的支持引导下,针对各项业务流程进行梳理,明确关键环节和风险隐患,采用风险评估机制来制定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具体来说,要遵循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的原则,利用归口管理、单据控制、信息内部公开等方法,将财务管理的各个要素贯穿在内部控制业务中,涉及资产、负债、收入、支出、结余、净资产等。针对各项业务流程进行管控,能提高内控结果的真实性和科学性。 4.提升人員素质
事业单位在会计内控岗位设置上,应该配合岗位说明,明确工作人员的责权利,确保每项工作有专人负责,做到不相容职务不兼任、不混岗。提升人员素质的途径,一是定期开展业务培训活动,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性和稳定性,掌握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技术方法,能适应财税政策的变化趋势。在培训形式上,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同时配合专家讲座、专题会议等,从理论知识和技能方法两个方面入手。二是调整人力资源政策,随着事业单位改革工作的进行,人力资源政策也要优化转型,以目前编制取消为例,就是一种有效的探索方案,能增强工作人员的责任心,促进综合素质和胜任能力的提升。
5.落实监管工作
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内控工作要加强监管,从内审、外审两个方面构建监督体系。在内审上,应该设立专岗,委派专人开展监督工作,及时发现内控中的问题并改进。以单位自我评估为例,首先要确定合适的评价频率,周期过长或过短,均会影响评价效果;其次设置评估指标,明确限额、风险等标准数据;最后要保证评估工作落实到位,而不是走形式。在外审上,主要是接受社会、民众、纪检监察部门的监督,例如不定期检查、施加社会压力,提高事业单位的重视程度,提高监督质量。
四、结语
综上所述,会计内部控制是行政事业单位的一项管理重点,目前内控管理的薄弱环节,主要是组织结构不合理、岗位职责不明确、管理体系不完善、风险评估不到位。分析其原因,是受到理念、机制、素质3个因素的影响。对比,事业单位必须加强重视程度、完善制度设计、优化管理业务、提升人员素质,并落实监管工作,才能促进会计内控管理水平的提升,推动单位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郭暘.浅析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内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消费导刊,2016,(11):122-123.
[2]李中会.浅析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内控管理的不足与解决建议[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6,(12):34-35.
[3]赵小刚.开发行政事业单位内控评价系统破解管理瓶颈[J].会计之友,2016,(8):86-88.
[4]彭志勇.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的策略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2,(26):311-311.
[5]唐大鹏,孙晓靓,王璐璐等.内控视角下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财务管理模式优化探析[J].财务与会计,2017,(2):62-64.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内控管理;改进措施
对于行政事业单位而言,会计内控管理的重要意义,在于提高单位内部的管理水平,加强廉政建设、建成服务型政府,实现财政管理的信息化、规范化。科学完善的内控制度,能提高资金利用效率,保证财产的完整性和安全性,为会计工作的开展打下坚实基础。以下结合工作实践,针对会计内控管理的薄弱环节和应对措施进行探讨。
一、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内控管理的薄弱环节
1.组织结构不合理
行政事业单位在会计内控工作中,财会管理结构不合理、不完善,会影响内部控制的实施。研究表明,内控管理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管理结构;二是控制流程,其中管理结构是基础和前提,直接关系到管理工作的过程和结果。事业单位在授权、审议、经办执行等部门上的关系不明确,因此管理流程混亂,可能出现到账模糊的情况。或者会计控制流程过于简单,具有被动性的特点,因此成为会计内控的一大薄弱点。
2.岗位职责不明确
在行政机关中,岗位设置具有冗余性的特点,尤其是在管理岗位上,岗位职责、权限不明确,是造成缺位、越位、错位的根本原因。举例来说,一旦岗位职责交叉,会计内部控制工作中就会相互制约和影响,如果非专业人员参与控制管理,会因缺乏知识和经验而造成工作差错。此外,由于岗位职责不明确,还会造成用人机制不合理的现象,工作人员进入编制以后,工作压力减小、缺乏岗位竞争力和危机感,就会影响工作积极性。
3.管理体系不完善
调查发现,部分事业单位的内控制度体系不完善,具体工作中没有严格执行章程规范,没有开展细致的研究工作,由于注重个人经验,会带来盲目性和随意性。例如:单位针对财政资金进行绩效评价时,只是流于形式,没有真正组建绩效评价小组,难以达到评价效果。或者在资产管理上只重视事前监管,却忽视了事中、事后监管,账面资金和实物资产无法对应起来。此外,职位重叠会增加不必要的开支,增加了会计内控工作的难度,是造成资产流失的重要原因。
4.风险评估不到位
《规范》中明确指出风险评估问题,要求事业单位将财务信息的编报情况、收支管理情况等,均列为风险评估的内容。但是在实际执行时,一些单位没有落实评估工作,或者即使对经济活动进行风险评估,但范围窄、频率低,出现了形式化的弊端。
二、会计内控管理问题的形成原因
1.理念因素
在经济新常态下,内部控制已经成为各个行业中的熟语,内控管理的整体水平有所提升。但是,具体到会计内控上,制度规范比较笼统,就会造成管理理念问题。以《规范》为例,虽然有关于会计控制的内容,但是没有专门的章节进行阐述,降低了会计内控的地位。而内控深度不到位的原因,在于顶层设计强调的是账务处理、财会报告,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而没有对资金运行、会计控制提出说明和注意事项。如此,尽管内控理念被工作人员接受,但在工作实务上还是容易被忽视。
2.机制因素
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制度建设目前处于初级阶段,行政事业单位的内控管理工作受到传统管理模式的影响,因此会计制度的改革不彻底、不完善。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事业单位也在尝试对财务管理制度进行变革,但是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有些单位的财务机构依附到其他部门,有些单位的财务制度由领导一人决策安排,会影响财务部门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如此一来,会计内控管理工作的开展比较混乱。
3.素质因素
《规范》中指出,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中,关键岗位的人员设置,应该具有和岗位相适应的资格与能力。从会计内控管理来看,工作人员首先要熟练掌握财务会计专业知识,其次具有丰富的管理经验。但在实际情况中,工作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原因在于人员处于体制内,人力资源管理策略不灵活,在岗人员的调整幅度小,在有限的培训学习中难以实现优胜劣汰。
三、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内控管理的改进措施
1.加强重视程度
行政事业单位开展各项工作时,领导权威是一个关键因素,在会计内控管理工作中,首先应该得到领导的认可和支持,能提供良好的内控工作环境。从这个角度来看,应该提高领导干部的素质和意识,加强内控管理的重视程度,针对会计内控工作具有清晰的认识和思路,避免产生本位主义。其次领导以身作则,采用制度研读、日常会议等形式,组织人员学习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和实施方法,推动制度的顺利实施。此外,可以将内控实施的效果作为领导干部的考核指标,激发领导干部的主观能动性,引导下属机构完成内控工作。
2.完善制度设计
一方面从顶层制度入手,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针对《规范》进行修订,重点放在会计内控的内容上,进行细化和强化,给出权威解读,以满足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然后地方政府利用省市专家,出台相应的法规文件,完善配套政策和制度;另一方面要建立内控评价制度和标准,首先财政端从财政资金的分配工作入手,制定内部量化评价指标,用来检验财政运行期间的偏差和不足,并采用改进措施,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避免发生腐败现象。其次单位端应该合理划分职能和机构,建立自我评价制度,可以分为单位、业务两个层面。在单位层面,包括内控制度落实、内控组织建设、内控管理运行3个方面;在业务层面,包括预算、采购、合同、收支、资产、项目管理6个方面。将专家认证和自我评价相结合,能保证内控评价的全面性和有效性,以评价结果为依据制定改进措施。
3.优化管理业务
财务管理业务,主要包括预算编审和执行、非税收入管理、债务管理、政府采购、资产管理、PPP管理、绩效管理等内容,且各项业务内容彼此关联。事业单位应该在领导人的支持引导下,针对各项业务流程进行梳理,明确关键环节和风险隐患,采用风险评估机制来制定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具体来说,要遵循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的原则,利用归口管理、单据控制、信息内部公开等方法,将财务管理的各个要素贯穿在内部控制业务中,涉及资产、负债、收入、支出、结余、净资产等。针对各项业务流程进行管控,能提高内控结果的真实性和科学性。 4.提升人員素质
事业单位在会计内控岗位设置上,应该配合岗位说明,明确工作人员的责权利,确保每项工作有专人负责,做到不相容职务不兼任、不混岗。提升人员素质的途径,一是定期开展业务培训活动,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性和稳定性,掌握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技术方法,能适应财税政策的变化趋势。在培训形式上,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同时配合专家讲座、专题会议等,从理论知识和技能方法两个方面入手。二是调整人力资源政策,随着事业单位改革工作的进行,人力资源政策也要优化转型,以目前编制取消为例,就是一种有效的探索方案,能增强工作人员的责任心,促进综合素质和胜任能力的提升。
5.落实监管工作
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内控工作要加强监管,从内审、外审两个方面构建监督体系。在内审上,应该设立专岗,委派专人开展监督工作,及时发现内控中的问题并改进。以单位自我评估为例,首先要确定合适的评价频率,周期过长或过短,均会影响评价效果;其次设置评估指标,明确限额、风险等标准数据;最后要保证评估工作落实到位,而不是走形式。在外审上,主要是接受社会、民众、纪检监察部门的监督,例如不定期检查、施加社会压力,提高事业单位的重视程度,提高监督质量。
四、结语
综上所述,会计内部控制是行政事业单位的一项管理重点,目前内控管理的薄弱环节,主要是组织结构不合理、岗位职责不明确、管理体系不完善、风险评估不到位。分析其原因,是受到理念、机制、素质3个因素的影响。对比,事业单位必须加强重视程度、完善制度设计、优化管理业务、提升人员素质,并落实监管工作,才能促进会计内控管理水平的提升,推动单位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郭暘.浅析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内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消费导刊,2016,(11):122-123.
[2]李中会.浅析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内控管理的不足与解决建议[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6,(12):34-35.
[3]赵小刚.开发行政事业单位内控评价系统破解管理瓶颈[J].会计之友,2016,(8):86-88.
[4]彭志勇.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的策略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2,(26):311-311.
[5]唐大鹏,孙晓靓,王璐璐等.内控视角下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财务管理模式优化探析[J].财务与会计,2017,(2):6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