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城市生态居住区规划设计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ai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生态居住区是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生态学为基础,设计、组织住宅内外空间的资源和能源,尽可能达到小区内外之间的平衡和循环使用,从而最少量地使用资源、能源,减少对环境的冲击,营造自然和谐、健康舒适的居住环境;使小区成为具有自然生态和人类生态的城市理想的居住地。
  关键词:城市 生态居住区 规划设计
  中图分类号:F062.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生态居住区的概念
  生态居住区应是既适应生态环境,又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建筑,还具有节水、节能、改善生态环境、低污染、无毒、无害、延长建筑物寿命等优点,体现人格化的设计,拥有良好的和有益健康的通风。这才是人类运用科技手段寻求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理想居住空间。
  2居住区环境生态设计所面临的问题
  2.1生态测算形式化,生态设计缺少参照依据
  在国外,居住区环境设计前会对居住环境进行较精确的生态测算,设计时会充分利用测算数据对居住区环境进行合理的规划设计。而在我国,设计前对居住区环境的生态测算是出于满足规定的要求,而不是为了为设计师提供参考数据。受这样的因素影响,设计师在对居住区环境设计的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敏感性较低,规划设计过程容易忽视对当地的土壤、材料、文化、气候、地形的详细考虑与分析,从而降低了能解决场地问题的原有材料的利用率,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2.2环境生态空间的功能划分不合理
  由于近些年人们对环境景观在营建视觉效果上的作用过度看重,使得居住区环境设计的出发点不再是为住户营建舒适的室外空间,而是追求视觉上的冲击感和震撼力,为开发商营造出尊贵、奢华的形象。外加上设计者过于强调对景观主题的表现与营建,致使设计中对居住区环境空间功能的划分不够合理,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2.3过于偏重塑造超大尺度的人工空间,忽视宜人小空间的预留与设置
  居住区设计中大型的广场、恢弘的轴线,在规划图上可能是协调的,但就人的尺度而言这些较大面积的空间和较多的硬质铺装构成的人工空间并不亲切。特别是在一些风格偏欧式的居住区环境设计中,规模较大的开放式广场、超长的中轴线、大型的跌水等也许符合开发商的要求,但所营造的空间并非是居民喜欢的空间。对于这些规模较大的景观节点而言,居民更喜欢私密性相对较高的组团式、宅间式环境设计,并且希望自己的窗前屋后能围绕以更多的植物而非硬质设施。
  2.4水体使用过度
  作为生命之源,水景对于提高居住区环境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目前大多数居住区水景的营造主要是出于满足开发商取得更好宣传而获取更大利益的目的。从而使得居住区的水景设计更偏向于形式化,忽视水对于整体环境的影响以及之后维护费用的考虑。而不论是在我国的南方还是北方,水资源短缺都是必须面对的问题,而在这样的条件下大规模将水体纳入居住区环境设计中,如果缺乏生态理念和先进的技术指导,势必会加剧水资源短缺的环境问题。而在大多数时间处于无水状态的水景所展现的景观效果,也势必无法得到大多数居民的满意。
  2.5片面理解生态概念,绿化材料选择不合理
  目前很多房地产开发商将提高居住区绿化率片面理解为多植树多种草,将提高居住区档次归功于种植珍奇苗木、成龄大树。于是不顾居住区所处地区的地理气候因素,用大面积的草坪、较大量的名贵树种代替居住区基址上原有的经济植被,以达到体现高质量、高绿化率住宅的目的。但由于本身气候、地质条件的不适宜,一些名贵苗木的长势并不能达到设计之初的理想效果,特别是在遭遇一些极端天气后,名贵苗木大面积死亡的案例也数见不鲜,而随之带来的管理、维护费用就不言而喻。这样的现象不仅会带来植物资源的浪费,也会增加居民所需承担的物业费用。
  3完善生态居住区规划设计措施
   3.1生态居住区总体布局居住区的总体布局
  首先要考虑为居民生活创造和提供舒适、优美的空间环境。同时,生态观不仅仅体现在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上,更应当体现在人与人之间和谐共存上。因此,生态居住区不能只是单纯只有“居住”的功能区,而是一个有多佯的混合功能的“完整居住区”。
  自然条件与人文传统。居住区的总体布局、建筑布置充分利用和结合自然条件,合理控制和利用风、日照和天然光,创造良好气候,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和邻里交往场所。住宅建筑既要考虑内部空间的功能,又要考虑形体、环境、建筑形式、风格,反映当地的气候条件、材料条件、技术条件、生活方式、文化审美观点及乡土风貌,将住宅内与外、单体与群体、群体与城市环境有机结合起来,住宅群体组合协调有变化,创造既统一又具独特的风格,尤其在旧城改造中,对传统居住形态遵循“保护中发展”、“改变而不丢失”的有机更新的策略,保持城市文脉、城市肌理的持续性。
  自然景观与人工环境。生态居住区规划重视多样化自然景观的保护和优美环境的创造。生态学的多样性概念在居住区被赋予了更广泛的社会涵义,不仅包括物种多样性,还包括景观多洋性、功能多样性等概念,即通过各种建筑、开放空间等基本功能单元的生态位重叠,在较小的空间内,为居民提供多样化的活动场所,创造具有多样性的人类环境。
  减少出行与公交优先。居住区的规划建设体现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模式,把居民的很多活动安排在能够通过步行到达公交站点的范围内,使更多的人能使用公交系统,开辟完善的步行系统,达到人车分流,限制汽车在区内的活动范围,尽可能减少机动车交通面积,保障居住环境的安静和居民的安全。
  3.2生态居住区环境规划
  充分利用自然提供的潜力,使建筑融入自然,如同生长出来一样。建筑形式、布局、室内外空间组合应与不同时空充分联系起来。力求建筑自然采光、自然通风、空间自然化。结合地形规划。地形地貌从形态上直观地影响居住区的布局与建筑形式,如有依坡就势、层层叠落的布局形式,有爬坡建筑、吊脚楼等建筑形式。建筑或硬质景观设计遵从地形地貌,在生态敏感区尤其重要,对地形地貌的尊重可以说是对土地“文脉”的一种延续。结合气候规划。通过适当的建筑体形和空间组合、建筑朝向、建筑材料、表面色彩等选择来满足人体舒适感,避免不同气候条件可能造成对人体的不适。对于炎热地区,遮阳、通风、隔热是提高建筑空间舒适的重要手段,形成了深檐、骑楼、敞廊、通透等没计;对于寒冷地区,则以保温为主,形成了双层墙、日光廊道、围护结构蓄热等设计;而对于温带地区,则需要建筑空间具有可转换的灵活性,即空间有开与闭、内与外的双重性。
  住区的景观设计不仅为建筑创造了绚丽多变的空间环境,架起了人与自然交流的桥梁,同时对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形成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故在规划设计时首先要强调环境资源的均好与共享,对于住区内的自然与人工景观在规划设计时要尽可能让所有住家共享。此外还应强调的是物理环境的均好,即每家都能获得良好的日照、采光、通风、隔声和朝向,在规划时应保证有效的住宅日照间距,从而有利于夏季主导风向的流通,同时阻挡冬季寒风的侵袭,隔绝外来噪声的干扰以及创造具有温馨、朴素和亲切的外部视觉环境。
  3.3生态居住区道路系统规划
  生态居住区与外部的交通联系依靠居住区道路系统实现,同时生态居住区内部建筑单体也是通过道路交通系统而构成一个相互协调、有机联系的整体。内外通畅、人车分流。在生态居住区的道路交通组织中,小汽车和货车从居住区边缘进入,并在边缘处停车或存车;居住区出人口附近应设置公交车站,使居住区能通过公共交通与外部形成便捷的交通联系;在居住区内部建立完善的步行或自行车系统,避免交通干道穿越居住区,消除乍辆与行人的冲突。结合生态廊道规划。道路设计还应与绿道、蓝道生态支持系统建设结合起来,尤其是步道和自行车道,使之有更多的自然特性,展示自然环境之美,吸引人们回归步行道中,丢下汽车,重新发现骑自行车或步行的悠闲与愉快。道路还应同给排水、电力电讯等输送线路结合起来,形成“联合走廊”。“联合走廊”是特殊的开敞空间,不仅提高土地利用率,而且极大提高居住区风景的价值。
  在道路的规划设计上,基于越来越多的私家车进入住区,动静交通组织日益复杂,住区内不应苛求绝对的人车分流。首先应将交通空间和生活空间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通过阻止无关车辆的进入,并通過对住区道路的线形、宽度、铺装和小品等进行精心设计以降低住区内的车速,达到人车和谐共存;同时以枝状或环状尽端式道路伸入小区或住宅组群内,结合网格式、多样化的人行道和自行车道路系统,限制车的行驶速度,减少对人的过分干扰。其次,在强调人车和谐共处的同时,道路布局要灵活,使车可以停到每个组团的边缘,大大减少业主步行距离,使出入更加便利。
  4结语
  生态居住区的规划设计不仅为建筑创造了绚丽多变的空间环境,架起了人与自然交流的桥梁,同时对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形成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故在规划设计时首先要强调环境资源的均好与共享,对于住区内的自然与人工景观在规划设计时要尽可能让所有住家共享。从而创造一个高质量、高技术的生态型园林式居住小区环境,从根本上提高人们的居住水平和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庆明.居住区规划设计中的特色营造[J].甘肃科技,2007(12).
  [2]田旭朝.浅析住宅小区的环境景观规划设计[J].河北林果研究,2007(4).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人们对物质和精神要求的不断提高,对审美意识和居住生态环境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如何按照每个人的意愿,对建筑室内环境进行艺术处理,打造一个舒适优雅的“绿色”生态环境,这就给我们设计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室内环境生态平衡设计  中图分类号: D922.6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前言  所谓“绿色设计”是面向其设计物体整个生命周期的设计,着眼于人与自然的生态平衡关
期刊
摘要:在当前的经济发展形势下,我国建筑行业发生了突飞猛进的变化。但是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施工技术水平有待于提高,因此,需要我们针对以往工程中出现的问题,加强分析和探讨,加强房屋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的控制,切实保证建筑质量。  关键词:房屋建筑 混凝土 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 TU37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房屋建筑混凝土的构造要求  根据施工要求,基础混凝土的
期刊
摘要:城市是人类生活的乐园,但目前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城市所面临的危机越来越严重,而生态城市概念就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产生的。生态城市是一种全新的城市概念和发展模式,已被认为是解决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最佳途径。近年来,国内城市规划学界运用生态学原理进行生态城市规划与设计成为一种新时尚。本文主要就关于生态城市规划与设计的问题进行浅析。  关键词:生态城市 规划 设计 浅析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
期刊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建筑能耗在总能耗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能源和环境危机的日益加剧,暖通空调系统因为其高能耗在而不得不面临严峻的考验。现有的暖通空调系统所使用的能源基本上是高品位的不可再生能源,其中电能占了绝对的比例。对于这些能源的大量使用,使得地球资源日益匮乏,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  关键词:暖通 空调系统 节能问题  中图分类号:TU96+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期刊
摘要:通信在我们的生活中越来越普遍和重要,通信技术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它的每一个技术进步都会引发关注,我们对光纤通信、对宽带、对无线通信都耳熟能详。在我国,基于LED可见光通信的智能家居系统和上网系统已经在上海世博会和最近的广州高新技术展示会上展示,并引起了观众的强烈好奇灯光  在提供照明的同时,是如何实现通信功能的呢?  关键词:LED 可见光通信技术 应用  中图分类号: E271.7文献
期刊
摘要:本文结合本单位全面推广应用“两本手册”的实际情况,分析山区供电局供电所在推广“两本手册”前后的变化,本文重点阐述了山区供电局供电所“两册”推广应用过程中的遇到的问题及对策,以期达到共同交流学习的目  的。  关键词:两册、供电所、表单、计划  中图分类号:U22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两册”推广应用的背景。  在“两册”的推广应用前,笔者所在的供电所开展运维工作时,存在以下
期刊
摘 要:农村配电线路由于分布在野外、高山和河流,具有点多、线长、面广等特点,运行中受到各类因素的影响较多,因此故障跳闸的情况较为普遍,严重影响了配电网供电可靠性,不但给自身企业造成经济损失,而且在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笔者现就农村配网线路故障跳闸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就降低配网故障率、提高供电可靠性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村配网线路故障跳闸率   前言  随着农村现代化的发展,用户对电力的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生活环境的要求也日渐提升。住宅小区是城市不断发展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标志。建造良好的生态、绿色住宅关键在于园林的绿化设计。本文针对当前园林绿化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园林绿化设计应遵循的人性化设计基本原则和理念,为绿化设计提供建议和帮助,充分发挥园林绿化带来的经济、社会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住宅小
期刊
摘要:配电系统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稳定运行,对用户的用电可靠性影响很大。配电系统综合继电保护在配电系统安全稳定运行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研究是电力改革重要内容。本文从综合继电保护装置出发,探讨了其发展与形成,并分析其可靠性和功能。  关键词:配电系统、综合继电保护、互感器。  中图分类号:F407.61文献标识码:A    发、变、配、用是组成电力系统五个重要组成部分,配电系统是当中重要
期刊
摘要:建筑智能化是现代信息、自动控制和建筑工程等科学技术融汇集成为整体的高新科技产物。它具有多种学科互相结合的特征。随着计算机、通信、控制技术和图形显示技术日益紧密结合和不断发展,今后通信功能、信息处理和自动控制等业务种类必然会不断增多,智能化建筑的自动化程度和智能化水平也必然继续提高。   关键词:建筑 智能化 分析  中图分类号:TP212.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建筑智能化的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