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现象的社会学分析

来源 :速读·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yu10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了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其对于社会弱势群体的影响,且从不同层面论述了如何通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来缓解这一现象。
  关键词:择校;教育机会均等;社会阶层;教育公平;教育均衡发展
  择校现象是相对于就近入学而言的一种入学方式,是指家长为给子女谋求高质量的教育,放弃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按户籍所划定的学区免费就近入学的优惠政策,主动选择到其他学校就读的教育选择现象,其择校对象主要集中在重点学校、示范学校、奥校、名校以及高升学率学校等。现阶段,虽然国家和地方政府三令五申严禁择校,但是各地择校现象却愈演愈烈,以致出现了“择校热”。
  一、社会学视角下择校现象透视
  (一)社会公平与教育机会均等
  教育机会均等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必然要求和重要内容。义务教育作为一项公益性事业和公共产品,每个受教育者都应该拥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和平等享受各类教育资源份额的机会和权利。而由于我国国情、城乡二元结構及重点学校制度的影响,区域、片区、校际间教育经费投入以及优质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城区学校,特别是一些重点学校的师资力量与教育教学设备明显优于普通学校,致使家长舍近求远而择校。所以,“择校热”其本身即就读优质学校机会不均等的体现。
  (二)社会阶层与社会流动
  教育选择是人们维护其社会阶层或打破固有社会阶层,实现向上社会流动的主要渠道。而我国历史上形成的“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学而优则仕”的思想更是使教育的社会功能凸显。家长通过各种资源为其子女选择优质学校就读,认为只有选择好的学校,其子女才有可能取得较好的学习成绩,在各类竞争中脱颖而出。更重要的是,享受优质教育资源带来的成功会使其子女的社会政治经济地位、话语权、发言权有所提升,进而使其子女个体或整个家庭跻身社会上层,因而择校是家长或个体寻求社会地位提升的现实行为。
  二、择校现象对教育机会均等的影响
  目前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的形式主要有四种:以分择校、以钱择校、以权择校和以户择校。因各种择校形式而受到家庭因素的影响,处于不同社会阶层家庭子女的教育机会有不均等的现象。
  (一)以分择校
  “以分择校”,是指以学生考试成绩为依据,决定其是否能进入优质学校。唯分数论,忽略学生入校前的背景,看似公平,实则不然,因为学生的成绩除了与个人智力有关,越来越受到家庭背景的影响。文化具有一定的代际传递性,家长受教育程度高,子女不仅能继承优良的先天文化资本,家长自身也有能力对子女给予及时有效的学业指导,还能通过自身的教育素养为子女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从而影响其学业成绩。同时,经济实力较强的家长还能承担起子女各类组织化的课外补习费用,以弥补学习成绩的不足,使其在择校考试中脱颖而出。
  (二)以钱择校
  “以钱择校”,是指家长愿意通过支付高额的“赞助费”“共建费”等为名头的择校费将其子女送入重点学校就读。现如今,择校费已成为一项重要的家庭教育支出和经济负担。这无疑将处于经济地位以及社会职业中下层的弱势群体子女排斥在重点学校之外,他们只能就读于那些办学条件和教育质量较差的薄弱学校。以钱择校实质上是将教育系统外的不公平引入了教育系统。
  (三)以权择校
  “以权择校”,主要是那些处于领导层、管理层等中上职业阶层的家长能通过自己的身份、权力、资源以及由此带来的影响力在择校中占据优势,又能通过托关系、找领导“开条子”使其子女挤进重点学校。而社会职业中低层的家长既没有权利也没有扎实的社会关系可以依托,因而陷于择校无门的困境,享受不到优势家庭子女就读优质学校的机会。
  (四)以户择校
  “以户择校”,是指家长通过购买学区房将户口落在重点学校和优质学校所在的校区,以获得对口的就读机会。学区房由于地理位置的优越性,房价不菲,家庭经济基础好的家长为了给子女争取优质的教育资源,会不惜重金。而对社会底层的家庭来说,根本无法承受购买学区房带来的经济压力,从而与重点学校失之交臂。
  三、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缓解择校现象的有效途径
  择校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我国经济社会转型的必然结果,且越来越受到经济、文化资本和社会关系在内的家庭因素的影响。而无论是哪一种形式的择校,都是不利于低经济社会阶层的家庭子女。这样发展下去,会使教育的马太效应越发凸显,最终造成两极分化,引发社会不和谐。目前,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已成为有效解决择校问题的共识:
  (1)政府政策引导、资源引领。政府应改变传统思想,注重教育公平,通过宏观调控的作用,均衡教育资源分配。一方面加大对薄弱学校的资金、政策倾斜,以促进薄弱学校的发展。另一方面,规范重点学校的管理,加大对择校行为的监管及追责,缓解择校带来的教育不公平和教育腐败现象。
  (2)学校多元发展、特色发展。学校应加强自身建设,学习西方先进经验,实现多元化发展、特色发展。多元化、特色发展不仅能满足学生兴趣、特长和学习能力等多样化的教育需求,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也是提高学校自身竞争力以实现各学校均衡发展、解决择校问题的长远大计。
  (3)教师以身作则、轮岗换位。师资水平是学校质量的衡量标准,也是家长进行择校考虑的重要因素,因而教师,特别是薄弱学校和普通学校的教师,应积极提高自身知识、能力、研究素养,实现专业化发展。另外积极配合和参与教师的定期轮流和替换,通过资源共享和相互学习的方式,以促进不同区域、学校之间师资力量均衡发展,减少择校现象的发生。
  (4)技术支撑教育、融入教学。教育已逐步呈现信息化的趋势。教育信息化注重运用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通讯为基础的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广泛利用信息资源,因而可以实现优质教育资源互传、共享,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缓解城乡、区域与校际发展的不均衡,以及择校现象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布尔迪厄.文化资本与社会炼金术[M].包亚明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192- 201,194.
  [2]陈彬莉,白晓曦.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家长群体压力与城镇小学生补习——基于北京市海淀区小学调查[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5(5):102-109.
  [3]周迅,青丹丹.择校:一场无人喝彩的博弈[N].光明日报,2006,12
  [4]王智慧.择校现象及其对策研究[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7.
其他文献
五年制幼师学生的人际关系很重要,会影响到其生活与学习等方面。本文从家庭教育环境、性别差异、心理年龄特点、就读学校教育环境等方面进行分析,指出现状存在的一些问题,然
《综合英语》是英语教学中的核心课程。本文结合《综合英语》的教学性质和目标,依据《综合英语》教学亟待改革的现状,本着语言输入和输出紧密结合的原则,提出了该课程教学改
每个国家的政府在其运转过程中都存在权力的转变与更迭,但其不能被彻底的否定,而政府也无论其最好或最坏之分,只要适合一国的发展,能被国民接受,那便是好的政府。因而,政府的职能在
近些年来,随着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公布以及文化遗产日设立进一步推动其抢救和保护工作。而在此项工作之中,博物馆作为典藏、陈列以及研究人文自然遗产重要机构可以说发挥
摘 要:数码技术的不断创新发展,时至今日,数码摄影已经基本替代了传统胶片摄影。本文试图从多方面比较数码技术与传统摄影之间的差别,更多是数码摄影对于传统摄影的优势。  关键词:数码摄影;技术差别;数字化信息技术  1数码摄影逐步取代银盐摄影是时代发展的自然产物  人类从19世纪初开始的摄影尝试,在20世纪末,摄影终于发生了质的飞跃。摄影的数字化技术发展到今天,从技术的角度看,数码相机取代传统相机,胶
摘 要: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Building Automation system,BAS)又名楼宇自动化系统,它以中央监控系统和中央监控计算机为核心,通过计算机控制技术、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将各个不同功能的子系统集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进行监视、控制和管理。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为智能建筑的正常运作提供了有利条件,研究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可以有效的提高智能建筑的运行效率,节省能源。因此,针对建筑设备自动化
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对不同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思辨能力已经成为衡量大学英语教育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特别在我们的大学英语教学中,怎样让学生在掌握英语技能的同时还要注重
摘 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于个人品德的塑造具有极强重要的作用,个人品德关乎社会和谐公共秩序的建立。因而探讨思想政治工作对个人品牌的塑造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个人品德塑造动因、思想政治工作之于个人品德塑造的意义进行分析,提出了个人品德塑造中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具有明确的信仰、以人为本、注重情感需求的建议。  关键词:思想政治工作;个人品德塑造;研究  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计算机网络技术、移动终端
摘 要:新的教学发展时期,对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也有了进一步深化。职业学校作为我国教学机构中重要的结构内容,就要能充分注重其教学的效率水平的提升,只有在这一环节得到了加强,才能真正有助于教学的整体发展水平的提高。本文主要就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和改革现状进行分析,然后结合实际对新时期职业教育教学的策略进行详细探究,希望通过此次的理论研究,对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关键词:职业教育;
摘 要:在一个施工项目中,机械设备的安装是一个起着关键作用的过程,机械设备的安装既决定了工程的质量和设备的工作效率也对工作人员的安全有着很大的影响。本文主要谈论了对于设备的安装和工作过程中的技术问题。施工技术决定了整个工程的安全,目前我国的机械设备安装和施工的技术逐渐的成熟,而且其技术应用越来的越熟练,正向着一体化向智能化的发展。本文主要从施工前的准备、施工过程的技术、及施工结束后的处理来对其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