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性氧化石墨烯-PEBA混合基质膜对苯酚/水的渗透汽化分离性能

来源 :膜科学与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ny5692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分别用聚醚胺(PEA)与双酚A(BPA)对氧化石墨烯(GO)进行改性,再与聚醚嵌段共聚酰胺(PEBA)共混制备获得混合基质膜PEA-GO-PEBA与BPA-GO-PEBA,用于水中低浓度苯酚的渗透汽化分离.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测试表明,PEA与BPA均成功接枝到GO表面;X射线衍射(XRD)测试表明,改性后的GO层间距有所增大,其中BPA-GO的层间距增大较为明显;苯酚吸附实验表明,改性后的PEA-GO与BPA-GO对苯酚的吸附性能都有提高,其中BPA-GO对苯酚的吸附容量达147.8 mg/g;苯酚/水渗透汽化实验表明,在PEBA中引入两种改性GO均能有效提高膜的渗透汽化性能,其中BPA-GO-PEBA混合基质膜的性能更优,55℃时通量与分离因子分别达到308 g/(m2·h)和21.1,与未改性的GO-PEBA混合基质膜相比分别提高了50.2%和88.4%,原因在于改性后的BPA-GO对苯酚的亲和性增强且具有更大的层间距.由不同温度下渗透汽化实验数据和Arrhenius方程计算得到BPA-GO-PEBA混合基质膜对苯酚的渗透活化能为81.0 kJ/mol,高于未改性的GO-PEBA混合基质膜和PEBA空白膜,因而温度升高有利于通量和分离因子的同时提高.
其他文献
膜与外界相互作用首先是通过膜表面进行的,表面具有特殊结构的分离膜备受关注.以聚乙烯乙烯醇共聚物(EVAL)为膜材料,通过溶胶-凝胶法将正硅酸四乙酯(TEOS)引入到膜表面,制备出了具有表面褶皱结构的EVAL改性膜,对膜的分子结构、微观结构、抗污染性能、分离性能、机械性能等进行了分析和讨论.结果 表明,改性膜的通量是原膜的6倍,达到384.3 L/(m2·h),改性后,膜对BSA的截留率由75%增大到99.3%;改性膜具有良好的抗污染性能;与原膜相比,改性膜的弹性模量由7.47 MPa增加到8.57 MPa
以9,9-双(4-氨苯基)芴(FDA)、4,4\'-(六氟异亚丙基)二邻苯二甲酸酐(6FDA)和均苯四甲酸酐(PMDA)为单体采用高温一步法制备了一种三元聚酰亚胺6FDA/PMDA-FDA.通过核磁和红外光谱验证了产物的结构.该聚酰亚胺具有良好的溶解性和热稳定性.通过使用非溶剂诱导相分离(NIPS)法控制相转化时间来调控不对称膜的活性层厚度,然后再在该膜表面涂覆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涂层来制备复合膜.通过扫描电镜确定了活性层厚度,用EDS测试了PDMS涂层的厚度和分布.分别测试了聚酰亚胺基膜、各向
利用非溶剂致相分离法(NIPS)制备新型结构聚芳醚砜(BDD)锂离子电池隔膜,详细考察溶剂种类、聚合物含量、凝固浴组成以及铸膜液在空气中的停留时间等因素对隔膜微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得出最佳成膜条件:溶剂为磷酸三乙酯(TEP),聚合物质量分数为20%,凝固浴为水/异丙醇=4/6(质量比),停留时间为20 s.对最佳成膜条件下隔膜进行测试发现,与聚丙烯(PP)隔膜相比,BDD隔膜具有更高的孔隙率、吸液率以及离子电导率,分别达到了90.52%、377.76%和0.92mS/cm,且热稳定性能优异.该隔膜所组装的锂
薄膜复合膜(TFCM)因其高的分离性能而在低相对分子质量物系的分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然而,在其制备过程中支撑层近表面区域常形成阻力集中区而降低膜的通量.基于此,制备了具有二维性质的柔性多巴(Dopa)薄壁微囊并使其在支撑体上组装成膜,同时微囊柔性的特质可以使其进行无缺陷组装.这种使用介观尺度的有机构造子的制膜方法可以减小支撑层界面区域的附加阻力,所制备的Dopa复合膜在有机溶剂纳滤领域展现出较好的分离性能,其对甲醇的通量达到4400 L/(m2·h·MPa),对大于2 nm的染料分子的截留量达到95%以上
生物发酵液具有成分复杂、黏度大、不稳定等特点,膜分离技术应用于发酵液净化时普遍存在有机及生物污染问题,降低了膜的过滤通量,极大限制了膜技术在生物发酵产业的应用.针对发酵液净化工艺中的膜污染问题,提出以小孔径陶瓷超滤膜同时去除菌体、大分子物质和蛋白的方法,探究合适的超滤膜孔径以减小蛋白分子等物质的堵塞污染.研究选取牛血清白蛋白溶液作为基准体系,以增添D-果糖、大肠杆菌种子液配制不同溶液体系,考察了孔径分别为5、10、100 nm 3种陶瓷膜在不同物料体系下的临界运行通量,探究膜孔径与渗透分离性能的构效关系.
采用颗粒溶胶路线合成含有不同粒径的SiO2-ZrO2溶胶,将其涂覆于中空平板陶瓷微滤膜上制备SiO2-ZrO2纳滤膜并用于双氯芬酸钠的分离.在用粒径为42 nm的SiO2-ZrO2溶胶对载体修饰的过程中,得出最佳溶胶质量分数和涂覆次数分别为0.5%和4次.继而采用17 nm的小粒径SiO2-ZrO2溶胶进一步涂覆,形成了更小孔径的膜,其截留分子量为310.在25℃和0.6 MPa的操作压力下对50mg/L双氯芬酸钠水溶液进行纳滤测试,其通量为2.40 L/(m2·h),截留率为95.1%.当料液温度为70
以壳聚糖和海因为原料合成了壳聚糖-海因(CS-HDH),并通过氯化处理得到氯化壳聚糖-海因(CS-HDH-Cl),以合成的CS-HDH-Cl为添加剂制备具有亲水性、抗污染性能和抑菌性能的聚偏氟乙烯(PVDF)膜.结果 表明,添加CS-HDH-Cl可改善PVDF膜的亲水性能,随着添加剂质量分数增加至0.9%,渗透通量高达351.2 L/(m2·h);改性后的PVDF/CS-HDH-Cl膜通量恢复率可达90.9%;当氧化态氯含量达0.69 mmol/g,PVDF/CS-HDH-Cl超滤膜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
膜蒸馏(MD)是一种新兴的水/废水处理技术.蛋白质膜污染是MD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其机理的解析有助于提高MD的处理效率.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OCT)分析MD过程中的蛋白质膜污染行为.在原位表征的基础上,通过数值算法,以不同方式解读OCT数据集.不但成功追踪到渗透通量下降诱发的分离膜位移,还通过对比面平均强度(SAI)剖面曲线,证实了蛋白质污染物在进料液-膜界面区域的沉积.此外,通过评估每个坐标面上的正异常点分率(FPAs),定量揭示了污染层的时空演化.有助于开发缓解蛋白质膜污染的MD工艺.
以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为水相单体,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50)为添加剂,与均苯三甲酰氯(TMC)在聚砜(PSf)基膜上界面聚合,制备HP-β-CD-TMC/PSf复合纳滤膜.通过FTIR、SEM、AFM和Zeta电位等表征了膜表面的化学组分、形貌及荷电性,探究了不同KH-550含量对PSf复合膜分离性能的影响,并考察了复合膜的耐氯性能.结果 表明,水相中KH-550质量分数为0.15%时,制备的复合纳滤膜亲水性较好,对伊文思蓝(EB)、刚果红(CR)、木质素磺酸钠(SL)的截留率
通过借鉴静态混合器的原理,结合传统隔网的特性,提出了一种应用于卷式膜组件的新型静态混合隔网;利用计算流体力学(CFD)对静态混合型隔网膜组件分离葡聚糖溶液过程的流场结构进行了初步的模拟分析.同时,对静态混合型隔网膜组件分离葡聚糖溶液过程中的压降进行CFD模拟和实验测量,验证了模拟的有效性;此外,还对静态混合隔网膜组件的膜分离性能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 表明,新型静态混合隔网使膜表面附近和流道中心的流体相互迁移混合,增加了传质性能,降低了浓差极化,提高了能量利用率.在同等传质系数情况下,其比传统隔网膜组件膜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