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创设,是教师通过创设生动故事及创设有趣游戏等多种手段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达到情境交融,从而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形成与应用过程的一种重要教学活动。创设情境,会给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以亲切感,激发他们解决数学问题的兴趣。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小学数学;低年级
Talk a new course an implement lieutenant colonel long of teacher's view
Liu-bin
【Abstract】The scenario in the mathematics classroom teaching establish, is the teacher pass to establish a vivid story and establish interesting game etc. variety the means arise a student of study enthusiasm, attain a scenario to blend, make thus student experience mathematics knowledge formation and application process of a kind of importance teaching activity.Establish a scenario, will living to the primary school particularly is the student of junior class with the benignity, stir up the interest that they work。out mathematics problem.
【Key words】Mathematics classroom teaching;The scenario establish;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Junior class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要求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教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因此,数学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为学生设计学习情境,为学生提供全面清晰的有关信息,引导学生在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境中,自己开动脑筋进行学习,掌握数学知识。现将自己近几年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点滴体会浅谈如下:
1. 创设故事情境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更多地关注“有趣、好玩、新奇”的事物。而创设故事化情境就是一条非常适合低年级孩子的路子。我在教学中,把教材中的一幅幅画面所反映的问题情境编成简短的小故事,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增加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有效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例如:“比一比”中,可以设置这样的童话故事情境,引出学习内容:在大森林里,一条蜿蜒的小河边,一群小动物正忙着盖房子呢,瞧,他们有的搬砖,有的扛木头,连河里的小鱼都被这热闹的场面吸引了,禁不住蹦出了水面,瞪大眼睛想看个究竟。热情的小兔子在房前的桌子上摆满了水果招待客人,看着画面,听着故事,学生在一种轻松的氛围中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对新知识充满渴求。
又如:教学三位数不进位加法中,数学王国来了4位小客人,大家看看它们是谁?(出示挂图)国王给它们一人一个牌子(贴上算式卡片),让它们只能在相同数的花朵上采蜜,可把小蜜蜂难住了。它们想请我们班的小朋友帮忙,请你们把题解答出来。从而利用学生的同情心和热心顺利完成本节课教学。也为学生主动探索新知创造了良好的心理环境。
2. 创设生活情境。
小学生对生活是比较熟悉的,从生活中产生问题,创设情境,会给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以亲切感,激发他们解决数学问题的兴趣。
例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时,我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首先,通过四人小组合作,以1元、1角为例认识其它面值的人民币。然后,创设一个坐车到商店购物的情境。课件出示动画汽车,醒目地标上1元字样。“上车1元,请小朋友自觉投币。”由学生自由用各种不同的1元币值上车,从而理解1元=10角。最后,创设一个购物付款的活动情境,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自己的学习用品办一个文具商店,每个小组招聘一名售货员,其他组员充当顾客,开展购物活动。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不断创设情境,让学生掌握元、角之间的关系,并且真正体会1元钱的币值,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通过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小面额人民币的认识,还让学生学会简单计算和如何付钱的方法,并体会到付钱的方法有多种形式。同时,培养学生合理使用人民币、爱护人民币的意识,将数学课与生活融合在一起,学生学得自主、投入,效果自然不错。
小学低年级学生对于抽象的知识往往难以掌握,但教师如能根据条件,因地制宜的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尤其利用多媒体图、文、声、像并茂这一优点,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把抽象的数学具体化、形象化,激发学生的兴趣,将更有利于教学。
3. 创设游戏情境。
数学游戏能为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创设最佳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身心潜能,省时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同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心理素质,使智力和非智力品质协调发展.课堂教学时创设游戏情境的目的要引导学生在“玩”中学,“趣”中练,“乐”中长才干,“赛”中增勇气。例如儿歌“2字像小鸭,圆圆小脑瓜,斜着长脖子,直着小尾巴.”形象地描述了数字“2”的字形和书写要领.如“找兄弟”,学生拿着数字卡片“6”说:“我今年6岁,弟弟比我小两岁,弟弟在哪里?”学生们想出答案举起数字卡片“4”说:“我今年4岁,比你小两岁的弟弟在这里.”学生继续问:“比我大1岁的哥哥在哪里?”学生举起卡片“7”说:“今年我7岁,比你大1岁的哥哥在这里.”在这个游戏中,开始学生依据数序知识想出结果,为学习有关的应用题做了铺垫.例如:“数学接力赛”可以突出分析问题的层次,培养思维的条理性、逻辑性.如分析应用题:“桃树有8棵,梨树比桃树多3棵,梨树有多少棵?”请4名同学参加数学接力赛,每个学生完成一层任务.第一棒:从“梨树比桃树多3棵”这句话里知道了谁和谁比.(梨树和桃树比.)第二棒:还知道了谁的棵数多?它是由哪两部分组成的?(梨树的棵数多,梨树的棵数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一部分是和桃树同样多的8棵,另一部分是比桃树多的3棵.)第三棒:求梨树有多少棵,应该怎样做?用什么方法计算?(求梨树有多少棵,应该把这两部分合起来,用加法计算.)第四棒:列式6+3=9(棵)答:梨树有9棵.如此一来,一人只说一句话,突出了思维的程序,渗透了思维方法,分散了学习应用题的难点,对分析能力尚低、语言表达能力差的低年级学生有很大的辅助作用.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学生学得有趣,学得愉快,学得轻松、学得主动、学得深刻.思想在这里交流,经验在这里丰富,思维在这儿拓展.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这就需要我们全体教师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和年龄特征,结合教学内容,有机灵活地创造各种方法,力保使感性认识深化,具体形象地理解题目内容。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 出版社,2001.
[2] 《小学课堂教学模式探索》 龚春燕等主编
[3] 《小学教学设计》 ( 数学、科学版) 2004年版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小学数学;低年级
Talk a new course an implement lieutenant colonel long of teacher's view
Liu-bin
【Abstract】The scenario in the mathematics classroom teaching establish, is the teacher pass to establish a vivid story and establish interesting game etc. variety the means arise a student of study enthusiasm, attain a scenario to blend, make thus student experience mathematics knowledge formation and application process of a kind of importance teaching activity.Establish a scenario, will living to the primary school particularly is the student of junior class with the benignity, stir up the interest that they work。out mathematics problem.
【Key words】Mathematics classroom teaching;The scenario establish;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Junior class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要求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教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因此,数学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为学生设计学习情境,为学生提供全面清晰的有关信息,引导学生在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境中,自己开动脑筋进行学习,掌握数学知识。现将自己近几年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点滴体会浅谈如下:
1. 创设故事情境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更多地关注“有趣、好玩、新奇”的事物。而创设故事化情境就是一条非常适合低年级孩子的路子。我在教学中,把教材中的一幅幅画面所反映的问题情境编成简短的小故事,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增加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有效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例如:“比一比”中,可以设置这样的童话故事情境,引出学习内容:在大森林里,一条蜿蜒的小河边,一群小动物正忙着盖房子呢,瞧,他们有的搬砖,有的扛木头,连河里的小鱼都被这热闹的场面吸引了,禁不住蹦出了水面,瞪大眼睛想看个究竟。热情的小兔子在房前的桌子上摆满了水果招待客人,看着画面,听着故事,学生在一种轻松的氛围中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对新知识充满渴求。
又如:教学三位数不进位加法中,数学王国来了4位小客人,大家看看它们是谁?(出示挂图)国王给它们一人一个牌子(贴上算式卡片),让它们只能在相同数的花朵上采蜜,可把小蜜蜂难住了。它们想请我们班的小朋友帮忙,请你们把题解答出来。从而利用学生的同情心和热心顺利完成本节课教学。也为学生主动探索新知创造了良好的心理环境。
2. 创设生活情境。
小学生对生活是比较熟悉的,从生活中产生问题,创设情境,会给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以亲切感,激发他们解决数学问题的兴趣。
例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时,我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首先,通过四人小组合作,以1元、1角为例认识其它面值的人民币。然后,创设一个坐车到商店购物的情境。课件出示动画汽车,醒目地标上1元字样。“上车1元,请小朋友自觉投币。”由学生自由用各种不同的1元币值上车,从而理解1元=10角。最后,创设一个购物付款的活动情境,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自己的学习用品办一个文具商店,每个小组招聘一名售货员,其他组员充当顾客,开展购物活动。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不断创设情境,让学生掌握元、角之间的关系,并且真正体会1元钱的币值,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通过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小面额人民币的认识,还让学生学会简单计算和如何付钱的方法,并体会到付钱的方法有多种形式。同时,培养学生合理使用人民币、爱护人民币的意识,将数学课与生活融合在一起,学生学得自主、投入,效果自然不错。
小学低年级学生对于抽象的知识往往难以掌握,但教师如能根据条件,因地制宜的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尤其利用多媒体图、文、声、像并茂这一优点,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把抽象的数学具体化、形象化,激发学生的兴趣,将更有利于教学。
3. 创设游戏情境。
数学游戏能为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创设最佳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身心潜能,省时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同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心理素质,使智力和非智力品质协调发展.课堂教学时创设游戏情境的目的要引导学生在“玩”中学,“趣”中练,“乐”中长才干,“赛”中增勇气。例如儿歌“2字像小鸭,圆圆小脑瓜,斜着长脖子,直着小尾巴.”形象地描述了数字“2”的字形和书写要领.如“找兄弟”,学生拿着数字卡片“6”说:“我今年6岁,弟弟比我小两岁,弟弟在哪里?”学生们想出答案举起数字卡片“4”说:“我今年4岁,比你小两岁的弟弟在这里.”学生继续问:“比我大1岁的哥哥在哪里?”学生举起卡片“7”说:“今年我7岁,比你大1岁的哥哥在这里.”在这个游戏中,开始学生依据数序知识想出结果,为学习有关的应用题做了铺垫.例如:“数学接力赛”可以突出分析问题的层次,培养思维的条理性、逻辑性.如分析应用题:“桃树有8棵,梨树比桃树多3棵,梨树有多少棵?”请4名同学参加数学接力赛,每个学生完成一层任务.第一棒:从“梨树比桃树多3棵”这句话里知道了谁和谁比.(梨树和桃树比.)第二棒:还知道了谁的棵数多?它是由哪两部分组成的?(梨树的棵数多,梨树的棵数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一部分是和桃树同样多的8棵,另一部分是比桃树多的3棵.)第三棒:求梨树有多少棵,应该怎样做?用什么方法计算?(求梨树有多少棵,应该把这两部分合起来,用加法计算.)第四棒:列式6+3=9(棵)答:梨树有9棵.如此一来,一人只说一句话,突出了思维的程序,渗透了思维方法,分散了学习应用题的难点,对分析能力尚低、语言表达能力差的低年级学生有很大的辅助作用.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学生学得有趣,学得愉快,学得轻松、学得主动、学得深刻.思想在这里交流,经验在这里丰富,思维在这儿拓展.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这就需要我们全体教师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和年龄特征,结合教学内容,有机灵活地创造各种方法,力保使感性认识深化,具体形象地理解题目内容。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 出版社,2001.
[2] 《小学课堂教学模式探索》 龚春燕等主编
[3] 《小学教学设计》 ( 数学、科学版) 2004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