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在,有不少人常讲:“这是一个看脸的世界。”放在现实世界,这句话可能更多地表达着戏谑和自嘲,但在演艺界,这句话就不是随便说说的了。盗御马的窦尔敦一定是“蓝脸”,战长沙的关二爷一定是“红脸”,作为标识人物的重要手段之一,从古老的戏剧开始,看脸就是人们观察舞台人物性格和鉴别价值取向的重要手段,是一种严肃的艺术鉴赏行为。
古老的传统艺术中尚且如此,今天的艺术形式上就更不必说。无论是舞台艺术,还是影视艺术,无论是歌唱舞蹈,还是戏剧曲艺,看脸都是广大观众们在欣赏艺术作品时最为基本的行为。在看脸之时,人们会鉴别出作品中所要传递的美与丑、正义与邪恶、善良与奸诈等形象,会生发出爱与恨、希望与失望、喜悦与愤怒等情绪,进而完成艺术审美的全过程。例如,在陈佩斯、朱时茂的经典小品《主角与配角》中,之所以主角配角互换会产生让人啼笑皆非的戏剧效果,就是因为在人们的潜意识中,“浓眉大眼”的一定是正面人物,而“贼眉鼠眼”的则一定是反面人物。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影视界才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看脸的世界”。导演、演员通过“脸”来塑造一个个时空不同、性格迥异的人物,观众通过“看脸”来理解作品的内涵、决定自己的喜好,可以说,演戏就是演脸,看戏就等于看脸。
当然,在表演艺术和人们审美水平的多年发展之后,将人物简单地脸谱化早已成为一种被时代逐渐淘汰的表现形式,白脸的曹操不一定是反派,黑脸的张飞也偶尔会智勇双全。在不少艺术作品中,创作者甚至通过人物形象与潜在脸谱的错位来制造更为强烈的戏剧效果。于是,在经典谍战剧《潜伏》中,阴沉小眼的余则成成为了令人钦佩的地下党员,浓眉大眼的军统站长吴敬中和慈眉善目的站长太太却成了自私混世的国民党蛀虫。同样,在烧脑历史大剧《北平无战事》中,正面人物专业户陈宝国一反常态地出演大反派,常演反派的倪大红却是最为悲情的正面人物,脸和心的巨大反差给予了戏剧人物强大的感染力。
然而,在当下的影视语境中,看脸似乎有着一种简单化的倾向。自从郭敬明三部号称“颜值轰天”的《小时代》电影在国内票房上横扫15个亿后,“颜值”这个采自日语的词就成为了中国影市不可或缺的一个关键词,甚至产生了“无颜值、不票房”的说法。而在电视荧屏上,颜值除了继续在偶像剧领域占据主导作用外,还逐渐渗透到以往一些与偶像色彩交集很小的题材剧之中。比如,以往在抗战剧中,一些老戏骨几乎拥有着“固定席位”,但如今在许多最新推出的抗战剧中,无论是驰骋沙场打鬼子的军官,还是卧底潜伏的地下工作者,不少都换成了所谓的高颜值偶像明星。再比如历史剧,以往大多在厚重感和大场面上下功夫,而如今一部《武媚娘传奇》却在华服、美人、美景上做足了功夫,几乎颠覆了历史剧一贯以来严肃沉重的传统之风。
按理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当影视剧制作水平上升到一定程度之后,人们对演员的容貌、剧集的包装等外在的体现形式也必然会有更高的要求,俊男美女在大小荧幕上更多地亮相也在情理之中,本无可厚非。但古人说,过犹不及,凡事总得讲究一个度,现在不少电影和电视剧,不管内容和题材是否沉重,不管年代和背景是否恰当,甚至不管故事的架构是否合情合理,一律先把颜值堆起来再说。整部作品中,无论是正面人物还是反面角色,无论是主角还是配角,清一色的美女帅哥。相比之下,台词和情节等基础环节似乎都不重要了,只要在开播时把“颜值”作为卖点喊出来,把观众吸引过来,哪怕台词天雷滚滚、哪怕情节漏洞百出,反正在颜值的噱头之下,收视率已经有了。
影视作品作为一种以还原和再现故事为核心的艺术形式,讲好故事、塑造好人物是第一住的要求,否则其他的一切附之于上的表达都不可能有实现的栽体。简单地说来,想要使一部影视作品打动人、吸引人,光靠一群俊男美女飙颜值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大家在作品中想要看的,并不仅仅是美图,还有打动人心的表演和剧情。
古老的传统艺术中尚且如此,今天的艺术形式上就更不必说。无论是舞台艺术,还是影视艺术,无论是歌唱舞蹈,还是戏剧曲艺,看脸都是广大观众们在欣赏艺术作品时最为基本的行为。在看脸之时,人们会鉴别出作品中所要传递的美与丑、正义与邪恶、善良与奸诈等形象,会生发出爱与恨、希望与失望、喜悦与愤怒等情绪,进而完成艺术审美的全过程。例如,在陈佩斯、朱时茂的经典小品《主角与配角》中,之所以主角配角互换会产生让人啼笑皆非的戏剧效果,就是因为在人们的潜意识中,“浓眉大眼”的一定是正面人物,而“贼眉鼠眼”的则一定是反面人物。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影视界才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看脸的世界”。导演、演员通过“脸”来塑造一个个时空不同、性格迥异的人物,观众通过“看脸”来理解作品的内涵、决定自己的喜好,可以说,演戏就是演脸,看戏就等于看脸。
当然,在表演艺术和人们审美水平的多年发展之后,将人物简单地脸谱化早已成为一种被时代逐渐淘汰的表现形式,白脸的曹操不一定是反派,黑脸的张飞也偶尔会智勇双全。在不少艺术作品中,创作者甚至通过人物形象与潜在脸谱的错位来制造更为强烈的戏剧效果。于是,在经典谍战剧《潜伏》中,阴沉小眼的余则成成为了令人钦佩的地下党员,浓眉大眼的军统站长吴敬中和慈眉善目的站长太太却成了自私混世的国民党蛀虫。同样,在烧脑历史大剧《北平无战事》中,正面人物专业户陈宝国一反常态地出演大反派,常演反派的倪大红却是最为悲情的正面人物,脸和心的巨大反差给予了戏剧人物强大的感染力。
然而,在当下的影视语境中,看脸似乎有着一种简单化的倾向。自从郭敬明三部号称“颜值轰天”的《小时代》电影在国内票房上横扫15个亿后,“颜值”这个采自日语的词就成为了中国影市不可或缺的一个关键词,甚至产生了“无颜值、不票房”的说法。而在电视荧屏上,颜值除了继续在偶像剧领域占据主导作用外,还逐渐渗透到以往一些与偶像色彩交集很小的题材剧之中。比如,以往在抗战剧中,一些老戏骨几乎拥有着“固定席位”,但如今在许多最新推出的抗战剧中,无论是驰骋沙场打鬼子的军官,还是卧底潜伏的地下工作者,不少都换成了所谓的高颜值偶像明星。再比如历史剧,以往大多在厚重感和大场面上下功夫,而如今一部《武媚娘传奇》却在华服、美人、美景上做足了功夫,几乎颠覆了历史剧一贯以来严肃沉重的传统之风。
按理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当影视剧制作水平上升到一定程度之后,人们对演员的容貌、剧集的包装等外在的体现形式也必然会有更高的要求,俊男美女在大小荧幕上更多地亮相也在情理之中,本无可厚非。但古人说,过犹不及,凡事总得讲究一个度,现在不少电影和电视剧,不管内容和题材是否沉重,不管年代和背景是否恰当,甚至不管故事的架构是否合情合理,一律先把颜值堆起来再说。整部作品中,无论是正面人物还是反面角色,无论是主角还是配角,清一色的美女帅哥。相比之下,台词和情节等基础环节似乎都不重要了,只要在开播时把“颜值”作为卖点喊出来,把观众吸引过来,哪怕台词天雷滚滚、哪怕情节漏洞百出,反正在颜值的噱头之下,收视率已经有了。
影视作品作为一种以还原和再现故事为核心的艺术形式,讲好故事、塑造好人物是第一住的要求,否则其他的一切附之于上的表达都不可能有实现的栽体。简单地说来,想要使一部影视作品打动人、吸引人,光靠一群俊男美女飙颜值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大家在作品中想要看的,并不仅仅是美图,还有打动人心的表演和剧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