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幼儿游戏中渗透德育的策略

来源 :基础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ic_v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德育在学前教育中的重要性越来越突显出来,如何利用幼儿游戏来开展德育,是当前广大幼儿园教师尤为关注的问题.就当前的幼儿教学活动来看,德育在幼儿游戏中的运用还面临着一些困境,需要及时采取措施加以完善,以便更好地发挥德育的真正作用.为了在幼儿游戏中渗透德育,可以针对幼儿实际,科学设计游戏;注重正面教育,表扬与批评结合;坚持德育贯穿游戏活动始终;加大游戏指导,渗透德育;重视游戏与实践的相互联系.
其他文献
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形成的重要途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使其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自主探究、发现,进而获得知识,逐渐内化成自身的能力,是语文教师的教学重点.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及形成语文核心素养,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聚焦课程标准,定位目标任务;聚焦教材主线,把握语文要素;聚焦问题主线,优化课堂教学;聚焦学生主体,促进素养提升.
目前大部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节奏过快,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存在缺少整体意识、缺乏单元目标、限于求全思维、忽视学生主体等问题.教材中长篇课文选文具有层次性和梯度性,目标指向阅读教学方法和策略的习得与应用,更需要“慢语文”的阅读教学.“慢语文”教学对于指向学生言语表达和深沉式批判阅读,衔接好小升初长文章阅读,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具体教学中,通过整体关照、个性追求等策略,让“慢语文”在聚焦中彰显,在发散中凝聚.
近年来,青少年心理健康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了解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有助于为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长提供帮助.影响青少年心理发展健康的因素很多,机制也十分复杂,国内大量的研究探讨了人格、控制源、自我效能感、家庭教养方式、特殊事件、人际关系以及社会环境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文章梳理了这些研究,并简单介绍了自尊、自我效能感、心理控制源、家庭情感功能、教养方式以及同伴关系对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并从改善成长环境、提升个人体验以及社会媒介的积极导向三个角度提出了促进心理健康的建议.
同一学科、同一章节教学,应该有基本的教学要求或者教学规范.rn因为同一学科的同一章节,有相同的教学内容和基本教法的选择.要提高教学质量,形成学校教学风格,总有“共同行动”“共同智慧”可选择与遵守.试想,在学生学习程度相同的情况下,在基本相同的教学情境下,怎能没有共性的追求和方向?对于新入职老师来说,“课堂教学基本要求”意义更大.因此,开展学科教学,不能没有基本的教学规范.
期刊
绘画表达艺术为学校工作提供“心”依据,为学校德育打开“心”局面,为心理健康教育提出“心”方向,因此要重视学生绘画表达艺术教育,充分发挥其对学生的持续、积极影响,从课程、教师、家长三个维度为绘画表达艺术拓展“心”空间、扩充“心”资源、打造“心”团队,多维度构建学生成长支持系统的后续工作思路.可以通过活动建构,创设绘画表达艺术的“心”情境;主题解构,发展绘画表达艺术的“心”内容;活动重构,深化绘画表达艺术的“心”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