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金融创新+项目资源+平台运营”的模式构建创新生态圈,整合对接行业、政府、投资者、高校、产业的资源、资金和人才,实现产融结合,推进企业增长,中关村国际创客中心是对创业生态体系的尝试。
2016年9月8日,创业公社˙中关村国际创客中心1周年庆典在北京举行。这家成立仅一年的创业空间,已吸引了超过70家企业,垂直孵化领域涵盖VR、教育、人工智能、工业制造4.0、文化创意等行业。
发布会上,由入驻企业智汇社研发的智能机器人“小S”同时亮相,其外壳由自主研发的工业级3D打印的几千个零部件塑造完成,集语音识别反馈系统、视觉识别及跟踪识别系统、人像感知及体感感知系统于一身,可学习模仿人的肢体动作,还带有红外传感器,可感知人的到来并打招呼。
创业公社创始人兼总裁刘循序对记者表示,作为国家级众创空间、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首钢基金、中关村股权交易集团是创业公社的股东,通过“金融创新+项目资源+平台运营”的模式构建创新生态圈,整合对接行业、政府、投资者、高校、产业的资源、资金和人才,实现产融结合,推进企业增长,中关村国际创客中心是对创业生态体系的尝试。
“冷清商街”变成“创业的热土”
中关村国际创客中心的前身是中关村广场购物中心。近两年,受到电子商务的冲击,曾经颇为火爆的中关村广场购物中心,出现大面积空铺,经营几乎停滞。由创业公社和光耀东方联合运营后,地下广场挂起了“创业公社˙中关村国际创客中心”的旗号,一系列科技、智能硬件、电子信息产业、科技金融意以及创业服务、创意文化等领域的企业陆续签约入驻。
如今,中关村国际创客中心充分发挥中关村核心区科技型企业密集、创业资源丰富的优势,以中关村光耀东方时代广场为基点,以中关村城市绿岛为轴线,辐射周边业态,形成高科技创业带,带动中关村创新创业迈上新的台阶,建设成为集花园式联合办公中心、休闲健身中心、高科技中心、休闲健身中心、小微金服中心、社群中心和商超餐饮中心于一体的、具有国际影响力的“6C”创业创新生态新地标。
中关村国际创客中心运营面积3万平米。截至2016年5月初,中心面积签约率已超过85%,目前签约入驻企业70多家,以互联网科技创新企业为主。其中,科技类企业占比37%,互联网类占比29%,文化类占比9%,其他类占比25%。
迄今为止,创业公社旗下拥有创业办公、创客金服、水滴数据、长青商学院、37℃公寓、创业公社书咖等子品牌,打造集创业办公空间、创业公寓、金融服务、创业培训和创业大数据为一体的创业生态圈。
目前,创业公社场地运营面积12万平米,并在哈尔滨、烟台、厦门、天津等地建立基地,聚集了近百家投资人,入孵企业超1200家,超过200家企业获得融资,培育了97家中关村雏鹰人才企业,7家中关村金种子企业,8家新三板企业,11家新三板储备企业,25家北京四板挂牌企业,116家北京四板展示企业,5家企业被上市公司并购。
“三驾马车”打造的创业生态
有人指出,衡量一个孵化器是否成功,必须用一个公司是否成功的标准去衡量它,就是能否持续给公司带来回报。就这一点而言,创业公社是走在行业前列的。
在地产运营、创业服务和股权投资“三驾马车”的驱动下,创业公社已经形成了自我生长和循环的孵化模式。
“第一,场地运营是我们最擅长的领域之一。”刘循序谈到,创业公社在北京拥有超过12万平方米的管理面积,体量庞大,集办公、社交、娱乐和健身元素于一体。“就场地而言,我们没有采取到处设点的策略,而是在中关村区域内相对聚焦,形成固定的管理半径,在做到快速响应的同时,更方便创新创业服务的延展。”
第二,创业公社花了大力气构建基于创业服务生态圈的模式。
对于目前众多孵化器的运营现状来讲,现有收入难以完全覆盖成本,而股权投资的收益在短时间内又难以变现,所以这就要求孵化器想要生存下去,既要静下心,也得扛得住。
“为企业服务,讲究实实在在,来不得半点儿含糊。”刘循序对记者谈到,创业公社从最基础的财务保镖做起,帮助企业完成财会事务;设立和完善企业培训体系,解决企业管理的烦恼;成立创客金服,为初创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帮他们对接金融投资机构,提升企业资本市场运作能力。“例如帮助有发展潜力的小微企业挂牌四板,为他们打开深交所的大门,也涵盖在创业公社金融服务的内容里。我们给四板市场输送了上百家好企业,四板也给我们带来很多优质的早期初创企业,这也是一个小生态。”
第三,创业公社对企业采取的更深一步的孵化路径是,在彼此深入了解的基础上,对企业进行股权投资,绑定创业生态圈里的企业,同时联合众创圈里的其他企业,共同开展产业链服务,从而在众创空间里形成一个创业创新的共生机制。
刘循序强调,孵化器应关注创业的早期阶段,这时创业者可能只有一个较好的想法,需要孵化器对创业者进行全方位培训。发现优秀的创业者对于孵化器管理者而言,是其最根本的能力的验证。
孵化器过去拼的是办公场所,现在拼的是投融资能力。投融资能力成为孵化器能够存活、盈利的重要条件。孵化器除了做孵化,更主要的是对自己挑选的创业团队进行天使投资。
有专家强调,创业者需要的是增值服务,包括财物、法律、公关等方面,可能还有上游的供应商、下游的客户、管理团队等。应该鼓励的孵化器模式是通过股权投资和增值服务获得收益。
在很多国外知名孵化器中,股权投资是最重要的盈利模式,天使投资、培训服务等是额外的服务。通过占据原始股权,提供增值服务,最后通过股权退出实现盈利。孵化器自己能通过股权增值盈利,就会有相当大的意愿为创业者提供配套服务。
作为国内孵化器佼佼者,创业公社通过股权投资,已经与十几家企业达成了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其中有两家企业由原来的几百万的估值,一下跃升为数亿元的身价。 “服务企业需要,必须直接到位,做不好的事情就不做”,刘循序强调,创业公社一直坚持轻资产运营,把很大的精力放在打造精品企业上面,希望未来贡献出一批响当当的民族品牌。
众创空间的商业模式五花八门,在传统盈利模式基础上,创业公社又走出了一条新路子,那就是孵化器和传统园区合作,发挥各自优势,好的硬件设施加上专业的软性服务,帮助更多的创业企业成长和壮大,从而提升一个区域的创新创业水平。刘循序对记者透露,“目前,我们已与一些园区、企业签订了委托管理协议,帮助他们运营园区。”
迈进孵化器3.0时代
有人说,2015年是孵化器的“元年”。孵化器正是在中国第四次创业浪潮的推动下,在全国范围内喷涌而出。有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各地新增孵化器约5000家,新增数量超过了当初规划的3倍以上。任何一个行业都是从野蛮生长期过渡到成熟发展时期的,孵化器行业也不例外。业内人士认为,做孵化并没有清晰的路径可以遵循,大家都在摸着石头过河。
不久前,北京市科委针对北京众创空间的一项调查显示,众创空间在提供培训、投融资、法务、财务等方面的服务能力较强,但仅有44.4%提供市场营销服务、39.7%提供供应链服务、20.6%提供科研条件。对创业者来说,20.4%的创业企业和团队缺乏有效的创新创业辅导,15.6%的没有明确的商业模式,14.4%的产品定位难,12.6%的团队组建不合理。从侧面反映出众创空间在产品和商业模式构建等方面需要进一步提升服务能力。
国内早期的孵化器所提供的孵化内容和孵化环节仅可以满足企业创业阶段的一部分需求,也就是说,只管“孵”,不管“长”。随着创业服务业发展,孵化器正经历着二次升级换代。如何满足创业者不同阶段、不同层次的需求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孵化器3.0时代应运来临。
有人提出,孵化器1.0时代,收入主要靠出租工位的房租;孵化器2.0时代,收入为房租+服务费;而孵化器3.0时代,则是靠服务费+股权投资的收益。但是,目前有许多项目以孵化器为概念,但说到底还是类地产项目,提出的许多理念也落实不下来。
有专家指出,评价一个孵化器优秀与否,并不在于其“抢夺”了多少项目入驻,而是要服务好所孵化的项目,要在完善自身的服务与资源的配置上下功夫。
创业公社投资功能的价值发现以及相对成熟的模式初显,使得其已悄然迈入3.0时代。
在创业公社创始人、董事长刘循序看来,随着孵化器迈入3.0时代,创新型孵化器已成为主流,空间和基础服务只是孵化器最底层的配置,“房东+物业”的模式不再能满足创业者们的深层次需求,迫使孵化器的运营者转向成为“辅导员”,提供更具附加价值的服务。垂直、多元、丰富、系统、聚合链接、开放、投资增值、国际化成为孵化器发展历程中的关键词,创新型孵化器势必会引领这次潮流。
目前,创业服务行业正加速向以众创空间平台为载体,以体系化、多元化的投资基金为资本驱动力,这一生态模式强调创业要在一个自生长环境中实现资金、项目、技术和人才之间的循环。
“孵化器生态模式3.0解决的不是孵化企业的存活问题,而是企业的增长发展问题。”
三年以来,创业公社孵化服务1200余家企业,其中估值过5亿企业超50家、雏鹰企业82家、年收入过千万企业35家、挂牌新三板、上市公司并购26家。在创业公社的服务下,孵化企业同比其他普通类创业空间企业公司成活率提高43%、获得融资比例提高27%、办公空间出租率提高45%。除此之外,创业公社从“腾讯创业基地”到“微软技术实践中心”,再到国内唯一斯坦福“点燃”创业项目运营机构;从“中关村雏鹰人才基地”到“新三板培育基地”;从“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到“中关村金种子企业优秀推荐单位”;从北京市“首批众创空间”、“四板市场推荐会员”到“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众创空间”,不断新增的各项荣誉和合作伙伴是全球各界对创业公社最好的认可。
与此同时,创业公社同企业共成长,运营面积扩大70倍;用户数量增长40倍;运营总收入提高50倍;净资产增长80倍,连续三年平均增速超过100%,实现了指数倍增长。
此次发布会上,北京东联世纪与创业公社进行了战略合作签约,携手共建双创智慧园区,打造拎包入住的一站式智能办公服务平台,帮助中小微企业形成互联网、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创业公社创始人、董事长刘循序表示:“未来园区将与国际顶尖的咨询公司合作,进一步整合国内外资源,为国内外的创业者和投资机构提供多维度的商业服务,最大化促进商业资源的交互。”
刘循序表示:“未来园区将与国际顶尖的咨询公司合作,进一步整合国内外资源,为国内外的创业者和投资机构提供多维度的商业服务,最大化促进商业资源的交互。目前创业公社正在加速向以众创空间平台为载体、以体系化、多元化的投资基金为资本驱动力,来实现资源链接和开放循环的3.0硅谷生态模式发展。中关村国际创客中心就是这样一个走在国际化前沿的创新生态系统,运行成熟后将复制推广至全国,形成全国性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实现“双创”的可持续循环发展。”
2016年9月8日,创业公社˙中关村国际创客中心1周年庆典在北京举行。这家成立仅一年的创业空间,已吸引了超过70家企业,垂直孵化领域涵盖VR、教育、人工智能、工业制造4.0、文化创意等行业。
发布会上,由入驻企业智汇社研发的智能机器人“小S”同时亮相,其外壳由自主研发的工业级3D打印的几千个零部件塑造完成,集语音识别反馈系统、视觉识别及跟踪识别系统、人像感知及体感感知系统于一身,可学习模仿人的肢体动作,还带有红外传感器,可感知人的到来并打招呼。
创业公社创始人兼总裁刘循序对记者表示,作为国家级众创空间、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首钢基金、中关村股权交易集团是创业公社的股东,通过“金融创新+项目资源+平台运营”的模式构建创新生态圈,整合对接行业、政府、投资者、高校、产业的资源、资金和人才,实现产融结合,推进企业增长,中关村国际创客中心是对创业生态体系的尝试。
“冷清商街”变成“创业的热土”
中关村国际创客中心的前身是中关村广场购物中心。近两年,受到电子商务的冲击,曾经颇为火爆的中关村广场购物中心,出现大面积空铺,经营几乎停滞。由创业公社和光耀东方联合运营后,地下广场挂起了“创业公社˙中关村国际创客中心”的旗号,一系列科技、智能硬件、电子信息产业、科技金融意以及创业服务、创意文化等领域的企业陆续签约入驻。
如今,中关村国际创客中心充分发挥中关村核心区科技型企业密集、创业资源丰富的优势,以中关村光耀东方时代广场为基点,以中关村城市绿岛为轴线,辐射周边业态,形成高科技创业带,带动中关村创新创业迈上新的台阶,建设成为集花园式联合办公中心、休闲健身中心、高科技中心、休闲健身中心、小微金服中心、社群中心和商超餐饮中心于一体的、具有国际影响力的“6C”创业创新生态新地标。
中关村国际创客中心运营面积3万平米。截至2016年5月初,中心面积签约率已超过85%,目前签约入驻企业70多家,以互联网科技创新企业为主。其中,科技类企业占比37%,互联网类占比29%,文化类占比9%,其他类占比25%。
迄今为止,创业公社旗下拥有创业办公、创客金服、水滴数据、长青商学院、37℃公寓、创业公社书咖等子品牌,打造集创业办公空间、创业公寓、金融服务、创业培训和创业大数据为一体的创业生态圈。
目前,创业公社场地运营面积12万平米,并在哈尔滨、烟台、厦门、天津等地建立基地,聚集了近百家投资人,入孵企业超1200家,超过200家企业获得融资,培育了97家中关村雏鹰人才企业,7家中关村金种子企业,8家新三板企业,11家新三板储备企业,25家北京四板挂牌企业,116家北京四板展示企业,5家企业被上市公司并购。
“三驾马车”打造的创业生态
有人指出,衡量一个孵化器是否成功,必须用一个公司是否成功的标准去衡量它,就是能否持续给公司带来回报。就这一点而言,创业公社是走在行业前列的。
在地产运营、创业服务和股权投资“三驾马车”的驱动下,创业公社已经形成了自我生长和循环的孵化模式。
“第一,场地运营是我们最擅长的领域之一。”刘循序谈到,创业公社在北京拥有超过12万平方米的管理面积,体量庞大,集办公、社交、娱乐和健身元素于一体。“就场地而言,我们没有采取到处设点的策略,而是在中关村区域内相对聚焦,形成固定的管理半径,在做到快速响应的同时,更方便创新创业服务的延展。”
第二,创业公社花了大力气构建基于创业服务生态圈的模式。
对于目前众多孵化器的运营现状来讲,现有收入难以完全覆盖成本,而股权投资的收益在短时间内又难以变现,所以这就要求孵化器想要生存下去,既要静下心,也得扛得住。
“为企业服务,讲究实实在在,来不得半点儿含糊。”刘循序对记者谈到,创业公社从最基础的财务保镖做起,帮助企业完成财会事务;设立和完善企业培训体系,解决企业管理的烦恼;成立创客金服,为初创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帮他们对接金融投资机构,提升企业资本市场运作能力。“例如帮助有发展潜力的小微企业挂牌四板,为他们打开深交所的大门,也涵盖在创业公社金融服务的内容里。我们给四板市场输送了上百家好企业,四板也给我们带来很多优质的早期初创企业,这也是一个小生态。”
第三,创业公社对企业采取的更深一步的孵化路径是,在彼此深入了解的基础上,对企业进行股权投资,绑定创业生态圈里的企业,同时联合众创圈里的其他企业,共同开展产业链服务,从而在众创空间里形成一个创业创新的共生机制。
刘循序强调,孵化器应关注创业的早期阶段,这时创业者可能只有一个较好的想法,需要孵化器对创业者进行全方位培训。发现优秀的创业者对于孵化器管理者而言,是其最根本的能力的验证。
孵化器过去拼的是办公场所,现在拼的是投融资能力。投融资能力成为孵化器能够存活、盈利的重要条件。孵化器除了做孵化,更主要的是对自己挑选的创业团队进行天使投资。
有专家强调,创业者需要的是增值服务,包括财物、法律、公关等方面,可能还有上游的供应商、下游的客户、管理团队等。应该鼓励的孵化器模式是通过股权投资和增值服务获得收益。
在很多国外知名孵化器中,股权投资是最重要的盈利模式,天使投资、培训服务等是额外的服务。通过占据原始股权,提供增值服务,最后通过股权退出实现盈利。孵化器自己能通过股权增值盈利,就会有相当大的意愿为创业者提供配套服务。
作为国内孵化器佼佼者,创业公社通过股权投资,已经与十几家企业达成了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其中有两家企业由原来的几百万的估值,一下跃升为数亿元的身价。 “服务企业需要,必须直接到位,做不好的事情就不做”,刘循序强调,创业公社一直坚持轻资产运营,把很大的精力放在打造精品企业上面,希望未来贡献出一批响当当的民族品牌。
众创空间的商业模式五花八门,在传统盈利模式基础上,创业公社又走出了一条新路子,那就是孵化器和传统园区合作,发挥各自优势,好的硬件设施加上专业的软性服务,帮助更多的创业企业成长和壮大,从而提升一个区域的创新创业水平。刘循序对记者透露,“目前,我们已与一些园区、企业签订了委托管理协议,帮助他们运营园区。”
迈进孵化器3.0时代
有人说,2015年是孵化器的“元年”。孵化器正是在中国第四次创业浪潮的推动下,在全国范围内喷涌而出。有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各地新增孵化器约5000家,新增数量超过了当初规划的3倍以上。任何一个行业都是从野蛮生长期过渡到成熟发展时期的,孵化器行业也不例外。业内人士认为,做孵化并没有清晰的路径可以遵循,大家都在摸着石头过河。
不久前,北京市科委针对北京众创空间的一项调查显示,众创空间在提供培训、投融资、法务、财务等方面的服务能力较强,但仅有44.4%提供市场营销服务、39.7%提供供应链服务、20.6%提供科研条件。对创业者来说,20.4%的创业企业和团队缺乏有效的创新创业辅导,15.6%的没有明确的商业模式,14.4%的产品定位难,12.6%的团队组建不合理。从侧面反映出众创空间在产品和商业模式构建等方面需要进一步提升服务能力。
国内早期的孵化器所提供的孵化内容和孵化环节仅可以满足企业创业阶段的一部分需求,也就是说,只管“孵”,不管“长”。随着创业服务业发展,孵化器正经历着二次升级换代。如何满足创业者不同阶段、不同层次的需求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孵化器3.0时代应运来临。
有人提出,孵化器1.0时代,收入主要靠出租工位的房租;孵化器2.0时代,收入为房租+服务费;而孵化器3.0时代,则是靠服务费+股权投资的收益。但是,目前有许多项目以孵化器为概念,但说到底还是类地产项目,提出的许多理念也落实不下来。
有专家指出,评价一个孵化器优秀与否,并不在于其“抢夺”了多少项目入驻,而是要服务好所孵化的项目,要在完善自身的服务与资源的配置上下功夫。
创业公社投资功能的价值发现以及相对成熟的模式初显,使得其已悄然迈入3.0时代。
在创业公社创始人、董事长刘循序看来,随着孵化器迈入3.0时代,创新型孵化器已成为主流,空间和基础服务只是孵化器最底层的配置,“房东+物业”的模式不再能满足创业者们的深层次需求,迫使孵化器的运营者转向成为“辅导员”,提供更具附加价值的服务。垂直、多元、丰富、系统、聚合链接、开放、投资增值、国际化成为孵化器发展历程中的关键词,创新型孵化器势必会引领这次潮流。
目前,创业服务行业正加速向以众创空间平台为载体,以体系化、多元化的投资基金为资本驱动力,这一生态模式强调创业要在一个自生长环境中实现资金、项目、技术和人才之间的循环。
“孵化器生态模式3.0解决的不是孵化企业的存活问题,而是企业的增长发展问题。”
三年以来,创业公社孵化服务1200余家企业,其中估值过5亿企业超50家、雏鹰企业82家、年收入过千万企业35家、挂牌新三板、上市公司并购26家。在创业公社的服务下,孵化企业同比其他普通类创业空间企业公司成活率提高43%、获得融资比例提高27%、办公空间出租率提高45%。除此之外,创业公社从“腾讯创业基地”到“微软技术实践中心”,再到国内唯一斯坦福“点燃”创业项目运营机构;从“中关村雏鹰人才基地”到“新三板培育基地”;从“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到“中关村金种子企业优秀推荐单位”;从北京市“首批众创空间”、“四板市场推荐会员”到“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众创空间”,不断新增的各项荣誉和合作伙伴是全球各界对创业公社最好的认可。
与此同时,创业公社同企业共成长,运营面积扩大70倍;用户数量增长40倍;运营总收入提高50倍;净资产增长80倍,连续三年平均增速超过100%,实现了指数倍增长。
此次发布会上,北京东联世纪与创业公社进行了战略合作签约,携手共建双创智慧园区,打造拎包入住的一站式智能办公服务平台,帮助中小微企业形成互联网、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创业公社创始人、董事长刘循序表示:“未来园区将与国际顶尖的咨询公司合作,进一步整合国内外资源,为国内外的创业者和投资机构提供多维度的商业服务,最大化促进商业资源的交互。”
刘循序表示:“未来园区将与国际顶尖的咨询公司合作,进一步整合国内外资源,为国内外的创业者和投资机构提供多维度的商业服务,最大化促进商业资源的交互。目前创业公社正在加速向以众创空间平台为载体、以体系化、多元化的投资基金为资本驱动力,来实现资源链接和开放循环的3.0硅谷生态模式发展。中关村国际创客中心就是这样一个走在国际化前沿的创新生态系统,运行成熟后将复制推广至全国,形成全国性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实现“双创”的可持续循环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