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艾滋病在全球不断扩散和流行,已经成为人类面临的灾难性疾病。中西医并重,实现优势互补,可能是艾滋病治療的新模式。目前艾滋病的研究很多,但存在的不足也需要引起重视和改进。
【关键词】艾滋病;中西医;概况
【中图分类号】R512.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2)01-0031-01
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AIDS)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而引起的传染性疾病。有关数据显示,艾滋病已成为全球的第四号杀手[1]。AIDS自被发现至今,对社会、家庭造成极大影响,其广泛流行已成为当今世界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虽然AIDS的流行已引起各国政府的重视,但是迄今为止,仍无特效的治疗药物及安全有效的抗HIV疫苗。本文对近年来艾滋病的中西医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国内AIDS的流行现状
自1985年我国发现首例HIV感染以来,AIDS在我国流行经历了三个阶段:1985年-1988年为第一阶段即传入期或散发期,HIV感染者主要为外来人员;1989年-1994年为第二阶段即扩散期或局部流行期;1995年至现在为第三阶段即增长期或广泛流行期。目前,云南、河南、广西、新疆、广东和四川六省累计报告的HIV感染者和病人数占全国累计报告数的80.5%。HIV感染者以20-39岁年龄组为主,占报告总数的70%。表明我国的AIDS疫情处于总体低流行、特定人群和局部地区高流行的态势,艾滋病疫情地区分布差异大[2]。HIV传播途径主要有三种:血源性传播、性接触传播和母婴传播。韦光海[3]还提出了另外三种传播途径:种子传播、家庭聚集性传播、经皮肤和黏膜的途径传播。有报道称有偿供血污染和临床用血污染导致艾滋病在局部地区的特殊人群中爆发流行,据统计输入一次带HIV血液受到感染的危险几乎是100%,在医疗卫生服务中,由于针刺或利器损伤造成HIV从病人传给医护人员的危险发生率约0.3%-0.4%[4]。目前随着宣传力度的加大,医务人员和广大群众保护意识的提高,不必要的临床用血也大幅度减少,经采供血感染HIV的现象已基本得到控制[5]。母婴传播母婴垂直传播可以发生在孕期、分娩时和产后哺乳期(尤其是初乳产生的阶段),母亲体内病毒载量越高,围产期母婴传播的危险性就越大,邓莉平[6]等对我国中部某血源性AIDS流行地区的母要传播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发现107例HIV阳性母亲及其136名子女中,有50例儿童HIV阳性,HIV母婴传播率为36.8%,与李关汉等报道的中国部分地区HIV-1的母婴传播率(35.0%)一致[7]。也有实验室工作人员经皮肤感染的报道[8]。由于社会对感染者的歧视,许多高危行为的人不愿接受艾滋病检查,感染者不愿意暴露自己的感染状况;因此我国AIDS流行的危险因素仍广泛存在,扩大流行的潜在危险性很大[2]。AIDS的迅猛传播,给社会、家庭和个人都带来极大的损失。
2 现代医学对AIDS的认识
2.1 药物及治疗
目前对AIDS治疗的药物中,目前已有六大类、20余种药物通过美国FDA认证。分别为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RTI)、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NRTI)、蛋白酶抑制剂(PI)、融合抑制剂、进入抑制剂(EI)和整合酶抑制剂[9]。逆转录酶抑制剂和蛋白酶抑制剂[10]是以此为靶位的代表性药物。默克公司的整合酶抑制剂采用两大随机双盲对照试验显示,其对正在治疗并对其他药物类型耐药的病人体内抗病毒效力突出[11]。目前除抗病毒治疗外还有其他治疗方法:美国的Bruce等采用基因疗法可以降低病毒载量,并升高CD4+T细胞计数,受试者对该治疗方法的耐受性及安全性均良好[12]。美国Albert Einstein医学院的同位素治疗学Dadachova博士采用免疫疗法,通过增加抗体剂量,几乎能够完全清除HIV-1入侵感染的细胞[13]。直接证明了免疫蛋白抗击AIDS病毒的能力,这为基于抗体的治疗性AIDS疫苗的研制带来了希望。
2.2 疫苗的研究
控制AIDS的最好方法是开发有效的预防性疫苗。维生素缺乏在AIDS人群中是十分常见的症状,血清中维生素标准低于1.05umol/L便决定3.5-5倍的高死亡危险。并且临床研究证实,在维生素A缺乏的HIV感染病人中通过补充维生素可以提高免疫系统的效率[14]。目前已经开发出的疫苗主要有ALVAC2HIV疫苗、gp120疫苗、DNA2HIV疫苗和HIV活疫苗等[15]。
2.3 中西医结合治疗艾滋病
目前,所有的抗HIV药物都针对病毒复制循环过程中所需的酶及蛋白,但没有一种药物单独应用能够将病毒载量持续控制在检测不到的水平。多数学者认为,单纯中药治疗抗病毒疗效远不及西医,因此主张中西医结合将是未来我国AIDS治疗的主要模式。王健等[16]认为,在AIDS病的治疗中,可利用西药直接的高效抗病毒作用,使患者血液中的病毒载量在很短的时间内快速下降,然后发挥中药作用缓慢持久、作用时间长的优势,增强患者的免疫功能,扶正祛邪;同时减少西药的毒副作用,达到增效减毒的目的。
3 问题与展望
众多学者积极开展的临床试验为抗HIV的治疗的应用提供了基础和依据,但在目前的研究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试验设计的不科学性、临床试验与基础实验相脱节、治疗的疗效评价急需标准化等。通过研究,治疗AIDS的临床综合治疗方案,实现中西医优势互补,在AIDS的防治中必将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 子羊.西药抗艾路瓶颈中药开发成效斐然[J].医药化工,2004,7:4-11.
[2] 国务院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卫生部、联合国艾滋病中国专题组.中国艾滋病防治联合评估报告[R].2007,11.29. [3] 韦光海.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传播研究概况[J].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2006, 23(4):271-273
[4] 梁浩.艾滋病及其诊断治疗的进展[J].广西医学,2006,28(2):169-173.
[5] 王陇德.中国艾滋病流行与控制[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5.
[6] 邓莉平,桂希恩,庄柯,等.中国某地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母婴传播与阻断的调查研究[J].中华传染病杂志,2005,23(3):183-186.
[7] 李关汉,程雨荷,何云,等.中国部分地区艾滋病病毒1型母婴传播回顾性追踪调查[J].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2002,8(4):204-207.
[8] 庄坤玉.艾滋病预防控制培训教材[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5.
[9] 魏秀青,陈曦.艾滋病临床治疗最新研究进展[J].实用预防医学,2009,16(1):278-280.
[10] 高锦杰,李春艳,张建军,等.艾滋病的药物治疗[M].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6(4): 623-624.
[11] Markowitz M, Nguyen BY, Gotuzzo N. Rapid and Durable Antiretroviral Effect of the HIV-1 Integrase Inhibitor Raltegravir as Part of Combination Therapy in Treatment-Naive Patients With HIV-1 Infection:Results of a 48-Week Controlled Study[J].J Acquir Immune DeficSyndr,2007,46(2):125-133.
[12] Bruce L. Levine, Laurent M. Humeau, Jean Boyer, et al. Gene transfer in humans using a conditionally replicating lentiviral vector[J]. PNAS,2006,103(46): 17372-17377.
[13] Ekaterina Dadachova, Ruth A. Bryan, Xianchun Huang,etal.Cancer therapy with antibodies and immunoconjugates:Comparative Evaluation of Capsular Polysaccharide-Specific IgM and IgG Antibodies and F (ab’) 2 and Fab Fragments as Delivery Vehicles for Radioimmunotherapy of Fungal Infection[J].Clin. Cancer Res, 2007,13:5629-5635.
[14] Fabio F Neves, HélioVannucch,i Alceu A Jordao Junior,etal. Recommended Dose forRepair ofSerum Vitamin A Levels in PatientswithHIV Infection/AIDSMay Be Insufficient Because of High Urinary Losses[J]. Nutrition, 2006, 22(5): 483-489.
[15] 張玲玲,邓意辉,雷杰杰,等.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药物及其新剂型的研究进展[J].中国药学杂志,2006,41(17):1285-1289.
[16] 王健,黄世敬.艾滋病中西医结合临床与研究[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224.
【关键词】艾滋病;中西医;概况
【中图分类号】R512.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2)01-0031-01
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AIDS)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而引起的传染性疾病。有关数据显示,艾滋病已成为全球的第四号杀手[1]。AIDS自被发现至今,对社会、家庭造成极大影响,其广泛流行已成为当今世界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虽然AIDS的流行已引起各国政府的重视,但是迄今为止,仍无特效的治疗药物及安全有效的抗HIV疫苗。本文对近年来艾滋病的中西医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国内AIDS的流行现状
自1985年我国发现首例HIV感染以来,AIDS在我国流行经历了三个阶段:1985年-1988年为第一阶段即传入期或散发期,HIV感染者主要为外来人员;1989年-1994年为第二阶段即扩散期或局部流行期;1995年至现在为第三阶段即增长期或广泛流行期。目前,云南、河南、广西、新疆、广东和四川六省累计报告的HIV感染者和病人数占全国累计报告数的80.5%。HIV感染者以20-39岁年龄组为主,占报告总数的70%。表明我国的AIDS疫情处于总体低流行、特定人群和局部地区高流行的态势,艾滋病疫情地区分布差异大[2]。HIV传播途径主要有三种:血源性传播、性接触传播和母婴传播。韦光海[3]还提出了另外三种传播途径:种子传播、家庭聚集性传播、经皮肤和黏膜的途径传播。有报道称有偿供血污染和临床用血污染导致艾滋病在局部地区的特殊人群中爆发流行,据统计输入一次带HIV血液受到感染的危险几乎是100%,在医疗卫生服务中,由于针刺或利器损伤造成HIV从病人传给医护人员的危险发生率约0.3%-0.4%[4]。目前随着宣传力度的加大,医务人员和广大群众保护意识的提高,不必要的临床用血也大幅度减少,经采供血感染HIV的现象已基本得到控制[5]。母婴传播母婴垂直传播可以发生在孕期、分娩时和产后哺乳期(尤其是初乳产生的阶段),母亲体内病毒载量越高,围产期母婴传播的危险性就越大,邓莉平[6]等对我国中部某血源性AIDS流行地区的母要传播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发现107例HIV阳性母亲及其136名子女中,有50例儿童HIV阳性,HIV母婴传播率为36.8%,与李关汉等报道的中国部分地区HIV-1的母婴传播率(35.0%)一致[7]。也有实验室工作人员经皮肤感染的报道[8]。由于社会对感染者的歧视,许多高危行为的人不愿接受艾滋病检查,感染者不愿意暴露自己的感染状况;因此我国AIDS流行的危险因素仍广泛存在,扩大流行的潜在危险性很大[2]。AIDS的迅猛传播,给社会、家庭和个人都带来极大的损失。
2 现代医学对AIDS的认识
2.1 药物及治疗
目前对AIDS治疗的药物中,目前已有六大类、20余种药物通过美国FDA认证。分别为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RTI)、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NRTI)、蛋白酶抑制剂(PI)、融合抑制剂、进入抑制剂(EI)和整合酶抑制剂[9]。逆转录酶抑制剂和蛋白酶抑制剂[10]是以此为靶位的代表性药物。默克公司的整合酶抑制剂采用两大随机双盲对照试验显示,其对正在治疗并对其他药物类型耐药的病人体内抗病毒效力突出[11]。目前除抗病毒治疗外还有其他治疗方法:美国的Bruce等采用基因疗法可以降低病毒载量,并升高CD4+T细胞计数,受试者对该治疗方法的耐受性及安全性均良好[12]。美国Albert Einstein医学院的同位素治疗学Dadachova博士采用免疫疗法,通过增加抗体剂量,几乎能够完全清除HIV-1入侵感染的细胞[13]。直接证明了免疫蛋白抗击AIDS病毒的能力,这为基于抗体的治疗性AIDS疫苗的研制带来了希望。
2.2 疫苗的研究
控制AIDS的最好方法是开发有效的预防性疫苗。维生素缺乏在AIDS人群中是十分常见的症状,血清中维生素标准低于1.05umol/L便决定3.5-5倍的高死亡危险。并且临床研究证实,在维生素A缺乏的HIV感染病人中通过补充维生素可以提高免疫系统的效率[14]。目前已经开发出的疫苗主要有ALVAC2HIV疫苗、gp120疫苗、DNA2HIV疫苗和HIV活疫苗等[15]。
2.3 中西医结合治疗艾滋病
目前,所有的抗HIV药物都针对病毒复制循环过程中所需的酶及蛋白,但没有一种药物单独应用能够将病毒载量持续控制在检测不到的水平。多数学者认为,单纯中药治疗抗病毒疗效远不及西医,因此主张中西医结合将是未来我国AIDS治疗的主要模式。王健等[16]认为,在AIDS病的治疗中,可利用西药直接的高效抗病毒作用,使患者血液中的病毒载量在很短的时间内快速下降,然后发挥中药作用缓慢持久、作用时间长的优势,增强患者的免疫功能,扶正祛邪;同时减少西药的毒副作用,达到增效减毒的目的。
3 问题与展望
众多学者积极开展的临床试验为抗HIV的治疗的应用提供了基础和依据,但在目前的研究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试验设计的不科学性、临床试验与基础实验相脱节、治疗的疗效评价急需标准化等。通过研究,治疗AIDS的临床综合治疗方案,实现中西医优势互补,在AIDS的防治中必将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 子羊.西药抗艾路瓶颈中药开发成效斐然[J].医药化工,2004,7:4-11.
[2] 国务院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卫生部、联合国艾滋病中国专题组.中国艾滋病防治联合评估报告[R].2007,11.29. [3] 韦光海.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传播研究概况[J].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2006, 23(4):271-273
[4] 梁浩.艾滋病及其诊断治疗的进展[J].广西医学,2006,28(2):169-173.
[5] 王陇德.中国艾滋病流行与控制[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5.
[6] 邓莉平,桂希恩,庄柯,等.中国某地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母婴传播与阻断的调查研究[J].中华传染病杂志,2005,23(3):183-186.
[7] 李关汉,程雨荷,何云,等.中国部分地区艾滋病病毒1型母婴传播回顾性追踪调查[J].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2002,8(4):204-207.
[8] 庄坤玉.艾滋病预防控制培训教材[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5.
[9] 魏秀青,陈曦.艾滋病临床治疗最新研究进展[J].实用预防医学,2009,16(1):278-280.
[10] 高锦杰,李春艳,张建军,等.艾滋病的药物治疗[M].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6(4): 623-624.
[11] Markowitz M, Nguyen BY, Gotuzzo N. Rapid and Durable Antiretroviral Effect of the HIV-1 Integrase Inhibitor Raltegravir as Part of Combination Therapy in Treatment-Naive Patients With HIV-1 Infection:Results of a 48-Week Controlled Study[J].J Acquir Immune DeficSyndr,2007,46(2):125-133.
[12] Bruce L. Levine, Laurent M. Humeau, Jean Boyer, et al. Gene transfer in humans using a conditionally replicating lentiviral vector[J]. PNAS,2006,103(46): 17372-17377.
[13] Ekaterina Dadachova, Ruth A. Bryan, Xianchun Huang,etal.Cancer therapy with antibodies and immunoconjugates:Comparative Evaluation of Capsular Polysaccharide-Specific IgM and IgG Antibodies and F (ab’) 2 and Fab Fragments as Delivery Vehicles for Radioimmunotherapy of Fungal Infection[J].Clin. Cancer Res, 2007,13:5629-5635.
[14] Fabio F Neves, HélioVannucch,i Alceu A Jordao Junior,etal. Recommended Dose forRepair ofSerum Vitamin A Levels in PatientswithHIV Infection/AIDSMay Be Insufficient Because of High Urinary Losses[J]. Nutrition, 2006, 22(5): 483-489.
[15] 張玲玲,邓意辉,雷杰杰,等.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药物及其新剂型的研究进展[J].中国药学杂志,2006,41(17):1285-1289.
[16] 王健,黄世敬.艾滋病中西医结合临床与研究[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