绸缎上的江南故事

来源 :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qimeng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绣和江南,彼此映衬,无法割裂。苏绣承载了江南的温润柔美,而对于江南来说,一幅幅苏绣就是它最直观的表现。虽然江南的特色不仅是苏绣,但却是苏绣让江南更添风韵。
  苏绣在明代以前,作为女儿家的私物,一直深藏绣阁,极少示人。它们通常只有两个用途,一是作为嫁妆陪嫁,二是“赕佛之物”。到了明代以后,随着苏州以及临近的常州、无锡成为江南丝织中心,苏绣终于走出闺阁,扛起了“江南绣魁”的大旗。
  颠覆传统的苏绣
  “凡这屏上所绣的花卉,皆仿的是唐、宋、元、明各名家的折枝花卉。故其格式配色皆从雅,非一味浓艳匠工可比……”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借着慧娘所绣璎珞,道出了苏绣的特色,即其“平、齐、和、光、顺、匀”。所谓“平”就是指绣面平展;“齐”指刺绣图案边缘齐整;“和”指设色适宜;“光”指光彩夺目,色泽鲜明;“顺”指丝理圆转自如;“匀”指线条精细均匀,疏密一致。这六大特色的形成,为后世苏绣跻身“中国四大名绣”奠定了基础。
  一直以来,苏绣表现的都是江南的传统文化:待嫁闺中的少女,足不出绣阁一步,母教女、嫂教姑,代代相传。然而到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苏州绣娘杨守玉独创“乱针绣”,吸收西洋油画技巧,用传统苏绣来表现油画的特点。这次大胆的尝试将苏绣送出了国门,其代表作《罗斯福像》就藏于今天的美国国家美术馆。然而,犹如昙花一现,“乱针绣”之后,苏绣由盛转衰,再无人有能力发扬这一创新。
  而生于太湖之滨的朱寿珍则做出了与杨守玉一样的决定。
  “我的启蒙老师是妈妈和姐姐。”现已从事刺绣艺术30年的朱寿珍10岁就拿起了绣花针开始学习穿针和分丝线。在其“中国首届刺绣艺术顶级藏品展”中,她指着一扇屏风告诉《经济》记者,“这是我在16岁时绣的双面绣,内容是金陵十二钗。这还是很典型的传统苏绣作品。”
  孕育于江南水乡苏绣一直具有浓郁的民间色彩与水乡生活气息。可是朱寿珍却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西方的油画可以被誉为“世界名画”,而中国的国画等传统艺术却鲜为人知?“我希望可以让外国人懂得欣赏中国的传统文化。”朱寿珍道出了用苏绣去刺绣外国名画的初衷。随后,她用了将近20年的时间去追逐她的梦想:当一名文化传播者,通过自己的作品让世界更加了解中国的刺绣。
  她做到了:2013年3月,朱寿珍作为文化大使踏上了去美国的征途,推广中国的刺绣艺术。她的10幅刺绣作品在联合国总部展览厅内展出,向世人展示了中国刺绣的精美绝伦。
  在刺绣展中,记者看到了这样一幅唯美的画面:浩瀚的天空蓝得没有一丝瑕疵,蓬松的白云簇拥着一个黄头发、黑眼睛的孩子。他正深情凝望着母亲,并在她的臂弯中甜蜜地吮吸着。孩子的形象被具体而又栩栩如生地表现了出来,母亲的形象则用一朵形似乳房的白云来象征。整幅刺绣采用蚕丝和生丝为原料,运用了点洒针、肌理针、交叉针、蓬乱针等多种针法,充满了各种光色变化。这就是朱寿珍创作的《母与子》。“我创作这幅作品,是想向世人展示,女性是人类生命的起源,并提醒世人要珍惜和爱护女性。”朱寿珍告诉记者,至此,素有“小家碧玉”之称的苏绣终于以“大家闺秀”的身份踏上了国际舞台,并与众多世界名画同台演出。
  艺术的升华
  提起与苏绣结缘的场景,朱寿珍向记者详细描述了两个梦境,她说这梦仿佛就发生在昨天,至今还清晰地萦绕在她面前。
  第一个梦境是朱寿珍13岁的时候。当时,她接到了一个绣龙差事,然而却因为从未见过龙,总是不得要领,绣工死板没有灵气。朝思暮想之下竟在梦境中见有巨龙从屋后的溪流中踏浪而来,盘旋于庭院之中,须角分明,中正威严。朱寿珍不觉得害怕反而觉得非常有趣,梦醒之后便依照梦中巨龙的样子刺绣,果然活灵活现。
  第二个梦境是朱寿珍在看电视剧《七仙女》之后便梦见自己竟成了七仙女中最小的仙女。小仙女游玩于昆仑仙山之上,山上灯火烂漫,古乐飘飘,她们就在山顶迎风轻舞,身上的彩带在风中妙曼飘扬。多年以后,在创作《十二金钗》这样的古典仕女题材的作品时,朱寿珍依旧会想起当时的梦境,梦中的仙人仿佛就在眼前。
  这两个梦境为朱寿珍在苏绣古典工艺上的推陈出新奠定了基础。
  “我的作品的风格是这样的:距离三米远看就像一张照片或者一幅世界名画;距离一米可看出是刺绣作品。其细节和局部可以经得起耐心地看和观摩;放大之后再看才能看出密密的针脚。”朱寿珍对记者说,和前辈的绣法完全不一样,她是根据人的生长规律来进行绣作创作,这才使得画作更显动态。
  朱寿珍热爱历史和哲学,她喜欢将自己的思想和灵魂融入作品之中,从不随波逐流。在“中国首届刺绣艺术顶级藏品展”中,她带记者参观了一幅她的原创作品《旋律之心》:整幅作品如瞳仁般清澈、纯净。黑色渐变的底布上,由纤细的灰色丝线荡成一圈涟漪,似花非花,美不胜收。
  “灵感来源于向日葵。通过观察向日葵的生长规律,把它的结构抽象化,转变成重叠的线圈,并在周边使用似流水般的线条,极富旋律感地组成了隐约的光环,这会使得整个作品通透、漂浮,并富有空洞感。其实人生就像花朵一样,生长过程从有形进入到无形。”朱寿珍通过这幅作品表达的是对整个宇宙和生命的一种终极思考。
  手工,是最好的传承
  流连于江南各小城的窄道民巷内,常常会碰到粉墙黛瓦内有三两个女子端坐于木凳上。纤纤细手,飞线走丝,蓦地便是彩蝶翩跹,或是花朵斑斓。据史料记载,苏绣的“起源”苏州从春秋时代起开始有刺绣,而这些手握绵绵绣花针的女子们便被唤作“绣娘”。
  如今2500多年过去,作为实用日用品的苏绣早已离我们远去,苏绣引以为傲的“写生如画,他出所无”的风格特点也即将无用武之地。“女红”从实用日用品发展为雅趣的观赏品,出身草根的民间绣发展为富家的闺阁绣,使苏绣迎来了“最好的年代,同时也是最坏的年代”。
  苏绣曾盛极一时: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苏绣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齐针、散套、施针、虚实针、乱针、打点、戳纱……苏绣的针法由原来的18种发展到今天的40余种。
  然因苏绣行业的兴旺而招徕的大批假冒、劣质苏绣生产商,几乎让苏绣面临灭顶之灾。每逢一幅高价苏绣拍卖品面世,便引来无数的商家蜂拥复制、抄袭,苏绣的独创与精致性化为泡沫。
  苏绣行业逐渐变得像“大富翁”游戏一样——艺术性已不再是重点,利润成为最重要的考量因素。行业内工艺参差不齐,苏绣首创、多用于绣制中西绘画作品的“乱针绣”如今随处可见,但由于许多绣娘对国画、油画等缺乏理解,没有绘画基础和审美修养,难以处理光影明暗、色调变化等各种关系,刺绣行业设计人员又严重缺乏,绣品大多经不起端详,绣出的人像经常出现嘴斜、鼻歪等形状。
  在这种情况下,朱寿珍创建了自己的团队。在发展自己团队的过程中,朱寿珍始终坚持自己的原则:创意的价值高于利润。她排除一切干扰,不管历史风云和市场如何变化,始终重视苏绣的手工制作传统,将自己的每一件产品都当作手工精品进行打造。
  “单从我个人而言,要创作一幅30cm×40cm的绣品,大概需要半年的时间,每天至少投入6个小时。我之所以坚持这么做下去,就是为了能把这个美丽的文化传承、发展并弘扬下去。”朱寿珍告诉记者,“我绝不会,也坚决反对将自己的作品送到流水线上去生产。”
  也许,这并不能阻止苏绣行业越来越商业化和流水线化,但是,无论这个朱寿珍守护的世界何去何从,请记住商业时代真正的艺术精品不是一种被包装出来的时尚,而是精湛技艺的呈现和历史文化的沉淀。
其他文献
尽管外媒屡次唱衰金砖五国(BRICS),但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的成立则说明了金砖五国的合作已经迈入实质性阶段,绝非外界所说的“一盘散沙”。那么,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将在哪些领域助力金砖五国之间的合作,应该如何与五国的平衡发展接轨,一些悬而未决的问题又该如何解决?  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并非摆设  金砖国家开发银行标志着金砖国家的合作进入了机制化的进程。  “金砖国家之间的合作开始让人觉得比较虚,通过金砖银行的
期刊
对于房地产业而言,2014年是波诡云谲的一年。“楼市调控”连续两年“缺席”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是否在日益增强?2015年的房地产业是否风采依旧,抑或跌宕起伏?房地产企业又该如何应对即将到来的诸多不确定因素?  房地产业降温  提到2014年房地产行业最大的变化,清华大学土木水利学院副院长、房地产研究所所长刘洪玉与全国房地产商会联盟执行主席、住建部住房政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顾云昌一致向《
期刊
2014年9月,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和环境保护部联合印发《关于调整排污费征收标准等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各省(区、市)结合实际,调整污水、废气主要污染物排污费征收标准,实行差别化排污收费政策,建立有效的约束和激励机制,促使企业主动治污减排,保护生态环境。  实际上,自1982年国务院颁布《征收排污费暂行办法》以来,中国的排污收费制度几经变换:从“超标排放才缴费”到“凡排污者都需付费”,再到“根据
期刊
11.85亿元,27.9亿元,28亿元,62.4亿元,150亿元,1.75万亿元……这些动辄以亿、万亿为单位的数据都跟治理雾霾的支出相关,或者是已经支出的,或者是将来要支出的;有地方财政的大气治理专项资金,还有中央财政的专项支出;有2013年、2014年的支出数据,还有2013年—2015年预计支出的数据。近3年,无论中央还是地方,都较以往更重视雾霾的治理,比任何时候都更舍得“花钱”。这些钱在普通
期刊
土壤污染成为威胁人类健康与阻滞可持续发展的负面因素,人类社会已经意识到了土壤污染的严峻性。特别是随着今年4月17日《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的公布,“土壤有毒”的面纱被大尺度地揭开,紧随而至的是土壤修复的大锤在全国抡开。但目前污染场地修复行业也被一些共性难题束缚着。场地修复事业的伤疤与“有毒”土壤在较量。  11月18日晚,几辆重型卡车在“制服人墙”的保护下频繁进出毗邻北京南五环的北京焦化厂场地
期刊
最初见到北京中农优企业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侯德成的时候,是在《经济》杂志社电梯门口:他穿着普通,拎着一个纸袋子。电梯门打开时,他微微侧身,做了一个“女士优先”的手势。他给《经济》记者的感觉并不像是一个有如此规模的大型企业的董事长,反而像一名苦心钻研的科学家:没有企业家多见的西装革履、名包豪表,他面容朴素、安静,留着一撇小胡子,显得平易近人,手里的纸袋中装着一些农业科研方面的书籍。或许是经常下农田风吹
期刊
处于西非地区最西端的塞内加尔,经济增长速度长期低于地区的平均水平。2012年新一届政府上台后,致力于国内经济发展,并于2014年5月开始实施塞内加尔振兴计划。然而,不久之后西非地区爆发埃博拉疫情,直到10月17日,世界卫生组织才正式宣布塞内加尔境内埃博拉病疫结束。针对灾后经济秩序的重建以及未来的发展计划,本期《经济》记者采访了塞内加尔驻华大使阿卜杜拉耶·法勒将军。  《经济》:在您看来,哪些因素促
期刊
为了引起全社会对慢性疾病防控的重视,中国医师协会和海克维尔基因(北京)研究院近日联合举办2014北京生物医学峰会,与会各方人士一致认为,随着融合医学的快速发展与推进,人类健康模式将发生本质转变。  此次生物医学峰会第一次系统地阐述融合医学的概念和推进模式。业内人士认为,这将对中国医疗水平的整体提高产生深远影响。特别是在慢性疾病防控与诊治领域如何实践融合医学方面的见解,为中国融合医学的发展指出了方向
期刊
“从发展的角度来看,我们首先需要观察,要有需求,然后有金融机构满足这些需求,监管部门保证这个市场的供给或需求之间能够健康规范地运行,对出现的问题要提前准备。”赵锡军表示,目前可能要注意的问题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通过互联网的平台进行衍生产品的交易服务、供应、购买,这方面的活动可能会越来越多,怎样在互联网上进行衍生产品的交易,监管方面要提前做好准备。  随着我国经济总量不断攀升,融入世界经济步伐日益迅
期刊
慢性牙周炎(chronic periodontitis,CP)是常见的人类口腔疾病之一。牙周炎的发生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近年研究表明,牙周炎发生是由于牙周局部免疫防御机制的抑制而使得牙周致病菌定植、繁殖,所产生的多种毒力因子可诱导宿主细胞释放多种前炎性细胞因子或化学介质,从而致使局部的细胞毒性和免疫病理变化,导致牙周组织破坏。 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是目前公认的可疑牙周致病菌之一。该菌可产生一系列逃避宿主免疫防御机制和破坏宿主组织的毒力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