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课堂教学;问题教学法;运用
〔中图分类号〕 G632.41〔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0)06(A)—0029—01
问题教学法就是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探寻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问题教学法既围绕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使学生获得终身学习所具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学习。问题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改变了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活跃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不仅掌握了书本上的知识,而且关注了社会问题,探讨了现实问题。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认为实施问题教学法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鼓励学生提问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了疑问才会开动脑筋。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而且要排除学生不敢提问、不会提问或问而不答的各种障碍,让学生敢问、会问、善问。因为强烈的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可以促使学生不断地去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二、以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为核心,让学生学习教材内容
了解教材内容是学生提出问题的前提。问题教学法要求学生做教材的主人,使学生主动地学习,创造性地学习。首先,教师要教给学生了解教材内容的方法,由面到点,再由点到面。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处理和把握教材,学会自学。每节课授课之前,教师可以安排一定的时间分析教材,引导学生分析该课的重点、难点,了解学习的任务、要求。这样,学生就对教材内容有了清晰的认识。再次,教师要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和教材上的知识主动地学习,让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三、教师提问的艺术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①提出的问题难度适宜,有针对性和目的性。教师应设计难易度适宜的问题,经过认真思考学生都能回答得上,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活学生的思维。②教师要在知识的重点、难点和无疑处设疑,善于在学生易混淆、易出错的知识点上设计问题。这样的问题设计建立在教师深刻理解、准确把握教材及长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③问题要有整体性,避免过碎过杂。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分析事物的内在联系,达到让学生对知识融会贯通的目的,从而实现教学的高效性。④多设计发散性思维的问题,从而拓展学生的思路。⑤提出的问题要有启发性。教师的启发要与学生的思维同步,要遵循思维的规律,循序渐进。教师不要强制学生按照一定的方法和途径去思考问题,可以让学生大胆地运用自己认为回答问题的好方法,这样学生就会更加全面地回答问题。⑥提出的问题要有层次性。学生的知识基础不同,理解的能力就不同,思维方式也就不同。所以,教师的提问应充分考虑每个学生的思维水平,让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都参与思考。另外,提问要层层推进、步步深入。⑦教师提问的目的是要让学生提出更好的问题,把学生的“学”作为教师“教”的基础。此外,教师要注意观察,发现学生在认知过程中出现的典型错误,使学生明白错误产生的根源,让学生在认知错误中“吃一堑、长一智”。
问题教学法顺应了新课改的要求,注重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真正体现了师生的双边互动,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中图分类号〕 G632.41〔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0)06(A)—0029—01
问题教学法就是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探寻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问题教学法既围绕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使学生获得终身学习所具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学习。问题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改变了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活跃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不仅掌握了书本上的知识,而且关注了社会问题,探讨了现实问题。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认为实施问题教学法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鼓励学生提问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了疑问才会开动脑筋。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而且要排除学生不敢提问、不会提问或问而不答的各种障碍,让学生敢问、会问、善问。因为强烈的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可以促使学生不断地去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二、以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为核心,让学生学习教材内容
了解教材内容是学生提出问题的前提。问题教学法要求学生做教材的主人,使学生主动地学习,创造性地学习。首先,教师要教给学生了解教材内容的方法,由面到点,再由点到面。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处理和把握教材,学会自学。每节课授课之前,教师可以安排一定的时间分析教材,引导学生分析该课的重点、难点,了解学习的任务、要求。这样,学生就对教材内容有了清晰的认识。再次,教师要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和教材上的知识主动地学习,让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三、教师提问的艺术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①提出的问题难度适宜,有针对性和目的性。教师应设计难易度适宜的问题,经过认真思考学生都能回答得上,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活学生的思维。②教师要在知识的重点、难点和无疑处设疑,善于在学生易混淆、易出错的知识点上设计问题。这样的问题设计建立在教师深刻理解、准确把握教材及长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③问题要有整体性,避免过碎过杂。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分析事物的内在联系,达到让学生对知识融会贯通的目的,从而实现教学的高效性。④多设计发散性思维的问题,从而拓展学生的思路。⑤提出的问题要有启发性。教师的启发要与学生的思维同步,要遵循思维的规律,循序渐进。教师不要强制学生按照一定的方法和途径去思考问题,可以让学生大胆地运用自己认为回答问题的好方法,这样学生就会更加全面地回答问题。⑥提出的问题要有层次性。学生的知识基础不同,理解的能力就不同,思维方式也就不同。所以,教师的提问应充分考虑每个学生的思维水平,让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都参与思考。另外,提问要层层推进、步步深入。⑦教师提问的目的是要让学生提出更好的问题,把学生的“学”作为教师“教”的基础。此外,教师要注意观察,发现学生在认知过程中出现的典型错误,使学生明白错误产生的根源,让学生在认知错误中“吃一堑、长一智”。
问题教学法顺应了新课改的要求,注重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真正体现了师生的双边互动,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