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4 nm波长卫星激光测距技术和实验研究

来源 :光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zhqc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卫星激光测距(SLR)是目前卫星单点测量精度最高的测距技术,通常采用532 nm波长激光器,由1064 nm基频光倍频得到。而1064 nm波长激光在大气传输特性、远场光束特性、远场光的单位能量光子数和激光器功率等方面都较532 nm有优势,更有利于增强系统的探测能力,尤其在开展微弱信号目标的探测方面。进行了1064 nm波长卫星激光测距技术研究,分析了构建1064 nm波长卫星激光测距系统主要技术和难点,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在国内首先开展1064 nm波长高精度卫星激光测距实验,获得了初步的测量结果,为该测量技术发展和应用打下了很好基础。
其他文献
在考虑半导体量子阱中导带电子对外加激光场非局域光学响应的情况下,利用格林函数方法推导出了光透射率的解析表达式,并以典型的GaAs/AlGaAs为材料的Poschl-Teller量子势阱为例进行数值计算。计算结果表明,由于电子对激光场的非局域光学响应,半导体量子阱的透射光谱的谱线在共振峰附近出现明显地蓝移,蓝移的大小与量子阱宽度有紧密的联系。在有效的纳米尺度范围内,半导体量子阱越宽,透射谱线的蓝移也就越大。另外,光场强度和量子阱结构参数等因素对透射光谱的影响也被澄清。
期刊
本文探讨了265nm脉冲辐照皮肤所引起的紫外红斑.实验中明显地观察到紫外红斑的两相反应——延迟和瞬时红斑.概率统计分析表明,本实验所获得的猪皮肤最小红斑剂量(22.00mJ/cm~2)是可信的.
期刊
期刊
为了解决现有矢量偏振光束(VPB)产生装置结构复杂、成本高等问题,提出了利用一种由多个线型偏振器件构成的同心圆环装置即显偏器(PAF)产生矢量偏振光束的新方法。基于显偏器的特殊结构特点,由LED光源输出的自然光束经显偏器,可产生角向偏振光束(APB),再经两个快轴成45°角的半波片可将角向偏振光束转换成径向偏振光束(RPB)。采用此方法获得的矢量偏振光束经线偏振片验证其光强分布情况,研究发现所得结果与已发表的实验结果相符,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我们通过精确锁定Feshbach共振线圈中的电流,获得了稳定度接近10-5的Feshbach共振磁场。利用RF射频谱和原子共振损失谱精确地测量了超冷6Li费米原子气体的窄Feshbach共振,研究了该Feshbach共振的相互作用和原子气体的能量依靠关系,测量了原子内态相互作用和密度所导致的射频跃迁的散射碰撞频移。这种能量依靠的相互作用的费米原子气体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产生新奇的超流,用来模拟中子星物质的态方程。
利用长程表面等离子激元的非线性色散关系测出了半导体掺杂玻璃的非线性热致折射系数.该方法不但可测出非线性热致折射系数的大小和正负,而且还具有较高的精度.
商品型准分子激光器的出现已有十年之久,在这期间,全世界许多实验室的研究者探索了它潜在而广泛的工业应用,这些应用基于准分子激光器独特的输出特性,即它在紫外光谱区的强脉冲辐射。
期刊
利用自相似传输模计算激光束通过空间滤波器以后的光场分布以及象差光束的可聚焦功率,给出了象差光束的焦体分布。计算精度达1%。
期刊